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664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1辑考点6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汇总

一、细胞膜

1.细胞膜的制备

(1)原理:

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原理,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2)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过程

选材:

哺乳动物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制片: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视野,再转到高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滴蒸馏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很快涨破,内容物流出。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结构

(1)脂质:

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中还含有很少量的胆固醇。

(2)蛋白质:

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3)糖类:

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与细胞膜表面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4)结构特点:

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化学物质传递(如激素、递质);

通道传递(如胞间连丝);

接触传递(如精卵结合、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结合)

二、细胞核

1.细胞核的结构及其功能

项目

特点

功能

核膜

双层膜,外层核膜与内质网膜相连;核膜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

折光率较大,颜色深

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核孔

核膜上的一种孔道结构,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和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核孔的数目和大小都有差异

能选择性地转运物质,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体(质)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

染色体

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这种运输药物的原理是将药物包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内后,微球体的磷脂膜与患病部位的细胞膜融合,将药物导入细胞。

微球体的磷脂膜与细胞膜能够融合的原因就是二者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核仁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

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③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物质

⑤细胞核是细胞内代谢的主要场所

⑥美西螈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所以可以用来制备细胞膜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细胞核是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储存和转录的主要场所,①错误;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与有关RNA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②正确;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③错误;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④错误;细胞质是细胞内代谢的主要场所,⑤错误;美西螈的成熟红细胞中有细胞核,不可以用来制备细胞膜,⑥错误。

综上所述,选A。

细胞核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核膜、核仁在细胞分裂前期消失,分裂末期重建;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

与细胞质的关系:

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只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质的细胞会很快死亡,因为缺少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只有细胞质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也只能短期生存,因为细胞质中已形成的mRNA和蛋白质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一段时间后因缺少细胞核,不能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等生了活动,细胞死亡。

1.(2016新课标III)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2.(2016海南卷)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3.(2016天津卷)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

该实验证明了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1.【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项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名师点睛】

1.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功能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多。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4)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2.细胞膜的功能

2.【答案】B

【解析】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刚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细胞表面对等分布,最后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不能说明膜蛋白能在细胞内外翻转,也不能说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名师点睛】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

      

(1)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如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的膀胱膜、肠衣、鸡蛋的蛋壳膜等。

水、葡萄糖等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

(2)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3.【答案】C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题干未说明该杂种细胞可以发育为完整个体,不能证明其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题干仅涉及抗性基因,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B项错误;假设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为A细胞,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为B细胞,A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B细胞融合,胞质杂种细胞具有A细胞的细胞质和B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具有M、N两种抗性,证明抗M基因均位于A细胞的细胞质中,但不能证明抗N基因位于B细胞的细胞核中,故C项正确,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考查核基因和质基因的判断,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属于中档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胞质杂种细胞的组成。

本题易错选A,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1.科学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免疫功能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能实现核质的物质直接交换,不具有选择性

B.所有细胞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C.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核体积不变

D.核膜可通过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

3.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性。

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表: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红细胞膜

49

43

8

依据表中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主要区别是。

4.甲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

乙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结合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核膜由层磷脂分子组成,主要成分还有,同其它生物膜相同的功能特性是性,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数目多,它们的作用是。

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部决定并需要消耗。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填数字)有关,结构②的折光性(“强”或“弱”),其作用是。

1.【答案】C

【解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中,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丧失,台盼蓝染色剂就会进入细胞中。

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对物质的进出具有严格调控作用,即具有选择性,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因此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衰老的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内质网膜内与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D正确。

3.【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

(2)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流动

(3)协助扩散选择透过膜结构的完整性

(4)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

【解析】

(1)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是:

磷脂双分子层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镶嵌、覆盖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可以流动;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2)荧光标记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因此该实验直接证明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运动,由此也很好地解释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根据题干信息,线粒体外膜包含“孔道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说明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体现了生物膜功能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则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膜结构的完整性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对比各种生物的细胞膜的各成分可看出: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但各成分的含量不同。

【名师点睛】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0%、2%~10%,其中,脂质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胆固醇。

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4.【答案】

(1)4蛋白质选择透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尾能量

(2)①强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析】

(1)核膜有两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核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较多,利于核内物质的交换。

亲核蛋白的放射头部没有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尾部全部进入细胞核,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并需要消耗能量。

(2)结构①是染色质,含DNA分子和蛋白质;结构②是核仁,折光性很强,它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细胞膜的结构

(1)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种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两个特点(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三个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会发生变化。

例如,正常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会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可以此作为判断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3)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因此糖蛋白既是分辨细胞膜内、外侧的标志,也是区分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标志。

1.细胞膜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选取不如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的原因: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吸水易涨破,制备细胞膜更容易;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避免其他膜结构的干扰;

红细胞数量大,材料易得。

(2)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血液的目的:

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

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3)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4)要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破裂后还需经过离心。

过滤。

2.细胞核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两个场所(遗传物质的复制场所、储存场所)、两个中心(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四个结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

(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但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