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577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

1.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提示:

不对。

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2.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2)在水循环类型中,A→B环节组成的是海上内循环,ACDEHG环节组成的是海陆间循环。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

(2)水体类型: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

(1)海陆间循环:

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

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

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

地表形态。

(二)

1.下列国家中,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  )

A.中国B.美国

C.俄罗斯D.巴西

答案:

D

2.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而水资源的质量则主要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益。

3.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径流量少B.污染严重

C.工农业发达D.人口稠密

答案:

A

4.将下列内容正确连线,认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分布特点与表现:

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表现

大洲

除南极洲之外,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国家

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不均衡。

①空间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开源

(2)节流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类型:

A为陆地内循环,B为海陆间循环,C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

⑤下渗

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

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沼泽地的形成

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题组冲关]

1.(2017·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mm。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

(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mm   B.约为2000mm

C.约为210mmD.远小于210mm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1)C 

(2)A (3)B 第

(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

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mm。

(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

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2.(2016·全国卷Ⅲ)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

(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1)B 

(2)C (3)D 第

(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

(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故选C项。

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3.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

(1)D 

(2)C 第

(1)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D对;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C错。

(2)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陆地水体相互补给示意图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一)判断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1.看水位高低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看河流流量曲线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二)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图3为例)

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3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3中的最大流量在230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3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典题示例]

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

(1)~

(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1)题,“局地暴雨”→导致河流径流暴涨,考虑河流径流的变化特点。

(2)题,“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考虑河流的流向及两水文站之间湖泊的影响。

2.审图文

3.调知识

河流水的补给形式有多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

[答案] 

(1)D 

(2)C

[题组冲关]

1.读两种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回答

(1)~

(2)题。

(1)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0~11月

(2)下列活动中,有利于箭头b发生的是(  )

A.植树种草B.围湖造田

C.大力发展城市建设D.大量开采地下水

解析:

(1)C 

(2)A 第

(1)题,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反映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为洪水期,即6~7月。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箭头b表示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围湖造田、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大量开采地下水都使洞庭湖调蓄能力下降,不利于湖水补给长江水;植树种草增大洞庭湖丰水期蓄水能力,枯水期才能更多的补给长江水,A项正确。

2.读图,回答

(1)~

(2)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能反映图乙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

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

解析:

(1)A 

(2)D 第

(1)题,从图乙的枯水位和洪水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关系可知,在两个时期内,地表水的水位都高于地下水的水位,所以全年范围内都是地表水的水位高于地下水的水位。

(2)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水(地表水)一年中都高于地下水的水位,全年都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3.(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关于河流补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雨水

B.②是高山冰雪融水

C.③是地下水

D.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

(2)由统计资料可知(  )

A.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D.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解析:

(1)C 

(2)D 第

(1)题,①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应为春季的积雪融水;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应为夏季降水;③补给终年较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

(2)题,曲线a所示径流年变化较小,应该是修坝后水库“削峰补枯”作用的结果。

该河流受夏季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双汛,故判断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同时纬度较高,所以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师说考点]

(一)水资源丰歉程度分析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二)我国常见的水资源问题

地区

水资源问题

主要原因

易引发问题

南方

地区

水质型缺水

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造成水体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

北方

地区

资源型缺水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土地盐碱化,地面下沉

西北

内陆

生态型缺水

气候干旱,降水少,淡水资源总量少

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原因

措施(开源、节流)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大坝

气候干旱,淡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大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体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污水净化、立法保护水资源

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水资源市场化

[题组冲关]

1.(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1)B 

(2)A (3)A 第

(1)题,读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0~20之间。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两项。

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

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

故选B。

(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

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

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

2.(2018·山东临沂一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

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

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

据此完成

(1)~

(2)题。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B.雨水

C.地下水D.淡化海水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

(1)C 

(2)B 第

(1)题,该岛年降水量约400mm,总体降水量不大,且由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附近河流较短,则河湖水较少;海水淡化成本高,常住人口和游客数量多,不是最主要的城市用水;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

(2)题,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市用水最紧张。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

据此并结合下表,回答

(1)~

(2)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2)现阶段,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中较合理的是(  )

A.农业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

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C.修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

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

解析:

(1)C 

(2)B 第

(1)题,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要解决水资源问题,就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

(2)题,农业全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该地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大题增分(三)

河流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典题示例]

(2017·北京高考·节选)读图,回答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与甲河段相比”→限定了比较对象;“水文特征”→应考虑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流速和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形成原因”→应考虑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

2.审图文

图示经纬度信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图示区域地形分布→甲河段主要流经山区,乙河段主要流经平原;图示水系分布→甲河段汇入支流少,乙河段汇入支流较多。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技法点拨]

  一、循思维流程——快解题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二、用答题术语——保高分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应用体验]

1.(2017·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

/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个月。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解析:

(1)题,1~4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

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6个月。

(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2.(2015·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解析:

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图2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

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答案:

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