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316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docx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7、.( A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C)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D)。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10、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D)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B.道尔顿制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

11、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D )。

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C、教育要求D、教育影响

12、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A  )。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C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小林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 C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夸美纽斯指出: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  )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

16、“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7、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B

A.凯洛夫B.赞科夫C.布鲁纳D.巴班斯基  

18、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C  )。

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二、填空题:

1、学生是教育的___客体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主体_____。

2、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___模像______直观,二是____实物_____直观,三

是语言直观。

3、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说服教育______,基本途径是教学

_________。

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观察法_______;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中心环节是______组织和培养班集体__。

5、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___顺序_________和____时间________的分配。

6、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个心理要素构成。

7、教师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设计上课的全过程。

三、判断题: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2

2.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是必定无疑的。

2

3.现在世界各国一般都说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

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目的也有共同的一面。

2

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2

5.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地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必须

时时紧紧跟着,以防出现差错。

2

6.新形势要求学校思想品德工作必须把重点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道德思维

能力和判断能力。

1

7.教学具有教育性。

1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2

9.教育对象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完成了某一道德行动,即表明他已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2。

四、辨析题: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①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这种发展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

全面发展只有同“因材施教与发展专长”

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道德生动活泼的发展。

2、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之一。

①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②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尽可能获得最佳发展

3、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必须抓住五个环节——“组、复、新、巩、布”,一个环节都不能缺。

①这种说法不对。

②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不同类型的课,其结构会有所不同。

同一类型的课,也会因教学对象、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构。

③课的基本结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这几个部分构成。

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及课的类型,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安排,不能生搬硬套,千课一面

4、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①此说法不对。

②注入式是和启发式相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所谓注入式是把学生看成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

③判别一种教学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讲授法如果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也可以运用得非常具有启发性。

五、实例判断题2、讨论法

3、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的原则4、自我教育法

5、巩固性原则

1、下面是几位科任教师对一个班级纪律问题的议论:

数学教师:

“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

语文教师:

“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

“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

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

“他们就怕班主任。

“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

“猫一走耗子就翻天。

“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

……

这些老师的议论和做法,说明他们违背了___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_______原则

2、《学记》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

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___讨论法_______的方法。

3、一个中师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

文中写道:

“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

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

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足;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有看见。

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

他脸红了。

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

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这位中师生的作法符合__发扬优点克服缺点__________原则的要求。

4、有一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背一些古诗作为格言以自勉。

新生入学时,他要学生背的第一首诗是《有志》:

“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

……”第二首是《早起》:

“朝日初上窗,起身勿傍徨……勤惰从此分,习惯遂为常。

”……

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采用的是___自我教育_______法

5、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

“跃进”、“斗志昂扬”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

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

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

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巩固性原则________原则

六、简答题: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

③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有针对性地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a)教师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⑤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组织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⑥教育科研能力;⑦开朗的性格,健康的体魄。

3、结合新课改精神,谈谈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与师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论述题:

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八、分析题:

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少教师似乎领会了新课改的精神。

比如,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

但这从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并没有真正地动起来。

2、

请你结合新课改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你的建议。

2、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合作。

因此,部分老师不论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甚至进行多次合作学习。

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与交流的技能,有的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急于讨论交流,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相互配合。

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得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得不深不透,只是一种形式,不是有效的合作。

请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1、A2、B3、C4、B5、D6、C7、A8、C9、D

10、D11、A12、C14、C15、C16、D17、B19、C

二、1、客体主体2、实物直观模象3、说服教育教学

4、观察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5、顺序时间

6、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

7、设计上课的全过程

三、1、×2、×3、×4、×5、×6、√7、√8、×9、×

四、1、①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这种发展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

全面发展只有同“因材施教与发展专长”

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道德生动活泼的发展。

2、①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②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尽可能获得最佳发展。

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是指在课外帮助和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答疑、指导课外作业、给缺课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为优秀学生进一步学习作指导,以及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指出学习的优缺点、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③因此,课外辅导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3、①这种说法不对。

②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不同类型的课,其结构会有所不同。

同一类型的课,也会因教学对象、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构。

③课的基本结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这几个部分构成。

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及课的类型,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安排,不能生搬硬套,千课一面。

4、①此说法不对。

②注入式是和启发式相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所谓注入式是把学生看成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

③判别一种教学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讲授法如果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也可以运用得非常具有启发性。

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2、讨论法

3、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的原则4、自我教育法

5、巩固性原则

六、1、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

③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有针对性地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

1教师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⑤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组织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⑥教育科研能力;⑦开朗的性格,健康的体魄。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论述题: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八、分析题:

1、 [原因]

  1.没有把握住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质。

学生站起来发言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所有学生的思维是否参与,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2.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操作性。

如何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应该看参与的主动性,看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

  [建议]

  1.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

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现在,新课改许多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好课应该越教问题越多,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2、 [原因]

  我们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但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认为课堂上将一些内容放手给学生讨论交流就是合作学习,有时课堂上教师出现困惑时,也让学生小组讨论。

而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是不能达到合作的目的。

  [建议]

  

(1)要有可探讨价值的问题。

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

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

  

(2)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教给学生"五会"。

即:

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有理由,让同学听着清楚明白。

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做总结性发言。

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

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做出恰当的选择。

心理学部分:

一、判断题:

1、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它已经有了思维能力。

(x)

2、几何图形错觉只要知道了它是错觉,经主观努力就可消失。

(x)

3、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v)

4、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v

5、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x)

6、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x)

7、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遗传素质越高,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力越大。

(x)

二、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2.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3.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4.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5.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c)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6.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bb)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     D.望而生畏

7.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bb)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表现和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d)

   A.动作表情     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     D.面部表情

9.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c)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a)

   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11.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12.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