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74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文件下载.docx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课后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

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2课时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2、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4=12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

3=412÷

4=3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

因数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

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

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0的运算

第3课时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78= 

23=

128-128=0÷

76= 

235+0= 

99-0= 

49-49= 

0+319= 

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

一个数减0;

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

68= 

(4)54-0= 

(5)0÷

28= 

(6)128-0= 

(7)0÷

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

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第4课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2、新知探究

出示例4:

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

(12+4)×

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

16×

=6×

=12

3、如果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

[(12+4)×

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

[1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3、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

36-16 

B、(47+33)÷

(36-16) 

C、(36-16)÷

(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A、(750-25)×

(20+13) 

 

B、(20+13)×

(750-25) 

C、750-25×

20+13

四、课堂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租船问题

第5课时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2、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

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

3、巩固练习P11第5题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第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