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1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9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国文学2离线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

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除此之外,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也是杰出的诗人代表。

4.“沈宋”

“沈宋”是指:

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是武则天时期典型的宫廷诗人,也是近体诗的开创者和完善者。

由于两人的提倡和实践,文学史上近体诗、古体诗的界限才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诗歌的作者也有了明显的规格可以遵循。

二人对唐诗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从前人和时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中,将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

三、简答题:

1.“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答: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对唐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为以下几点:

1)在诗歌的内容题材上有很大突破,“四杰”反对那些一味描写宫廷内外的风花雪月之事,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向了广阔的山川和塞外,有咏史诗、咏物诗,也有山水诗。

2)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四杰”时期,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

他们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唐诗史上,“四杰”是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唐太宗喜欢写宫体诗,内容也大多都是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凄凉宫体诗的痕迹。

而“四杰”以不同于宫廷诗人的独特的精神风貌进行诗歌创作,打破了初唐诗歌在齐梁旧习中近半个世纪的徘徊的局势,初步显露出唐诗刚健面目。

总之,“四杰”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们在诗歌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两次出塞的诗人是谁?

有何代表作?

两次出塞的诗人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

他的代表作是《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现结合具体诗歌分析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

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所作的。

诗中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

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

诗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渲染飞沙走石,厉风寒雪的恶劣环境,反衬出将士们坚强豪迈的战斗精神。

诗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战斗场面描写,却从出师军容的豪迈中烘托出战斗必胜的气氛。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3.简述王维的艺术成就。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尤以山水诗而出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具有“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令后人赞叹不已。

王维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是与他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诗人的生活道路和思想信仰及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分不开的。

 1)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不但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空灵之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善于品悟,他于浮躁喧哗的世界中品到了涧边静寂的清凉,在大自然中悟到了整个世界的灵动。

王维诗歌的动静和谐统一这一特点源于他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和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2)甘于寂寞的山水情怀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诗境王维出神入化的山水诗,清水芙蓉,玉韵天香,常有以平常语、平常境出之,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胜境,这可以说得力于他对自然山水的卓绝感觉和高妙的艺术造诣,他的心境和诗风都能达到一种恬淡的境界,形成静逸之美。

3)精深的艺术修养形成“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家,是南宗山水画的开山鼻祖。

的确,王维在诗中以他画家独有的敏锐目光,抓住人物、景物的特点,讲究构图与布局、对比与烘托、线条与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简约鲜明,色彩清新淡雅的优美图画,时而气象阔大,雄伟壮观,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因此,王维真正的价值是表现在艺术的境界上,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会呈现多样的艺术之美。

所以,在盛唐诗歌繁荣的大背景下,在承继陶、谢田园山水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情景交融、空灵静逸”的完美诗境,把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4.高适的边塞诗有何特色?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1)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边塞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结尾处直接评论: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2)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3)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除长篇诗歌外,在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讲诗人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融为一体,苍凉悲恸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总体的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5.高适《燕歌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1)《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

《燕歌行》的主题思想比较丰富。

作者满含激情歌颂了士兵们慷慨赴边报国的热情,歌颂了他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宽广胸怀。

而对士兵们的不幸遭遇、痛苦的心情,表示出了深厚的同情,作者感情深沉强烈,气势悲壮豪迈。

2)诗人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四、论述题:

1.试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诗歌革新理论方面,陈子昂是继“初唐四杰”之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而关键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

此序虽篇幅短小,但言简意丰,见解深刻,特别是诗人在这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抨击齐梁绮艳遗风。

陈子昂提出诗歌革新的理论与主张。

此篇诗论是对初唐诗坛弥漫的绮艳柔靡的宫廷诗风的彻底否定和大胆批判。

陈子昂认为当时诗坛沿袭和流行的“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绮艳诗风既“道弊”又显“颓靡”,即其片面追求华丽的词藻,堆砌大量的典故;

既无充实的社会内容,也无思想的闪光。

有的只是宫体诗风泛滥,充满着毫无生气的靡靡之音,故使得诗人常为之“耿耿”于怀而扼腕愤慨不已,将其列为清除与扫荡的对象,对其进行彻底的变革。

陈子昂横扫六朝绮艳柔靡诗风,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革新运动,进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唐代诗歌朝着健康而正确的方向发展。

2)倡导“风雅”和“兴寄”。

陈子昂所言之“风雅”不仅是指《诗经》的体制与形式,更指其体现的反映社会现实,敢于批判的美刺精神。

因此倡导“风雅”就是要求诗歌创作大胆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现实生活,更要有大胆的批判精神,敢于干预社会生活,干预社会政治。

倡导“风雅”的美刺精神对扭转当时诗坛多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多雕章琢句、追求藻饰的绮靡华艳诗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崇尚“魏晋风骨”传统。

陈子昂的“风骨说”不仅追求诗歌思想内容的充实、丰富和深刻,而且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强烈感染力。

这样使风骨与兴寄相结合,使诗歌充实的思想内容、饱满激越的情感寄托、沉雄劲健的风格气势相交融"

进而达到“有金石声”的艺术境界,这才是陈氏诗歌理论的实质,亦是其文学创作之理想之所在。

崇尚“建安风骨”正是陈子昂用以扫荡齐梁颓靡诗风,改变“文章道弊”现状,开创唐诗新风貌的有力武器。

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张若虚和刘希夷在唐诗发展方面的贡献。

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

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1)张若虚是唐朝诗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其《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2)刘希夷唐朝诗人,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

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代悲白头翁》等。

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

3)他们在诗歌意境创造上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将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等,都表明了唐诗意境的创造已到达炉火纯表的阶段,更是为之后盛唐诗的出现、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其边塞诗歌具有如下特色:

1)在边塞诗诗风特点上,岑参的边塞诗又可具体概括为“壮”“奇”两大代表特色。

“壮”如:

壮烈的志向,主要表现在诗人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

壮伟的形象,表现在诗人笔下的众多雄壮、威武的边庭健儿形象。

以及深邃旷远的壮阔意境,奋发向上,乐观执着,坚定不移的豪壮格调等。

“奇”如:

题材奇异,道人之所未见,叙人之所未闻,描写西域独特的景观,民俗,音乐舞蹈等。

构思奇巧,立意构思新奇,出人意表,意象独造,充满奇思妙想。

表现手法奇特,如想象奇异,修辞于法奇特,细节神奇等。

语言奇异,如炼字奇,将口语运用到诗中,造语奇警等。

另外还有诗体新颖,调、韵奇特的特点,岑参的边塞诗作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他的诗在《岑嘉州诗集》中三百六十首,其中约五分之一是在河陇、安西、北庭时所,这些诗歌题材广泛,以他独特的创作和审美给边塞诗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强的传播意义,并且对于以中原文化为丰的唐文化中沉淀的民族心态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在边塞诗方面,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对军旅生活、边塞风物与民域风情热情歌颂,突破之前在诗歌创作中局限于描写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表现方面,岑参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并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第二章李白

1.李白的思想受到儒家、( 道家 )、道教、( 侠义 )和( 纵横家 )、佛教思想的多重影响。

2.李白在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与著名诗人(杜甫 )两次相遇。

3.相传李白诗中与崔颢《黄鹤楼》争胜的七律是《 登金陵凤凰台》。

1.诗仙

答:

“诗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豪放而飘逸的,艺术成就极高,因此获得了“诗仙”的称号。

1.李白的妇女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1)李白通过对当时妇女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描写和刻画,既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

一方面凸显诗人自我的一种悲剧性的生存状态,即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

另一方面表现了广大人民为战争所承受的无尽痛苦、无助、悲凉甚至死亡,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悲剧性本质。

由此彰显了李白对于生命本身厚重而博大的悲悯精神。

2)李白的妇女诗有对劳动妇女善良品格的热情歌颂,有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有对统治阶级摧残妇女行为的有力鞭挞。

这些妇女诗的不朽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唐代妇女的现实生活。

2.李白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李白诗歌之所以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固然是他以强烈的感情色彩,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写出了当代人民的心声,但也与他巧妙纯熟而又创造性地运用诗歌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

1)李白诗歌善于运用夸张的语言,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他的夸张语言特色的独到之处,在于运用起来自然和谐,好像顺手拈来,毫不费力,而且与整个诗的情调十分合拍。

2)李白诗歌淳朴率真,追求自然美。

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是他对诗的语言自然着力追求的目标,也是他诗歌语言达到的境界。

他追求的理想的市局,就像刚刚露出水面的芙蓉一样,保持天然的姿色,具有淳朴的自然美。

3)李白诗歌善于运用散文句式。

这对于抒发感情,表达内容,创造意境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艺术表现上看,他不但没有松散拖沓的弊病,而且使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形成大起大落的结构,节奏感更强。

3.李白的乐府歌行有何特点?

乐府歌行给李白提供了多维的创作空间和很大的表现领域,也最适合像李白这样的具有强烈自山意识、浓厚浪漫精神和豪宕飘逸的个性气质的诗人。

李白诗歌中的歌行,体现了这种新兴诗体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歌行的发展迈进了新的阶段,代表了李白诗歌的思想精蕴与最高成就,即:

1)诗歌中诗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强化。

2)句式语言自然灵动,逐渐向散体形态复归。

3)章法上多表现为跌宕折回、腾挪转换的结构特点。

初、盛唐时期是“歌行体”创作的极盛期。

4.李白诗歌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1)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感情激荡迸发,须有大开大合、跌宕跳跃的结构作为载体。

他的诗歌常开头突兀,如狂飙骤起;

中间省略过渡照应,形象转换倏忽;

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令人遐想联翩。

2)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1.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有何特点?

 李白是我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纵观李白的夸张修辞,其夸张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李白诗歌中对比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层层铺垫,使夸张有形可籍的手法,即对比式夸张。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自然炉火纯青,并且更加凝练。

例如: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其中,后两句正是对比夸张的集中体现,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比作千尺深的桃花潭水,其实桃花潭水并不深,可这里作者却夸张的写作了千尺之深,“不及”一词用的好,表明情深无限,人们能想象有多深就有多深这首诗有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2)李白诗歌中比喻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

从那大胆而恰切的夸张中,也表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比喻的本质是将本体表述的更形象更直观,喻体和本体之间凭借某一相似性而联类成喻,但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相符的,本体的程度并未被夸大或缩小。

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生活越是表现的深刻、真实。

3)李白诗歌中数字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歌语言天生大包大揽,数字自然也被搜罗入诗,但诗人用数字,只在言“一年”、“四季”、“三人”等具体对象时采用数字来确指,对那些无法精确反应的对象,则采用实数虚指的夸张修辞艺术,已达到独具的审美效果。

李白诗歌中此类数字夸张可谓俯仰皆是。

如“三”者有: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独不见》)

4)李白诗歌中动作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歌中,描写景物时,动词要准确、贴切地表现客观事物的情态。

但在表情达意用于夸张时,动词则要言过其实,需要营造突兀而隽永的审美意境。

动作性夸张,在诗歌表达中,李白以其盛唐的气度、醉态诗情和奇幻诗思,携动词铸夸饰,使动词夸张成为李白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

2.试论《蜀道难》中出现的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有何不同?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人物,人称“诗仙”,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以后的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

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1)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受,也使文势更为突兀;

在中间,是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章气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并承前启后;

在末尾,则表现一种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且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

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3)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

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3.试述李白的诗歌中所用的想象手法。

1)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中的奇特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又如《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2)李白喜用雄伟高大、非凡奇特的形象,抒发他“吞五岳、纳四海’的胸襟,宣泄他那纵汹涌的感情,表现了超凡的才能和耿介卓立的风节。

这些形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打成一片,它们已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主观的外化。

如《梁甫吟》、《蜀道难》。

4.试述《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1)《将进酒》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心思想内容主要为:

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矛盾与浪漫,铸就了李白的“诗仙”美誉。

首先,李白在对社会不满及个人不得志的矛盾中坚持浪漫,以对生活向往的浪漫去对抗矛盾,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

其次,李白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

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

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

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

再次,然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是一种愿望,“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只是“举杯消愁愁复愁”。

但李白知道醉酒之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没有了。

李白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也留下了许许多多饮酒的诗句。

2)艺术特色:

《将进酒》表达了李白鄙视富贵,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的性格,表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感慨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情绪。

《将进酒》写得豪迈、洒脱又激情奔放,作者以淋漓的笔法,反复表现自己的痛苦和矛盾。

全诗表面上写的是“乐”,却把“愁”字藏在字里行间,直到全文最后字才点出来。

《将进酒》通篇大起大落,忽开忽阖,既有黄河奔腾万里直泻入海的气势,又有黄河九曲百折千回的蕴涵。

在句法以七言为主而又参差错落的变化,音节嘹亮,韵脚多变;

读起来抑扬顿挫而又自然流畅。

第三章杜甫

1.有唐一代,许多伟大的诗人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独绝一世,李白即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王维)被誉为“诗佛”,(刘禹锡)被誉为“诗豪”,(李贺)被称为“诗鬼”。

1.“三吏”

“三吏”即杜甫的现实主义的3首诗歌: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通称“三吏”。

2.“三别”

“三别”即杜甫的3首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通称“三别”。

3.诗史

“诗史”就是唐代诗人杜甫。

他的诗不仅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