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380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与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然(______)弥高(______)闲暇(______)锲而不舍(______)沥尽心血(______)

迭起(______)浠水(______)窥视(______)潜心贯注(______)迥乎不同(______)

2.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诗兴不作目不窥圆兀兀穷年潜心惯注

沥尽心血迥乎不同心会神疑警报叠起

一反即往凶多吉少气冲斗牛契而不舍

3.成语填空。

潜心(____)注 (____)而不舍   (____)尽心血

一反(____)往(____)乎不同无(____)及此

4.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______)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______)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______)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兴不作(起) 仰之弥高(更加)

B.锲而不舍(刻)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C.沥尽心血(滴)群蚁排衙(衙门)

D.迥乎不同(眼睛明亮)警报迭起(屡次、接连)

7.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9.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B.《说和做——辑闻一多先生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D.《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12.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13.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_________!

(5)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14.为配合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

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2)假如你是闻一多时代的一名记者,报社决定请你去采访大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请你根据《说和做》一文的有关事实,拟一个采访提纲,把自己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

(两个问题即可)

1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

要求:

积极向上有新意。

16.请根据《邓稼先》和《说和做》拟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1930年夏天,31岁的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盛邀下,出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这年招生考试时,闻一多拟了《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两个作文题,考生可任选其一。

②有一个考生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

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

“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

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60分就算不错了。

③然而,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却给校方出了难题:

他的数学考分竟然是零。

按照规定,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要被沟汰。

然而,闻一多力排众议,硬是把这个名叫臧克家的学生领进了大学校门。

④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

在大多数科目成绩惨不忍睹的情况下,他唯独作文拔了头筹,并因此受到主考教师的赏识和力挺,最后顺利地进了清华。

当年的际遇成就了闻一多的学识和慧眼。

(选自张以瑾《闻一多慧眼识得臧克家》,有删改)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的原因。

18.指出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____)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____)

(3)“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____)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____)

(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____)

参考答案

1.hèmíxiáqièlìdiéxīkuījiǒngqián

【解析】

试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暇”“沥”等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2.圆—园惯—贯疑—凝叠—迭即—既契—锲

【解析】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锲”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潜心贯注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一反既往迥乎不同无暇及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锲而不舍。

4.籍裁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籍”不要写成“藉”,“裁”不要写成“栽”,“颗”不要写成“棵”。

5.B

【解析】试题分析:

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此题用此词不合语境。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成语中重点字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成语意思后再解释重点字,并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成语。

D项解释不正确,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迥:

差得远。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

D项使用错误,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8.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B“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用在歌声方面不合语境,适用对象错误。

故答案为B。

9.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是反复。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是暗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对比。

“一月不梳头”是引用。

10.A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B项,“催生了……”和“……的出现”两种句式杂糅;C项,语序不当,把“国家”一词调到“不再是”之前;D项,词语搭配不当,“加大……规范和管理”不搭配。

故答案为A。

点睛:

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11.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说和做——辑闻一多先生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而是散文。

故答案为B。

12.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包含了选材、结构、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等知识点,需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作答。

D项的表述不正确,文章的语言特点是精致凝练,生动形象,不是“平实含蓄”。

13.

(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有的人

(2)做了再说(3)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4)凶多吉少慷慨淋漓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5)鼓壮志声震天地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及课文背诵默写情况。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词语或句子,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14.

(1)先行后言说明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的精神,而先言后行,说明闻一多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

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示例:

作为一个学者,您觉得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如何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

(1)主要以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来谈一下说和做的辩证关系。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为探索救国救命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因为他做到了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是我们的榜样。

(2)拟一个采访提纲。

注意采访的对象是谁,采访的对象有什么样的品格和贡献。

可从这些角度拟写提问的问题。

15.:

他,是学的标兵;他,是做的楷模。

【解析】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6.示例:

闻一多唐诗杂论严谨治学

【解析】试题分析:

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的内容:

先是人名,然后是贡献,最后是治学态度。

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17.一是因为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中作文成绩独占鳌头;二是因为闻一多当年投考清华大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提示性语言,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从“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可知,臧克家作文成绩非常优秀;从“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可知,另一个原因是闻一多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18.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吹嘘、自诩,这里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1)意思就是说的再多都要看行动,不然都是零。

是告诉人们要少说多做。

这里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之意。

(2)这里的“说”,是“吹嘘、自诩”之意。

这是对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的赞美。

(3)“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

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19.

(1)√

(2)×(3)×(4)√(5)√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本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分析。

可以根据下文所说的“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可知,此题的表达是正确的。

(2)这句话是说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是讲他“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所以表述错误。

(3)根据上下文可知,“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地潜心钻研学问;题目中的“不问世事,与世无争”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符。

故表述是错误的。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正是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与文章表达的意思是一致,是正确的。

(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用在文章的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赞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好品德。

故其表述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