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5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汇总Word下载.docx

赤壁之战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此两句写法有什么特点: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

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可设置问题:

1、2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题内容:

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词的上阕描写眼前生机勃勃、境界清远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词的下阕就溪水西流抒发感慨。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上阕之景。

并说说画面的特点

(1)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林间沙路洁净。

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

(2)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清醒优美、淡雅宁静的氛围。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1)句意:

(就是下阕的翻译)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

门前流水尚且能向西流呢。

因此,根本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可以了。

体现了作者不因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2)哲理:

此句富含哲理,引用白居易诗句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3)作者的情感:

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下阕表达作者怎样的性格: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3.曹操的《龟虽寿》中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也表达了这种精神的句子是: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

庭中,庭院中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主题内容:

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

1.赏析“中庭地白树

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翻译

(2)“地白”作用: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使人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冷和无声的妙处:

“冷露”的“冷”既指露珠的清冷,又指心境的寂寞冷清。

“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结尾两句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意蕴深沉。

(2)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思念家乡之情。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子由:

苏轼之弟苏辙。

归去:

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

美玉做成的楼宇。

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胜:

能承担,经得起。

何事:

为什么。

婵娟:

里指月亮。

1.主题内容: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翻译: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快乐,月亮也会隐藏晴出,月缺月圆,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2)这一句富含哲理,作者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3.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婵娟是月亮的意思。

但愿天下有情人的情谊能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

(2)表达词人对人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

★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后两句: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两句抓住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小雨中的景色,描摹出早春所特有的精致: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准确地透出了早春的信息。

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

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2)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突出早春的可爱美好;

“最是”一词,强烈的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本篇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上片描写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表现舒适轻快的心情。

下片描写夜行逢雨的焦虑心情,但路转溪桥忽见,心情又转为轻松。

2.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的悠然神往。

3.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

(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1)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

(2)词人(作者)与同伴;

(3)夜行人;

(4)蛙

4.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夏夜中用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蛙声一片”已透露出天将下雨的信息,为下文写天气突变埋下伏笔。

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

《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第1问:

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

第2问:

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快的心情。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夏夜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巧以数量词对仗,写出了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情景。

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以倒装句式样表现了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时的惊喜之情。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他另辟蹊径,一反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情景理结合,表现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胸襟。

名句赏析:

1.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

而在我看来春天远胜初春。

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

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

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何深意?

借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

在厄运面前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

此句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表现了诗人高扬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1.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有何作用?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亮;

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

脉脉写相视之态。

叠词的使用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2.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何以看出?

诗句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左迁:

贬官降职。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这是一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意境新颖,感情真挚。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杨花落尽子规啼”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为全诗创设了一种伤感、愁苦、凄凉的氛围。

(2)“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3)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

“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

“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2.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人的感情,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漂泊远方、旅途艰辛的担忧与慰藉之情。

七(下)诗词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描写破山寺禅院清晨的幽静景致,意境幽深,别具神韵。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描写一条隐藏于竹林之间的曲折小路,一直通向幽深隐秘之处,描绘了一幅山深林密,花木森森的深山古寺图。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禅房依山临水,飞鸟归栖,这情景愉情悦性;

潭水清澈,人游此境,顿感杂念全消。

3.诗的最后两句写在这“万籁俱寂”之中,唯有钟磬之音传出,悠悠扬扬,不绝如缕,以此“音”衬托静境,以动写静,渲染了破山寺的幽寂氛围。

练习题:

1.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

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以声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用的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

4.有的版本将“曲径通幽处”写作“竹径通幽处”,你认为哪个好?

为什么?

“曲”比“竹”好。

“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胜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而“竹”字限制了读者的想象。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出了湖山之胜景,也写出了诗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家国多难的悲哀,境界沉雄悲壮。

1.颔联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

写出洞庭湖水势浩淼激荡,将吴楚分为东南两域,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

2.颈联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

3.末联仍写登楼时所感,由个人命运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国家命运的高尚品格。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

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虞世南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

秋风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塑造了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的蝉的形象,以蝉自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蝉抒怀,说自己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1.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托物言志。

只有地位高、品格高,影响才大,不需要凭借外界,自能声名远扬。

3.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人把自己比作孤雁,表达了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1.颔联运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2.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

“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和“诗骨”分别是什么?

“孤”;

“飞鸣声念群”。

2.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孤雁自比,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鹧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

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1.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2.颈联从鹧鸪转而写人。

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乍、才”两个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颈联写“游子”“佳人”有什么作用?

颈联从鹧鸪转而写人。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1.开头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

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写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4.“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这首诗写梅花的美丽、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1.上阕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这个“俏”字包含了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含义。

2.下阕,诗人写梅花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梅花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以清新的情调塑造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作者历尽艰辛也不趋炎附势,只坚守节操的决心。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多么冷落凄凉!

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2.下片写梅花的品格:

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词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2.毛泽东的《卜算子》词和陆游的《卜算子》词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词“反其意”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毛泽东的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写,寄寓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藐视困难、高瞻远瞩、英勇无畏、谦虚磊落的情怀。

陆游的词托梅花的坚贞、逸韵,寄寓了词人报国无门、面对排挤打击宁折不屈的节操,字里行间也流露了封建士大夫幽怨感伤、自视清高的情绪。

主要体现在反陆游境界静止、局促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