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216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docx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五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

《金色的鱼钩》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

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课文较长,我第一课时让学生快速读文,扫清课文字词障碍,理清层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在观看视频资料中了解长征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了解课文背景,知道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理清思路,再读质疑。

过程与方法:

1.概括故事、品读语句。

2.朗读法、问答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了解长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感悟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

【知识链接】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学法指导】

1.朗读讨论法: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六字”读书法:

通过读、画、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总结归纳。

质疑点拨法:

采取质疑研讨、点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

2.走进长征,了解长征,课件出示长征的资料。

3.导语: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

金色的鱼钩。

生读。

你为什么重读“金色”想知道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为什么重读“鱼钩”想知道围绕鱼钩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

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了解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时间:

1935年秋天

2.地点:

草地

3.人物:

老班长三个小战士

4.事件: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

提示:

把四要素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1935秋天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设计意图:

课文较长,学会快速读文,捕捉关键信息,指导学生用连接四要素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学法引领:

读,仔细观察,能用猜谜、结构加减组合熟记字形。

用红笔强调易错点,找出形近、音近的字,在辨析中学会正确运用生字。

1.小组内组织订正、检查

2.展示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

一起学词语(学法引领:

查词典,了解意思,能活学活用。

3.指名读。

开展读、写的竞赛,考一考。

(设计意图:

组内学习生字词,会更容易发现学生在书写和读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印象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浏览课文,寻找课文线索

课文线索:

鱼钩

2.围绕鱼钩写了那些内容

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1-4):

写老班长想办法照顾病号,在粮食吃尽的时候做鱼钩钓鱼给生病的战士们吃。

第二部分(5-22):

写老班长坚持夜晚钓鱼给战士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

第三部分(23-34):

写老班长牺牲了,小梁把鱼钩留作永久的纪念。

3.根据线索“鱼钩”给文章加小标题。

做鱼钩——用鱼钩——藏鱼钩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紧扣课后第二题设计,引导学生围绕线索理清楚层次,并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四、观看电影《长征》片段,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1.视频资料观看。

2.学生畅言观后感。

小结: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3.

(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影视资料作为突破口,体会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

五、三读课文,问题生成。

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质疑,提炼问题的能力。

简单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六、小结评价,作业拓展。

1.课文中老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外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文章。

(设计意图:

为学生推荐的两篇文章都发生在长征途中,主人公与《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品质有极其相似之处,对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主备人:

王小俊课题:

《金色的鱼钩》课型:

问题解决课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五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

《金色的鱼钩》是第二篇课文,文章以叙事为主,讲述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

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如果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有一定的障碍。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采取抓重点词、品析重点段的方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训练朗读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自主合作、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自学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悟并学习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含义。

【学法指导】

1.朗读讨论法: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六字”读书法:

通过读、画、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总结归纳。

3.质疑点拨法:

采取质疑研讨、点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4.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的合作,使生成的问题得以解决。

对疑难问题进行组内及组间追问质疑,把握重点,各个击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再次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聆听老师讲述革命英雄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设计意图:

以参观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的形式引出鱼钩,导入新课,以故事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师:

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提纲契领。

师:

昨天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回忆一下,故事四要素是什么课件出示。

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这一问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还引出老班长这个人,一举三得,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设计意图:

抛出问题,以此引出指导员的话语,作为文章主线引领全文。

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

“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出示课件)上级,保姆,勤务员具体干什么工作

(设计意图:

分析上级、保姆、勤务员都做什么工作,诱导学生质疑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为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解决本文的学习目标做铺垫。

上级就是领导,要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勤务员就是干杂活的,帮三个伤病员做饭、洗衣服、缝衣服等,要全心全意,保姆就是像家里的阿姨一样,把三个伤病员当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

师: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过草地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多艰苦呢请看一段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

视频观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过草地的艰难,意识到老班长完成任务的艰巨。

学生汇报观后体会。

师:

这段话是谁对老班长说的指导员代表他个人吗生答。

小结:

是啊,指导员代表了党,党对老班长下了命令!

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老班长牢记指导员的话,也就是牢记党的命令,把党的命令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可见,老班长对党是多么忠诚啊!

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指导员的话命令,严厉,殷切的希望,试读一读。

2.走进人物外在形象。

课件出示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生读。

思考: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老班长会有老年人的外貌特征呢

在长征途中,老班长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饱经风霜的考验,外貌很苍老,但又和蔼可亲。

孩子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班长将要肩负上级、保姆、勤务员的重任,带领三个小病号走出草地,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老班长的外貌描写敬仰、信任,试读一读。

(设计意图:

学生感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

四、自主读文,合作探究。

认真读读课文5—2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神的句子,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

把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1.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读、画、写、记、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归纳总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汇报展示,品悟人物精神形象。

1.预设交流片段一:

第8自然段。

(1)这段话抓住老班长的动作和神情描写,写小梁发现了老班长的秘密,嚼草根,吃鱼骨,神情十分痛苦。

老班长给三个小病号加强营养,自己舍不得吃鱼,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2)小梁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小梁的心理活动,老班长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们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3)老班长对自己太残忍了,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他咽鱼骨的的痛苦样子让我们太难受太心疼了。

小梁感同身受就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这是通过小梁的心理活动,侧面展示出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师:

这里的侧面描写就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咽鱼骨的痛苦样子,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谁有被鱼刺卡喉咙的经历谈一谈感受像针扎一样,卡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太难受了。

既然这样痛苦,老班长为什么还要吃鱼骨因为鱼肉太少,他要维持自己的体能,这样才能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把三个小病号带出草地。

“失声”是什么意思失去声音,应该怎么读试读一下。

还有感人的画面吗请继续交流。

2.预设交流片段二:

课文第15自然段。

(1)请大家目光聚焦第15自然段,读。

为了照顾三个小病号,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责任心很强。

(2)从课文描写中我们知道找点吃的太不容易了,老班长为给大家找吃的,翻草皮,摸草根,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眼睛都熬坏了。

他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给战士们找吃的,太感人了。

(3)漆黑的夜晚,老班长一个人翻草皮,摸草根,等待鱼儿上钩,他显示出了超出常人的坚定意志和惊人的毅力。

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这是忠于党,忠于革命的表现。

通过老班长的语言和动作我们能够想象的到老班长翻草皮、摸草根的画面

师追问:

这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省略的是老班长翻草皮,摸草根的过程,说明找吃的太艰难了。

这么艰难,老班长为什么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持下去是指导员的话语“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是党的事业,是革命理想给了老班长无穷的力量!

3.预设交流片段三:

第21自然段。

(1)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的人,老班长命令大家:

“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发挥了一个党员的带头作用。

(2)小梁难以喝下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这是夸张的写法,写出了小梁的心情很沉重。

追问:

这碗里盛的是鱼汤吗这分明盛的是老班长对三个小病号的关怀,是一颗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火热的心啊!

(3)“严厉”一词说明老班长完成任务的决心很坚定,一定要团结党员同志共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4)朗读指导。

用什么语气来读老班长的话语坚定,命令!

读一读。

(5)老师小结:

是啊,老班长给予没有血缘关系的革命同志胜似亲人的关怀和帮助,他所做的一切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党交给的任务在老班长的心中是何等的神圣!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上台来展示汇报本组成员学习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

4.出示老班长的遗言(课件)

过渡:

老班长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牺牲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还想着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读:

从老班长的遗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1)很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坚决不吃可以拯救自己生命的鱼汤,而劝同志们吃完走出草地去。

(2)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牺牲时一点儿都没想到自己。

(3)读出了三个小战士对老班长的难过和不舍之情。

(4)“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出现了两次,这是老班长临终时对战友的鼓励,也是他的心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不忘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5)“他,他”怎么多了一个字啊没有,写出了老班长的离开让我们不舍,心情极其难受和悲痛。

请读一读。

(6)师语:

孩子们,设想一下,老班长如果吃了这碗鱼汤,会活下去吗我想会吧。

我们学过的《丰碑》一文中,专门给部队提供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在雪山上,而今天,专门给战士做饭的炊事班长却因为身体极度虚弱饿死在草地上。

孩子们,军需处长和老班长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舍己为人”!

此刻,你想怎么唤回老班长心急如焚、急切,赶快喊喊吧!

学生深情呼唤老班长。

(设计意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能进入情境,进入人物内心,能充满感情地带领学生读,讨论,交流,营造适合本文的学习气氛,最终认识到老班长的伟大胸怀,达到情感共鸣。

(7)小结:

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地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正面描述,老班长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此刻,他的形象如此高大!

孩子们,什么是英雄为了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老班长就是英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英雄的本质内涵,回归单元主题。

5.大家起立,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向英雄致敬。

敬礼!

(设计意图:

师生用敬礼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以此宣泄内心无法抑制的情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六、集体探究,感悟思想。

过渡语:

好,请坐!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是一枚小小的鱼钩。

(一)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鱼钩是救命的鱼钩,是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见证。

这个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说,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结尾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设计意图:

学生在品读了重点段落后,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烙上了印记,学生纷纷发表见解,难点不攻自破。

(二)课件,句子仿写。

老班长走了,小梁立刻成熟起来了,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

“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1.“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

句子仿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珍藏鱼钩的意义,学习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让学生得到了一次小练笔的机会。

在仿写中,明白小梁的成长,是老班长把自己的意志品质传给了年轻战士,革命精神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

七、拓展延伸,学生谈收获。

1.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引导从内容、写法、对“英雄”概念的理解等方面交流。

2.师总结:

孩子们,老班长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今天收获可真大,不仅认识了一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英雄,还学会了刻画人物的方法,那就是外貌,言行神,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

你还知道那记住了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班长这些革命英雄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

写,些英雄的名字比如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若飞、狼牙山五壮士、倔强的小红军……请记住这位老班长,记住他的英雄事迹,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寻求真理而献出生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英雄名字,总结他们身上的共性:

(设计意图:

的本质含义认识。

学生谈收获时提到刻画老班长的方命的人就是英雄,再次加深单元主题“英雄”法,这是本文的写作方法,是在分析老班长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品析领悟到的,再次进行归纳总结,水到渠成。

八、欣赏图片,情感升华。

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红军过草地的震撼场景!

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

(设计意图:

欣赏红军过草地的图片,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当时的场面,全班达成情感共识。

九、讲述故事,传承品质。

师:

传承老班长的崇高品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

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

十、课外作业。

1.复述课文。

2.搜集长征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板书设计:

忠于革命

英雄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英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回忆录描写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老班长的英雄品质,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趣导入。

以参观军事博物馆的形式引出鱼钩,聆听老师讲述革命英雄老班长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

二、复习旧知,提纲挈领。

对于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学生回顾课文四要素,然后请学生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出老班长这个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我抛出一个问题:

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以此引出指导员的话语“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分析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都做什么工作,诱导学生质疑:

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解决本文的学习目标。

四、自主读文,合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

认真地读读课文5—2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神的句子,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

把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五、汇报展示,心灵碰撞。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

例如当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