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754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docx

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申请报告计划书

绝密

 

精品项目咨询

 

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名称:

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

1.1.2项目地点:

太平乡四平村。

1.1.3项目业主:

太平乡人民政府。

1.2项目建设年限

本项目基本建设期为12个月(2012年10月—2013年9月)。

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规模:

根据《关于编报2013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储备项目的通知》,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建设项目规模为:

建设床位70张,其中新增38张。

建设内容:

新建养护楼1782.96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761.24平方米。

1.4项目建设投资及来源

建设工程总投资415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270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60万元,其他费用30万元,预备费用55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415万元,其中:

申请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5万元,其他配套资金150万元。

1.5环境保护控制性指标

1、水土流失防治面积:

1800平方米,生活废水排放2396吨。

2、大气污染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无排放、二氧化氮无排放,二氧化碳:

31450a/t(呼吸)+480a/t(生活)=31930t/a。

1.6能源资源利用指标

电耗:

6.5万kW·h/年。

1.8项目土地转用控制性指标

1、项目用地:

1800平方米。

2、临时占用土地:

300平方米。

1.7项目建设依据

1、《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纳要》(2011年1月14日鹤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六次会议通过);

2、鹤峰县太平乡集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村镇体系规划;

3、《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

4、《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10]193号);

5、建设部1997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

6、建设部建标[2000]205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7、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构想依据资料及关于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的建设思想和使用要求;

8、国家有关规划设计定额、设计标准及规范;

9、鹤峰县发改局《关于太平乡中心福利院新建院民楼项目立项的批复》(鹤发改社[2012]25号);

10、《关于编报2013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储备项目的通知》;

1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8可行性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的背景;

2、建设条件;

3、建设规模及方案设计;

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效益评价。

1.9可研报告研究原则

1、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规范;

2、积极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基本的基础设施及有关情况,结合太平乡总体规划原则,根据当地实际,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土地,创造舒适、安宁、环境秀美、健康、适用的中高档养老服务。

3、根据太平乡的发展规划,结合现实,立足长远发展,合理进行“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工程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节约能源,节省投资,注重环境保护。

“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工程方案在适于居住、经济等基本要求下,注意整体布置,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

1.10可研报告的工作概况

我公司组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小组,对“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项目基本情况,重点了解了“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项目对目前及以后发展的需求状况以及水、暖、电供应情况;搜集了国家、省、市、县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定额等大量资料;根据该工程现状进行了多个方案的比较,并提出了推荐方案,对“鹤峰县太平乡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项目建设方案的建设规模及对水、暖、电的需求进行了初期设计。

重点对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全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鹤峰县概况

2.1.1项目区域自然资源背景

1、地理位置。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径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

东毗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接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北抵湖北省巴东县、建始县,东北与湖北省五峰县相连,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接壤。

县城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

境内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版图面积2872平方公里。

2、地形地质。

鹤峰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东部的延伸部分,是武陵山脉石门支脉上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

境内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地形复杂,地貌千姿百态。

山高谷峡,切割深,高差大,海拔最低的铁炉乡—江口194米,最高的下坪乡—牛池2096.3米,平均海拔1147米,平均切割深784米,平均地面坡度24.1度。

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占17.6%;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2.8%;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39.6%。

3、水文概况。

县境内溪河遍布,流域面积大。

年平均径流深1223毫米,径流总量3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径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四季分配不均。

据鹤峰县水文站实测溇水河洪枯比为2333﹕1。

最大径流深高达1980毫米,最小径流深只有656毫米。

4、气候概况。

鹤峰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春季天气复杂多变,阴晴不定;夏季多雨湿热;秋季凉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

从低山到高山依次表现出低热中暖高湿寒的气候特点,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平均年降雨量1734.9㎜,蒸发量1028.5㎜,无霜期296天,平均温度15.8℃,日照时数1216.4h,≥10℃的积温4892℃,干旱日数87天。

5、土壤概况。

境内土壤呈典型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土壤类型复杂,种类众多,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微域土壤千变万化,星罗棋布,点辍于各个生物气候带中,且多数土壤深厚肥沃,酸碱度适中,质地良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共有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

其中林业用地土壤8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7个土种,在8个林业用地土类中,分布最广的是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个地带性土类。

6、森林植被。

鹤峰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气候及土壤种类多样,植物资料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共有171种,645属,1264种。

全县林业用地344.98亩,人均占有林业用地15.8亩,全县活立木蓄积448.34万立方米,人均蓄积20.5立方米,植被覆盖率82.97%,为鹤峰林业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2.1.2项目区域经济背景

1、经济概况

(1)经济结构。

2010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26.26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7.3亿元,平均增长9.2%;第二产业10.32亿元,平均增长19.5%(其中工业8.5亿元,平均增长15.2%);第三产业8.6亿元,平均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1.8:

36.8:

31.4调整到2010年的27.9:

39.3:

32.8。

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

鹤峰经济结构一览表

科目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县域生产总值

万元

124378

142070

156420

181600

215000

262600

第一产业

万元

39596

46460

49290

55900

64000

73260

第二产业

万元

45768

49403

57650

64700

81000

103200

其中:

工业

万元

41222

43880

51370

54700

71000

85000

第三产业

万元

39014

46207

49480

61100

70400

86140

(2)农业产业化水平。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农人均5376元;粮食总产达到9.3万吨,农人均达到490公斤;牲猪出栏23万头,农人均1.2头,农业内部形成了茶叶、烟叶、箬叶、蔬菜、畜牧等5大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亿元的产业。

茶叶面积17.8万为亩,产量1.5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2亿元;烟叶面积8万亩,产量1.0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35亿元;箬叶采摘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2亿;商品疏菜面积6.3万亩,产量12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0.96亿元;出售商品猪9.6万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

——绿色食品。

以山野菜、高山蔬菜、茶叶、酿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2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80%,其中薇菜产量500吨,居全国第一;茶叶产能1.2万吨,列全省前茅。

以箬叶、厚朴叶等为原料的绿色包装加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21%,其中箬叶产能1.1万吨,成为全国绿色包装第一县。

——市场主体。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多家,总资产5亿元,总产能6亿元。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2家,总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3300人,2008年实现产值4.3亿元。

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一家(长友公司),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1家(白果茶厂),1000至5000万元14家,500至1000万元的企业5家。

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3家,列入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近3.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比重为70%,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59%。

截至2010年底,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10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的57.75%。

在注册商标总数中,实际使用的商标有83件,使用率为44.38%,实际使用农产品商标73件,占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87.9%,在农产品商标中,农产品加工品牌注册商标有37件。

其中荣获省著名商标的有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友”商标、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翠泉”商标、鹤峰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骑龙”商标、鹤峰县白果茶厂“白果”商标。

获州知名商标的有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八峰”商标和“土王宫”商标、鹤峰县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鑫丰”商标、湖北省鹤峰县葛仙米开发有限公司“葛仙米”商标。

有14家获QS认证,4家获ISO9001:

2000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

——农产品基地。

全县经已形成各类农产品基地面积123.3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比重达到28%。

茶叶基地:

全县茶园形成面积17.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3万亩。

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基地获南京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有机茶认证,长友公司、翠泉公司、金阳公司、骑龙公司、龙福公司等5家企业的茶叶基地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白果茶厂和长友公司所属基地获国家出口基地备案。

烟叶基地:

全县烟叶总面积8万亩,形成了25个专业村,33个重点村,1645户种植专业户,烤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9.86亩,白肋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3.78亩。

专业村、重点村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县烟叶总面积80%,总产量达到14.5万担。

全县拥有4万担规模的乡镇1个,3万担乡镇2个,2万担乡镇1个,1万担乡镇3个;全县50—100亩连片区58个,100—500亩连片区41个,500—1000亩连片区8个,1000亩以上连片区7个,连片总面积达3.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

燕子乡建立了5000亩高规格烤烟科技示范园,五里乡形成了40公里烟叶种植长廊,中营乡实现了万亩烤烟大连片。

全县共建大棚2058个,其中塑钢大棚448个,竹木中棚1610个,可供移栽面积占总面积的82%。

漂浮育苗面积占全县烟叶育苗面积98%,建标准化晾房4640间,农民新购置烟叶机械295台(套),其中,起垄机89台,播种器25台,剪叶机15台,喷雾器163台。

蔬菜基地:

全县蔬菜加工原料基地面积6.3万亩(不含薇菜、食用茵等森林蔬菜面积),其中高山蔬菜面积3.5万亩,魔芋面积2.8万亩。

林产品基地:

全县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95万亩,其中:

日本落叶松、杉木为以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万亩;以厚朴、木瓜等木本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3万亩;以板栗、柑橘、核桃、桃、李等为主的干鲜果基地9.8万亩;天然箬叶可采摘面积30万亩,人工栽培面积0.53万亩;香椿等森林食品基地2.5万亩。

畜产品基地:

全县畜牧业基地按照公司化、大户化、区域化的模式稳步发展,现已形成1个万头生猪养殖区小区(长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太平小区),3个3000头生猪养殖小区(鹤峰经济开发区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启盛牧业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兴旺牧业养殖小区),10个“150”和100个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

——规模以上工业。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14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5.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9亿元,平均增长18.5%。

清洁能源工业2.6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1.6%;绿色食品工业实现产值11.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1.3%;水泥、木工板等建材工业产值3.2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3.8%;药化工业实现产值2.01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6%;矿产化工工业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4.2%。

规模企业总数达到64家,以江坪河、淋溪河、核桃湾等绿色能源工程当年完成投资9.8亿,占当年工业固定资投资比重为86%。

2.1.3社会发展背景

1、行政管辖。

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即铁炉、五里、燕子、下坪、邬阳、中营、太平等7个乡,容美、走马等2个建制镇及鹤峰经济开发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05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364个村民小组。

2、人口结构。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22.1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7.09万人,占32%。

乡村人口15.06万人,占68%。

以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人口13.8万人,占62.3%。

3、道路交通。

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2132公里,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07万元,占第三产业的13.4%。

旅客周转量17261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0100万吨公里,客货周转量41826万吨公里。

4、邮电通信。

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05万元,通电话的行政村205个,固定电话装机29847部,其中农村电话装机17763部,电信、移动基站285处,实现了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5、教育事业。

2010年末,各类学校68所。

其中,普通中学17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50所。

年末全县在校学生23352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654人,小学在校学生11104人,在园幼儿3414人。

专任教师1602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61人,小学专任教师824人。

6、医疗卫生。

2010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卫生院9个;拥有病床564张,其中县级医院拥有病床235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29张。

卫生技术人员623人,其中,医师256人,注册护士239人。

7、民族文化。

鹤峰古称容米、柘溪,有2000多年文明史,末代土王世袭相承800余载,管辖8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革命时期,有2.5万人参加革命,近4000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木林子20838公顷原始生态群落结构、董家河“世界坡立谷”地貌保存完整,民俗、红色、生态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积极成果。

(1)文物保护:

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容美土司遗址、满山红革命烈士纪念园、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傩愿戏、打溜子、红色革命系列遗物。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子戏、满堂春、鹤峰山民歌等。

(2)文化机构:

鹤峰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文化协会组织发展到5个,容美艺术团、老年管乐团、老年艺术团、五里满堂音艺术团、夕阳健身队、长寿健身队、走马官鼎村篮球队等文体团队发展到25个。

(3)文化创作:

《退役军犬》、《最后一只白虎》、《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2.2太平乡概况

1、地理位置。

鹤峰县太平乡地跨东经109°54至东经110°03,北纬29°49至北纬29°55。

东距鹤峰县城16公里,与鹤峰县容美镇相接;西与宣恩县沙道乡毗邻;南与湖南省桑植县相连,距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区张家界150公里;北接鹤峰县中营乡,太平乡素称鹤峰的“西大门”,是鹤峰县重点建设边贸口子镇之一。

鸦来线和桑鹤线两条公路交汇于此,过境长度35公里。

2、社会经济情况。

全乡国土面积316.9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5375户,16534人。

林业用地24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982亩。

2011年,乡域生产总值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收入实现988万元,同比增长57%;工业总产值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76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19:

76:

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太平乡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温度13.5℃,无霜期210天,平均降水量1955毫米。

茶叶、烟叶、畜牧、劳务输出、箬叶是全乡主导产业。

盛产香菇、天麻、木瓜、五鹤续断等含硒特色产品。

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铜铅锌伴生矿和大理石等天然矿藏具备露天开采的条件,已探明高岭土储量400万吨,露天硫铁矿储量3000万吨,最高品位达53%。

太平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公母山、晴田洞、锣鼓圈、高坪古杉、青龙山奇洞等自然景观,有贺英殉难处、太平烈士陵园、中共湘鄂西分局茅坝会议旧址、营房坪红军七英之墓、奇峰关元明清古骡马道遗址等人文景观。

2011年,太平乡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保障民生解八难、加快脱贫奔小康”目标,紧扣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走“工业兴乡、产业富民”之路,抓和谐、兴产业、强基础、惠民生,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乡“政治大稳定、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心大凝聚”的良好发展格局,突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脱贫奔小康、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层组织建设全乡18个行政村,村“两委”班子成员110人,其中党支部委员70人、村民委员会成员61人,“两委”交叉任职21人,自富和领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支部书记、主任12名,高中文化程度45人、大专8人、大学1人。

整体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6人,比例为35%;“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有21人,比例为20%。

基层组织力量坚强。

农业产业建设 按照“鸦来走廊茶烟果、低丘岗地生态蔬、边远高山药林牧”的产业总体布局,全乡以茶、烟、畜牧、劳务、林果、香菇产业为主,扎实推进产业建设,实现了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人均上水平,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带初步建成。

茶叶产业 围绕老茶园改造、良种茶叶造园和名优茶培育,一是实施新建茶园和老茶园改造1000亩,建设了龙潭村230亩无性系白茶基地;二是全面抓好茶园修剪、施肥等标准化管护和有机茶基地样板建设,即龙潭村800亩无性系茶园管理样板和杨家坪、洞长湾、茅坝村茶叶基地样板。

三是抓茶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工。

全乡加工茶叶2.2万担,出售2.2万担,产值1681万元。

烟叶产业 抓住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机遇,全乡以现代烟草农场为依托,主抓了500亩新增连片烟叶基地建设,确保全乡现代烟草农场面积1000亩,全乡烟叶总面积2030亩,完成烟叶收购4700担,超任务数4%,实现税收85万元。

畜牧产业 大力推广“零排放”、“150”生猪养殖模式,全乡生猪出栏2.04万头,培植养殖大户7户,生猪零排放示范户1户,逐步规范了农户养殖方式,提高了养殖水平。

新发展“165”模式养牛户1户、“1235”模式养羊户1户,景发牧业罗曼蛋鸡养殖保持在3万只规模,长新牧业万头养猪场基础建设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即将投产(建成后可养猪2万头,产值3200万元以上)。

畜牧产业不断迈向规范化、多元化、规模化。

劳务产业 全乡以“全民创业升温年”活动为契机,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创业平台,将劳务输出向本地用工逐步转化,全乡务工人员达3588人,务工收入达2690万元。

林果产业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在加强低产林改造、速生丰产林基地管护和林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管理基础上,完成流域治理河堤两旁的绿化带建设,奇峰关林业苗圃基地育苗300亩。

为促使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在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全乡还建成了唐家、洞长湾村250万筒食用菌种植基地,四坪、龙潭300亩珍稀苗木基地。

新经济组织建设全乡有6000余亩土地通过合理流转,建设成烟叶、茶叶、食用菌、林业等基地,有效的推动了产业发展。

全年新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全乡专业合作社已达7家,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建设 围绕“工业兴乡,产业富民”的指导思想,通过积极协调服务,不断优化工业园区建设环境,园区建设稳步发展。

企业建设 华新水泥、德繁木业、圣龙茶业、海安矿业、立野农贸、圣福茶业等规模企业正常运行。

永忠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发牧业、长新牧业等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全乡规模企业已达6家,年内新增规模企业2家(香源、立野),招商引资引进企业2家(鹤峰县裕达苗木有限公司、鹤峰县诚旭矿业有限公司)。

新引进上市企业一家(湖北德邦(繁荣)林业股份有限公司,8月份正式开工),运行良好。

工业园区建设 太平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项目包含建材工业园、商贸物流园、绿色食品加工园、供水工程四大部分建设内容,建材工业园、商贸物流园、供水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项目总投资1.9亿元,其中贷款1.5亿元,当年完成总投资1.2亿元。

建材工业园、商贸物流园土地收储面积达700余亩,现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

建材工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商贸物流园基础建设2012年6月可完成道路硬化工程,绿色食品加工园土地收储工作已启动。

园区供水工程,远期规划设计库容60万立方米,一阶段库容35万立方米,概算投资2000万元,征地80余亩。

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公路建设 完成了周家坪、堰塘村的通达工程,完成坛子洞村通达工程4公里,完成槐树庄村、祝家村通畅工程,实施了茅坝、龙潭、唐家、芦坪等村组级公路和经济循环路建设,各村加强了村级公路养护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 争取国土整治项目,投资1060万元,开展了唐家村、洞长湾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槐树庄、四坪等村安全饮水工程,启动了集镇和工业园区饮水工程建设。

乡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建设正积极申报立项。

通过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挖万塘”活动,全乡共建蓄水池86口,整治水源2处,水利工程覆盖18个村。

村庄整治启动了鸦来线奇峰关、茅坝、槐树庄、龙潭、四坪、沙园等村民居改造工程,共240户进行了特色民居建设,实施搬迁扶贫40户、异地移民34户。

按照“迁村腾地”的规划要求,新建集中式特色民居75栋,其中奇峰关村45栋、龙潭村30栋。

完成了18个村的村庄规划,已通过住建部门评审。

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和谐太平基本形成。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逐步提升。

全乡计划生育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