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导读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单元导读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单元导读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单元导读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单元导读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单元导读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单元导读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导读课.docx

《单元导读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导读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元导读课.docx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

 

 

————————————————————————————————作者:

————————————————————————————————日期: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设计

——冠县清水中学庄现贺

第一种课型——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0-212页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单元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能力;积累

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过程和方法:

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语言,

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发展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把握节奏、情感基调,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适当拓展阅读,

进一步积累、感悟、理解古诗文语言,初步形成语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过程和方法: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揣摩“微言大义”的字眼,

探究“言外之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了解作者的细腻

情思。

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重点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部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影片。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初步感知本单元大致内容。

(2)搜集有关本单元的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等。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单元解读,初步感知

3.学法指导,知识迁移。

4.合作交流,补充资料。

◆学生活动

1.沉醉山水,陶冶情操。

2.体察自然,情景交融。

3.齐读学法,学以致用。

4.交流讨论,积累运用。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自然是画,自然是文学,自然是哲理。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探究风景的神韵,创作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

今天,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中吧!

二、单元解读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历来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将自己的细腻情思融入本无情感可言的山水之中,使山水有了性情,自然有了生命。

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

我们要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来领悟景物的意蕴。

三、学法指导

教师明确:

(1)《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学生齐读课本190页的第二段)

四、合作交流

(一)文体知识

1、《三峡》:

游记散文

2、《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写景小品文

(2)《记承天寺夜游》:

散文

3、《观潮》:

散文

4、《湖心亭看雪》:

写景小品文

5、《诗四首》:

诗歌

(二)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整理:

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结合已学知识和每一课课下注释①,初步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等。

教师适当补充:

1、《三峡》: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2、《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是陶宏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全文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隐逸山林的高洁志趣。

陶宏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492年辞官,隐居句曲山,酷爱山水。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

元丰三年(1080),谪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一生在文学上很有成就,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

由于他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因而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佛老思想。

这篇短文即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3、《观潮》: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入元不仕。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4、《湖心亭看雪》: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5、《诗四首》

(1)《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使至塞上》: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3)《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4)《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三)初步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预习情况,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课主要内容,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教师适时补充:

《三峡》写山则山山相连,峰峰相接,写水则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或温柔宁静,凄清悲凉。

《答谢中书书》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愉悦。

《记承天寺夜游》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月夜小景,意境清新隽永,情感纯真悠长,语言朴素活泼。

《观潮》用精练的笔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潮和观潮盛况。

《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似诗似画,若有若无,情韵悠悠。

四首诗歌都是情景交融、诗画相生的千古佳作:

《归园田居》归隐田园;《使至塞上》奇特壮美;《渡荆门送别》怀念惜别;《登岳阳楼》记游抒情。

(四)积累字词

对生字词进行圈点勾画,可统一整理并积累运用。

另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比如,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6、通假字

……

五、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