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060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docx

新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分析

第一课影子

●实验名称: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

手电筒、橡皮、细绳、纸屏。

实验过程:

1.用细线把橡皮拴好,吊起来。

放到纸屏前面,打开手电简,用手电简的光照橡皮,观察现象。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的变化,纸屏上还有橡皮的影子吗?

3.再打开手电简,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呢?

实验现象:

1.打开手电筒,发现橡皮的影子留在了纸屏上。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没有了橡皮的影子。

3.再打开手电筒,拿走橡皮,发现手电简的光完全照在纸屏上影子也不见了。

实验结论:

影子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第二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名称:

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材料:

一只手电筒(代表太阳)、一根铅笔(代表物体)

实验步骤:

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面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线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

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几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试验方法保持不变。

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现象:

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与手电筒的光方向相反。

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

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实验说明:

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

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

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早晨与傍晚太阳是斜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

中午太阳是直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高。

第四课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

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

烧杯、玻棒、冰糖(块状、研碎各适量)或者粗盐和细盐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然后加入相同数量研碎的冰糖。

一个杯子里的冰糖用玻棒搅拌,另一个杯子里的冰糖静止自然溶解。

观察冰糖的溶解速度。

2.在两个烧杯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研碎的冰糖,然后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定数量的热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相同数量的冷水(同时放两种水)。

静止自然溶解,观察冰糖的溶解速度。

3.在两个烧杯中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然后往两个杯子里同时放入相同数量的冰糖(一份研碎,一份块状)。

静止自然溶解,观察冰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现象:

第一组中,用玻璃棒搅拌的溶解的快,自然溶解的慢。

第二组中,放入热水的溶解的快,放入凉水的溶解的慢。

第三组中研碎的溶解的快,块状的溶解的慢。

实验结论:

搅拌、加热和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冰糖的溶解。

第五课谁在水中溶解得多

实验一

●活动名称:

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能否一直溶解

活动目的:

探究一定量的水中食盐能否一直溶解。

活动材料:

烧杯、食盐、玻璃棒、水。

活动步骤:

1.先把食盐分成若干小份。

2.向一定量的水中每次加1份,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3.持续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现象:

加入某一份食盐后,长时间搅拌,食盐也不能溶解了。

活动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实验二

●活动名称:

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5、谁在水中溶解的多)

活动目的: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活动材料:

食盐、小苏打、50ml水两杯、玻璃棒。

活动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小苏打,每包3克。

2.取两杯50ml温度相同的水,一个杯中加入一包食盐,另一个杯中加入一包小苏打,同时搅拌。

3.待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包。

4.重复步骤3,直到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

活动现象:

一般情况下,食盐加到第7包后就不能再溶解了;小苏打加到第2包后就不能再溶解了。

活动结论: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把它们分离

实验一

●活动名称:

分离木屑和铁屑

活动目的:

将木屑和铁屑分离。

活动材料:

木屑、铁屑、小盘子、磁铁等。

活动步骤:

1.把木屑和铁屑倒在小盘子里混合。

2.把磁铁放到小盘子里,慢慢移动。

活动现象:

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盘子里。

活动结论:

用磁铁可以把混合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

实验二

●活动名称:

分离沙子和白糖(6、把它们分离)

活动目的:

将沙子和白糖分离。

活动材料:

沙子、白糖、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玻璃棒等。

活动步骤:

1.把沙子和白糖混合,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2.静置一段时间。

3.待沙子完全沉淀后,把糖水缓慢倒人另一个烧杯中,分离出沙子。

4.将糖水倒入蒸发皿中,给蒸发皿中的糖水加热,直至分离出白糖。

活动现象:

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很难溶解,沉在了水底。

给糖水加热,蒸发皿中的水蒸发,最终留下了白糖。

第七课玻璃

●实验名称:

研究玻璃的特点

实验材料:

厚度与大小相同、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片,课本。

实验步骤:

把不同的玻璃片放在书上,分别透过玻璃看书上的字,比较清晰程度。

实验现象:

透过玻璃看书上的字,有的模糊,有的比较清楚,有的非常清楚。

实验结论:

不同玻璃的透明程度不同。

第八课纸

●实验名称:

测试不同纸的吸水能力

实验材料:

复印纸、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瓦楞纸、水槽、木条等

实验步骤:

1.在一根木条上粘上长、宽相同的复印纸、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瓦楞纸。

(粘的部分长度要一样)

2.把木条轻轻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上面,使这五种纸的下端同时浸入水中,且侵入水中的长度也要一样。

3.当看到纸条上的水几乎不上升时,测量并记录每张纸条上水上升的高度。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不同的纸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吸水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第九课多变的纸

●实验名称:

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形状或大小等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材料:

纸张、皮筋、易拉罐、铁丝等。

实验步骤:

1.用折叠、撕扯、剪贴等方法将纸张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观察构成纸的物质是否改变。

2.皮筋被拉伸变形后,观察构成皮筋的物质是否改变。

3.易拉罐被挤压变形后,观察构成易拉罐的物质是否改变。

4.铁丝被弯曲变形后,观察构成铁丝的物质是否改变。

实验现象:

纸张经过折叠、撕址、剪贴后,皮筋被拉伸、易拉罐被挤压变形后,铁丝弯曲后,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实验结论:

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第十一课植物的花

●实验名称:

解剖花

实验材料:

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

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薯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现象结论: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薯、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注意事项:

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第十三课种子发芽了

实验一

●活动名称: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活动目标:

探究玉米种子的结构。

活动材料:

浸泡好的玉米种子、小刀、放大镜、培养皿。

活动过程:

1.取已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其外形。

2.将玉米种子平放在实验桌上,用刀片沿种子的中线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

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子叶。

活动结论:

玉米种子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子叶。

实验二

●活动名称:

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

活动目标: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活动材料:

形状大小相同的豆子(饱满、成熟)若干、盘子两个、纱布、清水。

变量:

水分的有无。

不变量:

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温度,空气等。

活动过程:

1.在两个盘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豆子,置于相同的环境下。

2.用湿润的纱布覆盖1号盘中的种子;用干燥的纱布覆盖2号盘中的种子。

3.交流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活动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第十四课植物的“分身术”

实验一

●实验名称:

月季扦插实验

实验材料:

月季、剪刀,带土壤的花盆。

实验步骤:

1.从月季植株上选择粗壮的枝条剪下来。

2.用剪刀将枝条截短,长度为8~12厘米,保留上部1~2对叶子。

3.将修剪好的月季枝条插入土壤,压实。

4.将杆插的月季枝条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土壤湿润。

实验现象:

10天左右后,月季枝条就可以生根,变成一株新的月季。

实验结论:

有的植物可以用扦插的方式繁殖。

实验二

●实验名称:

月季高空压条实验

实验材料:

剪刀、小刀、空塑料瓶、透明胶带、透水性好的土壤。

实验步骤:

1.将塑料瓶用剪刀从开口处开始剪,一直竖着剪下去,将瓶底也剪掉。

2.选择粗壮的枝条,将枝条的皮环剥。

3.将剪开的塑料瓶开口朝下,套到月季枝条上,在瓶下端塞满泡沫板等材料,用胶带在瓶子外侧缠绕,直到将瓶口完全封闭住为止。

4.用提前准备的土壤将瓶子完全填满,浇透水。

5.发现月季的根系长满了整个瓶子的时候,就将月季枝条从基部剪下来。

6.将剪下来的月季插条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一周左右后,将塑料瓶丢掉,将新植株摘入盆中。

实验现象:

月季技条变成了一株新的月季。

实验结论:

有的植物可以用压条的方式繁殖。

第十五课浮和沉

●实验名称:

不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材料:

水槽、水、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石块等。

实验步骤:

1.猜测气球、乒乓球、木块、螺丝钉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做好记录。

2.用手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观察它浮或沉的情况,并完成相应的记录。

3.比较猜想和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

乒乓球、气球、木块浮在水面上,螺丝钉、石块下沉。

实验结论:

不同物体的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不同。

第十六课弹簧里的学问

●活动名称:

设计一个鸡蛋保护装置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鸡蛋保护装置,进一步加深对弹力及其作用的理解。

活动材料:

海绵、棉花、泡沫塑料、鸡蛋等。

实验步骤:

1.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2.根据方案制作鸡蛋保护装置。

3.汇报交流各组设计的鸡蛋保护装置。

4.在班内展示各小组设计的鸡蛋保护装置。

第十七课鞋底花纹的启示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

木块、毛巾、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实验1

1.把木块放到比较光滑的木板上面。

2.用测力计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3.读数记录。

(测量三次)

实验2

1.把木块放到铺有粗糙的毛巾的木板上面,

2.用测力计在铺有毛巾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3.读数记录。

(测量三次)

实验3

1.木块放到比较光滑的木板上面,然后在木块上面放两个钩

码。

2.用测力计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拉动加了两个钩码的木块。

3.读数记录。

(测量三次)

思考:

1.实验1和实验2相比,相同条件是什么?

不同条件是什么?

哪个实验中的摩擦力大?

说明了什么?

2.实验1和实验3相比呢?

实验现象:

实验1和实验2相比,相同条件是物体重量,不同条件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实验2的摩擦力大;实验1和实验3相比。

相同条件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不同条件是物体的重量,实验3的摩擦力大。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在水平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十八课食物的营养

实验一

●实验名称: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实验

实验目的: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实验材料:

多种食物、白纸、尺子、铅笔等。

实验步骤:

1.将多种食物分别在纸上用力按压,直至在白纸上留下印渍。

2.在印渍旁边分别标注食物的名称。

3.观察这些印渍的区别。

实验现象:

花生、肥肉等留下了油渍;黄瓜、香蕉等留下了水渍。

实验结论:

花生、肥肉等含有丰富的脂肪。

实验二

●实验名称: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

实验目的: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材料:

多种食物、碘酒、滴管等。

实验步骤:

1.向多种食物上面分别滴一滴碘酒。

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向黄瓜、熟鸡蛋的蛋白上滴碘酒后,碘酒颜色不变;向馒头、米饭上滴碘酒后,碘酒变成了蓝色或蓝黑色。

实验结论:

馒头、米饭等含有丰富的淀粉。

实验三

●实验名称: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目的: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实验材料:

多种食物、铁签子、酒精灯、火柴、卫生纸等。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将多种食物分别放在火焰上灼烧。

2.分别闻一闻它们发出的气味。

实验现象:

瘦肉、熟蛋白被灼烧后会发出一种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馒头、黄瓜被灼烧后会发出一种糊味或者清香味。

实验结论:

瘦肉、熟蛋自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第十九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名称:

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

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淀粉液、滴管、吸管37℃左右的水等。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中间人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人与唾液等量的清水,并摇匀。

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37℃的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一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加入清水的试管中的淀粉液变成蓝色或蓝黑色

实验结论:

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第二十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名称:

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气体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有变化。

实验材料:

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玻璃导管、注射器、橡胶导管等。

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用嘴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实验现象:

用注射器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依旧比较澄清。

用嘴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第二十一课走近工程师

●实验名称:

设计、制作载重量大的纸船

实验目的:

设计、制作载重量大的纸船

实验材料:

一张A4纸。

实验步骤:

1.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2.根据方案制作纸船。

3.用合适的方法测试纸船载重量。

4.在班内展示各小组设计的纸船。

第二十二课走近发明家

●活动名称:

发明或改进学习用品

活动目标:

尝试发明或改进学习用品。

活动材料:

多种学习用品。

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对学习用品的需求。

2.学生分小组讨论目前学习用品的利弊。

3.学生把有价值的创意或想法记录下来。

4.学生集体交流,集思广益。

5.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进行点拨、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