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184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docx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

IBMTstandardization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实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修订版

实木家具工艺质量要求与操作程序

第一部分材料加工

1.1下料

1.1.1严格遵守下料工艺操作规程

1.1.2加工前应检查板材的含水率,仔细核对板材和下料的加工尺寸,方法和质量要求,明确后方可进行下料加工.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多次复查,避免差错.

1.1.3不同规格的板材下料后不得堆放在同一料台上,以免造成下道工序加工困难和混乱现象.

1.1.4下料的质量要求:

应符合生产流程表的加工尺寸,做到准确无误,分批分类叠放整齐,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边角余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合格率应达到97%.

1.1.5下料工必须经过培训,应熟知木材的各种常见缺陷及其对木材材质的影响.

1.2手压刨:

1.2.1手压刨操作者在接到上道工序的产品时,首先应检查无误后方可加工,同时检查刨刀是否锋利.

1.1.2手压刨加工出的产品应笔直,平滑,规格标准一致,残茬深度在0.3mm之内,交角必须保证90度,无戗茬.

1.2.3加工好的部件按规格分类摆放,同时检查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对不合格件应及时选出.

1.2.4手压刨加工的产品合格率应在98%以上.

1.3冲锯:

1.3.1锯边前要仔细核对部件与生产流程表是否相符,准确无误后方可加工.

1.3.2确保锯边质量,避免差错,调机后加工第一件产品是,主副机手应分别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加工,并在加工中多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控制质量事故.

1.3.3锯边的质量要求符合工艺规定,准确直角,大小锯路一致,误差在0.2mm之内,锯面应平滑,无崩口,锯痕,同时检查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对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选出.

1.4自动刨:

1.4.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1.4.2质量要求直角,平滑,规格标准一致,薄厚正负误差在0.2mm之内,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选出.

1.4.3加工好的部件,应按流程表分批分类叠放整齐.

1.4.4自动刨加工质量应在98%以上.

1.5开齿指接机:

1.5.1开齿机主机手在开齿过程中终须对上一道工序下来的料进行检查,发现端部带有活节及较硬纹理时应给予挑出,避免加工后出现崩齿.

1.5.2指接前的料必须挑选,原则是按树种,薄厚宽窄,颜色及缺陷情况进行分类摆放.

1.5.3指接料必须按照生产任务单所规定长度来进行定长指接,按需求生产.

1.5.4对于选料过程中发现的有死节,夹皮或钝棱等缺陷要挑出.送到下料锯或单片锯截除后再进行选料插接.

1.5.5指接完的料不允许再上下料锯加工.

1.5.6指接后的料合格率为98%以上.

1.6拼板:

1.6.1原材料经两面刨选出厚度一致的板材,下料锯除去木材中的节子,腐朽等缺陷,开齿机将水线,腐朽等缺陷选出后进行指接,拼板.

1.6.2拼板要注意色差,弦向,均匀涂胶,涂胶量为250-300g/m2,胶与固化剂的配比为100:

15,对板材施加10-15kg/m2的压力,时间在40分钟左右.拼后放置2-4小时方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1.7四面刨:

1.7.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7.2四面刨主机手首先审阅生产任务单,按要求调整机器,调好后用废旧部件试机,主副机手应对试件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加工.

1.7.3针对不同的树种,材质调整适当的进料速度,避免戗茬,在加工过程中应对上道工序下来的料进行检查,对薄厚不均,宽窄不一的料要选出,避免损坏刀具.

1.7.4四面刨两面吃刀量为3mm以内,加工误差要求正负0.2mm之内,要求加工面平整,光滑,无戗茬.

1.7.5合格率为98%以上.

第二部分精加工

2.1精截:

2.1.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2.1.2仔细核对生产流程表和部件规格尺寸,明确后方可进行加工.

2.1.3为确保精截的加工质量,符合工艺流程,避免差错,首先检查锯截面是否方直,明确后方可进行加工,加工时合理选料,避免不合格件流到下道工序.

2.1.4精截的加工质量,锯截面应平滑,整齐,无崩口,锯痕等缺点,并在加工过程中多次检查,以防跑尺.及时发现问题,并报质检人员进行处理.

2.1.5加工好的部件,必须按生产流程表分批分类摆放,不得多批多类混放,合格率98%以上.

2.2立铣:

2.2.1立铣加工精度高,主机手终须经过严格挑选,由具有识图能力和设备调试能力及有实际经验的员工充当.

2.2.2仔细核对图纸部件加工尺寸和要求,需要按型加工的部件必须按照图纸尺寸要求,由专人做好标准模具,加工前应用旧部件试机,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部件加工.并在加工中多次进行复查.

2.2.3进料速度要适当.刃具要锋利,不可猛推猛拉,采用送料器加工时,送料器的压力要适当.台面清洁,防止压出伤痕,划痕,造成质量事故.产品试加工时,工艺复杂的部件应请质检员,工段长等检查核实.

2.2.4质量要求符合图纸和加工工艺规定,加工面准确,平滑,无崩口无毛刺,部件要合理摆放,合格率98%.

2.3排钻:

2.3.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2.3.2仔细检查核对部件生产流程表和图纸尺寸,材料同所加工的部件,材料,尺寸是否相符,明确后方可进行加工.

2.3.3为保证加工质量,要求刀具必须锋利,压板或台面必须保持清洁,无木渣或铁钉及其它物,以防压坏部件,造成损失.

2.3.4主机手调机时应用旧部件进行调机,在加工第一块部件时,应认真检查核对,新产品或加工工艺复杂的部件应请质检员,工段长等检查核实,部件在加工到5件左右时应再一次检查,加工中应多次检查.

2.3.5钻孔质量要求符合图纸加工尺寸和工艺要求,无误差,孔深孔位标准一致,部件摆放整齐,合格率99%

2.4砂光:

2.4.1主机手应所加工料的树种和部件表面质量要求选择适宜的砂带.

2.4.2对于需要砂光的部件要顺纤维方向送料,避免横向磨削,出现横向条痕.砂光的单位不能过大,否则将留下沟纹.

2.4.3加工前要认真选料,加工中要多次检查,加工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刨痕,戗茬,锯痕等缺陷,如须立刨或二次砂光加工的个别种类部件,应留出足够的加工余量.

第三部分组装

3.1打磨

3.1.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部件要轻拿轻放.

3.1.2打磨是整个家具外观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勤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质检验员处理.

3.1.3打磨要求表面光滑无硬棱,无刀痕,无砂痕,死角,沟痕,打磨时保持原有的部件弧度和曲度,将不合格部件及时选出,单独存放.

3.1.4加工好的部件必须按照流程表分类摆放整齐,合格率99%

3.2装配:

3.2.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3.2.2加工前应保持工作台面干净,不得有钉头,沙粒,木屑等杂物,并做到加工中及时清扫以免刮花,刮伤部件,出现质量事故.

3.2.3安装木塞时应选优质木塞,涂胶均匀,以保证质量,安装螺丝时,必须用专用工具,主意将杂物擦净.

3.2.4装配质量要求符合图纸工艺规定,牢固,平整,严密,无伤痕,无锤印.

3.2.5加工好的部件应合理摆放,以免压伤,合格率100%

3.3组装

3.3.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3.3.2组装时,首先检查各个部件之间的产品代号,是否统一.加工质量是否合格.工作台要清洁,每个孔位必须涂好胶,部件颜色搭配安装,木塞不允许有腐朽,死节等缺陷,以保证产品质量,整套部件安装后必须牢固.

3.3.3加工好的部件必须配套摆放,合格率100%

3.4试装

3.4.1钻孔位检查:

孔位,孔径,加工精度.

3.4.2非钻孔部件:

部件规格,材料品种,级别,加工精度.

3.4.3立铣部件规格,加工面,崩口,曲面加工中的经线等.

3.4.4按加工单顺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试装,检查组装质量,各间隙误差正负0.5mm结构牢固.

3.4.5不合格品分析原因,及时反映给质管人员处理.

第四部分油漆

4.1选料:

4.1.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4.1.2油漆前所有部件,经专职人员筛选,发现有加工质量问题的部件及时选出交修补人员处理.

4.1.3选料时必须认真做好油漆前准备工作,对有压痕,划痕和戗茬的部件应打砂纸和补泥处理(按每批图纸质量要求为准)

4.1.4选好的部件应分批分类整齐摆放,以免碰伤部件.影响产品质量.

4.2喷漆:

4.2.1严格遵守油漆工艺流程.

4.2.2油漆是整个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也是直接决定整个家具外观质量的关键,必须认真抓好此项管理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

4.2.3喷漆前一定要吹净灰尘,油漆质量要求漆面结实光滑,纹理清晰干净,边角整齐,无流油,破油,气泡,粗纹,伤痕,发白等现象,走枪均匀,不漏不流,底漆与面漆性质必须一致.

4.2.4油漆着色时颜色要和封样要求一致,不得有花色,过深,过浅,着色不均等现象.涂料(油漆,色浆,稀料)应严格执行配比标准.

4.2.5产品加工后应按步骤,分批分类摆放整齐,合格率98%

4.3油漆打磨:

4.3.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部件要轻拿轻放

4.3.2打磨是整个油漆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认真做好油漆前的准备工作.保持台面清洁,防止划伤部件.

4.3.3打砂纸时,要轻打细磨,打细,打全,砂纸的目数应按每遍油漆后的要求使用.不得擅自使用.以免影响油漆质量.对不合格的部件要及时选出,以免影响产品配套.

4.3.4加工好的部件应分批分类摆放,做好喷漆前的准备工作,合格率100%

4.4二试装:

4.4.1检查项目:

1)部件装配方向,质量,木塞孔是否施胶.

2)组装部件应检查其精度,铁钉,木条装配情况,螺丝帽是否下沉

3)喷漆是否有色差,光洁度等.

4.5备料:

4.5.1逐件检查是否漏打配件,铁钉,木螺丝有无下沉.

4.5.2板面尤其是门,台面,抽屉面有无损伤,油漆情况.

4.5.3备料时,数量要检查,发现严重损坏要找质检员处理.

4.6包装:

4.6.1包装前的所有部件必须经过备料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进行产品的试装工作,准确后方可包装.

4.6.2部件需用吹塑纸铺垫或包严,包装箱四角均用泡沫垫角挤实.

4.6.3部件不少包,不多包,不错包.

4.6.4每十块核对一下部件数量(包括配件包)发现问题及时手拆包查找.

4.6.5包装的产品应100%合格.同时进行拆包试装,完全无误后方可入库.

榫卯结构的研究

中国家具之榫卯结构讲解

  三碰肩,又名棕角榫,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撑的面板上开出相应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两根木枨榫对卯眼一扣即可连接。

在这样连接后,家具结构的两个看面上各有一个肩,而腿足或立柱部位留有一个肩,三个肩碰在一起故叫三碰肩。

凡是有盖或有底的家具部位都可使用这种结构连接。

  三碰肩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做法,它的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可以辅助榫头承受部分压力不易扭动,加强了竖材的支撑能力,使得家具坚固耐用,同时也打破了结构处横竖线条平直过于呆板的气氛,锦上添花地烘托出家具流畅的线条美。

但在制作时必须要注意,长短榫头的大小长短一定要与卯眼部分的大小深浅吻合,绝不能任意为之,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横竖两材连接上了家具也不牢固。

还有的厂家图省事,本来三碰肩应为长短两个榫头,他们却简化成一个榫头,这无疑也会让家具的牢固度受影响。

 

图一:

大柜的三碰肩结构

 

图二:

长短榫细部图

 

图三:

卯眼细部图

 

图四:

带卯眼的柜帽

 

图五:

三碰肩组装示意图

 

图六:

长短榫插入面

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之美

  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

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

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鲁班经》《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

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

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外,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科学合理性的榫卯设计是它永恒的魅力。

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

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

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

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

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欣赏家具的榫卯,不像欣赏家具外表造型那样容易。

它是一种理性、内在、似乎带有一种神秘和抽象符号隐藏在家具中。

而且大部分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是隐藏在外表造型之内,古代工匠们留下大量实物资料,但在理论上并没有给我们解释其深邃的含义。

笔者近几年在对家具的浓厚兴趣中不断发现,以明式黄花梨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气质在造型线条上讲究韵律,材料上讲究花纹意向的完美。

而以山西中原地区为代表的软木家具,大漆的自然风化和包浆更具有宋元高古风格。

南北两地的代表性古典家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似隐若现,变幻莫测,成熟科学的榫卯结构。

当你在使用它、品味它造型外表的同时,也不断在询问自己,是什么赋予它永恒?

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那神韵是否尤在?

即中国独特的榫卯设计。

设计一词似乎是现代从西方传来的词。

大约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工业革命,对一切工业革命的成果,如建筑、室内家用产品的创新,都概用设计一词。

设计从此作为一种理性的艺术被现代世界广泛接受。

然而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的设计一词,但是关于“设”和“计”二字,有久远的历史描述,并广泛地应用在政治、军事上。

“设”字在汉语中有筹划、策略的意思。

两千多年的《孙子兵法》,此书英语翻译成《ArtofWar》,直译成中文《战争的艺术》。

不难看出外国人把中国古代的战术智谋当作一门艺术。

成书于明清之际的《三十六计》(也称《秘本兵法》),更是体现出中国人在军事中应用阴阳、刚柔、奇正、攻守、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所设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

中国古代把“设”和“计”大多形容在政治和军事上,其含义是怎样利用好计谋、阴阳、刚柔,达到智获全胜、安平四番、万国来朝的局面。

然而在家具的榫卯结构上不外乎“榫头卯眼阴阳互动”的关系。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家具的榫卯结构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引伸为自然科学,使它更合理地用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在家具中广泛应用的典范实证。

其一科学合理性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牙雕、鼻烟内画壶等,完全是技巧的纯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

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还要求科学合理性,使其长久的耐用。

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从力学上每个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多年目测经验中,能准确地判断出来。

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和三到四个木料相交。

如四方禅凳,每个腿必须跟腰部牙板成45度立面相交,而腿的顶端又必须做出两个精确榫头和坐面大边和抹头相接,大边和抹头又必须做复杂的阴阳套榫(棕榫)自身相接,然后再做两个卯眼和腿柱榫头相接,凳面的面板又通过穿带使其受力均匀到大边抹头,然后再集中到腿柱,其科学合理性非常到位。

有的腿桌设计带有霸王杖,力学上更加合理,视觉上也美观大方。

复杂的腿桌的榫卯如同高速公路的立交桥,错综复杂,环环相接,四通八达(图1)。

半叶梅花凳,简洁明快见变化,凳面设计采用自然中梅花叶瓣,三根腿柱明榫相接,从上到下由细变粗,三角形的腿柱在设计中,和其他形相比,在物理力学上可以降低重心,大大提高稳定性。

有趣之处在于连接腿部的三根横杖上,每根横杖端头跟腿柱做明榫相交,而端尾跟另一横杖2/3处做明榫相交,三根横杖环环相套,在腿部中心形成三角形支点图案,从视觉上不仅美观大方,在力学上也非常科学合理。

等边三角形各内角60度,所创造的稳定性,使其凳子在受到压力时,均匀力从腿柱分散到横杖上,然后横杖对腿柱又起到反作用力(图2)。

其二美观含蓄性

  三足圆凳、五足圆凳,其原理基本相同,但在榫卯结构上,设计别出心裁,三根横杖端头明榫相交腿足,端尾三根横杖重叠榫卯相交,在腿部中心形成漂亮的图案(图3)。

腿足和五根横杖相交,第一种五根横杖交叉连接,产生五角星形图案,从五角星的物理力学上,我们能分析出有15个不等边三角形(古人称勾股定理)支撑点,三角形的个数越多,承受的压力越均匀。

  第二种五根横杖端尾重叠榫卯相交,产生富有变化的五瓣花纹,其智慧巧妙的榫卯设计,真是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图4)。

  钱庄纸币木盒(图5),米斗,此种燕尾榫卯在箱、柜、米斗中非常普遍(图6)。

榫卯结构的外露如同现代建筑讲究内部结构,展示给观众,那不仅是整个物件的设计部分,同时也向观众表明那是一种美的元素。

让人在使用的同时品味古人的设计。

在这里笔者想通过古代能工巧匠们,在家具设计领域里,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说,在古典家具的精品中,不仅利用物理学上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图2),而且在力学上巧妙地利用了梯形中心的向心力和磨擦力。

在榫卯结构上,利用了丰富多变的榫头卯眼,展示了一种结构美学。

这项研究领域,国内几乎还是空白,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全方位地对待古人遗留下来的丰富遗产进行全方位地深入研究。

这样人们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

古典家具在艺术市场,不管是拍卖行,还是藏家,不只是一味追求材料的完美,尤其是那些带有艳俗繁琐的雕刻家具了。

其三复杂多变性

  笔者初步统计,中国家具榫卯结构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每个名称的榫头卯眼,在制作中根据外观的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

南北工匠们又因区域的不同,故各个地方又有自己独特的榫卯结构。

中国的榫卯,如同浩瀚的汉字,变化万千,耐人寻味。

粗略的统计有擦肩榫、棕角榫、明榫、闷榫、通榫、半榫、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夹头榫、削丁榫、楔丁榫、燕尾榫、挂勾榫、龙凤榫、穿带榫、透榫、格角榫、单插榫、双插榫、夹角榫、对角榫、委角榫、平压榫、穿楔、挂楔、走马楔、盖头楔等。

衣架(图7)、脸盆架(图8),只一个衣架上有卯眼榫头150多,每个木条都用精确无误的榫卯相接,整体上不仅构成了实用的物体,而且还创造出完美的窗花式图案。

此脸盆架完全用简洁的直线组合,通过榫卯连接,构成了一个灵透秀美的雕塑品。

点金之处,全身皆素,唯在腰部有四朵花相伴脸盆,抬头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两朵含苞待放的牡丹。

有趣的特征是,在腰部横梁处,设计了一个出手可拿的肥皂盒。

众所周知,肥皂的历史从西方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

我们现在可以从大量民国时期遗留的推销洋货招贴画中得到印证。

这也证明了,中国的古典家具几百年就形成了定式,每朝每代区别甚微。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国外比国内要早半个世纪,早在20世纪初以欧洲一些驻华学者为先导,最早对中国明代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着手收藏研究,为中国经典家具在文明艺术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和德国人GustavEvke一起研究古代家具的中国人杨耀,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着手绘制34种榫卯结构,可惜在“文革”中都已丢失。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再版的杨耀早年的论文汇集《明式家具研究》一书。

而现在世界各地研究明代家具的实属第二代人。

如SarahHandler、CurtisEvarts、CraigClunas、NancyBerliner,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立体化、多方位地从明末清初的古典小说、民间插图、水印木刻版画、墓室壁画中阐述古典家具的艺术价值。

而国内首推的是经过几十年辛勤耕耘的王世襄,在80年代中期出版了《明式家具》一书,使得国人在这一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位。

而后新起的田家青,以宫廷硬木家具为主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现在国内古典家具市场异常火爆,有关家具书籍文章也不少,但是真正有分量或者有新意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

而且很多文章片面地只从材料上迎合市场价位,给拍卖行、收藏家以误导,不利于中国古典家具的健康发展。

作为明式家具的宗主国,我们现在在研究上不仅落后于欧美,而且跟中国港台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不久的将来,“花开果落老树下,思古幽今育苗人”。

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

  一、中国古典家具

  1 古典家具的概念家具是人类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物化。

 “古典家具”泛指民国之前被公认为典范的家具样式,而许多现代工艺生产的仿古典家具也反映了古人创造的经典家具文化,本文中未在术语上严格界定,古典家具对现代室内设计的适用分析,对古典式样的家具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2 居住方式的转化与古典家具的发展

  从中国古典家具自身发展的过程看,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类生活的起居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早期的古典家具始于夏商,兴盛于战国、两汉。

其家具造型受到“席地而坐”使用限制,呈现出低平稳重、简便实用的特质。

直至唐宋,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和较为宽阔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家具造型,以“高足”家具形式为特征的中国晚期古典家具由此而来。

广为熟悉的“明清家具”是晚期古典家具发展的盛期作品,前者以“质”见长, 后者以“饰”为美,“明清家具”独特的地位和艺术造诣无可比拟,对近现代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古典家具文化

  1 文化与古典家具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涵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对“古典家具文化”的界定同样如此,我们在鉴赏古典家具的过程中,必须与当时的社会情景相融合思考,不仅要考量家具的材(用材)、质(做工),更重要的是发掘家具这一物化形式背后凝炼的精神品格。

家具的不同形态,不同置位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人文情怀。

  2 古典家具文化精神的提炼

  首先,古典家具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礼制文化。

纵观朱、元、明、清的家具陈设,从“一桌两椅”到“四几八椅”的组合摆放,都遵从于“以西为上”、 “以北为尊”的礼仪方位和均衡的向心格局。

古典家具不论在样式、造型,还是材料的选用,尊卑有序的礼制文化都深入其中,是中华民族人伦规范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

  其次,通过不同生活方式对家具的影响,古典家具还体现着以人为本、实用为先的人本文化,不论简单或复杂,最终表现为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实用性与点缀装饰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以明清桌案为例,书桌设计一般桌面平正,边沿无起翘;而书案,画案等则更为宽长;翘头案和架几案常设于正壁中间,少有宽者。

此外,李渔还将贮炭火的抽屉设计在椅子脚栅下用以取暖,可见对家具自身的功能拓展同样体现了古人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古典家具在装饰风格中还彰显着崇尚自然,古朴儒雅的人文气质。

中国古典艺术的自然美学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追求质朴、亲和的艺术境界。

这与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紧密相关。

其中,明式家具用材F料虽极其考究,但作品呈现出来的却是优质木材的完美色泽,简洁挺拔的造型线条以及典雅隽秀的高贵气韵, “松、竹、兰、梅”等纹案题材的雕饰相得益彰,可见明代木作在大批文人的推崇和参与下,对其家具的内涵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 古典家具文化的研究意义

  文化提供了一套赋予个体意义的架构,是通过各种规则来指导行事方式的。

古典家具文化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样式,而文化“动态”的发展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