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439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docx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

第六章储粮保护剂及其应用

本章提要:

●我国允许使用的储粮保护剂种类

●常用储粮保护剂的理化性质、杀虫机理、毒力、毒效、毒性

●硅藻土的物理性质、杀虫机理、毒性、应用

●空仓杀虫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储粮保护剂的使用原则与应用技术

第一节储粮保护剂的种类与特性

储粮保护剂(grainprotectant)也叫谷物保护剂或储粮防护剂,是一类残效期比较长的杀虫剂。

从药剂进入害虫体内的途径来说,主要是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储粮保护剂有防虫磷、杀虫松、保安定、凯安保、保粮安、保粮磷等。

一、防虫磷

防虫磷是马拉硫磷(Malathion)专用于储粮的商品名称。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将纯度较低的农用马拉硫磷误用于储粮,特将原药纯度达到97%(化学分析法)以上的优质马拉硫磷的商品名称改称为“防虫磷”。

马拉硫磷的化学名称是:

O,O-二甲基-S[1,2-双(乙氧羰基)乙基]二硫代硫酸酯。

其结构式为:

防虫磷是世界上第一个作为储粮保护剂在储粮上应用的药剂。

自1961年开始应用,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我国于1981年批准使用防虫磷,至今已有40多年的应用历史。

(一)理化性质

分子式:

C10H19O6PS2

相对分子质量:

330.4

马拉硫磷的纯品为浅黄色略带有酯类气味的油状液体。

熔点2.58℃;密度1.23(25℃);折光率1.4985(25℃);在93.3Pa下,沸点156~157℃;30℃时,蒸汽压为5.33×10-3Pa;挥发度20℃为2.26mg/m³,30℃时为5.6mg/m³。

25℃时,马拉硫磷的黏度为36.78×10-3Pa▪s。

工业品纯度在97%以上,脱除蒜臭味的淡棕色液体,微溶于水(溶解度为145mg/L),能与多种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醚、乙醇、乙酸乙酯等混溶,但在矿物油中溶解度不大,在石油醚中可溶解35%左右。

对光稳定性好,对热稳定性差。

在中性条件下稳定,在pH7以上或pH5以下即迅速分解。

其水解速度与温度和酸碱度有关,遇活性炭、铁、锡、铅、铜、铝等物均能促进分解。

马拉硫磷对铁有腐蚀性,因此应储存在玻璃容器或内涂聚氯乙烯或合成树脂的金属包装物中。

用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氧化时,可生成马拉氧磷(亦称氧化马拉硫磷Malaoxon),毒力增加,稳定性降低。

在马拉氧磷的工业品中加入0.01%~0.1%有机氧化物可增加其稳定性。

马拉硫磷在水中或长期置于期湿空气中能缓慢水解。

(二)杀虫机理、毒力、药效

马拉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其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神经突触上乙酸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使昆虫死亡。

马拉硫磷进入虫体后,在氧化酶(如线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活化成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更强的马拉氧磷,只有少部分降解,因此提高了杀虫活性,表现出较高的毒力。

马拉硫磷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虫剂,对昆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作用途径主要是触杀和胃毒,也有微弱的熏蒸作用。

储粮害虫接触该杀虫剂后一般1~2d即可死亡,但由于杀虫剂主要附着在粮粒表面,故对潜伏在粮粒内部的钻蛀性害虫的卵、幼虫和蛹均无杀伤作用。

马拉硫磷对锯谷盗、大眼锯谷盗、谷斑皮蠢、烟草甲的防治效果好,对米象、玉米象、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白腹皮囊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印度谷螟与粉斑螟的幼虫、小圆皮蠢、四纹豆象、小菌虫的防治效果较差,对谷蠢、澳洲蛛甲、白腹皮蠢幼虫、粗足粉螨效果很差。

虫口密度过大,马拉硫磷的防治效果较差。

粮食的水分含量越高酶的活性越高,黏附在粮粒上的药剂分解越快,药效也下降得越快。

例如,用防虫磷以5mg/kg、10mg/kg、15mg/kg三个剂量分别处理含水量为12%、14%、16%的小麦,经118d储藏后,对玉米象的药效分别为100%。

90%以上和17%以下。

保护剂在粮食上的沉积量达不到致死浓度时,不但起不到杀虫作用。

其至还会筛选出抗药性。

不同种类的粮食对马拉硫磷的分解影响也有一定差异的。

对高梁、小麦、玉米三种储粮进行比较,在高梁中分解最快,小麦次之,在玉米中分解最慢。

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储存期和粮种等因素决定用药量。

马拉硫磷是世界上应用较广泛的储粮保护剂。

在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由于长期使用这种杀虫剂,已发现赤拟谷盗的抗马拉硫磷品系,抗药性品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专性抗性品系,抗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虫体内主要代谢途径发生了变化,即马拉硫磷在羧酸酯酶作用下,代谢为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较弱的马拉硫磷酸。

对这类抗药性品系的害虫,可在马拉硫磷中加入磷酸三苯酯(TPP)。

这样,磷酸三苯酯可与虫体内的羧酸酯酶结合,削弱酯酶对马拉硫磷的作用,对药剂起到了增效作用。

另一类为抗有机磷杀虫剂品系,即除了对马拉硫磷产生抗药性外,同时也对多种有机磷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

产生这种抗药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在马拉硫磷中加入磷酸三笨酯后其增效作用不明显。

据报道,国内使用马拉硫磷较多较早的地方,也发现了储粮害虫的抗马拉硫磷品系。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增效磷(SV1)对马拉硫磷也有增效作用。

(三)毒性

马拉硫磷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亚急性毒性很小,90d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0mg/kg;慢性试验证明,用含1000mg/kg马拉硫磷工业品的饲料饲喂大白鼠92周,大白鼠体重增加

正常。

但马拉硫磷对蜜蜂和鱼类的毒性很强,对低等水生生物和鸟类的毒性中等;在全世界,经过40多年的生产性应用,尚未见有对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不良影响的报道。

马拉硫磷经口进入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后,在羧酸酯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酶降解为无毒的马拉硫磷单酸,继而被降解为马拉硫磷双酸。

同时,在磷酸酯酶的作用下,还会发生P-S-C键断裂,形成一些毒性较小的降解物。

马拉硫磷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很快。

马拉硫磷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另一条代谢途径与在昆虫体内的代谢途径相似,即氧化为马拉氧磷,使马拉硫磷的毒性增高。

但这条代谢途径是次要途径,因此马拉硫磷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小。

马拉硫磷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主要是由杂质引起的。

纯度越高,杂质越少,毒性越低,不同纯度的马拉硫磷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见表13-1。

为了保证杀虫效果,保障对人和高等动物安全,用于配制储粮保护剂的马拉硫磷原药纯度必须在97%以上。

表13-1马拉硫磷不同原药纯度的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口投LD50值(mg/kg)

原药纯度(%)

大白鼠

小白鼠

85

1054

-

95

1574

1850

97

5696

-

99.3

9500

3000

99.7

12500

3600

(四)使用范围

防虫磷在规定的使用剂量范围内不会对种子的发芽力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对植株的生长、发育以至最终产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储粮保护剂,防虫磷可用于各种原粮、种子粮的防虫,也可用作空仓和器材杀血,但不得在成品粮中使用。

(五)使用剂量

防虫磷用于各种原粮的使用剂量一般为10~20mg/kg,即折合原油10~21mg/kg,或用70%乳油14.3~28.6mg/kg。

用于种子粮防虫,或用于防治谷蠢的感染时,需要适当提高用药量,一般为20~30mg/kg,即折合原油21~31mg/kg,或用70%乳油29~43mg/kg。

选用的原则是南方地区选高限、北方地区选低限;粮食保护期长的选高限,保护期短的选低限;储粮条件差的(如农户)选高限,储粮条件好的选低限。

防虫磷也可以用于包装粮防治害虫或空仓和器材杀虫,用药量按100%有效成分计算为0.5~1.0g/m³,折合用70%乳油0.72~1.5gm³。

(六)残留动态及卫生标准

储粮上喷洒过保护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留在粮食上的药量会越来越低,因而可根据各种农药毒性的高低制定出最后一次施药与加工使用之间的安全间隔期,所谓安全间隔期就是指在粮食上最后一次施药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行加工或食用的时间间隔。

防虫磷在原粮中的残留卫生标准我国定为8mg/kg,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一致,

马拉硫磷在温度较高时其稳定性降低。

在一般情况下,粮温每升高10℃马拉硫磷的分解速度增加1.5~2倍。

因此,南方储粮中使用防虫磷时用药量要适当增加。

防虫磷在粮食中降解较快,在正常的粮情和储藏条件下,半衰期为2~3个月。

一般情况下,用21mg/kg以下剂量处理的粮食,经过3个月以上的储存期;或以30mg/kg以下剂量处理的粮食,经过4个月以上的储存期,其残留量均可达到卫生标准。

如果采用砻糠载体法(后面介绍)施药,药剂主要集中在砻糠上,施过药的粮食只要经风吹或过筛去除砻糠等杂质后,即可加工食用,这样,就不必考虑安全间隔期。

二、杀虫松

杀虫松(Fenitrothion)是原药纯度93%以上,专门作为储粮保护剂的优质杀螟硫磷。

杀螟硫磷的化学名称是:

O,O-二甲基-O-(3-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

其结构式为:

杀螟硫磷于1958年由捷克首先研制成功。

我国于1962年试制,1968年开始投产,1992年7月8日由原商业部发文在储粮中推广使用。

为避免将纯度较低的农用杀螟硫磷误用于储粮,特将优质杀螟硫磷的商品名称改为“杀虫松”。

(一)理化性质

分子式:

C9H12O5NPS

相对分子质量:

227.24

杀螟硫磷原药为棕黄色油状液体,略有蒜臭味。

沸点为140~150℃/13.3Pa。

在20℃时,蒸汽压为7.998×10-4Pa,相对密度13227(25℃),折光率1.5528(25℃)。

不溶于水,在脂肪烃中溶解度不大,可溶于苯、二甲苯、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杀螟硫磷在常温下对日光稳定,在中性介质和弱酸介质中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遇铁、铜、铅、锡也易引起分解。

因此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

蒸馏时可引起异构化,使药效降低。

(二)杀虫机理、毒力、药效

杀螟硫磷也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杀螟硫磷的杀虫机理与马拉硫磷一样,能抑制昆虫神经突触上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从而使昆虫死亡。

杀虫松药效优于防虫磷,在小麦中用杀虫松防治玉米象,其LD50和LD95分别为0.14mg/kg和0.21mg/kg;而防虫磷的LD50和LD95分别为0.33mg/kg和0.52mg/kg。

由此可见,杀虫松防治玉米象的药效是防虫磷的2倍以上。

杀虫松对其他储粮害虫的击倒率也比防虫磷高(表13-2)。

表13-2杀虫松和防虫磷不同剂量对几种储粮害虫成虫的击例率(%)(用药膜法试验的结果)

虫种

杀虫松

防虫磷

0.01%

0.1%

1.0%

0.01%

0.1%

1.0%

玉米象

100

100

100

1.9

95.3

100

赤拟谷盗

100

100

100

25.7

98

100

锯谷盗

100

100

100

3.8

100

100

长角扁谷盜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试验结果表明,杀虫松对谷象、锯谷盗、锈赤扁谷盗的防治效果最好,最低有效剂量为0.25~0.5mg/kg;对玉米象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5~0.75mg/kg;对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最低有效剂量为1~2mg/kg;而对谷蠹的最低有效剂量则为15~20mg/kg。

粮食水分的含量对杀虫松药效的影响与防虫磷基本一样,即水分含量越高,杀虫剂越容易分解。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后,虽然杀虫松的防治效果也随着储粮水分的增大面减弱,但在含水量12%、14%、16%的小麦上,分别用5mg/kg、10mg/kg、15mg/kg的剂量,杀虫松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防治效果都优于防虫磷。

高温高湿环境对杀虫松药效的稳定性影响较防虫磷大。

因而在温湿度高的地区,杀虫松的用药量应适当加大。

(三)毒性

国产杀虫松原药的纯度为93%(气相色谱分析法),对试验动物的口服毒性:

雌雄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1080mg/kg和794mg/kg;雌雄大白鼠LD50分别为584mg/kg和501mg/kg,由此可见,杀虫松属于低毒农药。

杀虫松中的杂质—杀螟氧磷的毒性很高,该杂质主要是杀虫松在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产物,但杀螟氧磷不稳定,易分解。

其他杂质的毒性不大,数量也不多,对人和高等动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用国产杀虫松对小白鼠皮试LD50小于3000mg/kg,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亦无迟发性神经毒性。

毒性试验和杂质分析结果表明国产杀虫松与国外产品基本一致。

(四)使用范围

杀虫松可作为储粮保护剂,用于小麦、稻谷、玉米等各种原粮和种子粮防虫,也可用于空仓杀虫,器材杀虫和打防虫线。

但不得用于各种成品粮。

(五)使用剂量

作为粮食保护剂,在各种原粮上的使用剂量一般为5~15mg/kg,折合65%杀虫松乳油7.7~23mg/kg,用于防治谷蠢时,其用药量应提高到20mg/kg,折合65%杀虫松乳油31mg/kg。

用于空仓杀虫时,其用药量为g/㎡,折合65%杀虫松乳油0.8g/㎡。

(六)残留动态及卫生标准

杀血松在粮食中的降解也比较快,但比防虫磷稍稳定。

杀螟硫磷在原粮上的残留标准我国定为5ng/kg,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残留标准为:

原粮10ng/kg,面粉3ng/kg,大米1mg/kg,糠麸20mg/kg。

三、保安定

保安定是甲基嘧啶硫磷(pirimiphos-methyl)的商品名称。

甲基嘧啶硫磷又名甲基嘧啶磷、虫螨磷、安得利。

其化学名称为O,O-二甲基-O-(2-二乙胺基-6-甲基嘧啶-4-基)硫代磷酸酶。

其结构式是:

 

甲基嘧啶硫磷是英国卜内门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储粮保护剂。

英国捷利康(后改为先正达)公司开始在我国农业部以“安得利”为商品名正式登记,1996年又将安得利改名为“保安定”在我国农业部重新登记。

卫生部也制定了甲基嘧啶硫磷在储粮上的残留标准,国家粮食储备局于1996年1月22日发文批准使用。

(一)理化性质

分子式:

C11H20N3O3PS

相对分子质量:

305.3

纯甲基嘧啶硫磷为棕揭色液体,在25℃时蒸汽压为133×10-2Pa,密度为1.520,折光率为1.527。

熔点15℃,水中溶解度30℃时约3mg/L,可与醇、酮、酯、芳香烃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在常温下稳定,50℃时半衰期约3个月,超过100℃时很快分解。

在强酸和强碱中水解,不腐蚀黄铜、不锈钢、尼龙、聚乙烯和铝,稍腐蚀裸露钢铁和马口铁。

(二)杀虫机理、毒力、药效

甲基嘧啶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其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神经突触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使昆虫死亡。

甲基嘧啶硫磷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

甲基嘧啶硫磷对甲虫和蛾类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螨类的防治效果更好,故名“虫螨磷”。

甲基嘧啶硫磷的残效期较长,用25%乳油以4mg/kg的剂量拌入小麦、大麦,经过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其残留量分别为3.19mg/kg、2.74mg/kg和2.63mg/kg。

到第6个月时,取出粮食,投入赤拟谷盗、锯谷盗、谷象、锈赤扁谷盗四种试虫,在粮食中暴露4d后上述4种储粮害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100%、99%、100%和100%。

甲基嘧啶硫磷与几种常见杀虫剂对储粮害虫的最低有效剂量见表13-3。

表13-3甲基嘧啶硫磷与几种有机磷杀虫剂对储粮害虫的最低有效剂量(mg/kg)

虫种

甲基嘧啶柳磷

防虫磷

杀虫松

敌敌畏

谷象

0.25~0.5

1~3

0.25~0.5

2~3

米象

0.5~0.75

2~3

1~2

3~4

玉米象

0.25~0.5

1~2

0.5~0.75

1~2

锯谷盗

0.1~0.5

<0.5

0.25~0.5

1~2

锈赤扁谷盗

0.25~0.5

2~3

12.5~15

>3

谷蠹

<7.5

>20

0.25~0.5

5~7.5

赤拟谷盗

0.25~0.75

4~5

1~2

3~4

从表13-3中可以看到,甲基嘧啶硫磷用于防治谷象和锈赤扁谷盗的最低使用剂量与杀虫松一样,但用于防治其他储粮害虫的最低剂量比杀虫松都低;甲基嘧啶硫磷的杀虫效果明显优于防虫磷和敌敌畏。

粮食水分的高低对甲基嘧啶硫磷的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规律也和其他有机磷一样,粮食水分增高时其降解速度较快,但与防虫磷相比影响较小。

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实仓实验结果表明,甲基嘧啶硫磷对储粮害虫的药效受温度影响比杀虫松和防虫磷都小。

(三)毒性

甲基嘧啶硫磷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小,对雌豚鼠、雄兔、雌猫和雄狗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值分别为1000~2000mg/kg、1150~2300mg/kg、575~1150mg/kg和1500mg/kg。

对鸟类的毒性较大,如对黄雀、鹌鹑和母鸡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分别为200~400mg/kg、140mg/kg和30~60mg/kg。

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都在1000mg/kg以上。

甲基嘧啶硫磷对哺乳动物的慢性毒性较小。

饲料中90d无作用剂量:

大白鼠为8mg/kg,狗为20mg/kg。

将狗置于基嘧啶硫磷饱和蒸汽中3周,每周接触5d,每天接触6h,未发现有害影响。

甲基嘧啶硫磷的工业品中含有多种杂质,但动物试验表明,所有杂质的毒性都低于甲基嘧啶硫磷,故对甲基嘧啶硫磷的应用无不良影响。

(四)使用范围

甲基嘧啶硫磷可作为储粮保护剂,用于小麦、稻谷、玉米等各种原粮和种子粮的防虫,也可用于空仓杀虫、器材杀虫或打防虫线,但不得用于各种成品粮。

用甲基嘧啶硫磷处理过的种子粮,对发芽率无不良影响。

田间调查的结果也表明,甲基嘧啶硫磷对种用品质无不良影响。

(五)使用剂量

作为储粮保护剂,甲基嘧啶硫磷的用药量一般为5~10mg/kg,折合50%保安定乳油10~20mg/kg;空仓和器材杀虫一般为0.5g/㎡。

农户应用时剂量可再提高50%。

(六)残留动态及卫生标准

甲基嘧啶硫磷在谷物上的最大残留标准我国定为5mg/kg。

甲基嘧啶硫磷在粮食中的残留非常稳定。

以20mg/kg处理稻谷,在30℃实验室条件下,经过5个月的储藏试验,测得其半衰期为3.7个月。

甲基嘧啶硫磷在原粮中残留期虽长,但经加工蒸煮后残留可以去除殆尽。

实验结果表明,经加工后,大米中残留可去除掉95%,做成米饭后完全分解;小麦加工后面粉中的残留稍高,但已去除80%以上。

由此可见,用保安定处理的储粮在熟食中不会有甲基嘧啶硫磷残留,食用是安全的。

四、凯安保

凯安保(K-obiol)是溴氰菊酯用作粮食保护剂的一种剂型,1992年7月8日由原商业部发文推广使用。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是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英国M.Elliott等在1974年首先合成的,随后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在工业上合成了溴氰菊酯,并以敌杀死、凯索灵、凯安保等剂型供应市场。

敌杀死和凯素灵分别用于农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凯安保用于储粮害虫的防治。

溴氰菊酯的化学名称是:

(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其结构式是:

(一)理化性质

分子式:

C22H19Br2NO3

相对分子质量:

505.2

溴氰菊酯的纯品为白色无味斜方形针状结晶体。

熔点98~101℃,在250时蒸汽压为1.99×10-6Pa。

水中溶解度极低,在20℃的水中溶解度为0.002mg/L。

易溶于丙酮、乙醇、苯、二甲苯、环己酮、二噁烷、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无机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短时间内看不到溴氰菊酯有水解现象发生;在碱性溶液或漂白粉溶液中很容易分解失效。

对热和光极为稳定,放在玻璃瓶中暴露在光和空气中,在40℃下储存2年无降解现象,因而有“光稳定菊酯”之称。

(二)杀虫机理、毒力、药效

溴氰菊酯是目前杀虫活性最高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它具有杀虫谱广、用药量少、作用速度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溴氰菊酯对害虫以触杀为主。

溴氰菊酯引起昆虫中毒的症状为兴奋、击倒、麻痹,直至死亡。

溴氰菊酯的杀虫机理主要是物理作用,它可以抑制靶标动物的神经离子通道,使膜渗透性发生异常,传导受阻。

死亡阶段的原因比较复杂。

除了神经传导受阻外,还有其他作用,例如虫体失水、组织坏死,还可能产生神经胺或异戊胺或酪胺等神经毒素和Ca2+-ATP酶的抑制。

溴氰菊酯是一种毒力很强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与其他拟除虫菊酯及马拉硫磷相比,其毒力很强,尤其是对谷蠹有特效(表13-4)。

表13-4几种杀虫剂对谷蠹和玉米象KD50的相对毒力比较(滤纸药膜法测定)

药剂

相对毒力*

谷蠹

玉米象

溴氰菊酯

3144.3

46.4

杀灭菊酯

145

1.5

生物苄呋菊酯

118

1

二氯苯醚菊酯

137

0.9

生物苯醚菊酯

52

0.4

右旋反灭菊酯

118.4

0.98

西维因

11

<0.1

杀虫松

4.4

9.8

甲基嘧啶硫磷

3.9

5.3

防虫磷

1

1

*相对毒力=防虫磷KD50/测定药剂KD50

凯安保的有效杀虫成分是溴氰菊酯,凯安保乳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是;溴氰菊酯2.5%、增效醚25%,其余为乳化剂和溶剂。

溴氰菊酯加入一定量的增效醚对害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商品凯安保的有效剂量是用溴氰菊酯的有效剂量来表示的。

凯安保配方中的增效醚对高等动物的毒性很小。

虽然凯安保和凯素灵、敌杀死中的有效成分都是溴氰菊酯,三种商品中的溴氰菊酯含量都是2.5%,但凯安保中配有对人和高等动物毒性很小的增效醚,其中的乳化剂和溶剂质量也高,因而,凯安保可作为粮食保护剂;市场上销售的凯索灵和敌杀死中的乳化剂和溶剂都是低质量的,决不能作为粮食保护剂,只能作为卫生用杀虫剂和农业用杀虫

剂。

凯安保对谷蠹的防治有特效,试验表明,保持8~12个月无虫水平所需要的用药量谷蠹只需要0.1mg/kg的剂量,但玉米象需要用1mg/kg的剂量,米象、赤拟谷盗、谷班皮囊需要0.9mg/kg的剂量,杂拟谷盗成虫需要1.5mg/kg的剂量。

凯安保规定用药量对螨类和书虱的防治效果不明显(图13-1)。

图13-1使害虫100%死亡并保持8~12个月所需溴氰菊酯的使用剂量

(三)毒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毒性剂量分级,澳氰菊酯属于中等毒性。

用芝麻油作为溶剂的纯品溴氰菊酯,对雌雄大白鼠的急性口投LD50分别为138.7mg/kg和128.5mg/kg。

用芝麻油作为溶剂的溴氰菊酯工业品对雌雄大白鼠的急性口投LD50分别为139mg/kg和129mg/kg;对雌雄小白鼠的急性口投LD50分别为34mg/kg和33mm/kg;大白免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mg/kg。

2.5%乳油对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537.3mg/kg,对大白免急性经皮LD50为1782mg/kg。

溴氰菊酯原药与制剂对眼睛、皮肤等有轻微至中度刺激作用。

用溴氰菊酯工业品对大白鼠进行亚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在430mg/m³的浓度中无死亡现象出现;用25g/L的溴氰菊酯乳油进行试验,其最小致死浓度为13980mg/m³。

用大白鼠、小白鼠和狗进行2年的慢性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菊酯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00mg/kg,50mg/kg和40mg/kg,经过多年的实验室试验和生产应用,未见溴氰菊酯对动物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报道。

溴氰菊酯对家蚕、蜜蜂、鱼类的毒性大,但在池塘、水田等富含有机质的水域中,易被有机胶粒吸附,因此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实际毒性大为降低,溴氰菊酯对鸟类毒性低,野鸡口服LD50为4640mg/kg。

(四)使用范围

溴氰菊酯可配制成为2.5%的凯安保乳油,用作储粮保护剂,凯安保可用于小麦、稻谷、玉米等各种原粮防治储粮害虫,也可用于空仓杀虫、器材杀虫和打防虫线,但不得用于各种成品粮。

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