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237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 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docx

专题06语言表达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06语言表达

★知识划重点★

一、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简明、得体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除在综合性语言运用题中考查外,往往还单独命题。

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哕嗦,不说多余的话。

它反映了量的要求。

“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

(二)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时根据需要必须对相关内容作概括性表达,这样才简明。

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

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哕嗦。

(三)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

为达到语意明确清晰的目的,就要消除歧义,注意遣词用句,避免语意含糊。

消除歧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添加语境法。

如“我要学习文件”,后边加“请把电视关了”,歧义消除。

(2)变换词语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情况造成的歧义:

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

如“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

(3)加注标点法。

如“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

(4)调整语序法。

如“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调整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闻强识的得意门生”,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四)防止重复,删除多余。

要注意辨析语段中的词语是否存在词义包容、交叉或重复的情况,若有,要考虑删除,还要尽量删除语段中可有可无的文字,以确保表达的简明。

二、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

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一)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对不同的说话对象,有时可能所说的重点不同,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写或者说恰当的话。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二)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所谓“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三)把握语体,准确用语。

口语、书面语使用要看对象场合。

口语体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使用较灵活自由;书面语体适用于书面写作,使用较严谨规范;口语简明易懂,书面语精确庄重。

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语体。

(四)注意遣词,谦敬恰当。

谦敬辞可归纳为一句话“家大舍小令他人”。

即对别人称自家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已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三、语言表达连贯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连贯题常有三种命题形式:

语句复位、句子排序、补写句子。

(一)语句复位

1.词语复位。

词语的复位题主要是指词语的衔接,涉及连词的关联作用、副词的语法功能,个别还有动词、代词的语法功能等,主要还是考查语言的表达连贯。

解答词语复位题目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读语段,摸清语段主要意思、组成部分、结构关系以及关系性质。

第二步,对选项中给定的关联词语所能表达的逻辑关系做准确理解辨别,再根据语段表达意图做出选择判断。

利用关联词语成套搭配使用的特点,可以根据已有的推断要选的。

第三步,恰当运用排除法,利用有把握的点把干扰选项先排除从而缩小筛选范围,基本确定选项。

第四步,将暂定选项代入语境中验证,是否通顺、连贯,确定答案。

2.句子复位(选用句式)

句子复位(选用句式)是指将某段话中的一句或几句抽出来,另设一组与之相近的选项,供考生从中选取原句。

解答这种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保持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不变)。

话题一致,即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若语段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必然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保持句式--致(结构统一)。

句式一致、结构统一,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

要结合语境,明确所选句式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做到包括短语类型和句式结构的整齐划一。

(3)注意词语照应(前后呼应)。

要注意语段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上“承”下“递”,保证语段的整体脉络、内部结构层次的连贯性,可关注重要词语的照应和暗示。

仔细分析关键词语和句意,找准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语相照应的内容。

(4)做到合乎逻辑。

合乎逻辑,指所选语段还原后,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具体选择语句时要关注句子前后是否符合事理,明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二)句子排序

1.语境嵌人式排序。

语境嵌入式排序就是将语段中空缺处的几个(一般情况下为5到6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语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的试题形式。

在做到围绕中心话题和衔接流畅之外,还需要和整个语境相协调。

要使语脉“连贯”,必须做到话题统一、感情一致、逻辑合理、前后照应、句式相符。

(三)无语境排序

无语境排序指没有上下文,直接将一个语段的几个句子打乱顺序,重新排序。

做题时可先将所给句子分层再排序,关键是找出几组必须关联在一起的两句话。

具体可采用语境嵌入式排序的前三种方法。

(四)补写句子

补写是新课标卷的近年必考题型,涉及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等多种能力。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选取一段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字,在文段的关键处留下三个横线,要求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并且给出字数限制。

★练习划重点★

1.下面文段有五处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①家父一直教育我:

②做人不能忘本。

③作为班主任王老师的高足,④拿到录取通知书后,⑤我便莅临府上向他报喜。

⑥王老师高兴地向他的内人介绍,⑦说我果然不孚众望,⑧将来定成大器。

⑨他还特地赠送一本自己写的诗集给我,⑩我表示一定好好惠存。

【答案】③“高足”改为:

学生;⑤“莅临”改为:

去往;⑥“内人”改为:

妻子;⑦“不孚众望”改为:

不负众望;⑩“惠存”改为:

珍藏或拜读。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③谦敬失当,“高足”是敬辞,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于他人,不能不用于自己。

⑤谦敬失当,“莅临”是敬辞,多用于贵宾、上级或者长辈的来临,表达主人对宾客的敬意,不能用于自己。

⑥谦敬失当,“内人”是谦辞,屋内之人,是指对人称说自己的妻子。

此处为称呼别人的妻子,不能用谦辞。

⑦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不负众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此处的语境为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所以应该用成语“不负众望”。

⑩“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此处为老师送给我的诗集,谦敬失当,应改为“珍藏或拜读”。

2.下面是高一学生李晓明写给班主任王老师的一则请假条初稿,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敬爱的王老师:

①我因受凉感冒,贵体不舒服,需要请假一天,②时间从今天下午四点到后天早上7点。

③回府后如果需要延长假期,④我会让爹妈及时和您联系。

⑤特此请假,务必批准。

请假人:

李晓明

2020年12月16日

【答案】

(1)语句①:

“贵体”改为“身体”;

(2)语句③:

“回府”改为“回家”;

(3)语句④:

“爹妈”改为“父母”;(4)语句⑤:

“务必”改为“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语句①“贵体”错误,是敬称,说自己应改为“身体”;

(2)语句③“回府”错误,是敬称,说自己应改为“回家”;(3)语句④“爹妈”错误,是口语,书信中和老师请假应用书面语,改为“父母”;(4)语句⑤“务必”错误,用于生硬不礼貌,用于老师应改为“请”。

3.下面一段话中有多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加以改正。

××同学,这次考试你的成绩一落千丈,作为同学,在学习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如果在一些难题上需要指点的话,我们会不吝赐教。

虽然我们的水平不差,可是是否需要帮忙,请你好自为之。

【答案】①“一落千丈”改为“不太理想”②“鼎力相助”改为“尽力相助”③“指点”改为“解答”④“不吝赐教”改为“毫不保留”⑤“水平不差”改为“水平有限”⑥“好自为之”改为“认真考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①“一落千丈”程度太重,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严重打击,改为“不太理想”;②“鼎力相助”是敬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此处自己帮助他人,不能用敬辞,改为“尽力相助”;③“指点”一般是指请求别人批评指教,是敬辞,此处写自己主动帮助别人解决难题,应改为“解答”;④“不吝赐教”是敬辞,请求别人指教自己,不能用在自己身上,改为“毫不保留”;⑤“水平不差”显得过于自傲,用在自己身上应用谦辞,改为“水平有限”;

⑥“好自为之”指你自己看着办,一般是对人失望透顶才这么说,此处应该是指让对方好好考虑,改为“认真考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①__________。

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②________。

因此“风俗”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三是③___________,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答案】而是亲友们的看法你就不会去做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首先看前语境“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可见第一空应该照应“不是”,填入关联词“而是”,再看后语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可确定第一空的内容为“亲友们的看法”,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而是亲友们的看法”。

第二空根据“否则”确定应该与“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相反,于是得出答案为“你就不会去做”。

第三空照应前语境,形成并列关系,同时与后语境“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成因果关系,于是得出答案为“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尽管广义的诗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然而它毕竟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诗。

__,即作为文学体裁之一,与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并列的诗。

那么,什么是狭义的诗呢?

这个问题真可以称得上诗学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了。

自从诗诞生以来,___。

曾经有人说,尽管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诗,可是,只要两个人碰在一起,互相解释他们各自对“诗”的理解,那时我们就知道,原来一个人把水叫作诗,另外一个人却把火叫作诗。

的确如此,一千个诗人有一千个诗的观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诗的定义。

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__。

【答案】我们要探讨的是狭义的诗人们对它的解释就没有统一过被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上文“尽管广义的诗……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诗”以及下文“那么,什么是狭义的诗呢?

”可以推知,此处应该填“我们要探讨的是狭义的诗”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从下文“一千个诗人有一千个诗的观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诗的定义”可以逆向推知此处应填“人们对它的解释就没有统一过”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根据上文“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可知,此处应填的内容是对前文情况的总结,可填“被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之类的内容。

6.一笔一划,皆是人生。

汉字,是最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文字。

许多汉字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丰富的哲理。

请参照例句,任选两个字写两段话。

要求60字以内。

例:

福:

衣+一口田,在古人看来,有衣穿有饭吃,就是幸福。

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懂得满足。

【答案】财:

贝+才,一半是钱,一半是才,就组成了“财”。

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赚钱,偷机取巧注定不能长久。

晃:

日+光,一“日”用“光”了,一天就“晃”过去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是最宝贵的。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及语言表达能力。

题干要求选择两个字,通过拆字的形式分析出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丰富的哲理。

例句,是把“福”字拆开为“衤”“一”“口”“田”,然后从穿衣、吃饭等角度阐述“幸福”的古代内涵。

答题时注意写出汉字的文化底蕴,注意修辞和句式,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就行,题干要求的字数不能超。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

该校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

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牢固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量子优越性是指当新生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在某个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最强的传统计算机,就证明其未来有多方超越的可能。

”中科大教授陆朝阳介绍,多年来国际学界高度关注、期待这个里程碑式转折点到来。

潘建伟团队这次突破历经20年,主要攻克高品质光子源、高精度锁相、规模化干涉三大技术难题。

与通用计算机相比,“九章”还只是“单项冠军”。

但其超强算力,在图论、机器学习、量子化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12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

为上面新闻拟写两个标题。

一个平白朴实,一个富有文采,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我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

(2)“九章”确立领先地位,“量子”蕴藏无限潜能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拟写新闻标题,要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语言要符合一个平白朴实,一个富有文采的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同时力求新颖醒目,引人注意。

材料共由三段,第一段写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构建成功,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二段主要介绍潘建伟团队攻克高品质光子源、高精度锁相、规模化干涉三大技术难题的研究情况。

第三段主要介绍“九章”的超强算力在其它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由此可以从第一段提炼材料的主要信息为: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成功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由此,两个新闻标题可以拟写为:

我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平白朴实);“九章”确立领先地位,“量子”蕴藏无限潜能(富有文采,运用对偶)。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拟写推荐语。

一部通晓日本文化、解读其性格矛盾根性的惊世之作。

了解日本民族不得不读的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指导之书。

这是某购书网上对《菊与刀》这本书的推荐语,请你为《乡土中国》拟写阅读推荐语。

要求:

包含至少一个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学术著作的现实意义,不超过80个字。

【答案】《乡土中国》提出了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且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等精辟的概念,深入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是认识中国国情的杰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作品推荐语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文本,明确文本的大意、写作目的、作品意义,最为关键的是,要能梳理出作品中的“核心概念”。

《乡土中国》中的核心概念有如空间格局、时间格局、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等。

据此就可以写成“《乡土中国》提出了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且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等精辟的概念,深入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是认识中国国情的杰作”。

或如,“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对中国的基层社会做了剥丝抽茧的分析,从‘人情世故’、爱情与婚姻以及乡土社会中的‘教化’等层面展现了农村人整体行为背后的逻辑”。

又如,“一部全面展现中国基层社会面貌的著作。

对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与他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

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

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1)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进行推断的能力。

根据例句“顺境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可得出句式“……未必只……”。

应注意语段中表述过于绝对的句子为“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进行提炼,第一句提炼为“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第二句可提炼为“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