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341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黄季鸿.docx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黄季鸿

尔雅东师——传统文化论坛

时间:

2015年10月23日

地点:

东师校史馆

主题:

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主讲人:

黄季鸿

主持人:

应咱们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委托,今天下午我们荣幸地请到了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的黄季鸿教授为我们做学术讲座。

本人也很荣幸地担任了主持工作,其实对我来说也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机会。

季鸿教授跟我都是咱们文学院古代文明教研室,既是同事,也是挚友。

所以说我对季鸿教授的学术造诣,乃至道德文章应该说,这里说点大话,还是颇知一些。

季鸿教授可以说几十年对于咱们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戏曲专业的研究应该说是很有造诣,就著述来论,我就不多说了,咱们宣传部网上的通知上,网上说的都很清楚,虽然说不能说是汗牛充栋,我觉得也应该是著作等身。

如果说在座的同学想要了解的话,可以上网查一下。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机会在季鸿教授做讲座之前,简单斗胆总结一下季鸿教授的治学理念,不知可否。

如果说来简单地概括一下,季鸿教授的治学理念那就应该是有点、有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我们知道特别是我们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对古代文学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应该知道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学者有的是侧重于文献的考据,这其实就是点,有的是侧重于作品、文学思潮的阐发、洋洋洒洒,这在我看来应该是属于面。

当然,各有所侧重,我们不能说是厚此薄彼,说这样好、这样不好,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点,更赞同的是点面结合,比如说季鸿教授在考据方面,他的法酒·内法酒,再比如说《西厢记》中的《“疑是玉人来”再议》,水浒中教头考据,这样颇见功夫的考据文章、考据著述应该是比较多,而且就质量来讲,那是相当不错。

不仅得到我的赞同、赞许、敬佩,而且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一致的好评,这是从点的方面。

那么从面的方面,就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古典戏曲研究领域,比如说元明清三代对于《西厢记》里研究史的阐述、论证,对于面的阐述,对于面的论证,在我看来季鸿先生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长在于哪呢?

他并不是就传统文化而谈传统文化,就古代文学而谈古代文学,他能跳出这个圈子,跳出这个制度,站在一个世界文化的高度上,这点我觉得作为我们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刚才说我和季鸿先生是属于挚友,他家我也经常去,他家书架上西方的哲学、美学、心理学、民俗学、民族学这样的书籍有很多,所以说我认为只有像季鸿先生这样站在一个世界文化的高度来回头反过来关照我们的民族、民族文化,关照我们的国学,这样他的境界应该是更高,所取得的成就也应该更大。

在这里我就说这么多,不再罗嗦,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黄季鸿教授为我们做讲座。

黄季鸿:

同学们好,很高兴党委宣传部给我这个机会和同学们能够就我们中国的古典戏曲谈一些问题,谈不上是什么讲座,但我愿意和同学们对我们祖国的辉煌的文化做一个介绍。

我们这个也得叫讲座,同学们有什么问题,你可以随时地提出来,我们做一个切磋、讨论。

当然,你也可以传条子上来,我能回答的,我给同学们一个回答。

在我们的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如果愿意和老师互动的话,我们还可以有这样一个环节。

刚才都兴东(音译)老师介绍的,我觉得好像不是我,我们请他来是打一个串场,黄老师的学问做得非常地一般,应该有的符号可能少的就更多了,但是说句实在话,唯一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确实思考的都是一些问题,我可以在这个讲座之前稍微地说一两个。

就说在戏曲上,我们在戏曲学界争论一个问题,就是元代的杂剧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像《窦娥冤》是一本四折的,有的学者说元代的杂剧不分折,分折是明人以后才开始的工作,有的学者说杂剧在元代就分折了,那么杂剧到底分不分折?

这就属于学术上的求真问题,所以我就写了一篇论文叫“杂剧元代分折论”,我们不讲它,我只告诉同学们我的结论,免得有的同学好奇心重,我的结论就是杂剧在元代有两种形式:

一是分折的,一是不分折的。

这就是我的结论。

再比如说,在明清小说,我们说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补充一句,中国的古典的戏剧和小说都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因此老师的研究重心就在这里,很多的名家、大家在谈到《水浒传》中教头的时候,比如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小说当中林冲以自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很自豪,作家也很感兴趣,很自豪,但是谁也说不清楚这个教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职位,只是知道他不是官,所以黄老师又写了一篇论文,应该说我们现在发论文都不很容易,黄老师都是客观的投、客观地发,而且都发在很专业的CSCI的刊物上,甚至有的被人大的刊物所转载,我写了一篇论文叫“《水浒传》中的教头”,可以跟同学们说,我觉得黄老师有点自信,也代表着我们师大的对一个小问题思考的水准,对于教头这个问题的解释,应该说黄老师的这个论文代表了我们目前国内学界的最高水准,可以说资料最丰富、观点最科学,这个讲座我也不说,如果同学们感兴趣,你可以随便在网上就能点到我的这篇论文。

下面,我们就进入到我们的正题。

说句实在话,我很喜欢我们党委宣传部目前这个题目,叫传统文化论坛。

因为如果说到国学,我们也不深入地展开来探讨它,国学是什么?

在学术界是有分歧的,尽管我们国务院下设了一个国学研究室,如果细心的同学们你可能注意到最起码到目前我们的习总书记在公开的讲话过程中从来没有提到“国学”这个词,他用的一个术语就是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那么传统文化论坛,我们可以就传统文化的一些问题谈出一些学者个人的观点。

比如说传统文化,当然它是属于国学,国学是什么呀?

那么在传统的我们所说的国学可能就是经史子集,而像我们今天的讲座从传统的观念来看,戏曲、小说属于通俗文学,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严格的在此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它应该是没有资格成为国学的,或者说称为国学的。

但是在五四时期,像大学者王国维,他有《宋元戏曲史》,我们的文化巨匠鲁迅先生有《中国小说史论》,当然他肯定是国学的经典著述,因此我们后来国学的范围是很大的。

凡是古代文化都可以称为国学。

我们不去纠缠这些具体的名词或者说概念问题,同学们现在看到PPT老师打的这个题目叫“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我们的宣传部,我提给宣传部的名字叫“中国五大古典名剧简说”,因为由于工作原因,我们这个讲座原计划是在上一学期展开,然后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拿到了这个学期的今天,星期五,在周三、周四,我们还有一个支部活动,就是到下面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我应该说没有来得及进行大范围的调整。

我先说一下我这个题目的想法,为什么加上一个中国古典名剧曲本,用术语来说,黄老师研究的不是戏曲,我的专业是戏曲文学。

我们国内很多的院校开的都是戏曲文学,真正的戏曲专业只有是中央戏剧研究院,他们是要学表演的,那些研究生包括本科生他们要创造机会,经常要努力争取上中央的戏曲、曲艺频道上去表演,戏曲文学是研究剧本的,是从文学角度来研究戏曲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中国古典名剧与曲本。

中国古典名剧很多,所以说我们把题目又压缩了一下,叫中国五大古典名剧简说,可以跟同学们说,我们这是一个普及性的跟同学们共同地看一下我们中华戏曲的人文精神、艺术魅力,粗浅地了解。

因为每一个剧本用一次讲座的时间可能是连皮毛我们都涉及不全面,但是又好在我们在座的诸位不一定是对戏曲文学想弄得多么深入化、系统化,所以我们就看一下几个问题。

我先讲的第一个问题,简单地说一下戏剧和戏曲的区别。

在我们当下的文学题材的分类当中戏剧是一个题材,我们简单地说戏曲也是戏剧当中的一种,戏曲就是古代的戏剧,为什么叫戏曲?

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戏剧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我们不讲民族性嘛,我们的民族特性就我们的戏剧,古代戏剧和西方的话剧不同的是,可以说我们的戏剧叫歌剧或者说叫诗剧,为什么我加入了一个名剧和曲本,如果我们就说戏剧的话,比如说同学们说《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讲到《沙家浜》你可能就想到智斗那一段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那是表演的,我们说戏剧,说《沙家浜》很少有同学、很少有人想到《沙家浜》的剧本,但我们研究古代,在古代的时候谈戏曲也是舞台演出的那样一个样式,但我们今天研究戏曲实际主要是从剧本这个角度,因为古代它没有录音设备,已经无法再回观,尤其是像元代、明代时候的戏曲表演情况了,因此我们就加上了一个曲本。

那么戏剧和戏曲简单地来说,戏曲就是中国的古典戏剧。

我们跟同学们谈有一个问题,中国的主流文化也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化,当然那就是经史,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的文化,比如说四书五经或者是十三经,但跟同学们说,在社会的基层更多的社会百姓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普通的大众,人们最喜欢看的是戏曲和小说,尤其是戏曲,因为戏曲是综合艺术,它是要在舞台上表演的,它不像小说,小说你不认识字还不能看,我们还要想到当时古代的艺术状况,它不像我们今天,你有很多消遣的行当和事件,你可以有卡拉OK,你可以开车兜风,你可以爬山,你可以旅游,古代这些工作都很困难,人们最能看到的可能就是戏曲。

而戏曲有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片、电视剧、电影。

但是今天的电视剧、电影也没有古代的戏曲那样一个地位,因为古代没得可干,看一下戏曲,那是很高的享受。

像今天熟悉的《泰囧》、《港囧》、《潜伏》、《钢铁战士》、《伪装者》,但是我想可能有些同学你也没看过,但这些古代著名的戏曲是经常在大城市里的瓦舍勾栏,还有在乡间的草台班子经常演出的。

戏曲和小说当中的文化观念与传统的正宗的统治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它也是我们国学或者说中华文化最富有生命力建设的一个源头的。

这是我们研究国学的必须要重视的、也要认识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学的生命力不就是仅仅在那些经史,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官方的文化当中,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官方文化,比如说程朱理学,他就讲同学们都知道的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要讲究在爱情婚姻观上提倡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在小说戏曲当中表现的和它完全不一样,这才真正代表了我们中华普通百姓阶层他所接受,所奉行的文化观和道德观。

所以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宣传部给黄老师这样一个机会,但黄老师才疏学浅,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场合我可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也没有这么一个高声的精彩的演讲能力,但同学们对这类问题感兴趣的话,我非常欢迎同学们在以后的时间到黄老师的课堂上,到文学院的课堂上听一听黄老师或其他老师的课,文学就是人学,我们可能要谈的就是一些人性和文化之间的张力和辩证的关系,也算给自己打一个广告。

当然我把话再拉回来,刚才我谈了一个戏剧与戏曲的区别,所以同学们听了我这个讲座的同学,往后你要知道戏剧和戏曲有什么区别,从宽泛的意义角度说没有区别,从细致的层面说戏剧包括现代剧,现代的话剧,包括古代的戏曲,这是一个层面。

我们所说的五大名剧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就是杂剧《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

我先给介绍一下。

第二,南戏的高明所做的《琵琶记》,这两部作品一个是代表了北曲杂剧的最高峰,一个是南戏之祖,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双璧。

当然我们现在有的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的高低有不同的认识,我们这个讲座无益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明代有一个汤显祖的《牡丹亭》,台湾有一个教授就是白崇禧的后人白先勇先生拍了一个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范内,包括北京、上海中国等许多大城市据说上演了几百场,取得了轰动效应,靠一部青春版《牡丹亭》享誉当代的文化界,实际就是这个《牡丹亭》。

清代被称为南洪北孔的洪昇的《长生殿》,还有孔尚任的《桃花扇》。

我们跟同学们在这里先把这个五个中国古典名剧做一个介绍。

五大中国古典名剧,我们说五大,中国的古典名剧很多,同学们都是富有学识的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你在高中阶段不优秀的话,你好像今天无缘坐在我们今天这个会议室当中,你可能都知道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或者说元杂剧中最伟大的戏剧家那应该是非关汉卿莫数,关汉卿的《窦娥冤》,最起码以《窦娥冤》而论这还不属于中国的名剧吗?

大名剧吗?

应该说我告诉同学们,毫无疑问,它肯定是中国的大名剧,但我们这个大名剧也是采用了董每戡先生的一个说法,因为《窦娥冤》它也是一本四折,不是很长,我们这里的剧本最短的像《西厢记》,还有《琵琶记》,它也都是二十多折,二十多出,我们是从长篇戏曲剧本这个角度来说的,这是我们所说的五大古典名剧论。

我们中国的戏曲,同学们如果是学习文史的学生你会很清楚我们中国古典的戏曲成熟的很晚,它不像西方在很远很远的古代就有了戏剧这一样式,我们戏剧的成熟是在元代,要比西方晚了几个世纪,西方有喜剧之父、悲剧之父,那时候我们中国没有戏剧,我们戏剧成熟的时代是在元代,那已经要到十四世纪、十五世纪的时候才出现的。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甚至值得研究整个世界文化的人们都很惊讶的一件事情,中国的戏剧虽然成熟很晚,但它马上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像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国维这是有世界眼光的学者,王国维说即使置之于世界大悲剧当中也毫无愧色。

这是可以和世界最优秀的作品相媲美的作品。

但是我们跟大家说,我们的戏曲以前没有,忽然间,借用一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下取得这么高的成就,这个原因是什么?

它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比如说像关汉卿元杂剧要早于西方的莎士比亚三百年,汤显祖的《牡丹亭》他触及到人性的深度,《牡丹亭》出现之后,当时的文献记录说《牡丹亭》一出几令西厢减价,大街小巷人们都可能吟唱的是《牡丹亭》当中的插曲,《牡丹亭》当中的唱段。

而汤显祖要早莎士比亚140年,中国的文化神不神奇。

西方的戏曲常常是讲故事,它以话剧为主,我们中国的剧具有诗意美,它本身也是曲,本身也是诗,它耐于吟咏,耐于传送,便于传播,很多精彩的段子一直活在人民的中间,直到今天有很多很多的人依然特别特别地爱好京剧,尽管在现代艺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戏迷还是有很多很多人存在的。

但是跟同学们说,老师主张我们继承的是古典戏曲的魂,我觉得形式这个问题虽然也看重,最起码在黄老师这里倒并不是那么看重,因此从个人角度我不太提倡在各个中小学学京剧,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戏曲的进步,文化之魂,艺术的生命力,永恒的魅力在哪里,这是更关键的东西。

当然,你没有形式哪有内容啊,这也就是有些学者提出来的,我非常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同学们想一想,一个张口闭口《三字经》的人,《论语》、《孟子》的人,他未必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者,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一辈子他都把他的笔像匕首一样刺向了封建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但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盖上的旗帜是中华魂,鲁迅先生代表的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进步的方向吗?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你要识记一些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要以为我们传统文化都是好的,如果都是好的,我们就没有鸦片战争的耻辱,没有日本侵犯中国的这样一些国耻了,作为年轻人必须得对今日当下的国学有一个深刻的反思,我们要继承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这是老师要提出的一个问题。

我把话说出来,中国古代的戏曲很有神魂和魅力,比如在清代,我们如果说要找任何一个人可能张嘴就唱出一句,我原来跟都老师说,能不能唱两句,我们都先生,他不给我唱,说是我的讲座,他唱京剧很好的,这个派,那个派的,黄老师研究戏曲文学不行,我唱不好,让你有点形象的感应。

可能谁都能唱,比如《牡丹亭》,《牡丹亭》的曲子也很优美,在我们讲座之间我还愿意给同学们插一下《牡丹亭》的插曲,你听一下,这是昆曲,我告诉大家我们的昆曲比京剧还最先、率先成为世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经常看,这是我们年轻的一个女演员叫王芳的,是国家一级演员,你看人家的动作多优美,很漂亮,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能把她的生命献给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我觉得她的境界就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赏的。

像这样的昆曲,它和我们东北的“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不一样,我们东北是一种质朴的力量,昆曲有一种人类文明的崇高的神韵和艺术魅在其间。

因此讲到这儿我就想到有的人就不喜欢这种质朴文化,吉大有一个古籍所的所长,他就认为二人转能算是艺术吗?

我倒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他就说在南京的时候,南京大学请他去观赏昆曲,他陶醉期间,我们再看一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封建时代的少女她们离爱情很远很远。

林黛玉,她自己父母双亡,虽然她深爱着贾宝玉,他们有心灵的碰撞,他们对前途无望,良辰美景奈何天,一般人他解释不太很清楚,什么叫奈何天?

实际很简单,还记得项羽在垓下之围的时候他冲出去,他就吟了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奈何、奈若何其实就是若奈何的这样一种变通用法。

项羽割舍不下他的最心爱的妃子,说虞姬虞姬,我该把你怎么办呢?

是马不跑了吗?

是项羽不忍心把她独自放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奈何就是怎么办,良辰美景奈何天,怎么渡过这一美好的时光啊。

赏心乐事,那是别人家的庭院,不是我杜丽娘的庭院,但杜丽娘再不济,她还有父母在,所以林黛玉听了这句话时潸然泪下,你理解了林黛玉吗?

如果你理解了《牡丹亭》可能就会更加理解林黛玉。

插一个小插曲,黄老师可能瞎说,以前我们文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的一个比赛,就是戏曲表演赛,表演了一段《牡丹亭》,黄老师很有意见,我上课的时候我跟我教的学生说演古典名剧不找黄老师指导,你那古典名剧演能演好哪去呢?

最后我们文学院古典名剧汇演我们得了第一,我想这一定是黄老师课堂起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谈老师最后要和同学们做一个粗浅介绍的问题,当然我们就沉浸在这个优美的艺术表演当中,这也是一个享受,这也是我们贡献给世界的世界级的璀璨的明星,但是我觉得我们仅仅止步于此是不够的。

一个优秀的作品必定能唤起人们的生命意识,反映的是进步的时代文化精神,社会精神。

那么我要谈的最后一个问题或者说如果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再谈一下,就是五大名剧的文化精神与人性魅力。

我从哪说起?

就从《西厢记》说起。

我简单说一下关汉卿。

元代最好的作品,黄老师认为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典戏曲最好的作品就是《西厢记》,但元代最伟大的作家不是王实甫,这是公认的,关汉卿。

元杂剧它的好处在哪里?

王国维说过一句话,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而蔽之,自然而已矣。

元曲包括散曲和曲剧,像同学们学的《天净沙》这是元曲,戏曲、戏剧,像《窦娥冤》它也属于元曲。

王国维只强调了自然,我们跟大家说这认识不到元杂剧真正的生命神魂。

它好在哪?

中国的文化是男尊女卑,那么是妓女的话更为人所不齿,我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正确理解老师的观点,老师绝对不是为妓女唱赞歌,但用无产阶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妓女,尤其妓女的来源是什么?

比如说有的朝廷官员,高官犯罪,籍没家属,他的妻子、儿女都成为奴仆,他的老婆、女儿,女性亲属可能就成为妓女了,这是一个。

再一个,贫穷的,受拐卖的,更主要的战俘,比如像成吉思汗,他在打中原的时候就有一个政策,男人、老人不要,全部杀掉,只留下小孩和妇女,个别的妇女可能成为高官的玩嫔(音译),你也不能成为人家正式夫人,妾,小妾,更多的就都沦为妓女,她是不容选择的,这里既有民族的矛盾在,又有阶级矛盾在。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你可能就理解了老师的话,没有人天生是妓女。

在封建时代这样一个妓女阶层她们是被压迫者,怎么样看待这些压迫者啊?

封建正统文化对她们是不齿的,妓女哪有是好人,我们今天可能很多的对从事这样一些在这个层面上从事这样一些的女性仍然被社会主流所不齿,实际上如果我们给予人文关怀的话,这一点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那么关汉卿怎么看呢?

在关汉卿的笔下,比如说《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我们不详细讲这个剧,关汉卿把他的人文,我们就可以说给予了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奴役、受凌辱的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年轻的女性。

当然元代的妓女也非常多,像《马可波罗游记》就说了每天营业隽好之妓女就有上万人,成为世界一道独特的景观,我们不能用靓丽的风景线,这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一道独特的景观。

在关汉卿的笔下,他说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这是一个风尘姊妹,她的妹妹,所说的妓女妹妹,风尘女子妹妹宋引章她开始爱上了一个书生,后来嫁给了,她又移情别恋,爱上了富家子地周舍,不是人名,贵族家的子弟就叫舍,结果她受进了凌辱、欺迫,认为嫁到贵族家子弟的家庭才是火坑,那才是风尘,要把她救出来。

在关汉卿笔下,他写下的妓女是什么?

这些从事妓女这个行业的年轻的女孩子们不但聪明、漂亮,而且有道德,有义气,她们善于斗争,敢于斗争,而且还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关汉卿对这些女孩子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肯定,来歌颂,如果他对这些最底层的人没有劳改,他能写出来吗?

跟同学们说,我们对元明清通俗文学的研究,因为封建文人不看重,我们是五四时期的学者才看重的,所以对于元曲,明清小说中的进步文化精神我们怎么传承它,怎么弘扬它,这里面有许多话题要说,有许多话题可说。

比如元杂剧的进步文化精神在哪?

不就是自然而已矣,不就是对妓女的同情,对社会最底层的同情,别的还有什么?

告诉大家,黄老师也在思考,如果你对祖国传统文化有兴趣,我们欢迎你投身到这个领域当中来,而且这个领域还可以借用一句话说,那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然后,我们再看,这回我们就谈到了《西厢记》。

《西厢记》它的进步精神在哪里?

我们先跟同学们说,你得要知道一个现象,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我们说臭老九,臭老九,有的人就追溯到元代,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妓女都排到知识分子的前面,第九类才是儒士,第十类是乞丐,七猎,猎户。

八娼,娼妓。

九儒,十丐,知识分子也没有了进取之途,因为元代取消了科举考试八十多年,这是元代。

元代是知识分子最不幸的时代,但它也是知识分子最幸运的时代,它找到了知识分子的应该占据的一个位置。

哪个时代知识分子最好?

我告诉大家,宋朝。

因为宋朝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宋朝就对武士非常不放心,对军人不放心,所以军人一直是受到压抑的。

我在写《水浒传》中教头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感觉,《水浒传》就是为这些武人、军人鸣不平的,很大程度,一个侧面。

而在宋代的知识分子无论你犯了什么过错没有死刑,不入监狱。

像苏东坡在政治上犯了错误,让他干什么去了?

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一个只有待遇而没有实权的位置,就是说宋朝的皇帝能让你有一碗饭吃。

而宋代的科举考试使一些贫困的士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所以就产生了一些负义忘恩、负情背信之徒,所以就出现了铡美案。

对知识分子,老百姓不管那个,你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个德行,我们怎么肯定你,这就是你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吗?

所以像《琵琶记》,像《铡美案》。

《琵琶记》中原本的故事就是蔡伯喈抛弃了他结发的妻子,他在落难的时候他妻子跟他结婚,然后他上京,开始他也不想上京城赶考,他父亲逼着他,上京城赶考之后他娶了丞相家的女儿,娶了丞相家的女儿之后他就不认他的结发之妻,他的结发之妻在灾荒年月自己吃糠咽菜,替他赡养公婆,赡养他的父母,最后他的父母饿死之后,赵五娘进京寻夫。

而原始的故事,这个蔡伯喈,蔡伯喈就是按他的意思应该是来自《水浒传》当中蔡京,实际这完全是个虚构的故事。

马踏赵五娘,用马踩死了赵五娘,老百姓对这样一种忘恩负义的丑恶之徒怒不可遏,用一个什么结局呢?

让天空突然咔碴打了一个大爆雷,击死了蔡伯喈。

我们跟同学们说,到了元代,知识分子最底层怎么办?

知识分子有没有作用?

知识分子是有作用的,由于元代是从草原游牧民族进来的,他的文明是落后于当时中原文化的,尽管他征服了中原文化,这可以证明我们革命导师的预见性,每个落后的民族,他最后虽然征服了那个民族,最后都要为他所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明所征服,马克思这个论断是伟大的。

所以说知识分子,知识永远是有价值的,尽管蒙元统治时期不看重知识分子,元代的知识分子他们被自己看重,他们承担了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传播知识文化的重任,但是蒙古贵族不用他们,怎么办?

很多人就从事了通俗文学的创作,用艺术这只笔同落后反动的文化观念做斗争。

所以在高明的笔下他就进行了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什么?

把蔡伯喈改成了正面形象,最后的剧本就是说有贞有烈赵贞女,赵五娘是好的,全忠全孝蔡伯喈,他肯定蔡伯喈的背后是对知识分子的肯定,在一个臭老九的时代,包括我们文革期间,有些臭老九在那样一个艰苦的年月下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弘扬了人们内心的真善美,这还不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活动吗?

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

《西厢记》在《琵琶记》之前,老师顺便由这个讲到《琵琶记》。

《西厢记》的故事是什么?

《西厢记》的故事来自唐代的传奇小说元稹的《莺莺传》,这个元稹《莺莺传》当中的张生,他因为一次兵变爱上了一个少女,所以他是玩弄的一个心态,他认为她是尤物,因为他有恩于崔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