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911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docx

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

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一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

1.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天然气燃烧

C.海水晒盐

D.风力发电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自来水C.加碘食盐D.干冰

3.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的运动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A.FeB.ZnC.NaD.Ca

5.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7.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

8.下列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O2B.2O2C.2OD.2O2-

9.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NO3  D.Ca(H2PO4)2

10.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11.生活中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A.柠檬汁(2.0~3.0)B.苹果汁(2.9~3.3)

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蒸发食盐水D.检查装置气密性

13.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A.铜片B.石灰石C.浓盐酸D.氯化钠

14.锌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被称作“生命之花”。

在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0换图

C.锌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 

D.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B.盐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将其应用于医药临床,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是氧化物

C.该物质的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90:

11:

40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1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或加水的方法

1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B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D

证明该气体为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19.“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①生产原理:

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固体)↓+NH4Cl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

B.该工艺流程可看出:

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加热

C.该过程涉及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

D.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

20.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健康和安全问题责任重大,请回答21-23题。

21.(4分)我们要关注我们的营养问题。

(1)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等,这里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或“原子”)。

下列富含维生素的是。

A.鸡蛋B.蔬菜C.米饭D.牛奶

(2)我国科学家发现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为。

(3)下列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A.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B.用铁锅做炊具烹调食物

C.用加碘食盐做调味品D.用甲醛溶液保鲜大白菜

22.(3分)米酒味道变酸是因为米酒中产生的醋酸杆菌使乙醇(C2H5O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另一种常见的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变质是一种_______氧化反应(填“剧烈”、“缓慢”)。

(2)米酒味道变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可用_____检验米酒味道变酸确实生成了醋酸。

23.(3分)日常生活中安全问题责任重大。

(1)炒菜时,油锅突然着火,用锅盖该灭原理是。

(2)家用燃气灶使用时出现爆燃、黄火等现象时,发生了不完全燃烧,为使燃气完全燃烧需调节进风量,是为了。

(3)下列日常生活中为确保人身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燃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豆、花生等食物因含大量黄曲霉素而不能食用。

C.家用电器失火,用水浇灭。

能源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请回答24题。

24.(3分)能源是国家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

(1)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的主要能源,它包括煤、天然气和,家庭燃气主要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时俱进,雁栖湖畔的日出东方酒店大量采用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光伏发电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优点是。

材料是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请回答25、26题。

25.(1分)棉麻、塑料、橡胶等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它们当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26.(3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

 

A.铁锅B.铜导线C.铂金首饰

(2)我国湿法冶金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始,其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便是佐证,即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等,其发热原理应用的是铁粉缓慢氧化放热,检验“暖宝宝”是否有效的方法是。

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请回答27~28题。

27.(2分)实践活动中,小亮自制了如右图所示的净水器。

(1)此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使用此净水器净化的水属于。

A.纯净物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

28.(2分)小明观察到了下列奇特的燃烧现象

图1:

烧不坏的手帕

图2:

“火龙生字”的纸

(1)点燃用白酒(含酒精56%)浸透过的手帕,“手帕”迅速燃烧起来,过一会儿,火熄灭了,但手帕却安然无恙,“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是。

(2)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用毛笔蘸饱和硝酸钾溶液写下的“火”字(已晾干),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火”字,“火龙生字”的原因是。

(提示:

硝酸钾在受热条件下不稳定)

【科普阅读理解】

29.(5分)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油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深受华人的喜爱,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油条亦是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由于“铝害”影响,消费者对油条是既爱又怕,作为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色、香、味、型。

铝是一种低毒、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引起多种脑疾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则会影响胎儿发育,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89年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并要求加以控制。

传统的油条制作工艺中,一直使用“矾碱盐法”炸制油条,其中“矾”便是指明矾(KAl(SO4)2·12H2O)作为膨松剂。

“碱”是指食用碱,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矾”“碱”作用产生气体,使炸出来的油条膨松酥脆,但同时也是“铝害”的根源,造成铝含量超标。

一种为无铝油条而研发的现代工艺发酵食品添加剂——新型无铝油条膨松剂诞生了,它采用碳酸氢钠、玉米淀粉、碳酸钙、酒石酸、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纤维素酶等食品添加剂为主要成分,其成分不含铝,又使面粉产生良好的发酵、膨松、品质改良。

无铝油条膨松剂与水、面粉调和的过程中,酸性及碱性粉末起化学反应,有一部分会开始释出二氧化碳,同时在油炸加热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会使产品达到膨胀及松软的效果。

新型无铝油条与传统油条比较

项目

新型无铝油条

传统油条

蓬松度(比容)

大于5.0

大于5.5

脆度

比较酥脆

酥脆

口感和风味

有油条特有的口感和风味

有涩味、氨味

水分

27-32%

30-35%

吸油率

10-12%

20-25%

安全性

原料符合GB-2760标准

铝严重超标

工艺

时间短,操作简单

时间长,需不断揣面

无论是传统油条,还是无铝油条,它们都是因为经过了高温油炸,其中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也受到了破坏,因此,尽管油条美味,但是不适合经常食用。

如果要食用,也要与蔬菜进行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

(1)人们对油条既爱又怕的原因是。

(2)铝元素摄入超标会引起______。

A.骨质疏松B.老年痴呆C.贫血D.发育迟缓

(3)无铝油条蓬松剂中的酒石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4)对于传统油条与无铝油条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蓬松的原因都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

B.食用无铝油条对人没有任何害处

C.二者的口感和风味没有什么区别

D.传统油条比无铝油条更有油腻感

(5)对食用油条的建议是。

【生产实际分析】

30.(3分)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废铁屑(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制备氧化铁的流程如下: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2)向废铁屑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其目的是。

(3)高温条件下,FeCO3与通入的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1.(3分)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

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

2NaOH+SO2=Na2SO3+H2O

(1)吸收塔中,若用10%的NaOH溶液400kg吸收SO2,则可吸收kg的SO2。

(2)整个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有利于节约成本。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6分)A、B两组物质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10种物质,且均含有氧元素,其中,A组物质从前至后依次能发生反应,B组物质从前至后依次能进行转化,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

2

3

4

5

A组

红色固体

B组

熟石灰

供给呼吸

(1)红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2)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或书写化学式)

(3)A3和A4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4)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B5相对分子质量是。

(6)说出B2转化B3的反应,能应用于解释实验室或生活中某一种现象的实例是。

【基本实验】

33.(5分)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收集装置是D,选择该装置进行收集的理由是;若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来除去,则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端口(填“①”或“②”)通入。

34.(3分)以下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

(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是称量、量取和。

(2)托盘天平左盘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g。

(3)若向上述所得的溶液中加入20g水,最终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5.(3分)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编号

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空气中的含量不同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

设计

实验

分析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热水全部变红的时间比冷水短。

由此说明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原理分析】

36.(5分)化学小组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夹持仪器略去,K1、K2、K3均关闭,装置内所示药品的量可认为是实验中某一状态下的量),已知装置内的药品,甲:

稀盐酸;乙中为无色气体;分液漏斗中为红色的溶液;丙:

石灰水,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打开K3,将丁向外拉,丙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则乙中的无色气体是,丙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关闭K3,打开K2(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处于打开状态),当分液漏斗内的红色溶液全部进入到乙中时,关闭K2,振荡乙一会儿后,打开K1,可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乙中有气体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

【科学探究】

37.(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

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

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有关。

实验二:

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打开胶塞前铜片不变黑;

打开胶塞后铜片变黑

猜想2正确

实验三:

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猜想3不正确

【反思拓展】

(1)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

(2)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三分别得出猜想1和猜想3不正确,两个实验是从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的,实验一的角度是;实验三的角度是。

(3)金属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北京市怀柔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一)

化学试卷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C

D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C

B

C

D

B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21.(4分)

(1)元素B

(2)+4(3)D

22.(3分)

(1)缓慢

(2)C2H5OH+O2=CH3COOH+H2O;pH试纸(或紫色石蕊溶液)

23.(3分)

(1)隔绝氧气

(2)增大氧气量(3)AB

点燃

24.(3分)

(1)石油CH4+2O2=CO2+2H2O

(2)环保(或节约能源)

25.(1分)塑料、橡胶

26.(3分)

(1)A

(2)Fe+CuSO4=FeSO4+Cu

(3)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27.(2分)

(1)吸附

(2)D

28.(2分)

(1)白酒中含水,水汽化,吸收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2)硝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使写过字纸的附近氧气浓度增大。

【科普阅读理解】

29.(5分)

(1)油条是传统美食,但有“铝害”

(2)ABCD(3)红色

(4)AD(5)适当食用(或蔬菜进行搭配食用)

【生产实际分析】

高温

30.(3分)

(1)过滤

(2)使铁屑充分反应(3)4FeCO3+O2=2Fe2O3+4CO2

31.(3分)

(1)32

(2)S和O(3)NaOH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6分)

(1)Fe2O3

(2)A1、A4、A5、B1、B4(或CO2、Fe2O3、CO2、CaO、H2O)

(3)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4)2NaOH+H2SO4=Na2SO4+2H2O

(5)32

(6)盛放石灰水的瓶壁附着一层白膜(或用石灰膏抹过的墙,一段时间后会变硬)

【基本实验】

33.(5分)

(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A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②

34.(3分)

(1)溶解

(2)12(3)12%

35.(3分)

(1)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

(2)温度(3)不能

【实验原理分析】

36.(5分)

(1)CO2Ca(OH)2+CO2==CaCO3↓+H2O

(2)甲中溶液进入乙中Na2CO3+2HCl=2NaCl+H2O+CO2↑稀盐酸与碱性的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失去了碱性

【科学探究】

37.(6分)

【进行实验】

①氧气②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思拓展】

(1)探究黑色固体是否与氧气有关

(2)从参与反应的物质探究从生成物探究

(3)2Cu+O2=2Cu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