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955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docx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运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树立科学就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实质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3、酸碱性和酸碱度是区别。

三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实质;

2、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材料启发、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推理分析、小组讨论。

五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六教学用具:

课时一:

实验试剂:

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

烧杯、滴管、玻璃棒。

课时二:

实验试剂:

PH=1的盐酸、PH=7的蒸馏水、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4束头发;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食醋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自来水;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自备的蒸馏水、橙汁、柠檬汁、西瓜汁、牛奶、厨房洗洁精、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溶液、食醋、茶水、牙膏水、草木灰、收集的雨水、河流中的水等物质。

实验器材:

烧杯若干、滴管若干、PH试纸、标准比色卡、表面皿、玻璃棒,学生自备的用于装生活中常见液体的小药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

蜜蜂、马蜂(黄蜂);

引导回忆生活经验:

被蜜蜂蜇后处理方法——可用肥皂水或氨水清洗,氨水是一种弱碱,而肥皂水也是显碱性的。

材料引入:

简要介绍另一种蜂——黄(马)蜂,被黄(马)蜂蜇伤,则要用食醋止痛止痒。

为什么都属于蜂类的两种,其处理方法一种用碱液,一种用酸液?

 

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回想被蜜蜂蛰的情况和处理方法。

聆听、领会马蜂即黄蜂的相关常识。

产生认知冲突:

为什么被两种蜂蛰后处理方法大相径庭?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两种看似相同却不同的情况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问】

分析蜜蜂毒液显酸性,马蜂毒液显碱性。

为什么酸性毒液需用碱性溶液处理,碱性毒液需用酸性溶液处理?

这里的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什么反应?

 

倾听,明白二者毒液成分的不同。

问题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

 

设问引起学生深思,并为即将要讲的内容做下铺垫。

【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58页实验10—9。

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引导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分组实验:

将盐酸加入已加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由红色变为无色。

注意:

滴加盐酸时一定要慢,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随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自己亲手实验,助于理解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正确操作技能。

【分析】

类比其他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写出方程式,对比其相似性。

展示图片,显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中离子的变化,分析二者间离子反应方程式。

 

跟随老师思路思考,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图片直观显示酸和碱之间反应的实质,逻辑分析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帮助学生真正认识与理解酸和碱反应实质。

【小结】

引导分析酸和碱反应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钙等都是由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构成,提出“盐”的概念;

分析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分析并提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倾听、领会、回答

跟随老师引导分析、理解“盐”、盐在水溶液里的电离、“中和反应”概念和实质。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

回顾引入时蜜蜂、马蜂蜇人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其中的理论原理。

回顾相关资料,思考、讨论其原因、原理。

回答:

因为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

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了中和反应这一原理?

小组讨论:

上一课题讲的醋洗掉水垢,实质是醋酸和水垢(Mg(OH)2)发生中和反应;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主动从生活中寻找化学在其中的应用,提高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

【讲述】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各方面的应用:

引入图片、材料,讲解利用中和反应改变土壤酸碱性、改良土壤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

引入材料讲解工厂处理废水的原理;

引入材料说明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治疗消化不良、治疗蚊虫叮咬等;

厨房到处油污(主要含有脂肪酸),用厨房清洁剂(显碱性)清洗;

皮蛋,即松花蛋常有涩味,吃时用醋可降低甚至消除涩味;

用肥皂清晰衣服上的油渍;

······

 

倾听、领会

 

思考各项应用中包含的化学原理。

 

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

【小结】

中和反应概念和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理本节知识规律,理解中和反应实质和应用。

板书设计: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概念: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如: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本质:

酸+碱=盐+水

二、应用

1、改变突然酸碱性: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废水:

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污水

3、用于医药:

含碱性物质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

碱性物质(如氨水)处理蚊虫叮咬

4、其他应用:

醋去除热水瓶水垢、厨房清洁剂(显碱性)去油污、肥皂清洗衣服油渍等。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材料:

用适量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提问:

可以用适量氢氧化钠代替吗?

为什么?

呈酸性的雨都是“酸雨”吗?

讨论、回答:

用氢氧化钠成本高;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

猜测“酸雨”与“酸性的雨”异同。

对比引起学生认知矛盾,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过渡】

二者同样属于碱,改良土壤酸性只能用熟石灰,而不能用氢氧化钠代替。

呈酸性的雨并不都是酸雨,而酸雨一定呈酸性,酸雨是其酸性达到一定的程度的雨。

用指示剂可以确定雨是否呈酸性,怎样区分呈酸性的雨是否是酸雨呢?

把酸碱性的程度叫做“酸碱度”。

 

倾听、领会

思考“酸性”与“酸性的程度”二者区别。

 

强调“酸碱性”与“酸碱性的程度”的异同,引出本节课重点“酸碱度”。

【讲解】

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的碱性程度大,即其碱性比后者强,故不能用其代替氢氧化钙用于改良土壤酸碱性。

那么怎样衡量二者碱性的差别?

 

聆听、

自学书上相关内容、

回答: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讲解】

“酸碱度”概念;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

PH范围1—14以及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的PH范围;

 

倾听、领会、记忆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酸碱度”概念、酸碱度用PH表示、PH范围等知识

【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课前安排好小组成员收集未经任何处理的头发并用线系成大小相当的束状,每组准备4份)

每组发三份不同PH值的溶液,PH=1的盐酸、PH=7的蒸馏水、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

将三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值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等待(约需要30分钟)。

 

分小组按老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静置时进行以下内容的学习,注意别碰到烧杯。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由于需静置约30分钟,故将该探究活动安排在此处,以便在本节课结束时可观察不同溶液对头发的影响。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PH试纸

PH精确测定仪

讲解PH试纸使用方法以及变化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其PH值。

观看图片,了解PH试纸、PH精确测定仪,了解PH试纸使用方法以及变化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其PH值。

 

图片展示,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测定PH的一般方法,

【分组实验】

实验一: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测定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食醋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自来水的PH值。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强调:

1表面皿一定要干燥,为什么?

2每次测定,一小片试纸即可,以免造成浪费。

实验二:

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

思考、回答:

表面皿一定要干燥是为了避免水的影响。

分组实验:

合作完成相应实验内容;

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其PH值。

 

分组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填写完教材61页“活动与探究”

(1)表格。

 

教师指导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PH试纸使用方法;

增强学生随时懂得节约原材料等资源的意识。

 

使学生明白不同浓度的同一种酸性或碱性溶液具有不同的PH值。

【分组实验探究】

引导每组学生用PH试纸测定课前安排准备好的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PH值。

再次强调使用PH试纸的正确方法。

教师巡查学生操作是否正确,并给予指导。

分组实验探究:

每组准备的物质可以为:

蒸馏水、橙汁、柠檬汁、西瓜汁、牛奶、厨房洗洁精、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溶液、食醋、茶水、牙膏水、草木灰、收集的雨水、河流中的水等物质。

完成教材61页“活动与探究”

(2)中第62页表格。

 

亲身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增强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意识,感受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增加对生活中物质有关常识的了解。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食物、常见生活用品等的PH值。

观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值。

增强知识完整性、系统性。

【设问】

知道了PH试纸可大概测定溶液酸碱度,那么,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哪些应用呢?

按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想法,代表回答:

了解空气、废水污染情况,······

设问、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讲解】

引入材料讲解了解溶液酸碱度对生活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1测定雨水PH了解空气污染情况(介绍酸雨、酸雨PH值等有关知识),提高治理效率;

2了解常见作物最佳生长的适宜PH范围,通过改良土壤使之达到最佳PH值,从而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3测定人体液、唾液、尿液等的PH值,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图片展示人体内一些液体和排泄物正常PH范围);

4举例说明化工生产中很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进行。

 

 

倾听、领会

思考测定酸碱度在这些应用中所起作用的具体原理。

 

增强化学在生活实践中重要影响力的意识,了解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酸雨的介绍,增强环保意识。

【实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活动中静置的被不同酸碱度溶液浸泡的头发;

指导学生继续完成该实验探究内容。

 

引导学生测定洗发露、护发素的PH值。

分组继续探究活动:

与另一份未被浸泡的头发进行对比:

取出头发后用纸巾吸干液体,观察各束头发光泽度;

分别取一根头发,用两手拉直至拉断,感受用力强度。

记录实验现象于教材63页“活动与探究”相应表格中。

测定洗发露、护发素的PH值,并记录。

 

继续完成该实验与探究活动,了解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具体影响,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测定洗发露、护发素酸碱度,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化学知识、原理的广泛应用,从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溶液酸碱度、PH值及其测量方法、酸碱度在生活中的知道意义。

跟随老师思路回忆、总结

掌握、了解相关知识和有关化学原理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板书设计:

三、溶液的酸碱度、PH

1、定义:

酸碱度,即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表示:

PH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3、测定方法:

PH试纸测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测定仪,测定精确PH值。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酸性或碱性溶液,具有不同的PH值。

5、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6、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