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508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docx

贵州省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

贵州省2020年(春秋版)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

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还有一些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

汉语中多数词都是单义词,只有少量的多义词。

B.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以诗歌的形式呈现。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有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例如:

“家父”“舍妹”“愚见”“贤侄”“劳驾”“见谅”这些词都是谦辞。

D.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具体的或者抽象的事物,有的表示时间,还有的表示方位。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下来。

狼jí      nì名   周道如dǐ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

“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qídǎo()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3.看拼音写汉字。

qídǎo()

4.概括“奶奶”所做的事,填写在横线上。

春天,

(1)______;夏天,奶奶在树荫里补花、洗菜;秋天,奶奶大清早去扫院子;冬天,

(2)______。

5.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2)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6.品读第⑦段画波浪线部分,完成下面的表格。

句子

“我”的心理

奶奶。

用了句号,写出我在意识到伤了奶奶的心,感到不安、想要和好的试探。

奶奶!

用了感叹号,

(1)__________

奶奶——

用了破折号,

(2)__________

7.下面选项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史铁生纪念奶奶的一篇文章,“老海棠树”是文章的线索。

B.第③自然段的对话看似平淡而温馨,也写了我的调皮和奶奶的慈爱。

C.第⑤自然段的画线句写出奶奶糊纸盒和补花,是为了挣钱贴补家用。

D.第⑧自然段“我永生的痛悔”是指我对否定奶奶、伤害了她这一行为感到后悔。

关于建国七十周年华诞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近民兵方队81名“妈妈队员”群体

在民兵方队,有这样一个群体:

她们既是队员,又是母亲,她们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81名“妈妈队员”。

“妈妈队员”上有年迈父母,下有稚弱小孩,选择参加阅兵实属不易。

她们铿锵玫瑰般“坚硬”的外表下,是柔软的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妈妈队员”中,一部分是“二孩妈妈”。

她们参训时,有的孩子还未断奶,为何会坚定地选择参加阅兵?

“做出这个抉择并不容易,但我们懂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队员们说,“能在天安门接受检阅,更是我们铭记终生的荣耀。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李雪桐是曾经受阅的老队员。

她爱人平时工作很忙顾不上家,孩子奶奶身患重病需要照料,“说实话,报名时我也犹豫过。

”李雪桐说。

但没想到,平时常常意见不一致的家人,这次却出奇地一致。

小姑子宽慰她:

“嫂子,你就踏实训练吧,家里你不用担心!

”母亲嘱咐她:

“闺女,妈帮你带好孩子。

”“老婆,家里有我!

”老公也坚定地说。

队员任宁远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官,也参与阅兵保障工作。

刚满5岁的儿子,在与父母的离别中学会了坚强、自立。

起初,任宁远调休回家,儿子抱着她不停念叨:

“妈妈,我不想让你走!

她再次调休回家,离别时儿子尽管眼里噙着泪水,却像个大人似的向妈妈挥手告别。

其实,“妈妈队员”谁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离别呢?

“狠心妈妈”李楠给孩子提前断奶,张晓菲把两岁半的儿子提前送到幼儿园托管,有的队员第一次调休回家,孩子竟然喊“阿姨”……

坚韧刚强是“妈妈队员”最闪光的品质

除了家庭的牵挂,还有一个难题挡在妈妈们面前,那就是年龄相对较大带来的体能短板。

相比长期见不到孩子偷偷掉泪,训练中的腰痛腿肿和疲乏是她们更难克服的困难。

“我们训练后不能像年轻姑娘们那样很快‘满血复活’。

腰痛腿肿、一天的疲乏,往往一夜休息也很难缓解。

”任宁远说。

为了在体力、耐力上跟上年轻队员训练节奏,“妈妈队员”们组织了“夜跑团”,坚持集体练体能,效果明显。

“妈妈队员”大多是方队“框子兵”“钉子兵”,训练标准高;在方队管理上,她们大多是骨干。

“因此,我们更要严于律己、带头示范。

”“妈妈队员”们说。

“宝贝,虽然妈妈错过了你的一周岁生日,错过了你叫的第一声‘妈妈’,错过了你迈出的人生第一步……但妈妈走过天安门受阅的荣光,也是你的骄傲!

”队员李楠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说。

夜深人静,“妈妈队员”轻抚家人照片,也会满眼泪光;电话那头传来孩子的啼哭、爱人的叮咛、父母的牵挂,她们也会不舍。

然而,当黎明的训练号声响起,她们又满腔斗志走上训练场,集结在军旗下,走出新时代民兵风采。

---新华社官网(有部分删减)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讯(记者王薇)国庆节,天安门成了游客们的热门目的地。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获悉,①10月2日天门地区全天接待游客为135万人次;10月3日天安门迎客流高峰,全天接待游客达268万人次,降旗时刻客流达到当日高峰,为18万人次,为历史同期最高。

到天安门广场游览的游客发现今年的广场很特别。

广场中心的“普天同庆”大花篮格外引人注目,花篮内,摆放着富有吉样寓意的桃子、石榴、柿子、苹果等果实,以及牡丹、玉兰、月季、兰花等花卉,体现“百花齐放、百果飘香”,寓意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硕果累累,游客们纷纷在花篮前驻足留影。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亮相的主题“红飘带”景观和群众游行方阵中的中华儿女主题彩车都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新景观。

(材料三)

放飞的7万羽信鸽回家了吗?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王晓洁、汪涌、张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于3日联系到北京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孙鹏。

他表示,全部信鸽是从协会2000余名会员家中征用,并非所有信鸽都能顺利飞回家中,存在一定的损耗率。

孙鹏表示,北京市信鸽协会共有5万名会员,覆盖北京市16个区。

为了筹备国庆阅兵仪式的鸽子放飞活动,协会自今年2月就开始制定计划,6月开始逐一联系会员、询问其是否愿意“贡献”鸽子参与放飞活动。

孙鹏强调,非协会会员的养鸽人不能够参与此次放飞活动,并且,所有参与国庆阅兵放飞活动的7万羽和平鸽都是经过严格检疫筛查的健康信鸽。

为鼓励会员积极参与,北京市信鸽协会特地制作了信鸽纪念足环和足环证,印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图案,每个足环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

“信鸽毕竟是私有财产,我们是否能顺利征用和平鸽全凭会员的积极性。

颁发特制的编号足环,就能给会员一种荣誉感。

”孙鹏说。

“我家鸽子去了。

”微博网友“杨YANG还是咩咩”于10月1日当天自豪地“晒”出了信鸽足环证的照片,如今鸽子已经顺利返回,她还在家里为鸽子录制了视频,给好奇的网友看。

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的赵先生是一位资深的“鸽友”,家里养了30多羽信鸽。

这次,他的信鸽也参加了国庆阅兵仪式的放飞活动。

他告诉记者,每逢北京有大型活动需要放和平鸽,他的鸽子便被协会“借走”。

平时,他经常带着自己的宝贝参加北京市的比赛。

“最远从河南飞回来,800公里外都能找到家。

”赵先生说。

孙鹏表示,北京市信鸽协会组织过数次重大活动的信鸽征用活动,包括2009年10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以及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北京市信鸽协会成立于1982年,是经北京市体育局批准、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盈利性独立法人的体育社会团体。

---新华社官网(有部分删减)

(材料四)

链接一 历史由人民书写,伟业靠英雄引领。

在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奋进征程中,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32年如一日坚守孤岛、为国戍海的王继才,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有“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黄旭华……②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发展进步和人民幸福安康,以矢志不渝诠释忠诚,以顽强拼搏彰显执着,以无私奉献展现朴实,留下感人至深的事迹,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共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篇章。

---新华社评论员《崇尚英雄们模范,凝聚奋进力量》摘选

链接二 七十年风雨无阻,七十年砥砺奋进,才铸就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年轻人接下革命前辈的接力棒,撸起袖子加油干。

“青春万岁”作为第一个情景式行进方阵预示着青年人的青春之歌,青年人头戴花环,挥舞着彩绸,自行车的车铃清脆响亮,象征着青春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新鲜血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青年始终是先锋的力量,深刻认识到青年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使我们当代青年人在社会发展、改革创新、国家富强的浪潮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网友“新时代青年”观看2019年十一大阅兵后的评论

8.(新闻结构)请你分别补全(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缺失的主标题、标题和导语。

要求:

(材料一)已经给出了副标题,主标题的拟写必须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以上所有答案字数均不可超过25个字。

(材料一)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新闻阅读)下面对于四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是新闻特写,(材料二)是消息,(材料三)是通讯,(材料四)是新闻评论。

B.(材科一)的正文部分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第一段导语部分讲述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C.(材科三)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属于背景材料介绍,其作用是介绍北京市信鸽协会情况,深化新闻主题,展现新闻价值,增强可读性。

D.(材料四)新华社评论员的评论第一句就表明了观点,然后进行了举例论证,最后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而网友“新时代青年”的评论则是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

10.(新闻采访)假如你是一名新华社记者,有机会采访(材料一)中的“妈妈队员”李雪桐、(材料二)中的天安门广场游客、(材料三)中的信鸽主人赵先生,请你任选两人并根据相应材料中的画横线句进行提问。

人物一:

_____________   提问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二:

_____________   提问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新闻语言)不同的新闻类型的语言特点也有所不同。

请你赏析(材料二)(材料四)画波浪线句,品味新闻语言特点。

(1)10月2日天安门地区全天接待游客为135万人次;10月3日天安门迎客流高峰,全天接待游客达268万人次,降旗时刻客流达到当日高峰,为18万人次,为历史同期最高。

(2)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发展进步和人民幸福安康,以矢志不渝诠释忠诚,以顽强拼搏彰显执着,以无私奉献展现朴实,留下感人至深的事迹,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共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篇章。

12.(新闻写作)近日,关于建国70周年华诞的新闻热评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也纷纷以评论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请你仿照(材料四)的任意一个链接资料,对(材料一)的内容进行评论,字数150字以内。

四、句子默写

13.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⑶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晏殊《破阵子》)

⑷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⑸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五、课内阅读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寻向所志

B.寻病终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①

沉沉②更鼓③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④白。

(注释)①袁枚:

清朝诗人。

此诗是诗人61岁时怀着“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心态所作。

②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④更鼓: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晚上派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④一天:

满天空。

15.本诗中“吹灯窗更明”的原因是什么?

16.“十二月十五”的“夜”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臣闻之____ 

(2)善哉____

19.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0.阅读这则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八、名著阅读

21.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____A__已经转为正式党员。

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

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

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

____B__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选文中的A是______,B是______。

九、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大国工匠》:

寻找缺失的工匠精神

央视新闻频道、综合频道“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一共八集,讲述了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技能工作者“匠心”筑梦的故事。

工艺美术师孟剑锋师北京工美集团技工,国家高级技师,錾刻行业的领先者。

錾刻是中华五千年的传承,在这浮躁的世界,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老祖宗的精髓,创新的同时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从事錾刻工作的人需要极大的耐心,孟剑锋说当时练基本功一练一年,每天重复同样的錾刻工作,不能犹豫,不能退后,要快、准、狠、一步到位,一件工艺品的上百次錾刻一次错就前功尽弃。

曾经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他的母亲告诉他:

做事就是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如果遇事就往回退,那你就什么事都做不好。

母亲对他的工作很支持,很晚也会等他回家。

现在他每到闲暇便和妻子到公园练习素描,希望有一天能拿出工艺品的素描。

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他们是“中国梦”的诠释者!

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23.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十、其他

24.《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作者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