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652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docx

最全教育学基础考点

名词解释

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3

教育概念: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

制度化教育:

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非制度化教育:

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教育功能定义:

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31

个体发展的含义:

个体发展通常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包括:

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于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是指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广义的教育目的:

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的预期实现的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狭义的教学目的:

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

重视人的价值、个性、需要;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衡量

全面发展教育:

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

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包括两个方面:

(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二)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两基、两全、两重: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专业发展也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思想、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的方面又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有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能力:

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

学生的发展:

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国策还能够与结果

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课程:

是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

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

指某一门学科。

教材:

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

教学大纲: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依据。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它采用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显性课程:

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显性课程是以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的方式呈现

教学: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终身教育:

包括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身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为止不间断的发展包括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的有机联系

课程标准:

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选择填空

1906年,学部才奏请颁布‘教育宗旨’。

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这是我国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5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说是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有法:

利托尔诺英:

沛西·能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

孟禄

观点:

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16

西周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1)、1623年,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3)、1803年,康德在哥尼堡大学四次讲授教育学的《康德论教育》。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1806)。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

古代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观点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观点

儿童中心个人直接经验为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批判教育学

教育活动的构成: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31

个体功能又称本体功能、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又称衍生功能、工具功能。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的功能和促进个性化的功能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全面性43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即社会依据、人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明确表述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终身教育体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法国是第一个为终身教育立法的国家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

一、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政治——直接影响经济文化

终生教育倡导者朗格朗指出终生教育的含义相当简单,指教育并非局限于学校教育。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大学和高等学校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英国。

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下达,左右畅通,这是其优点和特点。

清末,鸦片战争后,“废科举,兴学校”,指定现代学制。

现代学制建立于清末

1902年,“壬寅学制”————正式颁布的第一个

1904年,“癸卯学制:

————正式实施的第一个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是26年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993年,2、2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师的功能主要是表现为社会政治伦理功能和教化功能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加里宁

现代教师的古代教师的本质区别

多功能性专门性高素质性发展性

2.教师职业的地位

政治经济法律专业

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3.专业能力的发展

①设计教学的能力②表达能力③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④教育教学交往能力⑤教育教学机智⑥反思能力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⑧创新能力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职业最基本形象。

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职业的核心。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教师的主体性表现为

①独立性②选择性③调控性④创造性⑤自我意识性

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课程目标特征:

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教材又称课本

课程即学习经验代表人物:

杜威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代表人物:

鲍尔斯和金蒂斯

活动课程:

强调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7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家庭教育)

8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

9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0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1我过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13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人的培养)实现人的社会化

14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15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16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系统)

17教育的终身化是(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想观点和行为方式)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认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4二十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59年《儿童权力宣言》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权威性民主性放任型

三级课程管理为国家管理地方管理校本管理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

(二)培养目标(三)课程目标(四)教学目标

(二)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简答辨析

教育的形态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和空间标准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10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育功能的类型32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实现个体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影响44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48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3、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48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3、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60

(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

(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

(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

(四)内在的教育目的和外在的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

-

教育目的的功能65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校教育制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

3人口状况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4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和学制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的有益经验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由两种结构构成:

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双轨学制西欧);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单轨学制美国),中间的叫分支型学制苏联。

(一)双轨学制

评价:

优点在于学术性学校一轨的教育有较高的水平,但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遏制了广大劳动人民子女进入学术性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

(二)单轨学制

评价:

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同时对现代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为很多国家所采用

(三)分支型学制

优点:

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有着双轨制下学术性学校的高水平和扎实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但两者兼顾又存在统得过死,课程过多和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弊端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学制的层次结构不断向一体化多样化发展

现代教育制度由制度化机构化不断向非制度化终身化方向发展

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

学校的教育制度

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教育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如何进行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

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的形成

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

①设计教学的能力②表达能力③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④教育教学交往能力⑤教育教学机智⑥反思能力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⑧创新能力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2.教师的文化形象

3.教师的人格形象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职业角色

学习者和学者

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朋友

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二)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实用化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课程含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课程既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三、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三)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重建新的课程结构2、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3、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4、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5、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6、实行三级课程

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1)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3)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

(4)实行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5)经验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辨析: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育活动?

答:

此题错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

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

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遗传决定论极端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教育只是起着一个引发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从而片面强调并非机械的看待环境的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有的都是正向功能

此观点是错误的

固然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过重学业负担使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创造、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论述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遗传是影响人发展的生理前提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个人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

(1)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遗传在个体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2.环境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