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997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9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docx

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三4第四章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学生用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考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析:

以某典型地区区域图,等值线图所呈现信息,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识梳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见导学教程P52)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

(见导学教程P53)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见导学教程P53)

四、农业发展方向:

(见导学教程P53)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表所示: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型实例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大小和生长期长短,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种甘蔗北种甜菜、南方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降水的多少、季节分布配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的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多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和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林牧业,坡度大于25O不适合开梯田山地适合林业

土壤

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农业产量。

类型影响农作物类型。

东北平原(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江南红壤适合种茶树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欠程度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

西北地区,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底线谁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

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1.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2.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棉花、亚麻B.甜菜、小麦

C.高粱、黄麻D.甜菜、亚麻

22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型实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高低

我国东北工业和美国东北工业发达使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决定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荷兰花卉的国际市场

人口

人口数量和密度决定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的高低。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华北地区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技术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政策

是农业生产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

市场供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以农产品价格加以影响

欧、美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乳畜业发达。

高考名师解析(2011年高考天津卷)

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23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

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考点二:

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

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

下图所示: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8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315年)》。

据此回答以下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填空题

4.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

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甜菜、水稻、亚麻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

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该如何解决?

25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教师用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考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分析:

以某典型地区区域图,等值线图所呈现信息,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识梳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见导学教程P52)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

(见导学教程P53)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见导学教程P53)

四、农业发展方向:

(见导学教程P53)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表所示: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型实例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大小和生长期长短,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种甘蔗北种甜菜、南方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降水的多少、季节分布配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的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多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和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林牧业,坡度大于25O不适合开梯田山地适合林业

土壤

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农业产量。

类型影响农作物类型。

东北平原(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江南红壤适合种茶树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欠程度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

西北地区,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底线谁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

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1.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A)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2.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D)

A.棉花、亚麻B.甜菜、小麦

C.高粱、黄麻D.甜菜、亚麻

22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型实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高低

我国东北工业和美国东北工业发达使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决定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荷兰花卉的国际市场

人口

人口数量和密度决定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的高低。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华北地区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技术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政策

是农业生产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

市场供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以农产品价格加以影响

欧、美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乳畜业发达。

高考名师解析(2011年高考天津卷)

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偏西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①来自海上的气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②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23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①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

②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

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1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

2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

③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考点二:

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

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

下图所示: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8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315年)》。

据此回答以下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A)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D)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D)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

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B)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

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

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

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

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原因:

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途径:

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该如何解决?

问题:

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25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学生用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考考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分析:

以具体区域或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

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知识梳理:

(见导学教程P60)

考点一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城市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背景:

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出现,地区资源优势显现,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

主导产业: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第二阶段——产业升级阶段

背景:

工业基础奠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及区域分工、合作的加强。

主导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面结合珠江三角洲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二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导学教程P63)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考点三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条件?

(导学教程P62)

27

高考名师解析(2011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2.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当堂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

①产业基础差 ②科技实力薄弱 ③人才队伍差 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回答以下2题。

3.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4.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

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2题。

5.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28

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

6.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

二、填空题

7.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

(答出两项即可)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29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教师用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考考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分析:

以具体区域或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

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知识梳理:

(见导学教程P60)

考点一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3)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背景:

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出现,地区资源优势显现,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

主导产业: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第二阶段——产业升级阶段

背景:

工业基础奠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及区域分工、合作的加强。

主导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面结合珠江三角洲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二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导学教程P63)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考点三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