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217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包括两个主题:

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

教材用了两页的篇幅描画“勤查字典”的有关内容。

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帮手。

我们要想多识字,一定要勤查字典;勤查字典才能多识字。

教学目标:

1.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勤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2.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态度,主动识字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和训练,使学生认识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重要意义,初步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识宇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带汉字的图片、卡片、儿歌卡片。

2.学生带好字典、词典。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勤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新课。

师:

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对吗?

听好了:

千层宝库翻开来,漆黑纵横一片排。

遇到生字它来帮,知识没它传不开。

师:

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他们都是会说话的老师。

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看图弄清图意。

1.学习第一个好习惯:

勤查字典(板书、齐读)。

说说图上是谁,手里拿的是什么,猜猜她在说些什么。

(1)指名说:

按“这是一位老师,她手里拿着一本字典,向全班同学介绍字典”的句式说话。

(2)教师讲解。

字典的用处很大,遇到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我们已经学过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现在,我们就先用这种方法来查“勤查字典”这几个字。

2.学生用音序检字法查“勤”和其他字。

(1)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查“勤”字的,并且说说字典里“勤”的意思。

(2)学生交流是怎样查自选的几个字的。

(3)教师讲解:

查字典的方法很多,本学期我们还将学习一种新的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检字法。

这样,我们查字典的方法就多了一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呢?

(4)教师小结。

如果知道一个字的读音,说不准它的意思或者不会写就可以用音序检字法查这个字。

如果看到一个字,不知道它怎么读,也不知道它的意思,就可以用部首检字法去查,这种方法我们将在练习中学习。

3.观察第1页下面两幅插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1页下面两幅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1)指名说,教师提示学生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2)讨论:

你怎么看出来左边一幅图的地点是在家里,右边一幅图的地点在校园里的呢?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判、引导、鼓励。

(4)讨论:

图上的两位小同学在什么情况下向家长、老师请教查字典的?

你们也曾经向家长或老师请教过查字典吗?

(5)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平时的课内外学习谈谈,相机给予鼓励。

(6)进一步观察课本插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两幅图看看两位小同学的手里拿的是什么,有边的那位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7)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引导、讲解.

左边一幅图:

那位女同学拿的是《小学生字典》;右边一幅图:

那位女同学拿的是《新华字典》,而那位女教师手里翻开的是《现代汉语词典》。

也就是说,工具书不仅有字典而且有词典。

字典也有很多种,我们通常用的是《新华字典》和《小学生字典》。

勤查字典就是经常向这些不说话的老师请教,可以使我们不断地增长知识,你们有过这方面的收获吗?

(8)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给予鼓励。

(三)总结

我们已经知道了勤查字典的作用如果你能养成这方面的好习惯,就等于给你的成长插上翅膀,相信你们会朝这方面努力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培养勤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师:

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师:

我们查字典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就像第1页下面两幅图展示的那种情况。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自己独立查字典,或者是与同学一道合作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页。

(二)看图说话,明确合作和独立查字典的要求

1.观察第2页上面的一幅插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一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的两位同学当时正在读什么书,他们周围的同学正在读什么书?

同学们的文具摆放得怎么样?

(3)小结。

图上是同桌的两位同学,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就停下来通过查字典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当时他们班的同学都在阅读课外书,同学们的文具摆放得都很整齐、合理,.用起来很方便。

(4)那么,你们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是不是也通过查字典或者用字典解决过一些问题呢?

请你们和同桌先交流一下,再向大家介绍。

(5)过渡:

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

如果我们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在阅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查字典解决,请观察下面的两幅小图。

2.观察第2页下面的两幅小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的两位同学在读什么书,她们读书的环境怎么样?

(3)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是怎么做的。

(4)请同学们再总体地观察第2页插图,看看图上的几位同学在查字典或者词典时,他们的态度怎么样。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重点引导“他们查字典时的态度都很认真”)

(5)小结。

通过观察本页插图,联系到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

我们在课内外的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就应该经常向它请教。

同时我们还懂得了查字典时的态度要认真,就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

老师编了一首《勤查宇典歌》请读一读。

勤查字典歌

小字典,用处大,帮助我,不说话。

课内外,遇困难,勤动手,请教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过渡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勤查字典,还学习了《勤查字典歌》,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

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

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看书。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看图说话,明确主动识字的意义和要求

1.读“主动识字”四个字,说说你理解的意思。

(1)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

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

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

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2)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讨论交流识字的作用。

为什么要识字呢,识字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一想,说一说。

(3)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汉字的重要性,知道要多识字,这样才能读书,才能写话写作文。

我们还知道不仅从语文课本上可以学字,而且可以向同学请教,识字可以从课内、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识字。

只要是我们自己开动脑筋,从不同的地方认识了子,就是主动地识字。

(4)过渡:

怎样才能主动地识字呢?

2.看图,理解图意。

(1)观察第3页上面的一幅图。

①图上的小同学手里拿的是什么?

他正在做什么?

(学生说图意,教师提示“小同学手里拿的是生字卡片,上面是这个字的汉语拼音”)

②一个生字如果上面加注了汉语拼音,我们可以借助拼音来识字,这就是主动识字、图上的小同学不仅自己主动地认识了这个字,还带领全班同学认识这个字,我们要向他学习。

③学生读图中生字卡片上的字,教师正音(指读、齐读)

④过渡: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拼音主动识字,还有不少地方可以让我们主动识字。

请观察下面的两幅图。

(2)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小图。

①请同学们先看左边一幅小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示:

地点是在学校阅览室里,那位女同学手里拿的是一本画册。

②进一步看左边小图说话,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

可以主动识字的地方很多。

像图上的几位小同学他们在阅览室里凭借画册上的图,认识广图下面的两个字“舞蹈”。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也有这样主动识字的经历吗?

③请同学们观察右边一幅小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提示:

地点是名胜古迹,并对名胜古迹作浅显解释)

④进一步观察右边的一幅图,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

图上的两位同学在游览名胜古迹时,觉得大门边的三个大字写得很漂亮,就产生了想认识它们的愿望。

他们互相交流,认识了这三个字。

像这样处处留心,点点积累,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

同学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请说出来给我们听听。

三、总结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情况,有的是在阅读课外书中识字,有的通过查字典识字,有的在游玩中识字,有的看到路牌、商标、广告等识字,这说明我们都在主动识字。

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很丰富。

如果我们一方面在语文课本中识字,一方面在各种地方都主动地识字,那么,我们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就能读很多书,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

 

识字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诵读词串,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民间风俗,积累语言,让学生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拜”字和“墓”的书写,“圆”和“园”的区分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趣导入

1.寒假里,我们度过了一个最盛大的节日,生接—春节[相机出示词语:

春节] 

听这欢快的锣鼓鞭炮声,看这热烈喜庆的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春节吗?

(句式:

我度过了一个什么样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的新年,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过节的呢?

[相机出示课件]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介绍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

传统节日不是近几年才定的,而是很早就有的,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了。

二、初步看图,朗读词串

1.《识字1》就介绍了四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

识字1

2.翻开书第4页,看看图,读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自由读,分行指名读:

“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齐读,去拼音读。

3.默读词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组后面的两个词介绍的是什么?

我们一起再读读。

4.(出示四副图)你知道这四幅图分别是什么节日吗?

图文对照,再读词串。

①师贴出四幅图,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节日吗?

②根据生回答,出示词卡(或相机板书):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端:

正音三拼音)

③你怎么知道这些节日的?

5.小结: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中国特有的,是按照农历来过的,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风俗民情。

这节课我们不但要认识新字,还要了解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

(出示:

饺子)认读

2.过春节了,人们都干些什么呢?

(相机出示:

拜年)指导认读。

3.指导韵读:

春节、饺子、拜年。

(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4.练说:

(1)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

(2)过春节时,除了吃饺子,给亲戚朋友拜年,你还看过什么表演,玩过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看龙灯、舞狮子、放烟火等)

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3.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

(相机出示:

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4.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5.指导韵读:

清明、扫墓、踏青

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

(出示:

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

(出示:

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

中秋)

2.看图说说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

(出示:

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团圆”:

指名读。

4.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四、学习生字。

出示“饺、饼、拜、扫”。

拜 会意字。

古文字是双手下加“一”(表示地面)。

会意为磕头时双手按地。

后来文字在书写时演变,将“一”并入右边的“手”。

本义是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

“拜”字的右边易少一横,教学中可灵活解说为:

双手按地,右手特用力,手插进泥土里去了。

所以“手”下加一横。

扫 “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彐”是爪的横写,“扫”就是双手在清理打扫。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四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四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2.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

  1.回忆过年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

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2.老师把第一行的词语编成一句话,你能学着往后编一编吗?

(春节到,包饺子,开开心心去拜年。

清明节,去扫墓,高高兴兴去踏青。

端午到,吃粽子,热热闹闹赛龙舟。

过中秋,人团圆,家家户户吃月饼。

(二)了解各个节日

1.春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

(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拜年。

你能给老师拜拜年吗?

如果老师是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呢?

如果老师是一位老奶奶你应该怎么祝福她呢?

如果老师是做生意的人该怎么说呢?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祝福语,你一定要正确的运用,说到别人心坎里,让别人真心的感到高兴。

简介春节相关典故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

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2.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

扫墓。

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简介清明相关典故

【在介绍清明节时,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寒食”。

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

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

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

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

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

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

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

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

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

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

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3.端午节这天,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还喜欢粽子?

教师介绍“端午节”: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后来,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一家人都相聚在一起,这就叫“团圆”。

4.除了中秋,我国还有一些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如:

春节、元宵节等。

简介中秋相关典故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复习巩固

小朋友,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

请你来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完成填空:

读了课文,我了解了()、()、()、()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

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清明节的时候去()、踏青;到了(),吃粽子、赛龙舟;中秋佳节,人们吃(),全家(),共度美好时光。

(四)学习生字。

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

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

  (3)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几个传统节日?

民间风俗是什么?

教师简介:

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二)指导韵读《识字1》。

1.这篇韵文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

先是……再是……你知道这四个传统节日的过节时间吗?

2.你知道这些节日各代表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

3.能读出对节日寄托的情感吗?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三)课堂练习。

1.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2.除了这四个传统节日,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又有哪些风俗民情呢?

你能接着往后写一写吗?

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

(元宵汤圆观灯;七夕鹊桥乞巧;重阳登高赏菊;冬至祭祖馄饨)

3.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描写节日欢庆气氛的成语吗?

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4.补充阅读三首古诗,拓展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等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轻声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反复吟诵,课后能背诵。

 

识字2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桂林山水”安排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幅精美的插图和12个词语,插图与词语一一对应。

清澈的漓江水铺开了画的长卷,碧水映秀峰,竹筏立鸬鹚。

三幅小插图特写了神奇的象鼻山、挺秀的骆驼峰,再现了榕树下两个孩子对歌的特有的壮乡风情。

对于没有南国风光体验的孩子来说,图的作用很重要。

第二部分内容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识字、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峰”与“锋”,“景”与“影”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

为什么?

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

(播放优美的音乐。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

)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