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694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docx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doc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通过表格,理清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并掌握财政收支的三种关系。

2.通过表格把握财政的三个作用,弄清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3.理清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

4.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掌握依法纳税。

5.明确财政与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考点一 财政及其作用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理清——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内 容

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构成

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影响

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经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内 容

含义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种类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等于支→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运用,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②收大于支→财政盈余→财政资金未得到充分运用,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③收小于支→财政赤字→财政支出靠借债维持,可能导致社会总供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2.把握——财政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作用

表现

举例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增加对西部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或支出,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3.拓展——财政在多个领域中的作用

具体阐释

财政与物价

实施稳健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调节与

市场调节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财政与转方式、

调结构

恰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财政与

科技创新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

财政与“三农”、

扶贫开发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财政与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是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年8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62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税收收入94503亿元,同比增长11.2%;非税收入16259亿元,同比增长3.4%。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979亿元,同比增长14.5%。

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

教育支出17088亿元,增长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27亿元,增长2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387亿元,增长16.7%;住房保障支出3564亿元,增长3.6%。

1~7月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月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说明财政的哪些作用?

[分析] 

(1)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

(2)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细解题点—考清楚]

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考查财政收入的相关知识

[例1] (2014·全国卷Ⅰ)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解析] 增加财政收入,关键要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故选B项;A项不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长久之策,故不选;C项与增加财政收入无直接联系,不选;依靠虚拟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增加的根基不牢且存在很大的经济风险,故D项不选。

[答案] B

[知识拓展] 图示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措施

结合国家财政政策,考查对财政赤字的理解

[例2] (2013·全国卷Ⅱ)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因此A项符合题意,D项予以排除;财政赤字与企业减负无关,排除B项;一般来说,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态,财政赤字打破了收支平衡,因此排除C项。

[答案] A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因此,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3)若财政赤字过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则会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4)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特别是在内需不足,经济发展滞缓时,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

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政治认同

[例3] (2016·全国卷Ⅲ)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首先要对题中的图进行解读,通过解读明确两个主要信息:

一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率自2011年开始下降,二是GDP增长率自2010年开始增速放缓。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状况下,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提高企业税费”和④中的“减少财政赤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应排除。

[答案] C

[素养解读]

201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明确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并高度认同我国为解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而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财政政策:

(1)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第三,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

(2)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是“逆向”调节。

[过关训练—练全面]

1.2017年8月12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7月份,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09亿元,同比增长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948亿元,同比增长12.8%。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4429亿元,同比增长13.4%。

这说明(  )

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

选A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也获得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25000亿元。

关于财政赤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现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B.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C.弥补财政赤字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

D.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解析:

选D A、B、C三项说法都不准确;发行国债主要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故选D项。

3.2017年8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教育支出17088亿元,增长15.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24亿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27亿元,增长2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387亿元,增长16.7%。

这表明,财政具有(  )

A.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B.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C.调节供需平衡的作用

D.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解析:

选B 因为材料中提到“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等方面,这些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在强调财政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故选B项。

4.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解析:

选C 扩张性财政政策意味着经济建设支出增加,从而导致③;从而引起生产扩张,社会总需求增加,选④;部分生产原材料需要靠进口满足,选①;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往往导致产品成本上涨,选②。

故选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明确财政的三个作用,即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找出与知识对应的有效信息。

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属于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这是发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财政支出,促进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答案:

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通过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等,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考点二 征税和纳税

[系统知识—学扎实]

1.识记——税收的相关知识

具体阐释

含义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本质

是一种分配关系

与财政

关系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与国家

关系

有国就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区别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联系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税收的“三性”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3.认识——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2)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区别

征税

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额

税率

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作用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联系

都是我国的重要税种,都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着积极作用

4.理解——税收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引导投资需求

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交换

影响商品价格,调节社会供求

消费

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财政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宏观

调控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通过税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并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

政权

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税收又为国家政权的存在提供物质条件

5.掌握——依法纳税

是什么

(主体)

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的条件是取得应税收入,发生应税行为

负税人:

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为什么

(必要性)

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从税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从税收的强制性看,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违反税法必然受到法律的追究

怎么办

(要求)

公民:

个人既要增强纳税人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的义务意识,又要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国家:

要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6.区分——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偷税

欠税

骗税

抗税

违法方式

欺骗、隐瞒

不按时

欺骗

暴力、威胁

违法目的

不缴或少缴

拖欠税款

获得税收优惠

拒不缴纳

依法处理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细解题点—考清楚]

以税收政策调整为背景,考查税收的作用

[例1] (2014·全国卷Ⅱ)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关税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口和出口,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条件下,降低进口关税,能够推动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①可选;由于进口关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会相应降低,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③可选;②④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A项。

[答案] A

[解题技法] 速读材料抓关键

材料与解题关系不大,跳过材料,抓住“降低进口关税”这一设问指向,立足于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这一限定,即可分析出正确答案。

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依法纳税的法治意识

[例2] (2014·四川高考)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6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者无法将税款转移给他人,所以个人既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又是负税人,①正确;商店交纳营业税,但最终税负转嫁到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所以商店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②错误;我国的消费税由销售者或经营者交纳,但由消费者承担,所以张女士是负税人不是纳税人,③正确;公司购买机床,增值税是由销售机床的企业承担,因此购买者不是纳税人而是负税人,④错误。

故选B项。

[答案] B

[素养解读]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复习本考点过程中要引导考生懂得行使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过关训练—练全面]

1.唐代著名诗人杜荀鹤在《山中寡妇》中写道: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这句诗主要强调了税收的(  )

A.无偿性B.强制性

C.固定性D.法制性

解析:

选B 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说明赋税和徭役是无法回避的,具有强制性,故答案选B项。

2.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税种。

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C.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就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收入的个人

D.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解析:

选C A项是个人所得税的含义,B项是个人所得税的特点,D项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都正确。

C项缩小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故C项入选。

3.2017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营改增”实行一周年汇报时强调,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具有谋一域促全局的功效,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国家全面推开“营改增”旨在(  )

①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②完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 ③发展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作用。

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②③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4.加大结构性减税和定向减税,为未来发展培育新动能,要用政府税收的减法,换取“双创”新动能的加法。

下列措施与该项政策相符的是(  )

①用“减税降费”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②用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得税试点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智慧 ③用降准降息的宽松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④深化金融改革,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A.②④B.③④

C.①②D.①③

解析:

选C 用政府税收的减法换取“双创”新动能的加法,那就是需要我们通过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属于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金融改革不属于财政政策的范围,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C项。

5.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对电子商务进行税收征管,成为税务机关和有关专家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

有人认为,加强税收征管会使卖家失去价格优势,不利于培养新消费热点。

这种观点(  )

A.错误,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B.错误,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C.正确,网店纳税增加了运行成本

D.正确,征税不利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解析:

选B 发展互联网经济也需要交税,因为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B符合题意,但未体现税收的强制性,A、C、D三项排除。

6.2017年8月21日,拱北海关发布消息,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统一协调下,查获全国最大一起电子烟油走私系列案,初步查证该案走私货物约600吨,案值约3亿元人民币。

这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属于(  )

A.骗税B.欠税

C.偷税D.抗税

解析:

选C 材料中的违反税法的行为属于用欺骗、隐瞒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符合偷税的特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

1.国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以下对财政收支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所以,要争取更多的盈余

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属于收支平衡

④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属于收支平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B 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收支平衡,③④正确;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认为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好或者不好,所以①②错误。

故选B项。

2.2017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9.8%。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83亿元,同比增长15.8%。

其中教育支出15346亿元,增长1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72亿元,增长10.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623亿元,增长18.2%。

由此可见(  )

①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②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④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C 题目中,2017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15346亿元,增长1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72亿元,增长10.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623亿元,增长18.2%。

由此可见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也表明了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故②④入选。

①错误,题目中体现的是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

③错误,合理的财政收入能够增加财政支出。

故选C项。

3.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

这说明(  )

①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 ②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 ③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④财政收支要保持完全相等的最佳状态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选C 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被闲置,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因此,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①当选;“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②当选;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错误;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