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956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docx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02液体的压强

10.2液体的压强

1.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

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A.pA

B.pA=pB>pC

C.pA>pB=pC

D.pA=pC

2.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不能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3.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4.如图(a)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

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Δp乙,则()

A.ρ甲>ρ乙,Δp甲>Δp乙

B.ρ甲<ρ乙,Δp甲<Δp乙

C.ρ甲<ρ乙,Δp甲=Δp乙

D.ρ甲>ρ乙,Δp甲=Δp乙

5.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B.pA>pB>pc

C.pA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A、B,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个漂浮、一个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液体密度ρA、ρB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p甲<p乙B.ρA>ρBp甲>p乙

C.ρA>ρBp甲<p乙D.ρA<ρBp甲>p乙

7.如图所示,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量筒和量杯内,两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量筒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量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

8.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

已知甲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甲,对试管底的压强为p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乙,对试管底的压强为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9.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可能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10.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会()

A.向左流动B.向右流动

C.不动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11.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液体,在相同髙度的A点和B点的压强相同,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

C.P甲=P乙D.无法确定

12.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13.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C三个点,三个点上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B.pA=pB>pC

C.pA>pB=pCD.pA

14.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螺栓与螺母间的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力

B.水桶一般用上大下小的造型是为了减小水对桶底的压力

C.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D.下水管上设计出一段弯曲成U的部分,可防止污水沟的臭气经过下水管往上蹿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确定

16.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甲、乙两种液体质量跟体积关系时做出的图象。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若甲的体积等于乙的体积,则甲的质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质量。

(3)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液体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液体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则p1_____p2,F1_____F2。

(选填“=”或“≠”)

1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容的薄壁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液体体积为V液、深度为h,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则容器的质量为______。

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薄壁容器,装有深度相同的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__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__p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9.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

A.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倒出一些红墨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答: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C.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20.某小组做“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在扎有橡皮薄膜的同一横截面积的玻璃管中注入液体,用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程度l表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

他们用了三种液体各做了两次实验,下表记录了注入液体的密度ρ、深度及六次橡皮膜凸出的程度l1、l2、l3、l4、l5、l6,且l1<l2<l3<l4<l5<l6。

液体的密度ρ(×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深度h(厘米)

橡皮薄膜凸出程度l

0.8

1

5

l1

2

10

l2

1.0

3

10

l3

4

20

l4

1.2

5

18

l5

6

20

l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数据中l与h的关系与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或4与6数据中l与ρ的关系与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3)该小组同学对数据进一步分析以后,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对此,该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分析,认为出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既跟液体质量有关又跟液体深度有关”的结论是由于实验所用容器的特殊性造成,因此他们添加了器材再次进行实验。

请你简单描述该小组同学所应添加器材的特征。

______(可用文字或用图示进行描述)

 

答案

1.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

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A.pA

B.pA=pB>pC

C.pA>pB=pC

D.pA=pC

【答案】D

2.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不能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答案】C

3.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答案】A

4.如图(a)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

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Δp乙,则()

A.ρ甲>ρ乙,Δp甲>Δp乙

B.ρ甲<ρ乙,Δp甲<Δp乙

C.ρ甲<ρ乙,Δp甲=Δp乙

D.ρ甲>ρ乙,Δp甲=Δp乙

【答案】A

5.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B.pA>pB>pc

C.pA

【答案】A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A、B,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个漂浮、一个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液体密度ρA、ρB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p甲<p乙B.ρA>ρBp甲>p乙

C.ρA>ρBp甲<p乙D.ρA<ρBp甲>p乙

【答案】C

7.如图所示,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量筒和量杯内,两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量筒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量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

【答案】B

8.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

已知甲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甲,对试管底的压强为p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密度为ρ乙,对试管底的压强为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答案】D

9.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可能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答案】C

10.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会()

A.向左流动B.向右流动

C.不动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答案】A

11.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液体,在相同髙度的A点和B点的压强相同,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

C.P甲=P乙D.无法确定

【答案】A

12.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13.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C三个点,三个点上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B.pA=pB>pC

C.pA>pB=pCD.pA

【答案】B

14.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螺栓与螺母间的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力

B.水桶一般用上大下小的造型是为了减小水对桶底的压力

C.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D.下水管上设计出一段弯曲成U的部分,可防止污水沟的臭气经过下水管往上蹿

【答案】A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确定

【答案】C

16.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甲、乙两种液体质量跟体积关系时做出的图象。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若甲的体积等于乙的体积,则甲的质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质量。

(3)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液体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液体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则p1_____p2,F1_____F2。

(选填“=”或“≠”)

【答案】不同大于==

1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容的薄壁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液体体积为V液、深度为h,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则容器的质量为______。

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ρ(hS容-V液)变大变小

18.如图,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薄壁容器,装有深度相同的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__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__p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

19.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

A.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倒出一些红墨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答: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C.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答案】C深度不可靠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C

20.某小组做“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在扎有橡皮薄膜的同一横截面积的玻璃管中注入液体,用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程度l表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

他们用了三种液体各做了两次实验,下表记录了注入液体的密度ρ、深度及六次橡皮膜凸出的程度l1、l2、l3、l4、l5、l6,且l1<l2<l3<l4<l5<l6。

液体的密度ρ(×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深度h(厘米)

橡皮薄膜凸出程度l

0.8

1

5

l1

2

10

l2

1.0

3

10

l3

4

20

l4

1.2

5

18

l5

6

20

l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数据中l与h的关系与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或4与6数据中l与ρ的关系与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3)该小组同学对数据进一步分析以后,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对此,该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分析,认为出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既跟液体质量有关又跟液体深度有关”的结论是由于实验所用容器的特殊性造成,因此他们添加了器材再次进行实验。

请你简单描述该小组同学所应添加器材的特征。

______(可用文字或用图示进行描述)

【答案】1与2或3与4或5与6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非柱形容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