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140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 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docx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促进港区统筹发展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抢抓黄蓝战略机遇促进港区统筹发展

为推动河口实现高点定位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河口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月6日)

聂建军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河口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东营市河口区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回顾总结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河口区第七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抢抓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机遇,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奋力开创港区城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努力推动河口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高点定位、率先崛起。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河口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拼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1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2%。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27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9倍和5.5倍,年均分别增长31.5%和40.6%。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全区外贸企业达到4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8400万美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7%。

投资、消费不断扩大,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33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168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24.2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31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5%。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6%;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50亿元和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2%和19.5%。

镇域经济加快发展,镇街财政收入达到1.52亿元,是2006年的9.8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日趋优化。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11.7:

64.7:

23.6调整为2011年的6.0:

54.8:

39.2。

工业经济迅速膨胀。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60家增加到106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10家,过50亿元的1家,富海集团成功入闱全国制造业500强。

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装备等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750万吨,原盐产能达到200万吨;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华锐风电3兆瓦机组成功下线,风电装机总容量突破35万千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7.1%提高到40%。

河口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88家,工业总产值五年增长了4倍;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完成起步区基础配套,引进格瑞特光伏电池片等1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总体思路,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构建“一带两园四基地”高效生态农业新格局,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

四大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大闸蟹养殖发展到3万亩、海参养殖发展到8.5万亩、建成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76个,总投资5亿元的澳亚集团万头奶牛牧场即将建成。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5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69个。

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创建,获省著名商标认证5个、省名牌产品认证3个、“三品”认证60个,扩大了黄河口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

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膨胀,华欧国际商贸城、银座购物广场、安居·中央街、黄河口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综合商贸设施建成投用;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1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9亿元,孤岛镇、仙河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强镇,河口顺利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区”;全区物流运输企业发展到42家,其中神舟物流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服务名牌企业”称号。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实现巨变。

从明确城市定位、科学编制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入手,全面拉开了“一个中心、两翼推进、组团发展”的城镇发展框架。

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2.6%;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南融、北控、东改、西扩”建设步伐,五年来共投资36.8亿元,实施84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了15.6平方公里的湖滨新区,高标准实施了鸣翠湖公园、环城水系等景观工程,新建改造海宁路、海盛路等城市主干道路13条28公里,黄河口文体艺术中心、河口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燃气管网改造等一批公益设施投入运营,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21.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村庄迁建合并工程扎实推进,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7处,新建农村住房8934户,改造农村危房1950户,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79个,全面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高度重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中心渔港具备开港运营条件,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全线贯通,河仙路、北外环、荣乌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西外环即将竣工,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全市率先实施“三网”绿化工程,累计投资4.42亿元,新增绿地8.44万亩;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了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64元和9544元,分别是2006年的1.7倍和1.9倍,年均增长11.1%和13.8%。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五年来累计投资30亿元实施便民实事71项,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在2011年度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区以93.78%的历史最好成绩再次位列全市第一。

统筹抓好各类群体就业,五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9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次,确保了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五年来累计投资1.35亿元,先后实施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等重点教育基础工程15项,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职工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筹资额和人均补偿额均列全市各县区之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58处,区人民医院顺利完成迁建,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加快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阳光计生示范区”等称号。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阳光190”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372.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5.6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全方位、广覆盖;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达100%;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综合参保率位列全省第一。

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建设河安小区4106户,油田职工住房6310套,建设城镇困难群众经济适用住房580套、货币补贴30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74套、货币补贴384户,公共租赁住房210套,为22名建国前农村老党员免费建设住房22套,全区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不断加大惠农支农力度,全面免除农民农业生产性水费,累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161万元。

整合各项民生资源,建立统一群众工作平台,开通了3612345民生热线,打造了为民服务新品牌。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施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和定期到基层接访等制度,不断深化油地军港联防联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认真抓好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等荣誉称号,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连续两届荣获“省级文明区”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教育活动,自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始终坚持重基层、重一线、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注重在推进国家战略、实现率先崛起的主战场发现培养和选拔使用干部,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实施“一包三派”活动,探索建立“五联五创”基层党建新模式,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格局。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评一树”等主题活动,圆满完成镇村换届任务,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组织开展了“记三情铸三线”、“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创建,河口廉政教育基地被评为全省首批十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廉政等级评定等6个方面的经验被中纪委和省纪委推广。

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连续3年保持全省示范点称号,被确定为全省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

可以说,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河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油地军港同心同德、团结共建,得益于历届区委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凝聚着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29万河口人民的辛勤汗水,离不开驻河口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河口区委,向所有为河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给予支持、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五年的奋斗,我们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今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

——坚持以科学的思路指导实践、引领发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五年来,区委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把河口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局来谋划,适应黄蓝叠加、港区一体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黄蓝国家战略品牌优势,确定了“发挥港口优势,科学规划‘一港三区一带三线一城’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高点定位、率先崛起”的区域总体发展思路,并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与东营港的空间布局、产业协作、政策衔接、基础设施对接等重大问题,完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始终坚持发挥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通过适时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先进找差距,不断适应新形势、开辟新境界、探索新路子,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有力的举措攻坚克难、推动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形势任务,区委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坚强有力的举措成功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实现逆势而上;特别是积极抢抓黄蓝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围绕高点定位、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精心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和谐城乡建设”和“机关效能提升”三大行动,为实施国家战略探索了路子、创造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开创了黄蓝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新局面;正确把握建区晚、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实力弱的区情实际,形成了以增量优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思想共识,通过狠抓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坚持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五年来,区委始终注重把握发展规律,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与河口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以市场的方法谋划发展。

通过支持企业上市、成立融资担保公司、组织政银企洽谈会、组建中小企业信用互助会等措施,积极帮助企业破除资金瓶颈;扎实推进土地管理和流转制度改革,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率先崛起提供了人才保障;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依托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先后组建了金属材料理化分析实验室等5个专业研发中心,建立了山东农业大学校外科研教学基地、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河口工作站、汇海医药院士工作站,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以正确的导向凝心聚力、保障发展。

五年来,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始终高举油地军港“团结共建、共兴共荣”的旗帜,不断完善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区域融合发展;适应“港区一体、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港区城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了河口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港区城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以优良的作风推动落实、服务发展。

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创新实施《重要事项推进办法》,对确定实施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提高了干部执行力,促进了工作落实;对区直部门、镇街和专业招商组实行分类考核,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于开拓,敢于担当,以满腔的热情、踏实的工作,开创了河口今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这是推动河口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坚强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偏小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转型升级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镇域经济缺少发展活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发展差距仍然比较突出;文化、投融资、社会管理等机制还不够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

特别是放眼周边县区,各地都在奋力争先,抓大投入、上大项目、搞大开发,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稍有懈怠,就会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落伍,造成永远的遗憾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紧迫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气魄,自我加压,奋力争先,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展望未来五年,河口的发展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和诸多积极因素,正处在大有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加速了资本、人才、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并进,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产生深远的影响;省、市积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推进黄蓝经济区开发建设,为我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我区发展情况看,河口作为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区和东营港的腹地支撑区,随着黄蓝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和东营港开发建设的迅速突破,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德龙烟铁路、济东高速、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我区的区位交通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更加活跃;我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的进一步释放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相继开工,催生出了更为强大的发展后劲。

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一系列有益的发展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干事的干部队伍,集聚了一批企业家团队和创新创业人才,全区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加快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

诸多优势叠加汇集,必将助推我区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挥港口优势,科学规划‘一港三区一带三线一城’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高点定位、率先崛起”的总体发展思路,牢牢把握“港区联动、工业优先、富民强区”的工作基调,深入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和谐城乡建设、机关效能提升“三大行动”,大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港区城一体化发展,努力把河口建设成为富有魅力、充满活力、文明富强的新兴港口城市和湿地生态家园。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力争到2016年,河口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30.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年均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年均增长26.5%,初步建成黄河三角洲重要的高效生态化工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风电产业示范基地、高效生态渔业基地、石油储备及物流航运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带两园四基地”农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初具规模,全区一半以上农村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吸引力和竞争力快速提升。

东营港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五横八纵一环”公路网络全面建成,防潮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效便捷的大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湖滨新区开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

服务环境更加优良,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的新兴港口城市。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油地军港团结共建更加深入,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港口引领,推进集聚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围绕高点定位、率先崛起的目标,坚持港区联动、统筹发展,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河口集聚,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是全力突破港口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坚持把港口经济作为全区开发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加快突破港口建设,不断放大港口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严格落实港口建设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加快推进业主码头建设,迅速膨胀港口规模。

积极开展港口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港口形象。

加快南港池开发启用,恢复至旅顺的滚装航线,争取开通至台湾、韩国的航线,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重点实施公共管廊、防波堤、突堤等重大基础设施,为建设亿吨大港奠定基础。

加强与大港口、大集团的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大型港口集团参与东营港运营管理,全面提升港口建设管理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园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河口经济开发区、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作为实施国家战略、实现率先崛起的主要载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平台,按照“三区统筹、错位发展”的原则,在产业规划、发展重点、产业政策上搞好衔接,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开发建设,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产业高度集聚的国家级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突出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中海油、万通、宝港等物流项目,切实抓好中海油1500万吨原油上岸项目,积极争取中海油进出口公司等开放度高的项目落户,力争“十二五”末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逐步形成集仓储、交易、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

积极争取设立保税港区,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保税物流支撑,为建设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奠定基础。

重点发展生态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五大生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环渤海乃至中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化工产业基地;着力突破海洋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万吨级船舶修造基地和6000吨级平台修造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大型海洋装备制造项目;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力争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

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壮大经济规模与转方式调结构并重,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商贸物流、高端装备、食品加工等现代产业,凸显河口经济开发区产业特色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着力搞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园区道路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力争2016年达到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水平。

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坚持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围绕园区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着力完善基础配套,狠抓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3年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蓝色经济循环产业园区。

把基础设施配套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三横三纵一环”主体框架道路,加快推进供电、供水和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在加快推进戴瑞克、格瑞特等现有重大项目的同时,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新型装备、高端橡塑加工和绿色精细化工六大主攻方向,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膨胀经济规模。

积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管理服务区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是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增量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抓投入上项目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以项目攻坚推动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把先进制造业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石油装备、海洋装备、风电装备等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加强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合理调整风电项目布局,在完成陆地风电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全力打造山东风电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