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032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docx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1.非织造布:

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形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不包括纸、针织物、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和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2.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

1)干法成网法:

机械加固法(针刺法、水刺法、缝编法)、化学粘合法(浸渍法、喷洒法、泡沫法、印花法、溶剂粘合法)、热粘合法(热熔法、热轧法)

2)聚合物纺丝成网法:

纺粘法、熔喷法、膜裂法、闪蒸法

3)湿法成网法:

圆网法、斜网法

3.非织造布按用途分类:

1)服装、鞋类产品用非织造布:

衬布、衬里;服装内外衣;非织造布保暖絮片

2)医疗卫生非织造布:

卫生巾、尿布;手术衣帽;

3)日用装饰类非织造布:

地毯;室内装饰织物

4)工业用非织造布:

工业过滤材料;绝缘材料(电缆布、蓄电池隔板布、碳素毡绝热材料);汽车用非织造布;纺织、造纸用非织造布

5)土木工程、建筑用非织造布:

路基布、土工布、防雨材料等

6)农业、园艺用非织造布:

丰收布、保温布、护根育秧布等

4.非织造布的特点:

1)非织造布是纺织、化工、塑料、造纸工业的交错边缘产品

2)非织造布产品外观、结构多样化

3)非织造布使用范围广

5.非织造布的几种典型结构

1)纤网中部分纤维得到加固的结构

①靠纤维的缠结得以加固②由纤维形成线圈得到加固

2)纤网由外加纱线得到加固的结构

3)纤网由粘合作用得到加固的结构

①由粘合剂加固②热粘合作用加固

6.非织造布测试准备★

预处理:

50℃,相对湿度5%~25%条件下进行预烘干

预调湿:

标准状态下20℃±1℃,相对湿度65%±2%,一般调湿24h。

非织造布用纤维原料及性能测试

1.纤维性能对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1)纤维长度:

纤维长度长,制品的强度高,均匀度好。

但是纤维过长不利于梳理,易产生纤维结。

气流成网一般用10mm左右的纤维,机械梳理一般采用小于65mm的中长型纤维

2)纤维的线密度:

线密度小,产品的强度高,均匀度好。

但线密度大时,纤维的回弹性好。

毛毯的制造时要求有一定的耐磨性和回弹性,这就要求纤维不能太细。

3)纤维的卷曲度:

卷曲度不足,纤维间抱合力差,因此成网困难,纤网均匀度差,强力低,非织造布手感差,弹性也差。

卷曲度好的纤维制成的产品保暖性较好。

如兔毛,卷曲度差,易掉毛。

4)纤维的截面形状:

异性纤维比圆形截面的纤维的接触面积大,强度高,制得的非织造布强度高。

5)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大,纤维间的切向阻力大,非织造布强力高。

但摩擦系数过大,将增大穿刺阻力,造成针刺困难,引起断针。

6)纤维的强力等特性:

一般来说,纤维强力大,产品的强力也大。

其他如麻纤维能制成防菌纤维,其他纤维制成之血纤维等特殊功能纤维。

2.非织造布对纤维原料的基本要求

1)选择纤维原料的依据

①根据产品使用特性选择纤维原料

②在满足使用性能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价廉、易于购买的纤维原料

2)非织造布加工技术对纤维主要物理机械特性的要求

①成网加工对纤维原料的要求

②纤网加固对纤维原料的要求

3)非织造布的用途对纤维原料的要求

非织造布的特征指标及测试

1.非织造布的最基本特征指标有★:

定量、厚度、均匀度、回潮率

2.非织造材料性能测试标准★:

(记住名称及缩写)

①国际标准组织:

ISO②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协会:

INDA

③欧洲用即弃材料及非织造布协会:

EDANA④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

ASTM

3.非织造布的定量:

单位面积的质量。

单位是克每平方米(g/m^2)

4.非织造布定量的测定:

取样、调湿、称重、计算单位面积质量及变异系数CV值。

5.非织造布的厚度:

在承受规定的压力的布两表面间的距离。

6.按厚度可分为:

①蓬松型非织造布:

当非织造布所受的压强从0.1KPa增加至0.5KPa时,其厚度的压缩率达到或者超过20%的非织造布。

②普通型非织造布:

除膨松型非织造布以外的非织造布。

7.名义厚度ax:

在一定压力(预加)条件下测得的厚度。

8.绝对压缩性Zx:

在10倍于预加压力条件下测得的厚度与名义厚度之差,即Zx=ax-a10x。

9.相对压缩性Zr:

绝对压缩性与名义厚度之比。

10.体积密度dv:

样品的定量与在名义厚度条件下样品所占体积之比,单位为g/cm^3。

11.其关系如下:

Zr=(Zx/ax)*100%=[(ax-a10x)/ax]*100%

12.厚度测定的原理★:

将织物放在水平基准板上,另一平行于基准板的压脚以规定的压力施加在试样上,两块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织物的厚度测定值。

13.织物测量:

普通型:

0.5KPa,10s;膨松型:

0.2KPa,10s;土工布:

2KPa,30s

14.表观厚度:

试样在厚度方向上不发生明显变形的轻压强作用下测得的厚度。

稳定厚度:

试样在厚度方向变化趋于稳定的重压强作用下测得的厚度。

15.非织造布的均匀度:

产品各处厚薄均匀、定量稳定的程度。

16.影响纤网均匀度的因素:

①纤维原料的松散程度;

②喂毛不匀。

尽量控制喂毛不匀可以减少纤网不匀;

③梳理机的工艺参数。

梳理机的隔距、速比影响梳理效能。

梳理效果良好,纤网梳理松散均匀,纤网就会厚薄一致,不出现云斑及破网等;

④梳理机的针布状态,车间的温湿度等也影响纤网不匀。

17.纤网不匀的测定方法:

取样称重法;厚度测定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及测试

1.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撕破强力、顶破强力、磨损性、剥离强力等。

2.干法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

①纤维的力学性能:

纤维强力高,非织造材料强力较大

②纤维的线密度和强度:

线密度大,则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大;长度长,则断裂强度大

③纤维的铺网方式:

平行铺网和交叉铺网

④纤网定量:

比非织造材料定量高,纤网定量增加,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降低

⑤针刺密度:

针刺密度越大,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力越大,断裂伸长越小,但存在最佳值

⑥针刺深度:

深度增加,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度增加,断裂伸长减小

⑦其他工艺参数:

梳理工艺、开松程度、刺针针板的分布密度及形状、纤维状态及车间温度

3.粘合剂粘合法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

①断裂强度:

线密度小,长度长,断裂强度提高

②顶破强力:

随纤维长度增长而增强

③撕破强力:

随线密度增大而增大,随纤维长度增长而增强,但存在峰值

④纤维不同,粘合剂却相同

4.热粘合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

1)主体材料

①主体纤维长度长,非织造材料湿强提高,对干强影响不大

②主体纤维越粗,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度提高

③主体纤维卷曲度高,非织造材料干态弹性模量和弹性限度比湿态低,但伸长长,非织造材料柔软

④主体纤维品种及含量

2)粘结纤维

①粘结纤维软化点低,熔融时流动性大,在纤维中易扩散,非织造材料强度高

②粘结纤维含量增加,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度、撕破强度和初始模量可达最大值

5.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的主要影响因素:

热压辊的温度、热压辊的压力、热压辊的接触时间、纤维长丝的性能、铺网方式、纤网的厚度、花纹的深度和面积

非织造材料品质指标的测试

1.品质指标:

弯曲性、透通性、压缩性、尺寸稳定性、保暖性、耐老化性

2.非织造布的弯曲性:

刚柔性、悬垂性、折皱恢复性

3.非织造材料的刚柔性是指抗弯刚度和柔软程度

4.非织造布悬垂性:

非织造布因自重而下垂的性能。

悬垂系数:

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其原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悬垂程度:

织物在自重作用下,其自由边界下垂的程度,常用悬垂系数表示

5.折皱性:

织物受到揉搓作用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

6.抗皱性:

指织物在使用中抵抗起皱和折皱复原的性能

7.折皱恢复性:

在规定条件下折叠加压,卸除负荷后,织物折痕处能恢复到原来状态至一定程度的性能。

8.折皱回复角:

在规定条件下,受力折叠的试样卸除负荷,经一定时间后,两个对折面形成的角度。

①急弹性折皱回复角:

在较短时间(15s)后的回复角

②缓弹性折皱回复角:

在较长时间(30min)后的回复角

9.非织造透通性是反映非织造材料透气、透湿、透水及防水性能的指标

10.透气性:

是指非织造布透过空气分子的性能。

其本质是在非织造布的两边存在一定压力差的条件下,空气从压力较强的一侧流向较低的一侧的过程。

11.透气率Bp:

指织物两边维持一定压力差p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流量(ml/cm^2*s)

Bp=V/(AT)V:

Ts时间内通过试样的空气量A:

试样面积cm^2

12.透湿性:

非织造布透过水蒸气的性能,其本质是非织造布两侧存在一定相对湿度差的条件下,水蒸气从相对湿度较高的一侧流向较低的一侧的扩散的过程。

13.透水性:

液态水从非织造布一面渗透到另一面的过程

14.防水性:

非织造布对液态水透过的阻抗特性

15.非织造布透水过程★:

一是因纤维吸收水分子,使水分子通过纤维内部渗透到非织造布另一面

二是毛细管作用,非织造布内的纤维湿润,使水渗透到另一面

三是在水压作用下,水通过非织造布内空隙流向织物另一面

16.保温率:

无试样时的散热量Q0与有试样时的散热量Q1之差对无试样时的散热量之比的百分数Q=[(Q0-Q1)/Q0]*100%

17.传热系数:

是指当非织造布产品两表面的温差为1℃,在1h内通过面积为1m2、厚度为1m的材料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J)

18.克罗值:

室温为21℃,相对湿度50%以下,气流为10cm/s(无风)的条件下,试穿者静坐不动,其基础代谢为8.15W/M2(50Kal/m2·h)感觉舒适并维持其体表平均温度33℃时,此时所穿衣服的保温值为1克罗值。

1CLO=1/(0.155U)1CLO=0.043CM2·h/KJ=0.155℃·m2/W

19.老化:

非织造布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因受光、热、水、空气等各种大气因素的综合作用,性能逐渐恶化,如变色、变硬、变脆、发粘、透明度下降、失去光泽、强度下降、破裂等,以致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非织造布功能性的测试★

1.防辐射的类型:

中子辐射、X射线辐射、γ射线辐射

2.防中子辐射的材料:

常用的吸收中子的材料有B、Hf、Ag、In、Cd、Gd和Er等材料或含有这些材料成分的合金与化合物;氢含量较高的物质;含硼和锂等元素的物质;同时具备上述性能的共混材料;聚乙烯中添加适量的硼或锂化合物。

3.紫外线透射比:

指有试样时的紫外线透射辐射通量与无试样时的紫外线透射辐射通量之比。

4.紫外线遮挡率=1–紫外线透射比

5.氧指数:

样品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浓度的百分数,用LOI表示。

6.续燃:

在规定实验条件下,移开火源后材料持续的有焰燃烧现象

7.续燃时间:

续燃所需的时间。

8.阴燃: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撤去火源后,织物上有焰燃烧立即熄灭,但织物仍持续的无焰燃烧。

9.阴燃时间:

阴燃所需的时间。

10.损坏长度:

织物燃烧后,其损坏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也称为炭长。

11.热差分析法(DTA):

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定试样与参比物(某种热惰性物质如a-Al2O3)的温度差△T与温度T之间函数关系的一种方法。

1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13.热重分析法(TG):

从广义上讲,热稳定性应该包括物理结构的耐温性和化学结构耐分解性两个方面。

人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热稳定性是指与纤维化学结构有关的耐热分解能力,热重分析的主要用途是衡量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化学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相当广泛地用于评价纤维材料的热稳定性。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定物质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可以观察到二到三个台阶。

第一个失重台阶多发生在100℃以下,一般是由于试样吸附的水或试样内残留的溶剂挥发所致。

第二个台阶往往是试样内含有的小分子助剂挥发造成的,如系纯物质试样则无此部分。

第三个台阶发生在高温区;属于试样本体的分解。

土工布性能的测试

1.土工布:

是指用于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的聚合物材料,包括机织、针织或非织造土工布,可用丙纶、涤纶(或锦纶)制的。

2.土工布的功能:

①防护:

限制或防止岩土工程中的局部破损。

②隔离:

防止相邻的不同土和(或)填料的混合。

③过滤:

在使液体通过的同时,保持住受液体作用的土或其他颗粒。

④加强:

利用土工布或土工布有关产品的抗拉性能改善土层的力学性能。

⑤排水:

收集降水、地下水和(或)其他液体,并沿土工布或土工布有关产品平面进行传输

⑥防渗:

防止水的渗漏,水利工程中的的储水和输水的建筑物均需要防止水的大量渗漏,各种工业液体储存。

3.孔隙率:

土工布孔隙的体积对总体积的比值

η=(1-G/δ·ρ)*100%

G-单位面积质量(g/m^2;ρ-土工布的原材料密度(g/m^3);δ-厚度(mm)

4.孔隙比:

孔隙率对总体与孔隙率之差:

е=η/(1-η)

5.过筛率:

通过筛网的质量m1与测试前的质量m0之比的百分数。

6.土工布孔径:

以其通过其玻璃珠或球形砂粒的直径表示。

7.有效孔径Oe:

表示能有效通过土工布的最大颗粒直径。

如O90表示土工布中90%的孔径低于该值。

8.垂直渗透系数:

渗流的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流速

Kn=(Q·δ)/(A·t·△h)

Kn-渗透系数(cm/s)渗透流速;Q-t时间的流水量(cm^3)

i-渗流水力梯度;δ-土工布厚度(cm);△h-土工布上下表面测压管水位差(cm)

粘合衬测试必检项目:

1.剥离强力:

热熔以合非织造市与被粘合面料分离所需的平均力,称剥离强力。

2.缩水率:

粘合讨布洗涤前后长度(宽度)的差数对洗涤前长度(宽度)比值的百分率。

3.热收缩率:

试样在热缩前后长度(进度)的差数对热缩前长度(宽度)之比的百分

4.干热尺寸变化:

测定试样在干热处理前后尺寸变化程度。

5.水洗后外观变化6.干洗后外观变化

7.内控项目有:

断裂强力;撕裂强力;折皱弹性,弯曲刚性,水洗和干洗尺寸变化。

8.地毯物理性能测试:

(1)常规厚度

(2)动态负载下的厚度减少:

此项测试主要是为模拟地毯在实际使用中经受踩踏后的压缩恢复位能力。

测试原理:

将试样固定在动态负载仪上,经受规定次数周期性的外加负荷(钢脚)的撞击,且试样缓慢地移动,使毯面受到压缩及切变作用,测量撞击前后试样厚度的差值。

(3)中等静压负载下的厚度减少:

本测试项目是试图模拟椅子腿等在短时期加压后对地毯毯面的影响。

测试原理:

此法分别测量出试样在短时间、中等静负载作用前后的厚度,以厚度的减小值衡量地毯的承压能力。

9.辐射通量是指单位面积入射的辐射热强度。

临界辐射通量是指铺地材料系统在火焰最远熄灭点所受到的单位面积入射的相射热强度,其单位是kw/m2。

临界辐射通量为评价铺地材料系统暴露于火焰时的性能状况提供了依据。

非织造过滤材料及其测试

过滤材料也称滤料,有干式滤料和湿式滤料之分,用于气固相(气溶胶)分离的称为干式滤料,用于液—液相、液一固相分离的称为湿式滤料,因其功能不同,又可分为空气净化滤料、防毒滤料、防爆滤料、耐高温滤料、液体过滤材料等。

由于这些滤料的用途和使用条件不同,对其要求也就不同,测试的项目也不尽相同。

过滤材料的测试项目很多,一般有过滤效率(除尘效率、除杂效率、透过率)、截留粒径(过滤精度、最大孔径)、纳污率(容尘量)、滤速(水通量)、滤阻、孔隙率、透气度、尺寸稳定性、耐磨性、耐温性、耐化学性、耐湿性、耐压缩性、抗撕裂强度、单位面积质量、厚度等。

一、钠焰法

原理:

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将喷雾箱7中的氯化纳水溶液经喷雾器8雾化,形成含盐雾滴气溶胶,与来自风机3经过加热与过滤的洁净空气相混合,在混合干燥段9雾滴中的水分蒸发,气流到达缓冲箱10时已形成均匀的、多分散的固体气溶胶。

气流从缓冲箱出来后有一个稳定的过程,以使气溶胶在前取样管22口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基本均匀。

气溶胶粒径绝大部分小于2μm.其质量中值直径约为0.5μm。

风道系统的风量和静压由阀门4、14控制,试验后的气流由风道末端排出。

气溶胶取样是靠风道的压力,通过被切过滤器前、后取样管22、23压入检测系统,通过改变阀门27、29、31的位置,交替对过滤器前、后气溶胶进行取样。

原始气溶胶在混合器30中与经过本底过滤器26过滤的洁净空气相混合(即稀释)后方进入燃烧器35。

气溶胶中钠原子被氢气火焰所激发,发出波长约589nm的黄色持征光,其强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成比例。

钠光强值通过光电转换器36转变为光电流值,由光电测量仪37检测。

过滤器透过率系过滤后气溶胶浓度与原始气溶胶浓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过滤器阻力系一定风压下过滤器前、后的压差,由被测过滤器两侧的静压环11连接至微压计2l检测。

由于氢火焰在“绝对”洁净空气中燃烧也会发出很弱的蓝光,也有一定的光电流值(称为本底光电流值),所以应在测得的过滤后光电流值中扣除本底光电流值。

本方法中的多分散固体氯化钠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绝大多数小于2μm.其质量中值直径约为o.5μm。

过滤器透过率:

过滤后气溶胶与原始气溶胶浓度之比。

过滤器的透过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K=A2-A0/n(A1-A0)x100%

式中:

K—过滤器透过率(%);

A1—过滤器前气溶胶光电流值(μA)

A2—过滤器后气溶放光电流值(μA)

A0—检测系统本底光电流值(μA);

n—过滤器前气溶胶稀释倍数。

二、油雾法

(1)过滤器透过率: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将经过充分混合均匀的油雾气溶胶通过被测过滤器,采用浊度法测量过滤器前后的油雾浓度.两者比值的百分数,即为被测过滤器的透过率K,可用下式表示:

K=C2/C1xl00%。

式中c1与c2分别表示过滤器前、后的油雾浓度g/L(mg/m3)

(2)过滤器阻力:

系一定风量下过滤器前后的压力差。

三、计数法过滤效率

空气中微粒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散射现象,散射和微粒的大小、光波波长、微粒的折射率和对光的吸收特性等因素有关。

但就散射光强度和粒径大小来说,有—个基本规律,即微粒散射光的强度正比于微粒的表面积。

特别是0.30—lμm范围内的微粒,这一关系更明显。

仪器的工作原理是:

来自光源的光线,被透镜组聚焦于测量区域,当被测空气中的每一个微粒快速地通过测量区域时,便把入射光散射一次,形成一个光脉冲信号,这一信号经透镜组送至光电倍增管阴极,正比地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再经放大、甄别,拣出需要的信号,通过计数系统显示出来。

电脉冲信号的高度反映微粒的大小,信号的数量反映微粒的个数。

四、计重法过滤效率与容尘量

将称量过的末端过滤器和受试过滤器安装在风道系统中,并向风道中送入一定重量的已知成分的人工尘。

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受试滤材,大部分粉尘被受试滤材捕集到,穿过受试滤材的粉尘被末端过滤器捕集。

然后取出末端过滤器,重新称量。

根据发尘量和末端过滤器增加的质量计算受试滤材的人工尘计重效率。

这样的过滤效率测定至少要进行四次。

每个测试周期开始和终了都需要测定阻力、发尘量和末端过滤器的粉尘捕集量,以此确定受试滤材的容尘量、阻力与积尘量的关系和计算效率与积尘量的关系。

在任意一个试验周期内,发尘量和末端过滤器集尘量之差与发尘量之比,即为受试滤材捕集灰尘粒子重量的能力,称为计重效率Ai,以百分数(%)表示。

Ai=100x(1-W2/W1):

W2—在该发尘过程中,未被受试滤材捕集的人工尘质量(g);W1—在该发尘过程中.人工尘发尘量(g)。

来样分析:

来样分析的内容很广泛,但对具体的某—样品,可以有所侧重。

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生产产品所需要使用的原料种类、成网方法、加固方法及后整理方法和相应的工艺参数,以便生产出与样品外观和性能完全相符的产品。

分析的内容主要有:

外观:

表面状况、手感、光泽等;

物理性能:

厚度、平方米克重等;

机械性能:

强度、延伸性等;

化学性能:

化学稳定性、有害物质含量等;

其它性能:

耐热性、吸湿性、通透性、耐光性、老化性、导电性等。

来样分析的方法很多,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经验分析法,即凭借对各种原料及各种生产方法加工的产品典型特征的认识,对样品进行分析判断,或者借助显微镜观察。

这是一种简单、粗略的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测试仪器进行特征性能测试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判别样品的原料、结构及生产工艺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分析更容易定量化,可作为对试制出的产品的检测依据。

纤维鉴别,就是利用各种纤维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质的差异,采用各种方法将其区分开。

因此,需对各种纤维的基本性能十分清楚。

鉴别的步骤,一般是先确定大类,如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等,再分出品种,最后做验证。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手感法、溶解法、燃烧法、显微镜法、药品着色法及仪器分析法等、

纤网生产方法的鉴别

不同的成网方法所适用的纤维种类及规格,制得纤网的克重范围,及纤维在纤网中的分布形式相产品的最终性能都各有差异。

对产品成网方法的鉴别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分析判断。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产品的外观特征纤维的长短和粗细、纤维的分布形式、手感等。

如用手扯可分离出长丝,则是纺粘法成网;纤维极短且表面细密,一般是湿法成网;手感柔软且纤维极细濒足难看出纤维的形状,是熔喷法。

这只是初步的判断。

2.根据产品克重范围目前采用的一般工艺配置如下:

薄型纤网:

梳理成网、湿法成网、纺丝直接成网、气流成网;

中厚型纤网:

气流成网、机械铺网厚型纤网:

机械铺网。

3.根据纤网加固方法如:

针刺法:

机械铺网、纺丝直接成网

热扎法:

梳理成网、气流成网;粘合法:

气流成网、机械铺网。

4.根据产品性能测试分析对同一种产品,可采用不同的原料规格和成网方法,达到相同或相近的性能。

因此在试制产品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性。

纤维的吸湿性

纤维在大气中能从空气中吸收或向空气中放出水蒸气,前者称为吸湿,后者称为放湿。

纤维的吸湿和放湿性能的综合,表现就是纤维的吸湿性。

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

标准状态(规定温度20℃±3℃,相对湿度为65%±3%)下的回潮率称为标准回潮率。

主要成网方法及其特点

在工业化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成网方法主要有:

梳理成冈、气流成网、机械铺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直接成网。

现就各自的特点分述如下。

1.梳理成网梳理机输出的纤网直接送去进行加固,这种方法主要用1:

生产薄型非织造布,纤网定量较轻,一般在15-100g/m2。

纤维大多在网中沿纵向排列,最终产品的纵横向强力比较大,一般在10:

1-5:

1。

从装有先进的杂乱装置的梳理机获得的最佳纵横强力比在3:

1-4:

1之间。

使用的纤维原料其长度一般在30mm以上。

过短的纤维难于成网,此外成网的均匀度也难于控制。

2.气流成网气流成网是将纤维经一定的分梳后,采用气流输送纤维,形成杂乱排列的纤网。

纤维在网中呈三维杂乱分布,产品纵横向强力差异小。

适合于中厚型产品,其产品定量一般在30-180g/m2,太薄或太厚都容易产生明显的不匀。

另外,气流成网还可以使用较短的纤维,一般在15mm以上的纤维。

生产速度也较高。

3.机械铺网机械铺网主要用于生产厚型产品。

克重一般在100g/m2以上。

经铺网后的纤网均匀度可以明显改善。

纤维在网中呈交叉排列,纵横强力比明显减小。

若经适当牵伸,纵横强力比可达到3:

1—1:

1(经过交叉锦网后的横向强力大于纵向强力)。

4.湿法成网湿法成网是采用传统的造纸工艺原理形成纤网的—种方法,此法将纤维分散在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浆液,然后进行抄造形成纤网。

纤网中的纤维虽杂乱分布,各向同性性能较好,均匀度也优于其它成网方法。

湿法成网所采用的纤维很短,一般在20mm以下,纤网以化学粘合加固为主。

5.纺粘法纺粘法是以高聚物切片为原料,将化纤纺丝过程和成网过程结合起来,连续进行生产。

纤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