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旅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699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食物的旅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物的旅行.docx

《食物的旅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的旅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物的旅行.docx

食物的旅行

第一课食物的旅行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食物、观察、操作、游戏,知道食物旅行的过程,并初步了解各种器官的名称及作用。

2、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知道多吃水果、蔬菜、绿色食品对人体生长有好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分享食物,引起探索兴趣。

1、师:

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蛋糕,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

感觉吃下去的蛋糕会到哪里去呢?

2、提问:

刚才你们吃下去的蛋糕到哪里去了(自由回答)

学生说是肚子里,那先要把食物放到哪里(嘴里),嘴巴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口腔。

除了到口腔,还会到很多的地方,就像我们去旅行一样,会去很多不同的地方。

那它到底是怎样旅行的呢我们来看看。

(第一次完整地看课件整体演示)

提问:

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到底是怎样旅行的呀

小结:

食物要经过我们的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这么多的地方。

二、分段讲解帮助理解口腔、食管等的作用,增强对它们的保护力。

1、第一站口腔的认识

食物的第一站是去了哪儿张开嘴巴,放到口腔里,(出示口腔的图片)食物在我们的口腔里有什么变化我来看看。

(分段看)

怎么会的呀(原来是因为牙齿嚼碎了食物)请同学们做一做嚼的动作。

牙齿会帮助我们把食物嚼碎,嚼细,它的作用可真大,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牙齿?

小结:

早晚刷牙,中午漱口,并请做做相应的动作,少吃甜食。

2、第二站食管的认识

经过口腔牙齿嚼碎后,食物又去哪里旅行了(脖子,在这个脖子里有一根食管,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自己摸一摸食管的位置,它有什么用呢我们来看看。

小结:

食管就象一条通道,它可以让食物顺利地来到胃里。

3、第三站的胃的认识

食物通过食管来到了什么地方(边问边出示图片)那它会在这里发生什么变化(看课件)

提问:

食物在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会的看看胃就象什么(大口袋)它把把我们吃下去的食物磨呀磨,越磨越细,越磨越小,这个磨呀磨的过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蠕动,通过蠕动,来帮助我们消化。

(请同学们学一学蠕动这个动作。

你们想想如果这个口袋里装了很多东西,会怎样如果一天只吃很少的东西,胃又会怎样那吃完了饭能不能马上跑呀、跳呀,为什么那我们在平时吃食物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

吃饭时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吃饭前后不做大的运动,吃的东西种类也要多一些,还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和零售。

4、第四站小肠的认识

食物的旅行经过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一看你们是不是猜对了(出示小肠的图片)看看小肠有什么本领(看课件)

提问小结:

小肠有什么本领它就像一个加工厂,把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到身体中来。

(引导了解小肠的作用)

小结:

小肠就像一个加工厂,把食物的营养都吸收了。

5、第五站大肠的认识

最后食物要到哪里去旅行呢(出示图片)先讲后看课件。

(引导了解大肠的作用)

小结:

已经被小肠吸收掉营养的食物就变成了没有用的废渣,来到了大肠,最后把它排出来。

请同学们看看大肠和小肠有什么不同(大肠粗,小肠细。

三、看排列的图片顺序,进一步加深对食物旅行过程的认识。

原来食物的旅行过程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先来到口腔,经过牙齿的嚼碎后,通食管来到了胃里,胃就开始工作,它磨呀磨,将食物磨的更细更烂,这样有助于消化,被磨细的食物来到了小肠,小肠就将有营养的东西吸收到身体中,没有用的东西就来到了大肠中,最后通过大便排出来。

四、进行游戏,复习巩固食物旅行的过程。

1、帮助分角色。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食物旅行的游戏,谁来当嘴巴,嘴巴是怎样动的请你们动一动,这个同学们嚼的很好,就请你吧,你再去请一个同学和你一起来做嘴巴,(请他们挂上相应的图片)以同样的方法请学生来扮食管、胃、小肠、大肠。

2、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还有的我们一起来当食物,去旅行吧,在后面的篮中,有各种食物图片,你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食物来到第一站,提醒做嘴巴的学生将动作做出来,第二站,食物很快地从食管滑过,来到第三站胃,胃在蠕动,食物也跟着蠕动,(提醒学生做出蠕动的动作)食物来到第四站小肠,小肠将营养全部吸收掉,食物变得越来越小(学生动作表示),被吸收掉营养的食物就变成了废渣来到第五站大肠,大肠将这些废渣排出身体。

3、学生相互交换角色玩游戏。

五、教育学生多吃水果、蔬菜、多吃绿色食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师:

刚才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要都吃什么样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生长会有好处呢(要多吃水果、多吃蔬菜、多吃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身体的生长)。

生活中有许多诱惑我们的食物。

他们中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对这些食物进行挑选,选择我们需要的,对身体有益的。

在食用过程中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吃些有害的食物。

让我们在吃的时候想想我们的身体中的好朋友是否能承受。

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

第二课口腔卫生ABC

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教案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教案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表达方式

时间分配

理解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

1.板书

2.多媒体

3.病例照片

15分钟

了解正畸治疗中的牙周组织损害

1.板书

2.多媒体

3.病例照片

5分钟

掌握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

1.板书

2.多媒体

20分钟

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教学内容

1.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

临床表现

牙的唇颊面上发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实质上是釉质早期龋.

患病情况

好发部位

上颌前牙区,下颌尖牙和前磨牙

病因

1.4.1矫治器部件粘着在牙上,使牙面的某些部位不易清洁,出现菌斑滞留.菌斑中的致龋菌不断将糖类转化为酸,菌斑局部的PH值下降,牙釉质的脱矿与再矿化过程平衡被打破,脱矿过程占优势,最终导致釉质脱矿

上颌前牙区远离口腔内大唾液腺的开口处,菌斑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不易被唾液成分缓冲;上颌侧切牙牙冠较小,粘结正畸托槽后,托槽周围暴露的釉质面积较小,不易清洁,导致食物和菌斑堆积;正畸装置的存在,不利于牙表面的清洁,造成菌斑堆积

患者唾液系统出现问题

由于正畸矫治器的存在,改变了龈上菌斑的生存环境,导致致龋菌在数量上增多,同时在菌群中所占比例也有所增加.

粘结托槽前的釉质酸蚀不当,酸蚀面积过大,会使得没有被托槽覆盖区域的釉质变得粗糙.此外,粘结托槽后没有清理干净托槽周围多余的粘结剂,这些粘结剂的"飞边"很容易造成牙面上的菌斑滞留.

2.正畸治疗中的牙周组织损害

临床表现

最常见是牙龈炎症.少数患者的牙龈炎症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患病情况

好发部位

后牙较前牙好发.上颌后牙,下颌前牙是好发部位.

发病因素

菌斑滞留是导致牙周组织炎症的直接原因.

带环对牙龈的机械刺激

放置带环后龈下菌斑中细菌种类的改变

过多粘结剂对牙龈的机械刺激

牙移动中出现的牙合创伤

正畸治疗中不适当的牙移动

当用矫治器关闭牙间隙时,间隙部位的牙龈会随着间隙的关闭而出现皱褶和增生.

3.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

口腔健康教育

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不仅使正畸患者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对患者合作性的锻炼和培养,减少患者不按时复诊的次数以及中途停止正畸治疗的可能性.

口腔卫生保健

正畸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菌斑的控制

刷牙和口腔冲洗,专业清洁,局部使用一些化学药物

氟化物的局部使用

调整和规范一些正畸临床操作

对脱矿病损和牙周组织损害的治疗

正畸治疗中防治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

第三课饮食天天讲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机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段时间,各位同学已学了不少卫生知识,今天老师准备和你们一起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即时出示课题)。

二、学生表演小品(音乐)

   这位同学表演的精彩吗大家回想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会肚子疼

   拿出一只塑料小熊举例什么叫做暴饮暴食。

   如果同学们也暴饮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装得满满的,肠和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要吃药打针。

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好象花花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营养的摄入,就可以吃一点。

但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否则就象刚才那位同学那样。

三、看图(出示幻灯片)

   1.问:

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

   师:

这就是要求同学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2.问答题(小黑板)

   1)“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

”对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师:

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学,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

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得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好象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2)“一日三餐那一餐最主要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

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

而晚餐吃得太多,会影响睡眠。

所以不要吃得太饱。

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四、看图(出示图片)

   1.学生一边看老师一边讲解。

   这位小朋友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收看“叮当”这个节目,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圆头圆脑的叮当正跑过去球大雄。

那小朋友顾不上吃饭喊:

“叮当跑快点”。

   2、“吃饭时看电视,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师:

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情绪变化。

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

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判断题(看图)

六、儿歌:

   饮食卫生要做到:

早餐吃得好,暴饮暴食最不好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午餐吃得饱,从小养成好习惯,

不偏食,不挑食。

晚餐吃得少。

身体健康又强壮。

七、猜字游戏。

   分别请两位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猜少年儿童饮食“十”忌。

   忌零食,忌走食,

   忌偏食,忌笑食,

   忌甜食,忌哭食,

   忌咸食,忌玩食,

   忌暴食,忌蹲食。

八、阅读课文。

(小黑板出思考题)

   1、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

九、总结

   我们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十、作业

 

第四课预防流脑和乙肝

一、了解流行季节

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较多,2--4月达到发病高峰,5月份迅速下降,6--10月发病处于最低水平。

季节性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冬春季人们多有室内活动,人们之间接触频繁密切,有利于流脑的传播和扩散,同时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或忽冷忽热以及由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局部抵抗力减弱,也是流脑容易感染的诱因

二、预防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太阳。

2、15岁以下儿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于冬季到来之前接种流脑菌苗。

3、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不要带领孩子到病人家串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剧院等人口密集地方。

4、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阳。

5、用醋熏蒸房间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三、怎样防治?

病人要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病原学、血清学监测。

按时给小儿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通过多年观察流脑菌苗保护率为80%以上。

自大面积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后,小儿流脑发病已大大减少,因此接种菌苗是预防流脑非常有效的方法。

提倡流行季节要少带或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晒衣服,增加户外活动等等。

四、什么时候注射流脑多糖菌苗效果最好?

注射多糖菌苗后,一般在5~7天内抗体水平上升。

抗体增长幅度及免疫持久性与年龄有关,年龄大,基础抗体水平高,免疫反应好;婴幼儿抗体反应差。

多糖抗原为T细胞不依赖抗原,在婴幼儿中仅产生IgM抗体而不产生IgG抗体,不能产生回忆反应。

注射多糖菌苗后,抗体高峰可维持3至4个月。

所以多糖菌苗注射时同时应在每年的12月或1月份完成为最佳。

一、什么是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在2003年全国上半年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占重要地位:

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

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

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

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

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而成人的病死率高。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

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二、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内,儿童患病者最为多见。

有些患者在发病前7天有明显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加重。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单纯疱疹。

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或惊厥。

皮肤、粘膜瘀点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对光反应迟钝、眼球常凝视。

呼吸快慢及深浅不均或呼吸暂停。

幼儿发病多不典型,常见高热、呕吐、嗜睡外,还多见极度不安与惊厥、拒乳、尖叫、腹泻、咳嗽,双目凝视、颈项强直和布氏征阳性,其他脑膜刺激征可能缺项。

前囟闭乾多见隆起,呕吐频繁而失水者也可出现囟门下陷。

3、实验室诊断

血象:

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最高可达4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

疑为流脑者应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S)压力常增高达以上;典型病例CS的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增多,可达每升数亿,以多形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可达1-5g/L;糖量常低于L,氯化物也稍降低。

CS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从病人CS或急性期血液分离到流脑。

从病人急性期血清或尿或CS中检测到流脑群特异性多糖抗原。

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以PCR检测到病人急性期血清或CS中流脑的DNA特异片段。

 

三、并发证

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

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

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

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

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四、与其他疾病鉴别

1、流行性乙型脑炎:

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与流脑不同。

无皮疹。

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

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2、继发性脑膜炎:

严重感染如伤寒、大叶性肺炎、其他细菌所致的败血症等有显著毒血症时,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一般无其他变化。

3、病毒性脑膜炎:

多种病毒可引起脑膜炎,症状一般较轻,多于2周内恢复,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白细胞数多在1000×106/L以内,一般在50-100×106/L或200×106/L之间,淋巴细胞达90-100%。

糖及氯化物正常。

蛋白稍增加。

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

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4、中毒性痢疾:

发病更急,一开始即有高热,抽搐发生较早,有些患者有脓血大便,如无大便,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后,留粪便标本镜检,可发现脓细胞。

5、结核性脑膜炎:

患者起病前身体健康欠佳,可能发现肺部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脑脊液含糖量及氯化物降低,蛋白含量高,放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有时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菌。

6、化脓性脑膜炎:

患者身体其他部分可同时存在化脓病灶或出血点。

脑脊液混浊或脓性,白细胞数多在2×109/L以上,有大量脓细胞,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致病菌。

7、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

多有接触腮腺炎患者的病史,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注意检查腮腺是否肿胀。

临床上有先发生脑膜脑炎后出现腮腺肿大的,如腮腺肿胀不明显,可作血和尿淀粉酶测定。

五、治疗

1、普通型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液。

(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或惊厥等,应分别给予相应处理。

(3)病原治疗轻症病例首选SD,疑对磺胺过敏或耐药者应改换其他药物如青霉素或氯霉素。

磺胺嘧啶(SD):

成人6-8g/d,小儿-0.2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6g,加等量碳酸氢钠分3-4次服用,首剂加倍。

频繁呕吐或不能口服者,应改为注射,SD为首选。

成人4-6g/d,小儿-0.15g(kg·d),分2-3次肌注或静脉滴注,其浓度应小于5%。

    另可用SMZ-TMP(复方新诺明,每片含SMZ400mg、TMP80mg),成人每8h服2片。

小儿SMZ50mg/(kg·d),TMP10mg/(kg·d),分2次口服。

青霉素:

单用青霉素,成人(800-2000)万u/d,小儿(20-40)万u/(kg·d),分3-4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

氯霉素:

对磺胺、青霉素过敏者或耐药者可选用。

成人2-4g/d,小儿50-100mg/(kg·d),分3-4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新生儿禁用。

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骨髓抑制情况。

氨苄青霉素,适用于病情较重和病原不明者。

成人4-6g/d,小儿150-30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

注意副作用。

头孢氨噻肟(Cotaxim)肌注(静脉滴注),成人2-8g/d,儿童50-200mg/(kg·d),分2-4次给药,或头孢噻肟三嗪(Ctriaxon)每日用药一次,成人2-4g加到5%葡萄糖溶液50-100mL静脉滴注。

儿童肌注15-200mg(平均46mg)/kg。

此两种抗生素仅适用于不能应用青霉素和氯霉素的重症患者。

2、休克型

(1)病因治疗:

首选青霉素,剂量(20-40)万u/(kg·d),多与氯霉素联合用药,病情好转后用法同普通型。

(2)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扩容):

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成人500mL静脉内滴注,24h不超过1000mL,可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调整补液速度。

纠正酸中毒:

成人先给5%碳酸氢钠200mL,后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而定。

血管活性药:

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后,若休克仍未纠正,可应用血管活性药山莨菪碱,剂量儿童剂量酌增),每10-20min静脉推注1次。

待面色红润、微循环改善、尿量增加、血压回升后,即可延长给药时间。

若应用山莨菪碱疗效不好,病情有加重趋势,可改用多巴胺。

亦可一开始即首先选用多巴胺10-20mg加入100mL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入。

开始以75-100μg/min的速度滴入,血压回升后逐渐调慢滴速。

临床上以紫绀消失、面唇转红、脉搏有力、血压平稳、尿量增多等作为停药指征。

卫生部近日发布《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以科学、规范和有效开展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防治规划》提出,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

《防治规划》提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到2010年:

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东部省区、中部省区、西部省区分别达到90%、80%、75%;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和考核制度,并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实行安全注射。

  《防治规划》提出的防治策略与主要措施有:

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是国家控制重大传染病乙肝的主要策略;控制乙肝病毒传播,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要采取严格措施,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依法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包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完善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据专家估计,全国目前有现患慢性乙肝病人2,000万人。

目前我国乙肝防治工作状况和投入力度,与实际工作需要,与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对预防控制乙肝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政策保障;乙肝防治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各项措施的落实;部分地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实施进程缓慢,影响了新生儿的及时接种;社会宣传引导不力,虚假的医疗宣传和广告泛滥,使乙肝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乙肝诊断的不规范,降低了乙肝疫情报告的质量;医疗性活动中的不规范操作增加了医源性传播的隐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乙肝的控制工作。

  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6〕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科学、规范和有效开展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五课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是各种肠道细菌繁殖的最佳时间。

因此,提醒各位老师和同学,注意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