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766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卷面总分:

150

卷I总分100分

一、语言运用。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坍圮(pǐ)窸窸窣窣(sū)熨帖(yùn)隽永(juàn)

B.田凫(fú)慰藉(jiè)老饕(tāo)椋鸟(liáng)

C.跌宕(dàng)锡镴(là)玉墀(xī)狙击(zǔ)

D.湔雪(qián)蓊蓊郁郁(wěng)倩影(qiàn)敛裾(j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朱拓顿响寒喧百无聊赖

B.桌帷蹙缩炮烙泅水

C.拮据糍粑剌造纨绔子弟

D.踌躇谬种俨然沸反盈天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游客不仅可以游走在清新可人的桂花树下,还可以到本土明星献上的文艺表演。

②精彩绝伦的文博会既让我们领略了文化的博大,也把一大批民间艺人推到了前台。

③对不少新生而言,大学生教官的出现让军训的和可怕一扫而光。

A.欣赏精妙苍白B.鉴赏精深苍白

C.欣赏精深枯燥D.鉴赏精妙枯燥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方面,大佬们忙着圈地,另一方面,个别中小企业,这也使得加大监管力度和出台准入制度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一边是新鸿基218亿买地王,一边是李嘉诚60亿卖写字楼,近段时间,两家港资地产大鳄在上海房地产市场做出了的举动

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企业家、品牌和风云人物。

这是永远的规律。

A.浑水摸鱼南辕北辙牢不可破B.趁火打劫背道而驰颠扑不破

C.浑水摸鱼背道而驰颠扑不破D.趁火打劫南辕北辙牢不可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台湾大选来临之际,陈水扁为什么要闹闹哄哄地唱起所谓台湾民主“公投”戏的原因,无非就这么六个字:

拼选举、推“台独”。

B.海南是“非典”无疫区,“非典”过后的第一个旅游黄金周将成为“健康海南游”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C.载人“神舟”的飞天,使中国不仅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D.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强调,美国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要求其切实执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有《樊川文集》。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B.《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杰出的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背影》、《绿》和《欧游杂记》等。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

D.《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为欧·亨利,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其作品主要艺术特色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7.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事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C.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D.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的多少美丽的诗

8.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③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⑤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②③①⑤④B.④③①②⑤C.②⑤④③①D.④②⑤③①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倒塌,毁坏)B.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舒服,舒适)

C.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远望)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形容水深含感情的样子)

11.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B.然后得一夕安寝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2.下列句子中,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B.秦人不暇自哀

C.赵尝五战于秦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覆压三百余里(掩盖,覆盖)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和暖的样子)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领)D.思厥先祖父(其)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却)B.盘盘焉,囷囷焉(在那里)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D.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李牧连却之

C.侣鱼虾而友麋鹿D.望西山,始指异之

17.下列对散文《我与地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A.采用拟人手法,用“炫耀”修饰“朱红”,写出地坛当年的显赫。

B.用“剥蚀”“淡褪”“坍圮”等词主要为了表现地坛历史之悠久。

C.荒芜冷落的地坛与失魂落魄的“我”像极了一对相怜相惜的老朋友。

D.地坛为身处绝境的“我”准备好了想透生死、直面苦难的精神支柱。

二、阅读古文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

全,都。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决定。

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

运数。

D.始速祸焉速:

加速。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

“弊在赂秦”,然后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选段的第二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等词,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本文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三、古诗文翻译及默写。

(共20分)

1.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3分,共6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2.默写。

(每句1分,共14分)

(1),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2)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六国破灭,,战不善,。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苟以天下之大,,。

(6),谈笑间、。

(7)想当年:

,。

 

四、作文。

(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而曾国藩则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必须写议论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卷II总分50分

一、语言文字。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缅怀腼腆沉湎偭规越矩

B.蠕动濡湿糯米孺子可教

C.拮据倨傲锯齿龙蟠虎踞

D.麋鹿羁縻糜烂所向披靡

2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格斯拉兄弟将自己的店开在一条横街上,这条横街座落在伦敦市的西区。

B.我不断地叩问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从中找出一条贯穿其中的脉络的愿望。

C.老王为新春写的这幅对联,寄托了美好的祝福,展现了书法大境界。

D.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哄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2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_。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B.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C.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向依依不舍的家乡告别,去寻找理想,开创事业。

D.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2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小镇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

B.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与立法,并不是要禁用网络语言,而是要促进其健康、合理的发展。

C.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要提升农业发展方式,增强长期发展思路。

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减少、家庭小型化等现象都要求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出台。

26.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都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小红回家后和妈妈说:

“妈妈,今天李爷爷在河边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抓了两只小鸭子送给了我。

B.我放学回到家时,爸妈正在商榷周末去哪里玩。

C.放假时许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我却在家认真拜读自己的文章。

D.若有不明事宜,欢迎垂询。

27.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学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D.⑤③②⑥①④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缦立:

久立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

胁迫,挟持

C.弃掷逦迤逦迤:

连续不断,到处都是

D.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槛:

门槛

2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都不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⑦D.③④⑤

30.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B.秦以攻取之外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31.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天地之间,万物各自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让人取用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

D.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对待这些很不爱惜,全部拿给别人

3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

33.宋人评价说: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下列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作家是(  )

A.李清照B.辛弃疾C.杜牧D.苏洵

二、语言运用题。

34.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示例: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炊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35—38题。

(20分)

溪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

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

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

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

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

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

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

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

你见过小溪吗?

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

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

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

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

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

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

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

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35.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

(6分)

36.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

(4分)

3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

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4分)

38.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

(6分)

 

杭西高2017年12月高一语文答案

卷I

1.B(A.熨yùC.墀chí狙jūD.湔jiān)

2.D(A.钝响寒暄B.桌帏C.敕造)

3.C4.C(浑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

趁火打劫: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背道而驰:

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

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颠扑不破: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牢不可破:

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

5.D(A.句式杂糅。

B.搭配不当,改为:

“健康海南游”将成为“非典”过后的第一个旅游黄金周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C.语序不当,将“不仅”移到“使中国”之前。

6.D(欧·亨利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7.B(B项拟人,其余三项都有比喻。

8.B(语意可分三层,第一层,“但是”承上句,指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第二层③①两句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第三层②⑤两句总结“咬文嚼字”的实质意义。

9.B(A并列不当,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

C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故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

D应把括号内容放在“腹白”的后面,解释成分要紧跟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 10.C(弥望:

满眼。

11.D(“颠覆”表示国家灭亡,现在也有这个义项,不是古今异义。

12.D(选项为被动句。

A判断句,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

13.C(率:

全,都)14.D(A而,表并列;B焉,形容词词尾;C盖,因为)

15.D(A厌,B当,C华)16.B(B为使动,其他为意动)

17.B(B中这几个词主要表现的是地坛历尽沧桑后的荒芜冷落)

18.D(速:

招致)19.D(都表示转折)20.B(杀李牧的是赵国)

二、翻译默写略。

卷II

一、语言文字

21.A(A读miǎn;B“蠕、濡、孺”读rú,“糯”读nuò;C“据”读jū,其他都读jù;D“靡”读mǐ,其他都读mí)

22.B(A座-坐C幅-副D哄-轰)23.B

24.B(A功败垂成是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含惋惜意。

C依依不舍修饰家乡不妥。

D是褒义,不符合语境。

25.B(A项,缺主语,去掉“由于”;C项,“增长思路”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出台”。

26.D(A遂B商榷C拜读,使用不当)27.D28.D(槛:

栏杆)

29.C30.A(A因为,其余均为拿、用、凭义项。

31.B(A“让人取用”有误,C“这个不可一世”有误,D“全部”有误)

32.B33.B

二、34.(4分)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弓刀、烽火,豪情填膺。

送别诗是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三、(20分)

35.①因为“忧伤或喜悦的泪水”来自你的眼睛和心理感受;(2分)②从“忧伤”来看,你已经意识到自然之美的不可穷尽;(2分)

③从“喜悦”来看,你已经懂得美无处不在,无需刻意寻找的道理。

(2分)

36.①顺乎自然,走它该走的路,不错走一步;说它该说的话,不多说一句;(2分)

②单纯坦荡,心仪、欣赏一切美而不据为己有。

(2分)

37.四个方面:

①溪水无处不在的源头;(1分)②溪水的流淌显示出大自然的智慧;

(1分)③溪水丰富的经历;(1分)④溪水纯洁美好的品性。

(1分)

38.①与溪水形成对比,突出溪水的美好,赞美溪水具有清澈的情感和思想;(3分)

②突出文章主题,通过“我”羡慕和渴望做溪水,表现人们应该像溪水一样追求美好境界:

清亮、坦荡而不自私。

(3分)

作文范文

耕耘与收获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一种精神,一种专心于事业,不求回报,不问荣利的高尚情操。

居里夫人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在发现镭后将其提炼方法公布于世,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邓稼先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在当时科学技术尚处落后的祖国排除万难,成为两弹元勋。

司马迁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忍受社会给予他的歧视和痛苦,顽强地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必定会促使社会更加高速发展。

政府官员有了它,才能抵制荣利的诱惑,专心为民,清正廉洁,成为一个为人民的好官,科研人员有了它,才排除功利之心,专心致志地研究,才能尽自己的才智取得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