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717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docx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浮力》

设计者

课时

1课时

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物理课本中的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它联系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比较综合的章节。

它主要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在本章知识学习过程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既运用前面的飞机升力的产生原理,又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应用”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质量与密度,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对浮力的现象已经有了简单的感性的认识,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浮力的认识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要让所有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探究浮力的存在,进而对其展开理性的分析,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概念及特点,学会运用“测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2、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学会运用“压力差法”判断浮力的存在; 

3、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实验、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过程; 

3、经历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节约意识; 

3、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浮力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从整体上讲运用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其中包括: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学法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ppt课件,乒乓球,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物体,水,截去底端的塑料瓶,盛水容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放映图片,让学生了解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浮在水面?

观察图片,并仔细思考问题(少部分同学会想到浮力)。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感受浮力的存在

让学生模仿图片进行学生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

学生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发现浮在水面,用手按一按,沉下去,松手之后又浮上来。

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的存在,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大家谈谈刚才实验的感受并思考:

为什么乒乓球或塑料瓶会浮在水面?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而猜想乒乓球可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浮力)。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浮力的存在,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

分析

请学生们对图片中的物体进行理性的分析。

学生们对图中物体进行状态分析及受力分析。

并发现问题:

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进一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验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请大家思考并探究:

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

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分组讨论,选择不同的实验用具进行实验,最后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从中发现测量浸入水中的物体浮力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品味“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体会意外收获的喜悦。

表扬学生

肯定浮力的存在,并表扬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受到表扬比较兴奋,更加喜欢学习物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概念构建

请学生门为浮力下定义

学生们思考讨论浮力的特点,得出浮力的概念。

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小练

放映习题

认真思考并回答

及时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

步骤一:

将去底的塑料瓶倒放于手中,将瓶盖打开,把乒乓球放于其中,注入掺有水,乒乓球不上浮; 

步骤二:

拧上瓶盖,乒乓球向上浮起。

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其产生好奇心理,进而产生疑问:

为什么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不上浮?

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好奇心全部集中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上来。

提出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反问:

为什么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会上浮?

同学们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因为受到浮力的原因,进而重新思考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可能不受浮力,继续深思浮力的产生原因。

提醒学生对实验中步骤一、二进行对比,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节课所学内容:

飞机升力的产生原理是什么?

学生们仔细思考,并回忆升力的产生原因是飞机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进而猜想浮力的产生原因可能也是由于存在压强差的原因。

培养学生类比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观看学生实验并进行指导。

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

让学生品味收获的喜悦。

回想演示实验,让学生回答:

为什么实验中步骤一的乒乓球没有上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前呼后应,让学生不留疑问,并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

教师引导并观察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思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从而寻找出测量浮力的方法及二次称重法测浮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结

放映习题

学生仔细思考并回答

及时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这节课你经历了什么?

感知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并将其写在笔记本上。

学生回想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方法。

让学生将老师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体会本节课收获的喜悦。

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总结,并做补充

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充分体验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

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

大屏幕显示课后作业

学生们认真记好作业

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通过课余时间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板书设计

§10.2.认识浮力  

一、什么是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进而展开计算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浮力的特点,继而给浮力下定义,这样把课堂教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思想,效果很好;在解决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难题上,我选用联想类比法和实验探究法,将感性的实验代替理性的分析,使学生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由于本节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物理探究法的培养,我选用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所以进度较慢,继而没有时间讲解浮力的沉浮条件,但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后的教学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教学不足之处还在于没有涉及空气中的浮力,但最后当作课后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