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31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imulink交互式仿真4Word格式.docx

,2),'

c--'

6)plot(ScopeData.time,ScopeData.signals(1,3).values(:

m'

4)plot(ScopeData.time,ScopeData.signals(1,3).values(:

k:

'

holdoff

axis([0,10,-2.5,2.5])

legend('

No.3(hh_y)'

No.4(hr_r)'

No.5(rh_y)'

No.6(rr_r)'

Location'

SouthWest'

xlabel('

t'

),ylabel('

OutputofSubsystems'

title('

StylesofState-OutputsofEnabledSubsystems'

图8.4-9子系统状态信号的四种形态

.1.2触发子系统

101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a)

(b)

图8.4-10<

TriggedSubsystem>

库模块外形和内部结构

(3)

102子系统的三种触发方式

【例8.4-3】借助exm080403.mdl模型演示:

触发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8.4-11用于演示三种触发方式的exm080403.mdl

(4)

图8.4-12三种触发类型及相应子系统的输出波形

.2Simulink的控制流

.2.1For环

【例8.5-1】采用For环模块构造求C=pascal(5)矩阵各列向量2-范数的Simulink块图模型。

图8.5-1利用For环模块求矩阵各列范数的exm080501模型

C=pascal(5)

n_col=size(C,2);

%<

2>

foridx=1:

n_col%<

3>

w=C(:

idx)'

*C(:

idx);

%<

4>

y(idx)=sqrt(w);

%<

5>

end%<

6>

y

C=

11111

12345

1361015

14102035

15153570

y=

2.23617.416219.261441.737379.8499

图8.5-2For环子系统库模块的默认结构

图8.5-3经修改后的<

ForIteratorSubsystem>

子系统模块结构

图8.5-4完成参数设置和信号线连接的For环子系统

(3)图8.5-4所示<

子系统的构建

(4)顶层模型的内存设置和仿真参数配置

(5)保存和运行模型

图8.5-5运行后的解题模型

〖说明〗

.2.2While环

【例8.5-2】构造如图8.5-6所示的块图模型exm080502.mdl,用以确定“使从1开始的正整数之和大于1000的第一个正整数”,并显示相应的“和值”。

图8.5-6包含While环的解题模型exm080502.mdl

(1)解题分析

n=0;

Sn=0;

n_max=1000;

while1000>

Sn%<

n=n+1;

Sn=Sn+n;

ifn>

n_max%<

7>

break;

end%<

9>

end%<

10>

Nx=n

Sx=Sn

Nx=

45

Sx=

1035

图8.5-7WhileIteratorSubsystem子系统的默认结构

图8.5-8经修改后的WhileIteratorSubsystem子系统结构

图8.5-9完成参数设置和连接的While环子系统

.2.3If-else条件转向和信号合成

【例8.5-3】采用“条件转向子系统”模块构造满足(8.5-3)式的Simulink模型。

(8.5-3)

图8.5-10运行M码所绘出的函数曲线

图8.5-11经拖入库模块及复制操作后的模型初样

图8.5-12完成连接的顶层模型exm080503.mdl

<

IfActionSubsystem>

IfActionSubsystem1>

IfActionSubsystem2>

(a)

(b)

(c)

图8.5-13构建完成的三个条件执行子系统

(4)保存和运行模型

图8.5-14Simulink模型给出的函数曲线

.3离散时间系统和混合系统

.3.1单位延迟模块和差分方程建模

101单位延迟模块

图8.6-1单位延迟模块

102差分方程的标量法建模

【例8.6-1】设购房时贷款45万,年利率为

,每月(即每期)等额本息还贷2500元,问:

还贷后第60期的欠款是多少?

还款总期数是多少?

最后一期该还多少?

图8.6-2以单位延迟模块为核心构成的块图解题模型

(4)保存模型和仿真运行

图8.6-3欠贷曲线

103差分方程组的向量建模法

【例8.6-2】采用图8.6-4所示的块图模型exm080602.mdl求如下差分方程的输出

(8.6-5)

(8.6-6)

(8.6-7)

方程的初始条件是:

图8.6-4由向量法建立的求解差分方程组的块图模型

(1)模型exm080602所用模块和仿真参数配置

(2)保存和运行模型

图8.6-5exm080602块图模型的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