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622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蓦然mò折腰zhé阔绰chuo矫揉造作jiāo

B.桑梓zǐ豢养juàn着意zhuó自暴自弃bào

C.褴褛lǚ广袤mào嗔怒chēn羽扇纶巾guān

D.旁骛wù虚妄wàng龟裂guà面面斯觑q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恣睢不修边幅走头无路销声匿迹

B.磅礴付庸风雅相得益彰前仆后继

C.灌溉如雷贯耳樯倾楫催豁然开朗

D.聒噪与日具增根深蒂固轻歌漫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家花鼓的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呼呼作响,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让人叹为观止。

B.为着提高贫困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帮扶干部三顾茅庐深入贫困户做力所能及的事。

C.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起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我自己常常力求“有所作为才有所敬畏”这句话的现实与调和,常常把这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左右,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凡一件事,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在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D.路徒步来到掩净山,由于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使我们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不卖了,不卖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D.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候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6.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乌罗替龙洞内的“石笋”“石瀑”“石花”等景致很美丽。

”“美丽了我的心情。

”这两个句中的“美丽”分别是形容词和动词。

B.“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也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这个句子不是条件复句。

D.“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句中的“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②麻烦的是③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④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⑤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A.⑤②③①④B.⑤③②④①C.①③②④⑤D.④②⑤③①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游记。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是:

苏轼、陆游、范仲淹。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的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二、课内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

B.醒能述以文者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行者休于树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云归而岩穴暝归:

聚拢。

暝:

昏暗。

B.佳木秀而繁阴秀:

茂盛、繁茂。

C.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精神不振的样子。

D.而不知太守之乐①其乐②也乐①:

以……为乐。

乐②:

快乐。

11.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然后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B.在2-4段中,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山林的美景,“山间朝暮”“四时之景”“树林阴翳”是从视角的角度写的,“泉香而酒冽”是从嗅觉角度写的,“鸣声上下”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

C.点明文章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接着依次写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与得意。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句子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4)《岳阳楼记》中,描写明媚春光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崇高理想和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14.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东风:

春风。

无力:

没有力量。

残:

凋谢。

丝:

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

蜡矩:

蜡烛。

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但:

只。

改:

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

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

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

为:

替。

探看:

探探看,打听一下。

(1)全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广为流传的佳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对此进行赏析。

五、名著阅读

15.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

‘倒也!

倒也!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

‘聒噪!

’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讲述的情节是:

_______________。

(2)这个情节涉及主要人物有:

(写出5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16.综合性学习

(1)学校举行“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评比活动,请你围绕“自强不息”至少拟写两个符合个本次演讲的主题。

(2)请以“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的评选要点……”为开头,向参赛选手陈述下表内容。

要求信息完整,连贯通顺,思路清晰。

“自强不息”演讲评选要点

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

形象风度

围绕主题,具体感人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

精神饱满,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语速恰当,自然流畅

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节选)

(清代)吴敬梓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

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

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

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

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但他性情不同:

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

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

秦老迎接,叙礼坐下。

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

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

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

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

“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

”秦老道:

“便是了。

亲家,你怎得知道?

”翟买办道:

“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

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来寻亲家。

今日有缘,遇著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

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

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

”秦老在旁,再三怂恿。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

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

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

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

“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

“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

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

”危素叹道:

“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

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

”时知县道:

“这个何难!

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

”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王冕笑道:

“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

”翟买办变了脸道:

“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

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

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

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

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

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道:

“头翁,你有所不知。

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

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

”翟买办道:

“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

票子传著,倒要去;帖子请著,倒不去!

这下是不识抬举了!

”秦老劝道:

“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

自古道:

‘灭门的知县。

’你和他拗些什么?

”王冕道:

“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

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

我是不愿去的。

”翟买办道:

“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

”秦老道:

“这个果然也是两难。

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

我如今倒有一法:

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

一两日间好了就到。

”翟买办道:

“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

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的老师。

(注释)①没骨:

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

②段干木、泄柳:

均为人名。

战国时,魏文候去访问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墙躲开了;鲁穆公去看望贤人泄枊,泄枊关着大门不出来相见。

②甘结:

是中国古代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文书。

1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A.王冕画荷非常出色,靠着买画渐渐不愁衣食。

B.邻居秦老对王冕既敬重又喜爱,常常邀他说话。

C.危素认为王冕不但才高而且见识不同,想见王冕。

D.翟买办拿到四邻的甘结,故同意王冕不应约。

18.下列《范进中举》的片段所体现的人物特点,与选文中翟买办最不相似的一项是()

A.(范进)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者他一考,如何甘心?

B.众邻居劝道:

“老东太不要心情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C.张乡绅道:

“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

D.居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19.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0.选文中,王冕再三推辞不见时知县和危素,《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婉拒刘备的请教,此二者的行为相似但原因不同。

请简述王冕和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

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

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的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1.下列表述选文的中心论点,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2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三个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它的作用。

23.请用简明、通顺的语言表述选文的论证思路。

24.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任意调整?

为什么?

八、作文

25.有人认为“思考比行动更重要”,有人认为“行动比思考要重要”,请围绕“思考和行动”这一话题,自选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作要求和提示:

①在标题或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兼顾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④注意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④给当安排论证结构,合理运用论证方法,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⑤若需表明与作者相关的地点或人名等真实信息,请用“××”替代。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折腰zhé——zhé、阔绰chuo—— chuò、矫揉造作jiāo——jiǎo;

B.豢养juàn——huàn;

D.龟裂guà——jūn;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B.付庸风雅——附庸风雅;

C.樯倾楫催——樯倾楫摧

D.与日具增——与日俱增、轻歌漫舞——轻歌曼舞。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三顾茅庐:

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与语境不符,帮扶干部并非是受到邀请,使用错误。

C.富丽堂皇: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强聒不舍:

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重复累赘,去掉“约莫”或“左右”。

B.两面对一面,可在“不在于辞藻”加“是否”。

D.搭配不当和缺少主语。

可把“由于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使我们顿时感到身心舒畅”改为“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听到悦耳的鸟鸣,使我们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C.是疑问句,句末的“!

”号改为“?

”号。

D.“人民的名义”应该改为《人民的名义》。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也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标志性的词语是“才”。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结合“事实上——”这一句分析,可以看出衔接上句的意思,是从另一个角度做了分析,应该是第④句;②句“麻烦的是”这一句是承接第④句的分析生发的话题,是第二句;⑤③句是介绍“麻烦”的具体情况;①句是小结。

据此,正确的排序为:

④②⑤③①。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A.《岳阳楼记》是散文;《核舟记》是说明文。

C.“稼轩”是辛弃疾的号,不是范仲淹。

D.《悲惨的世界》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先生的作品,不是莫泊桑的作品。

故选B。

9.B

10.C

11.B

12.⑴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⑵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解析】

9.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是故谋闭而不兴(而:

表并列/表承接);

B.醒能述以文者/属予作文以记之(以:

用/用);

C.行者休于树/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于:

在/到);

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之:

的/这件事)。

故选B。

10.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颓然乎其间者”是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故选C。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所写的“山间四时”,是从嗅觉和视觉来写的。

“泉香而酒冽”也是从嗅觉和视觉来写的。

故选B。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而下)、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意(意趣,情趣)、乎(于)、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