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690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1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docx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说明书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说明书

(评审稿)

 

宁强县人民政府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12月

前言

宁强县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是省建设厅2008年8月中旬下达给我院的一项指令性规划任务,也是我院灾后重建规划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对本次规划十分重视,接到任务后,迅速组成项目组。

按工作安排,项目组于2008年8至9月期间,先后3次奔赴灾区开展工作。

在反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初步方案。

2008年9月12日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方案进行了审查,并形成了审查意见,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

按审查意见,项目组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并于10月23日再次深入现场,开展工作。

在进一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方案又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提交初审会审查的成果。

2008年11月3日,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在宁强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规划评审会,对方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并形成了会议纪要。

项目组按纪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提交我院技术审查的规划成果。

2008年12月15日我院技术委员会对方案进行了审查,并形成了会议纪要,项目组按纪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提交评审会审查的全部规划成果。

在本次规划的编制的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省厅领导大力支持和协助,使工作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

为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规划依据、年限和范围-1-

二、城镇自然环境特征-4-

三、构成历史文化名镇的主要内容-5-

四、古镇特色分析-8-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0-

六、规划指导思想-11-

七、规划原则-12-

八、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13-

九、保护重点及范围-14-

十、保护规划的内容-14-

(一)古镇区保护-14-

A、历史街区——回龙场的保护-14-

B、魏氏庄园的保护-22-

C、辅仁中学的保护-24-

(二)玉泉坝老街的保护-26-

(三)秦家垭古战场遗址保护-27-

(四)马家山古栈道遗址保护-27-

(五)赵家祠堂及古墓葬的保护规划-28-

(六)魏氏老宅的保护规划-29-

(七)魏氏墓园-30-

(八)斗南山庄地震遗址保护-30-

(九)城市雕塑体系规划-31-

(十)景观视廊保护-32-

(十一)城镇整体环境的保护-32-

十一、抗震防灾规划-34-

十二、消防规划-35-

十三、近期建设项目-36-

十四、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38-

十五、专项规划-41-

(一)魏辅唐传奇系列保护与展示规划-41-

(二)旅游发展规划-47-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规划依据、年限和范围

青木川镇是享誉川、甘、陕三省,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古镇。

青木川古镇以它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完美的古镇格局,体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宾朋前来观光旅游,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外出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增长点。

具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越来越得到的广大游客的青睐。

据调查,青木川的游客量逐年增长,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省、市、县各级政府对青木川镇的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

2003年宁强县人民政府委托陕西金色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城镇的建设规划。

对指导青木川的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也为本次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7年7月,宁强县人民政府对青木川古镇的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风景名胜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形成了上报材料,正在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

按相关要求和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条例规定,名镇的审批和保护,必须以保护规划为依据。

2008年“5,12”地震发生以后,距离震中四川省青川县仅45公里的青木川镇遭受了重大的破坏。

绝大部分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相当部分房屋倒塌,基础设施也遭受了破坏,特别是历史建筑及文物古迹的破坏更为严重。

如何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也急需保护规划来指导。

因此,保护规划的编制已到了极为紧迫的程度。

(一)城镇建设规划的要点

由陕西金色城乡规划设计院、青木川镇人民政府共同编制的建设规划,经过专家评审,以于2004年编制完成。

规划要点如下。

1、规划范围

镇域总体规划:

全镇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00.8km2;

镇区建设规划:

以青木川村为主,方圆0.5km2。

2、规划年限

近期:

2003年--2008年;远期2003年--2020年。

3、城镇性质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旅游服务业为辅的

小城镇。

4、城镇规模

⑴人口规模:

近期1500人,远期4500人。

⑵用地规模:

规划建设用地50ha,人均110m2。

5、城镇总体布局

青木川镇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古城镇规划形态呈“一”形带状发展。

形成“三纵两横”的城市道路网格局。

6、历史文化保护

⑴保护内容

保护历史地段(回龙场)的整体景观风貌,包括镇区轮廓线、河湖水系、建筑群体特征、古树名木等;

保护街区、街道,形成历史空间结构和肌理;保护文物建筑、传统居住商业建筑和其他有价值建筑或建筑局部。

保护其他有历史文化内涵价值的内容,包括魏氏大院、瞿氏祠堂、商运古栈道。

⑵实施措施

抢救、修缮和腾退被占用的古建筑;保护和整治历史街区环境,改善市政基础设施;严格控制古城区新建或改建的建筑高度、体量和建筑形式,控制开发强度,疏解功能和人口密度。

(二)对城镇建设规划的调整

青木川镇的建设规划从编制完成至今已有约4年时间。

从现在看,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原规划在编制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整,以便对下阶段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指导。

1、性质

由于当时青木川镇还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规划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城镇性质中没有提及。

本次规划依据青木川镇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建议将该镇的性质调整为: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业发达的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潜质的历史文化名镇。

2、道路与布局

原规划,在魏氏庄园南侧规划了一条道路,脱离现状道路,使建设单位在实施中较难操作。

本次规划结合文物保护的需要,对此条道路做了调整。

原规划将历史街区回龙场的道路拓宽为8米,成为镇区的一条次干道,如照此实施,将对历史街区造成极大的破坏,本次规划对此路宽度作了调整保留原有的宽度和走向。

原规划在魏氏庄园南侧道路两侧为居住用地,本次规划结合城镇旅游业发展需要,将局部沿街部分调整为商贸用地。

(三)规划依据、年限及规划范围

1、规划依据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是以城镇总体规划为基础,以保护文物古迹、古镇风貌、风景名胜及特色环境为重点的一项城镇专项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其主要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范》GB50357—2005

(8)陕西省人民政府《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991

(9)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2008

(10)宁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青木川古建筑群保护工作的决定》2006

(11)《青木川镇建设规划》2004

(12)《青木川镇旅游发展详细规划》2006

(13)《青木川镇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

(14)《青木川镇自然保护区规划》2006

(15)《宁强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

2、规划年限

为了与城镇建设规划年限基本保持一致,规划年限为:

近期:

2008年---2010年;远期2008年---2020年。

3、规划范围

以青木川镇域为基本范围,面积200.8平方公里;以青木川镇区为重点区域,面积约0.5平方公里;并对镇域周围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及文物古迹在规划中一并考虑。

二、城镇自然环境特征

青木川位于宁强西北角,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襟陇带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边的一个镇,面积200.8平方公里,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

青木川镇地处陕南丘陵区,境内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沟壑纵横,植被丰富。

最高海拔1047米,最低海拔680米,受秦岭大巴山山地气候和西南湿润季风气候交替控制作用,四季变化分明,平均气温18℃。

冬春偏旱,夏秋多雨,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

无霜期285天。

青木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全镇森林面积22万亩,主要树种、植被丰富多样,多达10科35属,其中有5种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品种,属珍贵树种。

动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尤以大熊猫、金丝猴、猕猴、羚牛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成为区域内的指示性动物,被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木耳、香菇、天麻、核桃、生漆、蜂蜜等山货土特产从古自今享誉盛名。

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矿种达9种之多。

矿产资源以金矿为主,主要分布在篙地坝村周围山区,并有丰富的砂、石建材。

境内有两大河流:

金溪河和玉泉坝河。

金溪河起源于长沙坝村所在地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

流经广坪镇入四川白龙江白龙湖库区。

玉泉坝河起源于甘肃省康县、流经广坪镇入川。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处在长沙坝村,保护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总面积达40km2,设有日常管理机构,距镇政府15km。

其中14km属于便道公路,该路原是清道光年间,甘肃通往青木川的古商运栈道,沿途文人墨客题字作诗随处可见,道路两侧山势险峻、森林茂盛、景色壮观。

三、构成历史文化名镇的主要内容

(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南连四川广元市的旺苍县、青川县,西接甘肃武都县,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和南郑三县毗邻。

东周以前,宁强县境为氐羌所据。

春秋战国时期,白马氐据宁强西境,蜀据宁强东境,秦并蜀,置蜀郡。

两汉时期,宁强为葭萌县地。

蜀汉属汉寿县,晋改汉寿县为晋寿。

隋宁强境属棉谷县,唐武德三年分绵谷,在通谷镇设金牛县,此为宁强境内设县治之始。

唐武德四年又分绵谷置三泉县和嘉牟县,不久撤金牛县和嘉牟县,尽入三泉县。

宋朝,三泉县直隶京师达137年。

明洪武二十七年置宁羌卫。

成化二十一年建立宁羌州。

辛亥革命后,降州为县。

1942年改为宁强县。

古镇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今青木川境内为白马氐所辖,南北朝时期是氐人杨氏藩王王国的领地,明以前属四川管辖,明初划归陕西。

明成化年间,鄂西北人民为避兵祸,多从溯汉迁此,临近的四川、甘肃亦有迁入。

古镇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明朝时始称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遂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初期分为青木川和上坝两乡。

1957年调整行政区划,并将上坝乡撤并,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又将玉泉坝乡并入形成现在的青木川镇。

青木川镇古建筑主要以回龙场街为主。

该街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街下半部遭水冲坏,自清咸丰以来陆续修建,民国年间青木川一魏姓人也进行了维修,并建有3处魏氏住宅,同时附近有古祠堂多处。

青木川地名和民众聚集的形成历史悠久,因川道内有一棵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唐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

过去,魏辅唐的商号匾牌里就隐含了“辅唐盛世”,体现出他的理想;因与众不同的土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形成一个“世外桃源”,外地各行各业人士纷至沓来,被称为“青木国”。

古镇自古就是秦蜀之咽喉,商贾云集的边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邓艾攻蜀率部经青木川南下;崇贞十年,(1637年)闯王李自成由此过境入川。

民国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第一军64师驻扎青木川3天,企图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

1948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部驻扎屯兵9日,后逃入川。

1950年,人民解放军19军171团一个营驻青木川,执行剿匪、保卫新政权任务。

(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青木川镇古建筑文化遗存丰富,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墓、摩崖石刻、摩崖雕塑等保存完好。

古街:

现存的古街回龙场,系明成化年间所建。

该街既保持现代建筑街面整齐的风格,同时保持古建筑雕刻艺术风貌。

该街东西长约800米,宽约80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保存度达85%以上。

古建筑:

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有魏氏庄园,系民国年间倡办民团起家的武装头目魏辅唐,与川陕地方边境地方武装头目联结,形成了强大的武装集团,共同雄据宁西一隅,建立统治一方的特殊局面,长达20余年,为陕西独一无二的地方统治人物,解放时缴械投诚。

现遗存有魏氏大宅院三处,遗留其倡办辅仁中学一所,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保存度达85%。

同时临近8公里处有类似魏氏宅院五处,保存较完整。

 

古祠:

现存有明清时期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保存度达70%。

五座庙宇以文昌庙、回龙寺最负盛名,庙址清幽,庙像庄严巍峨,雕塑工艺精湛。

南下五里处有观音岩摩崖石像,黄家院林氏桃园三洞墓葬等。

  

古墓葬:

青木川镇赵家坝村有片墓葬坟园,占地0.1公顷,现存完整墓葬三座,详细记述了赵氏人的繁衍经历。

古栈道:

距离古街10公里处,有明清时期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遗址。

该栈道顺河而上,顺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沿途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

 

自然景观:

青木川自然景观随处可见。

阎王碥、望乡台、鬼门关地处悬崖绝壁,下临狭谷深渊,经此嶙峋崎岖幽径,使人望而生畏。

玉泉坝有个石梯子,拾级250余步,顶部两边石门挺立在峭壁之中。

龙池山有龙池约600m2。

凤凰山四季有各自风光,将军石有飞来之说。

 

(三)恢宏的古镇规模和独特的街区格局

青木川古镇位于金溪河西岸,背山面水,负阴而抱阳,符合中国传统山水格局,可见当初的古镇选址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整个古镇沿河道起伏顺势布局,利用地形条件形成蜿蜒变化的古镇格局,也巧妙地解决了当地建设用地狭窄和不足的问题。

关于古镇的选址,曾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只美丽的凤凰,张开绿色的双臂拥抱着宁静的古镇,清悠的金溪河伸展了自己的身躯如巨龙般环绕着古镇,因为巨龙爱上了凤凰,飞身上岸化作古镇中的古街回龙场,这也是回龙场最初的来历,回龙回首顾盼凤凰山,传说中的一段龙凤奇缘延续至今。

回龙场依山傍水,蜿蜒约800米,发轫于明代,形成于清中叶,繁盛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它曾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最繁荣最负盛名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魏辅唐统治青木川时期,回龙场最为繁华。

集贸市场、烟馆、茶馆、宾馆、酒楼、饭店,应有尽有,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远近闻名的唐世盛、辅友社、辅仁剧社、荣盛魁、荣盛昌等商业文化机构场所都在这条街上。

青木川镇回龙场街是陕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建筑群,整体设计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设计精巧、布局严谨,砖、木、石雕做工精细,华丽考究,在对主体及局部的设计中,都蕴涵着家训,能文能武,期盼平安吉祥,具有浓郁的传统建筑理念,体现了典型的陕南民居特色。

宁强青木川回龙场街建筑群整体建筑面积广阔、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陕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四)传统特色民居和民俗文化

现有传统特色民居以老街(回龙场)的建筑最为典型,现存建筑以民国时期的为主,但颇具明清风格。

整条街道上的建筑大多雕梁画栋,四水倒堂。

也有吊脚式、旱船式或中西合璧式。

老街现有住户123户,街面房屋253间,街面房后边大都是两进的四合院,整条街道两面的建筑物隔一段就设有一壁防火墙,每个院内都设有蓄水的“太平池”。

整条街道原来都是青石板铺筑,后因损毁,排水不畅,1993年改建成水泥街面。

现存保存较完好的传统民居如唐世盛、辅友社、辅友剧社、荣盛魁、荣盛昌都在这条街上。

明末清初战乱迭起,为避战乱鄂西北人民和临近的四川、甘肃亦有迁入,由于这种特定的历史渊源,形成了青木川“风习兼南北,语言杂秦蜀”的民俗特色。

饮食、婚嫁、丧葬、传统节日,多有古风,民间艺术傩戏蜀味浓郁,风味小吃菜豆腐、根面角等小吃别具特色。

婚嫁为“红”喜,新娘会哭婚,以示不舍得离开娘家亲人,婆家会以花轿或汽车迎亲,送亲和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伴着喜气的唢呐声非常壮观。

丧葬为“白”喜,孝子孝孙哭声惊天动地,娘家人被奉为上宾,对逝者一生盖棺定论,做告别仪式,请有唢呐、锣鼓手吹奏三天。

婚丧嫁娶的筵席多为传统的十大碗,一般同时有5-10张筵席开始,亲朋好友等吃喜酒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写过礼钱即自行上桌吃饭,俗称“坐席”,一桌结束再开一桌,井然有序,俗称“流水席”。

青木川人喜肉食,好佳酿。

食肉,又喜熏腊,习惯大块,称木梳肉,以示好客大方。

味尚酸、辣、麻咸,尤以酸辣为最,家家不离泡菜坛子和浆水缸,有“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穿穿”之说。

食粮品种繁多,人民多善粗粮细作,变化调剂。

家常饭有:

菜豆腐、小豆面、搅团、拌汤、甜浆、凉粉等。

佐餐之干、鲜、腌、泡诸小菜,品味长。

地方风味食品独具特色,有辣子鸡、核桃馍、根面角等等。

青木川是古代羌氐居住区,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后来又融合了巴、蜀、秦、楚、陇人口及文化,民风尚巫,至今遗存有较完整的傩艺傩技。

其傩舞粗犷奔放、原始古朴;傩技神秘莫测,变化无常;傩腔豪迈浑厚,自然天成;傩面抽象神似,妙趣横生。

另外,青木川的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青木川的黑木耳,素以朵大肉厚、色泽好久负盛名;青木川的手工鞋垫、小石磨制作精美,均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五)众多的风景名胜

古镇区内的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具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北与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交界,西与四川毛寨自然保护区接壤,南至青木川镇,东以玉泉坝村的三角石为界,总面积102平方公里。

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距离九寨沟只有232公里,是陕西去九寨沟旅游的一个必经之地,也是陕西距九寨沟距离最近的地方。

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既有亚热带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又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区茂密森林发挥着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的巨大作用,是嘉陵江的重要水源地,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及森林避暑胜地。

保护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大将邓艾和明末李自成都曾在此用兵。

现存有古栈道一处。

古镇西南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广元白龙湖风景名胜区为邻,该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75平方公里,湖区20多座岛屿星罗棋布,最大有阴平岛,面积3.5平方公里,岛上最高峰大洼山,海拔892米,3000余亩冷杉林郁郁葱葱。

登高远眺,白龙湖明镜般闪烁,玉带般蜿蜒,更似银色巨龙在崇山峻岭中飞舞。

以阴平岛为中心,分为沙洲湖、刘家峡、龙洞峡、洛阳河、青草坪、景谷峡和宝珠寺七个各具特色的景区。

有“沙洲日出”、“碧水丹秋”、“双峡环流”、“黄峡探奇”、“栈桥夜月”、“西港飞虹”等十大景观和五十多个景点,是著名的游览、渡假、会议、疗养、水上运动基地。

四、古镇特色分析

(一)人文特色——传奇人物魏辅唐

说到青木川古镇,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人物魏辅唐。

青木川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地僻人杂,历来匪患恣盛,地方政府管理乏力。

在新旧政权交替的20世纪初,混乱不堪,魏辅唐乘机取得民团团总,他多次接受宁羌县府征调,参与剿匪,名声渐震,后又靠种植大烟不断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他深谙物资贵在流通、无商不富的古训,大力整顿市场,提倡公平交易,打击欺行霸市,为三省商旅提供方便和保障;他兴建宅院、开路修渠、兴办商业、创建学校、整顿治安、奉命剿匪,造就了商贸繁盛的青木川;他主持规划兴工重新整饬了回龙场,一扫往日的破败景象,石板街道依山傍水因地势而曲缓绵延约800米。

房屋的结构、楼层和街道格局,在规划中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魏辅唐统治青木川时期,回龙场非常繁华,是青木川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解放前夕,魏辅唐的地方武装势力成为国民党、共产党争取的对象。

最终,魏辅堂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投诚了人民政府。

1952年被误作为土匪恶霸,枪杀在他一手创办的辅仁中学操场,结束了他充满了传奇和戏剧般的人生。

(二)时代特色——民国时期

青木川古镇为于陕、甘、川三省交汇处,是一脚踏三省的边陲地带,地连三省成就了古镇南北并蓄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一家鸡鸣,三省起床”的地理优势赋予青木川独特的人文气质。

青木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作为秦蜀咽喉,边贸重镇,曾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三国时期,邓艾攻蜀率部经青木川南下入川;崇祯十年(1637年),闯王李自成由此过境入川;民国时期,国民党曾驻军于此,企图阻挡北上抗日的红军队伍,这些历史事件都在此留下了历史文化遗存。

依据现有资料分析,名镇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明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民国时期是古镇建设和发展最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历史遗存最多,文化品味最高。

因此,在古镇保护规划中,应突出民国特色,形成以民国为主体,兼具明清时期的保护特色。

(三)地域特色——秀美的自然风光

青木川镇的起源就是因为一颗生机勃勃的青木树,生态环境的秀美由此可见一斑。

古镇山环水绕,自然环境十分秀丽。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奇异景观。

天晴时,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登高一望日穷千里,自然风光与人文美景尽收眼帘;阴雨天,云雾缭绕,行云在山间漂荡,青山在人们眼中时隐时显,别有一番情趣。

形成一种人在路上走,云在山间飘,水在河中流的动态景观,使整个古镇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在全国和全省较为罕见。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物古迹损坏严重

1、镇区内

镇区内现有三处主要历史文化遗存。

一是历史街区(省级文保单位)回龙场;二是省级文保单位魏氏庄园;三是省级文保单位辅仁中学。

从这三处遗存来看,存在程度不同的一些问题。

一是历史街区回龙场所有的建筑在地震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多数房屋出现了墙体开裂,有的瓦片散落地下,有的房屋已经成危房,如旱船屋、洋房子等。

个别房屋已经倒塌,如辅友剧社。

二是辅仁中学的大礼堂是学校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在地震中损坏十分严重,墙体严重开裂,屋顶瓦片大部分散落在地,已成危房,如不采取措施,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三是位于镇区北侧的魏氏庄园,损坏严重,院内到处散落瓦片,墙体成“X”形开裂,有几处房内墙体已经倒塌,有的房屋柱子已经发生倾斜,岌岌可危,近几个月来,已停止对外开放。

在回龙场老街上,插建了一些现代建筑,如:

回龙场信用社、宾馆等;有的住户在沿街和院内随意加盖房屋和改造立面,不考虑与古街的风貌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风貌。

2、镇域内

位于东沟村的著名传统民居瞿家大院,在地震中受损较严重,但在地震后又被人为拆除了部分院落,宅院后的祠堂由于地震和年久失修等原因已岌岌可危,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风采;位于赵家坝的赵家大院和祠堂,在地震中受损,如若修复仍能恢复原貌,但震后主人却在宅院原址上修建新房,赵家祠堂仅剩断垣残壁,主人已无经济实力进行修复。

位于水槽沟的魏辅唐老宅院,是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地震中,厢房垮塌,偏院房屋墙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