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68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 海水的性质.docx

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讲海水的性质

★第13讲 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1)

(2)其他因素:

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

(1)垂直分布规律:

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规律:

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时间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海水温度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①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有些海洋生物因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发生季节性游动。

④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海域比较明显。

(3)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

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

(1)温度的高低:

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反之盐度较低。

(3)入海径流状况:

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三、海水的密度

1.含义:

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

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特殊分布:

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

微点1 图示法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微点2 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

午后(14-16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4-8时)最低。

(2)季节变化:

夏季的水温高,冬季的水温低。

(3)年变化:

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海水温度变化慢于陆地,因而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时间晚于陆地约一个月。

即北半球大陆气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在1月和7月,而近海表层水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南半球反之,2月水温最高,8月水温最低。

微点3 南北纬40°~60°附近海区盐度比较

(1)若比较该纬度沿海地区,北纬40°~60°海区的盐度低于南纬40°~60°,原因是北纬40°~60°沿海地区有众多河流注入。

(2)若比较该纬度的大洋内部,北纬40°~60°海区的盐度高于南纬40°~60°,原因是北半球该纬度海区为暖流,南半球该纬度海区为寒流。

微点4 图示法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微点5 影响海水密度大小的因素

海水的密度是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

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小。

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

到了两极海域,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海水的温度

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热容量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2.若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减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C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除此之外,还受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原因

变化规律

原因

随时间变化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随空间变化

沿南北方向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沿东西方向

暖流经过的海域温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域温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

沿垂直方向

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太阳辐射能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少

3.海水温度的影响

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生物聚集,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海水养殖受海水温度影响

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影响海洋航行

大气温度

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增多

B.各纬度海区的辐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下列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热量收入最多的海区为10°~20°纬度,热量净收入在中纬度海区相差不大;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故选D。

第2题,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洋流;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故选B。

答案:

1.D 2.B

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

4.深度超过1km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辐射影响小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活动影响小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

第3题,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海水表层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从而判断这三个观测站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③②①。

第4题,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深度超过1km后,受太阳辐射影响小,水温变化不明显。

答案:

3.B 4.A

 海水的盐度

读长江口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太阳辐射D.入海径流量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陆地最近的月份是(  )

A.2月B.5月

C.7月D.10月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A

1.海水盐度的分布

影响因素

降水、蒸发、洋流、陆地入海径流、海域轮廓等

分布规律

随纬度变化呈现双峰分布格局: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海域差异

赤道海域

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不高

副热带海域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中高纬海域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

南北半球

纬度40°~60°附近海域,北半球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该纬度带北半球陆地广阔,有较多的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起稀释作用

2.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盐度则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读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层平均水温、蒸发量及海水盐度按纬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原因是赤道附近________。

(3)60°S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比60°N附近的海水盐度______(填“大”或“小”)。

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解析:

(1)读图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和蒸发量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域,即副热带海域。

(2)表层海水的盐度不仅与蒸发量有关,还与降水量有关。

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水温最高,但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主要原因是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对海水盐度起稀释作用。

(3)读图即可得出60°S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60°N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约为33‰,故60°S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大,这主要与60°N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受陆地径流影响有关。

(4)总结

(1)

(2)(3)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蒸发量 副热带(或南、北回归线附近)

(2)降水充沛

(3)34 大 60°N附近海域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而60°S附近海域几乎全是海洋

(4)蒸发量 降水量 入海径流量

选择题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

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影响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B.陆地淡水注入

C.海区封闭程度

D.洋流

解析:

第1题,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①曲线符合;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②曲线符合;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③曲线符合。

故A正确。

第2题,海水盐度的高低还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

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

60°S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

答案:

1.A 2.B

读图,回答3~4题。

3.图1是太平洋170°W附近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4.图2是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解析:

第3题,由于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集中在海水表层,海水温度在1000m内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在1000m以下则变化很小,保持低温。

第4题,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向两侧递减。

答案:

3.A 4.D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

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解析:

第5题,根据全球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可知,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高、低纬度递减,即曲线②;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即曲线①;③则为密度曲线,这样就可以从横轴0°上判断出赤道地区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第6题,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曲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答案:

5.C 6.B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7~8题。

7.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8.推断下列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B.红海

C.赤道附近海区D.副热带海区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盐度一定时,海水的密度越大,则海水温度越低;海水温度一定时,海水的密度越大,则盐度越大。

即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故C正确。

第8题,赤道附近海区温度最高,降水量较大,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

故C正确。

答案:

7.C 8.C

读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地海水没有结冰,说明水温在0℃以下

B.当冰点温度和最大密度温度相同时,海水盐度接近25‰。

C.a为海水冰点温度线,b为最大密度温度线

D.海水的盐度越高,其最大密度温度越高

10.波罗的海海水达到最大密度时,其温度大约是(  )

A.-2.3℃  B.-0.6℃  C.0.4℃  D.1.7℃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分析可知,a为最大密度温度线,b为海水冰点温度线,从两线交点可知B选项正确。

第10题,波罗的海海水盐度大约为10‰,由此可知,波罗的海海水密度最大时,其温度约为1.7℃。

答案:

9.B 10.D

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约为(  )

A.37kg/m3B.1027kg/m3

C.1025kg/m3D.1023kg/m3

12.对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盐度与温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几乎没有关系

B.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C.北半球高纬度的海水密度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D.南半球的海水密度总是低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解析:

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图中双峰虚线表示海水盐度曲线,向上凸的单峰虚线表示海水温度曲线,实线表示海水密度曲线。

图中盐度最高值出现在20°N~30°N的副热带海区,然后判断该地点海水密度数值约为1025kg/m3,故选C项。

第12题,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B错误;海水密度与盐度有关系,A错误;北半球高纬度的海水密度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C正确;南半球的海水密度不是总低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D错误。

答案:

11.C 12.C

读某地区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

14.图中①海区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

A.1月B.3月

C.8月D.12月

解析:

第13题,①海区位于尼罗河入海口,河水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故①海区的盐度比②海区低。

③海区位于红海,与②海区相比,③海区比较封闭,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故盐度较高。

第14题,影响①海区盐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尼罗河的入海径流量,入海径流量越大,①海区的盐度越小。

8月是尼罗河的洪水期,入海径流量大,故选C项。

答案:

13.A 14.C

下图为世界海洋的四个不同海域,据图并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完成15~17题。

15.对以上四个海域的盐度高低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蒸发量B.降水量

C.陆地径流D.洋流

16.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位置

C.径流D.降水

17.关于图中四个海域的盐度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盐度较③海域低

B.②海域盐度较④海域高

C.②海域盐度南低北高

D.③海域盐度南北相同

解析:

第15题,四个海域都比较封闭,基本不受洋流影响。

第16题,①②两海域纬度有明显差异,纬度差异是影响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

第17题,根据四海域的纬度和海域的轮廓判断,①海域盐度最高,④海域盐度最低;②海域北侧有河流注入。

答案:

15.D 16.A 17.B

海洋中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叫海水温差能。

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循环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

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海水温差能的可利用性。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海水温差发电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据此回答18~20题。

18.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下列海域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

A.美国东海岸B.副热带海域

C.地中海沿岸D.20°S~20°N的海域

19.下列有关海水温差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电成本低B.海洋污染大

C.发电量稳定D.能源总量小

20.从深海抽取的冷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有多种用途,深海水的利用不包括(  )

A.养殖B.冷冻

C.制药D.直接饮用

解析:

第18题,读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温差发电就是利用海水表层的热源和深层冷水的冷源之间的温度差来发电。

表层的水温越高,表层和深层的温差越大,能源越丰富。

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因此,低纬度地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高,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是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海域,选择D项。

第19题,用海水发电清洁,海洋污染小,B项错误;海水是可再生资源,海水发电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能源总量大,但是投资成本较高,A、D项错误;海水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能量较为稳定,发电量较为稳定,C项正确。

第20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深海水的温度较低,可以起冷冻作用;深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可以制药,或作为养殖养分;深海水为咸水,不能直接饮用,D项错误。

答案:

18.D 19.C 2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