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605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16 大小:28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6页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6页
亲,该文档总共2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2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docx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

 

第一章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总纲

一、规划背景

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快速升级,休闲旅游成了城市居民的一个新的消费需求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兴起和发展的。

它迎合了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顺应城乡新的消费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年度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确定了乡村游的宣传口号“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年度旅游主题定为“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确定了“走进乡村、走向城市,促城乡交流”的宣传口号,从此“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仅是一门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是能够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事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一个新的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已具备相当的基础,且发展势头良好。

因此,可以预见,黄山区的乡村旅游面临一个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摸清黄山区乡村旅游目前总体现状和所处的开发阶段,确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意义十分重大,本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二、规划理念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以黄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乡村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了黄山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本区乡村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特色,在规划期内,把黄山区乡村旅游地建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区。

力争实现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的联动发展,推动整个黄山区乃至黄山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提升黄山区乡村旅游知名度,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完善黄山区的乡村旅游形象。

三、规划范围

黄山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十四个乡镇,总面积约1775Km2。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

根据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同时更好地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与协调,对近、中、远期年限划分如下:

近期:

2007—2010年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期

中期:

2011—2015年全面启动完善配套期

远期:

2016—2020年纵深发展全面提高期

五、规划目标

通过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的具体实施,完善黄山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范黄山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使黄山区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

六、规划依据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建设部

⏹《旅游规划通则(GB/Tl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

⏹《全国和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国家旅游局

⏹《综合规划》世界旅游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

⏹《中国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黄山市黄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黄山市黄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黄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计划纲要》(2006年)

 

第二章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分析

随着“两山一湖”大旅游品牌的开发建设,黄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也被提上日程,黄山区坐拥黄山、太平湖,毗邻九华山、西递宏村等著名的旅游地,其乡村旅游的开发将会与周边著名景区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回顾黄山区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科学界定黄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产品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汤口镇寨西村浮溪村民组的村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开发建设了浮溪猴园景点,并将自己闲置的房屋用于开展旅游接待。

此举为本区“农民办旅游”开创了先例,这个村也慢慢发展成为我区乡村旅游的早期示范点。

近年来,黄山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太平湖等景点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湖乡村旅游带”、“城郊乡村旅游线”,使得本区乡村旅游得到较快发展,总体上看,目前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教好,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产品及服务也正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特征:

(一)发展初具规模

从最初黄山、太平湖景区周边一些农户自发开设农家餐馆,为城市消费者提供简单的农家吃住服务起步开始,至今,本区的乡村旅游正逐步向利用农业、民俗文化和乡村生态等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型方向发展。

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农家乐经营户不断增多,观光型景区、观光农园投入运营,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

截至2006年末,全区星级农家乐点已达55处,全年接待近40万人次,直接收入4000余万元。

一批较高规格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不断涌现,如汤口镇翡翠新村、谭家桥江家农庄、龙门乡复兴水上人家、太平湖镇凤凰山庄等。

(二)开发类型多样

本区乡村旅游发展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着重围绕黄山、太平湖做文章,在依托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同时,挖掘乡村自然生态、乡村风情和乡村文化民俗等旅游资源,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景点依托型。

以翡翠人家和复兴水上人家为代表。

汤口镇翡翠人家依托翡翠谷旅游和新村良好的居住设施,于2004年开发农家乐旅游,当年接待游客33.8人次。

目前,翡翠新村日接待能力达到500多人,农家乐年旅游收入300万元。

该村于2005年末被评为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依托太平湖景区的龙门复兴村“水上人家”,2003年试营业,先后成功接待了上海老年自行车协会、旅美华商联合会游客及央视“大风车”栏目组工作人员。

现正积极开发垂钓、度假、游湖等水乡特色农家乐项目,太平湖空中滑索项目也正在兴建中。

2、移民安置型。

以谭家桥镇长源村的江家农庄(合铜黄高速公路建设移民安置新村)和太平湖镇的凤凰山庄(太平湖B区开发移民新村)为代表。

这两个村庄是在合铜黄高速、太平湖B区开发征迁过程中,按照统一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农民新村,集中连片开发,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将发展农家乐旅游与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民新村深度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移民安置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

江家农庄建有徽派农民别墅29幢,拥有标准客房60间,可同时入住百余人。

农庄正在建设的民俗文化长廊可为游客提供了解当地农事、展示民俗风情的平台。

2006年仅“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期间户均旅游收入就达5000余元。

凤凰山庄拟建徽派农宅70幢,可同时接待游客200人。

3、是农业观光体验型。

以新民、谭家桥等茶乡和耿城镇芙蓉观光园为代表。

新明、谭家桥、太平湖等产茶区围绕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两大茶叶品牌,开展了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茶道表演等一系列活动。

一些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在茶区建设农民别墅,结合茶叶经营,组织外地客人来茶乡体验茶乡风情。

目前,仅新明乡三合村每年接待茶商、游客就达万人。

芙蓉观光园是96年立项建设的省级农业区划实验项目,99年被列为国家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区,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园区以黄碧潭集锦园为核心,先后开发了芙蓉谷、飞龙瀑2个自然景区,建成了猕猴桃观光园、板栗园、竹园,实现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良好结合。

4、是城郊休闲型。

以甘棠镇民主村十里山酒家、元岭农家、仙源镇彩云土菜馆等为代表。

地处十里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十里山酒家,是当地农民利用自家住宅形式办的农家土菜馆。

05年上半年,酒家经再次扩建,已拥有餐饮包间9间,标准客房7间,另建有能摆餐桌的风光长廊和停车场,可同时接待游客150人,05年日均接待量达100余人次。

除此之外,本区还积极开发了知青返乡游、民俗文化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如谭家桥围绕知青文化,在上海等地开展了“黄山老乡,寻找上海‘茶人’”活动,依托农工商旅行社组织大批当年的知青重游黄山故地,2006年,该活动接待游客达5000多人。

另外,乡村民俗体验游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农历腊月和春节期间,一些地方结合观赏冬景开展“过农家大年、赏元宵灯会、品农家小吃”等乡风民俗活动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从投入主体来看,乡村旅游以其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除了大量的农户个体投资或合股投资组建“农家乐”乡村旅游公司之外,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个私经营户和外商等也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业,正是由于这些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空间分布点多面广,簇状发展

总体上说,黄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遍及了黄山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个乡镇。

近年来,政府通过重点抓有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板块,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翡翠新村、江家农庄、复兴水上人家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区。

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黄山风景区周边、太平湖周围以及县城城郊较成规模,这里的旅游点和接待设施的数量明显多于其它乡镇。

说明本区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依赖原有的景区景点,并在原有的景区基础上延伸拓展了乡村性较强的旅游项目。

除了以上三个地方,其它乡镇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布点比较分散,主要是一些农家乐的餐饮点。

总之,目前本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三个发展的梯次:

黄山四门较为成熟,其次是太平湖沿岸,再次是其他地区。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交通原因,如新明乡,旅游资源丰富,但可进入性差。

也受到其它地方的屏蔽原因,如三口、仙源等镇,虽位于交通要道上,但距黄山北大门较近,游客停留较少。

(四)政府重视、发展迅速

黄山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由自发形成向规范化经营的转变。

2004年,制定并实施“229+1”计划(2个农民新村、2个生态自然村落、9个农村土菜馆和1个农业观光园)。

2005年,出台了乡村旅游发展意见,拟定了2005-2007年乡村旅游三年发展方案,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并制定了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地方标准,从住宿、接待、服务、餐饮、管理、活动项目等硬软件各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同时还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各种专项培训活动及技能大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合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组织大型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确定旅行社,具体开展乡村旅游业务。

政府有效的组织领导充分调动了农民办好乡村旅游积极性,促进了本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二、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黄山区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纵观本区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自发发展阶段(1993—1998):

乡村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黄山、太平湖景区周边及国道、省道沿线地区。

开发方式是部分当地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小规模开发景区或利用自家房舍开设农家餐厅、家庭旅馆,观光果园、茶园等。

此时的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的阶段,甚至还没有将其正式称为“乡村旅游”。

主要形式为外地游客到景区观光、在农家用餐、住宿及本地城镇居民利用周末或假期到城郊游泳、垂钓、踏青等。

⏹政府倡导发展阶段(1999—2003):

乡村旅游在早期积累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本区乡村旅游市场的知名度,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意识到乡村旅游与本区传统旅游的互补效应,因而对其采取倡导、支持的态度。

⏹规范发展阶段(2004至今)为了顺应旅游产业转型的需要,推动黄山区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黄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区政府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及引导力度进一步加大,以促进乡村旅游从传统的观光型向参与体验型、综合型转变。

将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各乡镇纷纷制定旅游富民计划。

鼓励兴办农家乐旅游项目,对经区农家乐旅游工作领导组认定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并制定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从软硬件各方面对其进行规范。

另外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对外进行乡村旅游宣传促销。

促进乡村旅游不断向规范化、品牌化、内涵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区上下掀起了大办乡村旅游、办好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农民也将从办旅游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国内旅游主体逐渐趋于理性,人们对度假的选择更加多元,参加文化节、音乐会、等活动成为城市居民度假消费的选择,长线旅游也渐渐转向短途长时的休闲度假游。

乡村旅游的发展恰好顺应了这一趋势,将休闲经济元素注入到旅游中去,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休闲活动,将城市居民的这类休闲需求引导到乡村。

从全国范围来看,乡村旅游业趋于休闲化是一种必然的、长期的趋势。

⏹休闲化。

黄山区的乡村广泛蕴藏着各类民俗、古建筑、古村落、山光水色、文物胜迹、革命遗址等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特有的乡土情怀。

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要在依托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突出多个休闲主题,投资开发多种类型的休闲项目。

⏹高文化含量。

乡村旅游产业的培育要以这些乡村特色文化作为灵魂,黄山区乡村除了怡人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外,还要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

它们包括乡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遗迹以及乡村各行各业的行业文化。

⏹旅行方式趋向自助化、散客化、个性化。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也将趋向完善,由普遍的大众化旅游产品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旅游产品和高端旅游产品并存,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日臻鲜明。

⏹空间整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将不再是一种限于单独某一村、一镇的小范围的旅游,它要求各村、各镇甚至各县之间跨地区的大联合,彼此之间场长避短,开发各自的优势资源,最终形成整体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通过对黄山区各乡镇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认为黄山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乡村旅游布点分散,整合不够

通观整个黄山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分布状况,可以发现黄山区的乡村旅游地分布较为分散,区域特色不明显,主题不鲜明,集聚效应较差。

2、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黄山区的乡村旅游很大程度上依赖原有的风景区,景区周边的效益较好,离景区稍远的则少人问津,且主要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对本地传统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使得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产品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缺乏精品,旅游“六要素”功能不够匹配。

这种形式单一,的乡村旅游产品已很难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以致难以形成。

3、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模糊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居民,研究城市居民的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

因此针对城市居民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城市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区域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是吸引客源的有效手段,但是本区乡村旅游目前发展阶段尚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效应,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较为模糊,以致目前主要依赖到黄山或太平湖风景区旅游的过路客,客源市场稳定性较差。

4、资金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的结果,导致现实中建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瓶颈”。

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当地农民没有太多资金投入,所以,本区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缺乏是一重要问题。

5、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居民,他们的文化素质决定了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从而决定了游客对本区的乡村旅游意象。

政府虽然非常重视提高居民的接待水平,多次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出外考察。

但素质的提高绝非短时间内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需要广大的从业人员端正认识,诚信经营,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以增强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6、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本区的乡村旅游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且因本区处于山区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主客观原因,使得与旅游配套的道路、供排水、供电、停车场、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较简陋,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稳定,安全、卫生等状设施有待加强。

7、相关政策和法规亟待完善

目前,当地农民有开发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区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也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和乡村旅游管理办法,但这些政策法规仍处于探索阶段,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加快完善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政策法规,在此阶段可以制定一些临时性的规章制度,来明确经营者、开发者、管理者和旅游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一、乡村旅游资源形成的区域背景

黄山区位于皖南旅游区中心,黄山、太平湖均位于境内,与九华山紧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枢纽,公路交通较为发达,游客集散便利。

黄山区山脉纵横连绵,水系发达,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区域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黄山区乡村旅游的整体格局。

1、区域自然环境背景

黄山区境内乡村自然类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黄山情侣”太平湖,有“情人世界”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石门峡、芙蓉谷、飞龙瀑等著名幽深峡谷,有拟物景象丰富的樵山神仙洞、黄帝源洞群等地下溶洞,有国家森林公园、十里山自然保护区、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绿谷等森林观赏旅游区,有普仁滩、彩虹谷等竹筏漂流带等,名山、秀水、幽谷、奇洞组合了奇丽的大自然公园,苍松、翠柏、茂林、修竹构成了清新的天然氧吧,这形成了以山水风光为主体的乡村自然生态类旅游景观,为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区域历史文化背景

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有翠微寺、六角楼、龙裔公墓、苏雪林故居等古今有名的人文景观;在古建筑方面,境内历代多处建有寺庵、祠堂、楼阁、古桥、古塔、古亭、牌坊等。

形成了以聚落和建筑为载体,以民俗和人文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人文类旅游景观,为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文化内涵,烘托了浓郁的乡村旅游氛围。

二、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规划组于2007年1月对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

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5月1日最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具有指导意义,但乡村旅游资源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本规划在遵循国标的基础上,针对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做出如下分类,即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和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

1、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亚类3种,基本类型12种、资源单体29种(见表3-1)。

乡村自然生态风光反映乡村自然山、水、生物等风光与特征,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底和背景。

表3-1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代表性资源

基本特征

A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AA

山地生态

AAA

山丘型

旅游地

肖黄山

·位于庄里村。

素以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景色酷似黄山而著称。

·山高100米,面积1平方公里。

全山素以奇、阴、深、幽的风景特色著称。

山中有“黄海余风”亭、喷玉泉、牧龙池、神仙房、钟鼓楼和金蟾望月等胜境。

游山

·位于新华乡境内之北,山体的北坡坐落在新丰乡。

·山体由西向东伸展,纵深约10公里,顶峰海拔867米,是境内最高的山峰,顶峰有两个对称的山峰,称为“姊妹”峰。

·山中有纵横的深谷、小溪,古树名花、珍禽异兽,森林覆盖率达100%。

野生植物种类众多,是天然的动植物乐园。

鸡公山

·位于新华乡绍岭村南端太平湖上。

海拔257米,山脚为一狭长山口,与对面山遥相呼应,形成天然的重要关口。

山体为裸露群岩石,悬崖峭壁、怪石峥嵘、形似鸡冠,故而得名。

·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就在此建有点将台,至今山上仍然留有众多遗迹。

陵阳山

·

·

盖山

·

AAB

独峰

轩辕峰

·位于黄山东北部,与夫子峰、飞龙峰相毗邻,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64米。

传说轩辕黄帝游感于此,故名。

·峰顶有石仙室、石油座。

峰腰有神仙洞,峰麓有福固寺遗址。

峰下有紫芝源,还有紫云溪、滴翠潭诸名胜。

夫子峰

·位于黄山东北角,与轩辕峰相对,南接神仙洞,东为碧山湖,海拔775米,为36小峰之一。

·其山三峰并列,两峰顶削如烛,一峰回浑似祭品盒罩,故又称“蜡烛峰”。

峰腰有七个洞窟,峰下有滴翠潭等秀水景观。

AAC

奇特与象形山石

乌龟石

·

·

AAD

峡谷段落

翡翠谷

·昵称情人谷。

峡谷长达6公里,分布着一百多个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或方或圆的翡翠彩池群。

·以奇特的梯形山谷向上延伸,随周围景色的变幻,太阳角度及光线明暗的不同,池水或晶莹或翠绿,变化多端、绚丽多彩。

黄帝源

·位于玄女峰和轩辕峰之间的大峡谷,纵深5公里,横贯在轩辕峰至光明顶下的云海中,凤溪蜿蜒于谷中。

·从谷口沿溪上行15公里至始信峰,一路有潭池飞瀑、奇峰怪石、原始森林,有奇洞、神谷、怪潭、古湖。

凤凰源

·是黄山东海布水峰与仙都峰之间的一道大峡谷,纵深10余公里,谷口在乌泥关205国道旁。

·源中奇峰、怪石、翠水、森林,处处奇观。

如凤凰石、凤凰池、凤凰松、凤凰台等。

谷口的乌泥关,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勇战斗之地,留有战斗遗迹,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门峡

·位于黄山东部布水峰和槛窗峰之间的一道大峡谷,为第四纪冰川遗迹。

峡谷纵深10公里,溪长5公里,谷内群峰竞秀,怪石罗列,潭池密布,水质甘甜,森林茂密,山花烂漫。

·是著名的谭家桥战斗发生地。

现谷中留有指挥台遗迹,建有粟裕将军墓,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芙蓉谷

·位于黄山北麓,距城区甘棠10公里。

景区内主要以奇松、怪石、碧潭、飞瀑、珍贵花草等众多景观为主、常年溪泉淙淙。

谷中有大小翡翠般潭地100多个。

金珠源

·位于耿城镇沟村村,在黄山北麓九龙峰与五老峰之间,纵深15公里多,素以“神秘大峡谷”之称。

·谷内水光清澈,山色如黛,谷口金竹如海。

谷内潭池和花岗岩冰川潭砾丰富。

原始森林覆盖,有野草山花和珍奇鸟类。

彩虹谷

·位于十里山自然保护区,是全长3000余米的幽深峡谷。

·河谷呈半圆形,两岸是郁郁葱葱的密林。

春夏两季,密林五彩缤纷。

谷中有兔子潭、鲤鱼跳、鸡公滩等生动逼真的景象。

AAE岩石洞与岩穴

樵山神仙洞

·位于太平湖畔的新明乡,相传为远古时洪钧老祖凭神力用拂尘扫石壁而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