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95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隆中对》台儿庄曹常玲Word文档格式.docx

1.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查询,了解《隆中对》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诸葛亮的生平并识记重要信息。

2.通过自主读书,查字典并参考注释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句读,培养文言语感。

3.参考相关资料,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并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教学的背景资料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

2.查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朗读课文五遍,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3.利用网络或图书,搜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或对联五首(副)以上。

4.搜集、整理作者及文中所提到的人物相关的信息,了解《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

了解“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

学习过程:

一、欲识他年分鼎处──小诗为引子,导入

师: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PPT3)轻松短小四句诗,写出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指的是诸葛亮。

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隆中对》也就是在写这次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

让我们随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去回访那一次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会面吧。

二、缭绕清流牵一脉──课外为活水,推舟

活动一:

历史知识我最多----“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

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同位或前后位之间相互交流、补充。

讨论后出示参考(形势图PPT4):

教师活动:

结合东汉末年形势图介绍“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

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1.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

当时袁绍占有现在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北省北部一带,势力最大。

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形成势力最强大的军阀,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北部,安徽省的宣城,江西省的吉安),刘表据有湖北省荆州一带,刘璋占有四川省。

张鲁占据四川省北面汉中一带。

2.刘备在镇压黄巾军起家,只有几千人马,没有地盘,先后依附过曹操、袁绍等人。

曹操与袁绍作战时,刘备在后方扰乱曹操,战败后被曹操赶到荆州投奔刘表,屯驻在新野,看守荆州北门,以防曹操。

3.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事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解题:

对,对策。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活动二:

你说我说话诸葛----我心目中的诸葛亮

小提示:

抢答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谈一谈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谈的最全面。

【设计意图】个性化的感悟唤醒了学生对感悟对象的固有积累,也激活了他们有感而发、大胆表达自我观点和看法的思维;

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则是为课上的感悟做好信息和资源的储备。

学生汇报成果展示:

生1:

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

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平定南中,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隆中对,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群英会,三气周瑜等等。

生2:

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他的一生发明许多东西:

创造八阵图的兵阵、为了放信号用的孔明灯、为了克制曹操的骑兵设计出诸葛连弩,还有为了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的馒头等。

生3:

诸葛亮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力,呕心沥血,然而懦弱无能的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他不仅不能继承他父亲的宏图伟业,而且连自己的德性都不能约束好,最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让诸葛亮的一生心血付诸东流。

历史好像给超凡脱俗的诸葛亮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生4:

一个在战争和谋略中的长胜者一样有失掉街亭的时候,诸葛亮的遭遇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人:

“智者千虑”,原来“终有一失”。

教师小结:

他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有七星坛借风的诡异,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有火烧赤壁的刚毅,有三气周瑜的尖锐,……他,诸葛亮,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

如果用一句诗来概括一下他的一生,那就是杜甫的《蜀相》(PPT6):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过渡语:

我发现大家对诸葛亮的感受,很多都来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历史中那个真实的诸葛亮呢?

他就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这个诸葛亮之后。

不过,不要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诸葛亮。

让我们多多收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成为最精彩的一个吧。

现在,我们还是先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领略一番吧。

【教师引导,结合幻灯片识记《资治通鉴》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PPT7)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旺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

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

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景佑五年进士。

仁宗末年任天章阁侍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三、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指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大家共同解答。

学生活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一读:

读准字音揣摩文意

温馨小提示: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独立自主、用最大的声音,激情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同位进行交流,存在异议的请举手提出来,共同解决。

1.检查预习(PPT8)

陇亩lǒng 

遂suì

诣yì

亮 

屏bǐng人 

倾颓qīngtuí

度duó

德量力 

信shēn大义 

 

猖獗chāngjué

吴会kuà

殆dà

民殷yīn国富 

存恤xù

帝室之胄zhò

u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及时纠错,然后齐读并识记字形】

2.听配乐轮读(PPT9《卧龙吟》配乐)

要求:

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

师生听配乐轮读,其他同学们边听边标注读音及句读,结合注解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并圈画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

明确: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烈、徐庶、刘备、庞士元、曹操、孙权、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3.理清人物关系(PPT10)

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

请同学们同位和前后位组成四人小组探讨并完成下表,并注明对于三顾茅庐中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最关键的人物。

人物

身份地位

诸葛亮

隐居隆中,种田人

管仲乐毅

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

崔州平徐庶

诸葛亮的朋友

刘备

皇室后代,其先祖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曹操

现在拥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

孙权

继承父兄之也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

刘璋

益州牧,昏庸懦弱。

张鲁

占据江中,在一周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

关羽张飞

刘备的手下

【设计意图】弄清了人物关系,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因为从人物入手,也不至于很难;

明确关键人物又为下节课引出诸葛亮的计策做铺垫。

二读:

疏解文意读通课文

1.自主翻译: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句用“﹏﹏”标注出来,先同问交流,解决不了的举手提出来共同解决。

比一比谁翻译得最准确。

(PPT11)

同位和前后位之间讨论、相互交流,补充。

2.质疑:

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举手提出,共同解决,教师引导,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时讲解。

3.检查效果:

一词多义:

(PPT12)

今曹操已拥军百万副词,已经豁然开朗形容词…的样子

已然志犹未已停止然谓为信然这样

已历三世已经然志犹未已但是

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遂用猖獗因此

信谓为信然确实用贤能为之用利用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此用武之国运用

古今异义:

(PPT13)

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顾孤

今义照顾今义孤立

古义总共凡三往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凡殆

今义平凡

今义危险

词性活用:

(PPT14)

⑴名词作状语: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向东,向西)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⑵名词作动词:

备器之(器重)

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不可屈致也(使…委屈)

【设计意图】以读通句读、解释疑难字词为学习任务来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以把握文章大意为前提来理解疏通文言词语,再进一步翻译全文,符合文言语言学习的规律。

三读:

理解主旨读懂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用“本文通过(围绕内容),刻画了(人物)”的句式来回答,比一比谁回答的最准、最全面。

(PPT15)

学生回答后明确:

本文通过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做的回答,深刻的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形势,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统一天下的政策和策略,表现了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过人才干。

总结:

诸葛亮能把天下局势分析得如此透彻,不仅因为它足智多谋,还因为他身在草庐,心在外。

他虽然“躬耕于南阳”,但他并没有只把眼光局限于一个范围内,而是心系天下事。

诸葛亮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对蜀汉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的历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因为有他,才有了“三国”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对”的内容;

2.课下继续搜集、积累一些和诸葛亮相关的故事和名句。

教学反思:

亮点:

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书读百遍才会其义自现。

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

为此,以上“三读”的设计(“自由读”“轮读”“赛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不足: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人物,特别是诸葛亮,有浓厚的兴趣,诸葛亮的传奇色彩更吸引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介绍,拓宽他们的视野,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在具体教学中时间不容易把握,所以指导语的设计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

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

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我的文本解读

《隆中对》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建国方针,以统一天下。

仅用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能鲜明地树立起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

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隆中对》一文的学习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试着背诵“对”的内容。

2.阅读《三国演义》中一些描写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布置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3.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和诸戎抚夷越结孙权修政理,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敏锐的战略眼光。

3.领略诸葛亮的过人才略和人格魅力,培养立志报国的情怀。

1.小组合作,背诵“对策”并能翻译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换字法”赏析品味能够体会本文的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3.通过讨论或辩论等学习方式,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或闲情垂钓,惯看秋月春风;

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往事。

许多的人事已随滚滚江水飘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却如同璀璨的明星长留于人们的心中。

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走近诸葛亮,走近这位满怀报国之情的英雄。

课前3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

二、进入角色,感悟人物风采

请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轮流背诵(一排排接着齐背诵)文章核心部分“隆中对策”,并用心体会人物的性格。

历史人物再现(PPT4)

表演要求:

读完了课文,请四位同学来扮演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配上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说。

指定了四位同学后,再分角色,假设你们就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请你们分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说出来,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最好能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和神态来表现。

请大家先快速看课文,旁边的同学可以为这四位同学出谋划策。

作战最有利的条件是“人和”,这四位同学可要好好利用啊。

开始通读课文,接着交流探讨,渐渐声音大起来,甚至有人在指手画脚。

3分钟后,大家示意已经准备好了。

学生表演成果展示:

我曹操拥兵百万,皇帝小儿还在我手里,我利用皇帝可以号令各诸侯,没多久,我就要一统天下!

(昂首挺胸状,拍拍胸脯,)

生2点评:

他把曹操的不可一世、骄横的样子表现出来了。

(语速较缓慢)我孙权在势力上虽然比不过曹操,但我们据有长江天险,从我父兄到我已经历三朝,而且我们地势险要,百姓归顺。

敌人要想攻打我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信、沉稳)

(装出一副黯然伤神的模样,捶胸摇头道)唉,想我刘表身为荆州牧,竟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

惭愧呀惭愧!

如今却要成了刘备和诸葛亮菜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吗?

唉!

“谁知盘中餐,便宜刘备家”!

(师生鼓掌,笑声四起)

生5:

我刘璋真是一个昏君呀!

我不仅生性懦弱,而且还不知体恤百姓,我手下的人才都去投奔明主了!

看来我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摇头叹息)

对于几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总结:

从大家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出几位同学的表演都很到位。

可以看出,曹操、孙权势力强大,诸葛亮认为不可争,不可图,而二刘昏庸懦弱,所以占领荆州、益州就有极大的可能性。

那么,诸葛亮是不是有惧强凌弱之嫌?

探究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标注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并用“我认为诸葛亮是的人,从可以看出”的句式来说话。

龙争风斗谈古论英雄(PPT5)

男生为龙队,女生为凤队,各组合作交流,选代表发言,两队轮流发言,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准确为胜。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龙队:

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

他对曹操、孙权和二刘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避实击虚,先拿下二刘,使自己的势力逐渐强大后,再考虑对付曹、孙二人。

凤队:

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有卓越的军事才干的人。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他不是一个惧强凌弱的人,如果他是个“惧强”之人,他怎么会有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计划?

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攻打曹操的,这正是体现了他深谋远虑。

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自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人,首先,在第一自然段写道“每自比管仲、乐毅”,其次,“颖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可见不是瞎吹。

我觉得诸葛亮也有点高傲、自负。

文中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需要刘备“凡三往,乃见”。

其实他身上也有一种“傲气”与“傲骨”。

我认为诸葛亮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

他甘做一“卧龙”,他之所以所以隐居田野,就和陶渊明一样看透当时的黑暗社会,他更厌恶军阀混战。

我还觉得诸葛亮隐居田野,可见他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他深藏不露,我想他的官瘾也不大。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我认为是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所打动,才决定出山辅佐刘皇叔。

活动小结:

很明显龙队获胜!

诸葛亮是“伏龙”“卧龙”,那你们就是将要腾飞的巨龙啊。

探究二:

作者在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PPT6)

学生讨论后明确:

“隆中对策”部分应该是对诸葛亮进行正面描写,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

开头和结尾处应该是侧面描写,以崔州平、徐庶的评价、推荐,和结尾处:

“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来从侧面烘托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诸葛亮:

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深谋远虑,志向远大。

刘备:

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小结:

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的化身。

在“白帝城托孤”一节就能有所了解。

当时,刘备临终将刘禅托付与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并且说,若刘禅扶不起,让诸葛亮取而代之。

可诸葛亮一直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绝无贰心,为报答知遇之恩为刘氏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去《三国演义》里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吧。

三、品读对策,领略智者胸怀

请同学们继续读“隆重对策”部分,认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方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主要的敌人和盟友是谁?

为实现终极目标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政治军事力量,为刘备作出除奸兴汉的决策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文学习,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认真回答每一道题。

(板书)

最终目标: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主要敌人:

曹操。

主要盟友:

孙权。

诸葛亮的应对可分两层来分析:

前一层是对时局以及曹操、孙权、荆、益二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地理形势等的分析及对策。

政治强大:

“挟天子而令诸侯”

论曹操“不可与争锋”

军事力量雄厚:

“今曹操已拥军百万”(待机而动)

地理条件优越:

“国险”

时局论孙权“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政权巩固:

“民附”,“贤能为之用”

荆州:

战略要地(四通八达)(主弱不能守)

论荆、益二州“天所以资将军”

益州:

经济物质基础(沃野千里)(“霸业”的根基)

政治上有号召力(“帝王之胄”)

论刘备社会上有威望(“信义著于四海”)

虚心求贤,人才荟集

方针

建立根据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积蓄力量。

政策搞好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和夷越”),

总方针解除后顾之忧。

联合孙权(“外结好孙权”),争取同盟者。

革新政治(“内修政理”),取得各阶层的支持。

终极目标:

教师小结:

在这段对策里,年仅26岁的诸葛亮,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预见到今后将会出现的鼎足三分的局面,并事先为刘备规划了战略决策,以后事态的发展,基本上符合隆中对策的预言。

这就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见识和非凡才能。

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对每种力量的分析,都是先举出充足的论据,进行推理,然后作出明确的结论。

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古今对话拓展思维

假设诸葛亮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