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795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docx

高考考点讲义全集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

语文知识(上)(人教版高三必修)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即专项训练。

 

包括五大部分:

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②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③古诗文的阅读,④现代文的阅读,⑤写作。

 

就今年高考16套试卷来看,内容、题量、分值等有了很大改变,对后四部分的考核力度明显加大,如三套全国卷,近几年固定不变的试卷结构14个客观选择题都减到10个,这削减下来的12分分别加到古文翻译(+2分)、古诗鉴赏(+2分)、名句填充(+1分)、现代文阅读(+4分)和语言运用题(+3分)上,原有文学作品中的双选也已变为问答题。

 

可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更高了,拿高分也更不容易了。

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努力打好基础、抓住出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就有望取得理想成绩。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虽有淡化考核的趋向,但也不可轻视。

基础能力不足,也谈不上掌握更高的能力。

这一部分至关重要。

因为这几个题做得质量好坏,将决定后面或整套考卷的答题质量。

如果基础题答得顺手,将会促进后面能力题更好的发挥。

 

就能级来说,这一部分相当多的要求属于识记、理解,有一些是属于应用的。

需要识记的,如常用字的读音、常用汉字书写,要认认真真识记,准确记忆,不要以为一项要求只是一道题,就马虎对待,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碰运气”、“靠发挥”。

有些东西,记住就能得分,记不住就不能得分。

至于理解、应用方面的要求,如辨别和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等要把基础知识、遣词造句的一般规律与理解、应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理解有根据,应用循规律。

有些问题,譬如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如果这方面缺欠较多,还要下一定功夫做一点积累,没有一定的积累,理解和应用恐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调查显示:

高考Ⅰ卷前5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这可能与考试开始的紧张有直接关系,但更可能是基础不够扎实所致。

所以这一部分的复习绝不可调以轻心,要稳扎稳打,各个突破。

  

       考点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这一部分复习应放在常见常用字上,主要考查记忆力,在于熟能生巧。

考查重点为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及其他习惯性误读字。

 都是平时多次练到的并且极典型的。

其中很多字都是取自课本。

这里强调的是现代汉语的读音,不包括古汉语的读音;是普通话的读音,排斥方言的读音。

  

高考对本项的考查,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考常用字,不考生僻的字的读音。

这里所说的常用字,是指在3500个常用字的范围之内的,是使用频率高的,并且是容易误读的。

 二是考常用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三是考异读的形声字的读音。

  

  

(一) 易读错字分以下类型:

 

1.形声字的错读。

这一类的错读有四种情况:

 

①  声母变化了。

 

  例如:

 “刹那”的“刹”读chà,不读 shà。

“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án。

如“濒”读bīn,“蹈”读dǎo,“炽”读chì;葸xi 

②  韵母变化了。

 

  例如:

“仓颉”的“颉’读jié ,不读jí。

“迂讷”的“讷”读ne,不读nei,如“帔”读pèi,“刽”读guì,“歼”读jiān; 

  

③ 声母、韵母全变了。

 

例如:

“泥淖”的“淖”读nào,不读zhuō。

“佝偻”的“佝”读gōu”,不读qū。

“孺、蠕”读rú,“拙”读zhuō,“馨”读xīn,“栉”读zhì。

倜(ti)傥, 绁,xie。

 

④ 音调变化了。

 

例如:

“气氛”的“氛”读fēn,不读fèn,如“觐”读jìn,“滂”读pāng,“剽”读piāo; 

2.形近字的错读 

例如:

因“谄chàn”与“陷、馅”相近,错读成 xiàn;“掣chè”与“擎”相近, 错读成 qíng。

“菅 jian ”与“管” 相近,“券 quan ”与“卷” 相近 

3 多义多音字的错读 

   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

 

   例如:

“耙”bà是一种弄碎土块的农具。

使用这种农具碎土平地叫“耙地”。

如果读Pá‚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钉耙子、竹耙子等。

用耙子聚拢谷物读Pá 

   对多义多音字的辨音,常常要在组成词后的语境中解决,甚至要在句子中的语境中解决。

 

   例如:

“澄清”,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水的清亮;也可以是动词,是搞清楚、弄明确或让液体的混浊物 沉下去的意思。

如果说“这个问题需要澄清”,就要读chéng,如果说“把药澄清了再喝”,就要读成dèng。

 

艾  有两个读音,在“方兴未艾”中读ài,尽、止的意思;在“自怨自艾”中读yì,是治理、改正的意思,现已引申为悔恨。

        

暴  有两个读音,在“暴烈”、“暴饮暴食”中读bào,突然而猛烈的意思;在“一暴十寒”中读pù,义同“曝”,晒。

     

扁  有两个读音,在“扁担”、“扁圆”中读biǎn;在“扁舟”中读piān,扁舟即小船。

     

供  有两个读音,在“供求”、“供销”、“供给”中读gōng;在“供奉”、“供职”、“供词”中读gòng。

     

炮  有三个读音。

在“炮制”、“炮烙”中读páo;在“飞机大炮”中读pào;在“炮羊肉”中读bāo,指一种烹调方法。

     

着  有三个读音。

在“着雨”、“着迷”中读zháo,意思是挨上、感受到;在“着落”、“着陆”、“不着边际”中读zhuó,意思是挨上,使接触别的;在“着数”(也写成“招数”)、“高着”中读zhāo。

 

4.同义多音字的错读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在书面语言 (复音词和成语)中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某些复音词中,又是一个读法。

例如:

逮  有两个读音,在“逮捕”、“力不能逮”中读dài,是书面语;在“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中,读dǎi,是口语。

      

给  有两个读音,在“供给”、“给养”、“家给人足”中读jǐ,这是书面语;在“拿给他”、“让我给忘了”中读gěi,这是口语。

     

熟  有两个读音,在“熟悉”、“深思熟虑”中读shú,这是书面语;在“熟透了”、“烧熟了”中读shóu,这是口语。

       

落  有三个读音。

在“落差”、“失魂落魄”中读luò,这是书面语;在“落枕”、“没着没落儿”中读lào,在“丢三落四”、“落下一大截儿”中读là,这些都是口语。

  

剥  用于复合词读bō,“剥削”,口语“剥花生”的“剥”读bāo。

 

柏 “松柏”、“柏树”中的“柏”读bǎi,而在 “柏林”中的“柏”读bó。

 

      5.难读字的错读 

有些字的字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了解,但字音却让读者觉得不好把握,有的字找不出一点儿读音的凭依。

这样的字不大好归类,算作“难读字”。

 

   例如:

“舛” chuǎn; 

有的字虽有声旁,但连声旁也不认识。

 

   例如:

“鹬”yù”; 

有的字声旁是熟悉的,却不敢贸然按声音来读。

 

   例如:

“黔”qián,“亵”xiè。

 

(二)考题精析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6年北京卷) 

教室  瑕疵 徜徉 不落窠曰 歌声粗犷 

A. shǐ   zī cháng   cháo  kuàng 

B. shì   cī cháng   kē    guǎng 

C. shì   cǐ táng    cháo  kuàng 

D. shǐ   zī tang    kē    guǎng 

【答案】B【解析】注意这五个加点的字都是形声字,只有“疵”、“犷”这二个宇的声旁与实际字音相近。

“室”、“窠”、“徜”三字声旁读音与实际字音相差较远。

形声字的形旁一定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但由于时代变迁,声旁却不一定与真实读音相同。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06年广东卷) 

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答案】D【解析】A项“禅”和“擅”均读“shàn”,“煽”和“潸”均读“shān”,“阐”读“chǎn”;B项“庇”“筚”均读“bì”,“纰”读“pī”,“毗”“蚍”均读“pí”;C此项“侍”“噬”“恃”“舐”均读“shì”,“峙”读“zhì”;D项“湍”读“tuān”,“瑞”读“ruì”,“揣”读“chuǎi”,“惴”读“zhuì”,“喘”读“chuǎn”,D项读音各不相同,所以选Da 

  

介绍:

古无舌上音·d、t检示法 

一、古无舌上音 

正确区分普通话中的zh、ch、sh和z、c、s声母,一直是很多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难题。

先做练习,看看下面的例字,确定它们的发音:

 

站、宅、摘、准、常、赏、禅、诗、沈、杓、谁.、蛇、设、轴、守、寿、实、睡、税、淳、逐、珍、势、终、幢、重、赎、社、深、郑。

 

运用“古无舌上音”这一音理,将音韵学和文字学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区分zh、ch、sh和z、c、s声母。

 

所谓“古无舌上音”, 这是清朝的古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来的。

是说上古没有今天普通话中的zh、ch、sh、r几个声母,卷舌音声母在上古都读成舌尖音声母d、t、n、l。

在音韵学上,指“端透定泥来”声母,到了中古“端透定”又分化出“知彻澄”和“照穿床审禅”中的一部分,到了元明清便汇合成zh、ch、sh。

“古无舌上音”这条音理具有极高的价值。

对我们学习普通话,区别zh、ch、sh和z、c、s声母用途极大。

看下面的文言现象:

 

 马王堆帛书:

“千里之行,台于足下。

”(台,通“始”) 

《汉书》:

“填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

” (填 ,通“镇”) 

古文中的通假,是以音近音同为基础。

以上两例可证“zh、ch、sh”与“d、t”的 渊源关系。

 

我国的文字80%为形声字,且形声字成形于魏晋。

 “古无舌上音”,现代的舌上音多由“d、t”演变而来。

但语音的演变又是参差不齐,还有的并没有全部演变过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其已知的渊源来推测未知的现代读音。

就是如果我们在分不清一个字的读音是zh、ch、sh还是z、c、s声母时,可以找出其声旁,再或加或换上其他的形旁字可以读成d、t声母的,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字的声母是zh、ch、sh。

这就是d、t检示法。

下面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例1,单:

音dān、shàn、chán,这种类型的一字多音正说明了“古无舌上音”这一音理。

Dan保留了上古音,shàn、chán是中古以后才出现的舌上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单”为声旁的字,若在普通话中不读dān却又分不清是zh、ch、sh还是z、c、s声母时,则可以断定它为卷舌音。

如:

“禅、蝉、婵”读chán,“阐”chǎn,“禅”shàn。

 

例2,“场、肠”chang,“畅”chang,“荡”dang。

“汤、殇、觞”shang,其中“汤”有tang和shang两个读音, 这一组字都是以“昜”为声旁的形声字,根据“古无舌上音”的音理,则可以断定它们是卷舌音声母。

 

二、“d、t”检示的方法:

 

1、声旁用字属“d、t”,则该字为卷舌音。

例, 

    “肫”(zhun),“昼”(zhou),“坠”(zhui), 

“滞”(zhi), “说”(shuo),“侈”(chi) 

“陈”(chen)  “绽”(zhan),“树”(shu) 

2、声旁用字不属“d、t”,换形符后如有读“d、t”的,则该字为卷舌音。

 

例 “灼”,换 “的”,“浊”,换 “独”,两字皆读“zhuo”。

 

“时(時)”换 “对待”, “稚” 换(堆) 

例“著箸煮渚诸猪”( zhu ),“锗禇赭楮”(zhe) ,“署薯曙暑”(shu), “奢” shē, 这一组字都是以“者”为声旁的形声字,而“都、堵”的声母是d,  则可以断定它们是卷舌音声母。

 

例,“遄”chuán,“喘” chuǎn,“揣” chuǎi,“踹” chuài,“颛” zhuān,“惴”zhuì,这一组字的声旁都是 “耑”,只要记住“端duān、湍tuān”就行了。

 

3、有的字,分析不出声符,如给它加上一个形符后,有读“d、t”的,则该字为卷舌音。

 

例“周”zhōu,这一组字可以根据“碉、调”来推断。

 

执(垫),兆(桃、逃),召(迢、笤),占(点、店)石(拓),失(跌、迭),叔(督),  

4、另外,也可以根据一些汉字形体的变化,串联类推。

 

例“定,从宀,正声”,可知“正”声母上古为舌头音;“是,从曰,正声”,也是舌头音;这样就可以推出:

“证、惩、正、症、怔、整、政”的声母均为卷舌音。

 

“动、钟”,的繁体字“動、鍾”皆从“重”得声,而“董” 古为舌头音,则“钟、种、重、中”zhòng,“肿、种、踵”zhǒng, 

“钟、盅、忠、衷”zhōng,“冲”chōng、chòng,“忡”chōng,“重”又音chóng,皆为卷舌音。

 

再看开头的那些例字,根据以上“d、t检示”的几个方法,就不难确定它们的发音了。

 

站(玷)、宅(托)、摘(滴)、准(堆)、常(党) 

赏(倘)、禅(单)、诗(待)、沈(耽)、杓(的) 

谁(堆)、蛇(他)、设(投)、轴(迪)、守(对) 

寿(涛)、实(头)、睡(唾)、税(兑)、淳(敦) 

逐(豚)、珍(殄)、势(垫)、终(冬)、幢(童) 

重(董)、赎(读)、社(土)、深(探)、郑(擲奠)、 

三、练  习:

 

1、“裳、常”cháng,“敞、氅”chǎng,“撑、瞠”chēng,“赏”shǎng,“掌”zhǎng。

(从“尚”得声,可以根据“倘”来推断。

) 

2、“觇”chān,“苫”shān、shàn,“沾、粘、毡”zhān,“站、战”“砧”zhēn。

(“店点”diàn,从“占”得声,上古为舌头音推知。

) 

3、“池、驰、弛”chí,“施”shī,(由“他拖地”推出。

) 

4、“澶”chán,“颤”chàn,“膻、嬗”shàn。

(由“檀”tán,推出) 

5、“深”shēn,“琛”chēn。

(由“探”tàn推出。

) 

6、“淳、醇、鹑”chún,“谆”zhūn,“唾”tuò,“垂、捶、锤”chuí,“睡”shuì。

(由 “敦”dūn,推出) 

7、“蟾”chán,“赡”shàn,“詹、谵、瞻”zhān。

(由“澹” dàn推出 

8、“诗”shī,“峙、恃、侍”shì,“持”chí, “痔峙”zhì 

 (“待”dai,但“寺”作为独体字时例外读sì)。

 

9、“趁”chèn,“珍”zhēn,“疹、诊、轸”zhěn。

(“殄”tiǎn) 

10、“势”shi“蛰”zhé, “挚鸷贽”zhì。

(“垫”dian) 

11、“畴、踌”chóu,“寿”shòu,“铸”zhù。

(“焘”táo) 

12、“除、蜍、滁”chú,(“途tú”等推出) 

13、“窒、桎、轾”zhì,“侄”zhí,“室”shì。

(“到”dào) 

14、“呻、伸、绅”shēn,“神”shén,“审、婶”shěn,“抻”chēn,(可由“申”即“电”的古字推出,上古“申”、“电”同音。

) 

由于汉字语音发展情况是复杂的,也有极少数的字例外,不能这样类推,但只要我们记住这些常用字的规律,对正确区分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声母是会有极大帮助的。

 

  

考点2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这一专题涉及到书面表达,高考作文评分每三个错别字就扣一分。

所以平时应注意规范使用。

备考也不必纠缠生僻字。

应以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与多音多义字为重点。

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写字、非规范的简化字。

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复习时注意两点:

一是了解字形致误的类型,二是掌握字形复习和解题的方法。

 

 一、弄清错别字的成因。

 

   1、形近致误:

修茸(葺); 膏盲(肓);肆(肄)业;赢(羸)弱; 

                 鬼鬼崇崇(祟祟); 如火如茶(荼) 

   2、音近致误:

 反应(映)意见;礼上(尚)往来; 手(首)屈一指; 

                 再接再厉(厉); 纷至踏(沓)来; 一愁(筹)莫展 

   3、义近致误:

 坠(堕)胎; 略(掠)夺;   弱不经(禁)风; 

                 串(穿)插; 遗(贻)笑大方;哀(唉)声叹气 

   4、偏旁同化致误:

按(安)排;编缉(辑);脉膊(搏);脉胳(络); 

                  沤(呕)心沥血;满脸绉(皱)纹 

 二、熟悉高考涉及的错别字类型。

 

   1.利用同音设置陷阱。

 

    ①音同形异字。

如 

 “法制”与“法治”、“废话”与“费话”、“富有”与“赋有”、“供品”与“贡品”等的错用,由于读音相同,极易张冠李戴。

 

另外,由于读音相同,极容易出现事实上的生造词语,如 

“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等。

对考生来说,同音字的误记是做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应重视。

 

    ②音同形近字。

如“乌篷船”与“蓬荜生辉”的“篷、蓬”, 

“一张一弛”与“心驰神往”的“弛、驰”,“赔偿”与“品尝”的“偿、尝”等。

 

    ③音同义近字。

这类字虽数量不多,然失误的可能性极大。

如 

“水汽”(应为“水气”)、计日成功(“成”应为“程”)、 

出奇致胜(“致”应为“制”)、闲情逸志(致)就极具迷惑性。

 

      

2.利用形似设置陷阱。

 

       形状相似、意义不同的字,如“瘁、粹、萃”,“崇、祟”,“娇、骄”等。

 

     ①形近音异字。

如“粟”与“栗”,“盲”与“肓”,“炙”与“灸”等,形状酷似,容易误记,乃命题热点。

 

     ②形近音同字。

与上面情况相似,但,区分难度稍大。

如 

“端详”(04年江苏卷)“安详”的“详”易误写成“祥”, 

“蔽、弊、敝”、“溃、馈、篑、聩”等,声旁相同,字形相近,做题 须十分小心。

 

     除了以上因素造成的别字外,另有一类为错字,虽然不会出现在试题中,但答主观题时容易误写,如,增减笔画,错用偏旁,改变部件等,也应重视。

 

        

3.利用通写词设置陷阱。

 

   有一部分词语写法不止一种,都算正确。

如 

“流言蜚语”(04全国)“翔实、词不达意、”(99全国)“盘跚”“消魂”等 

分别是“流言飞语”“详实、辞不达意”“蹒跚”“销魂”的另一写法,忽视这点,就会误判。

 

        

三、辨识错别字的方法。

 

   1.运用组词辨形 

   首先弄清楚字义,再根据字义组词。

如:

 

“骄”与“娇”, 

“娇”的义项有“小孩或花朵柔嫩、美丽可爱”“娇气”“过度爱护”3种。

组成相应的词语就有娇贵、撒娇、娇纵、娇生惯养等。

 

“骄”的义项有有“骄傲”“猛烈”两种。

组成相应的词语就有“骄横”“骄矜”“骄阳”。

如果词语表示的是骄傲,写成“娇”显然就错了,如“胜不娇,败不馁”(04年江苏卷) 

          

2.根据字义辨形 

     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弄清楚字义是正确书写汉字的关键所在。

例如, 

“贪赃枉法”的“赃”之所以不能写成“脏”是因为它表示“财物”,应从贝,古代“贝”充当过财物,而“脏”是不干净的意思,不合词义; 

“脉搏”的“搏”之所以不能写成“膊”在于它表示“搏动、跳动”而非名词意义的“膊”。

“良晨美景”(04年浙江卷)“晨”表“时辰”,自然应为“辰”。

 

       可以使用此法辨别的词还有(括号内正确):

 

集思广义(益:

好注意)(04年全国卷) 撕打、撕混、耳鬓撕磨(厮:

互相); 

水泄不通、 宣泄(泄:

泄露、流出),腹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泻(泻:

快速流);兵慌马乱(荒:

灾荒)、开门缉盗(揖:

作揖)不容质疑(置疑:

放置疑问,有疑问)、凭心而论(平心:

平心静气)、一愁莫展(筹:

计策)  无容置疑(毋庸)    

3.根据语境辨形 

     有些汉字必须根据词(或成语的组合情况或语句的意思)确定用字。

如 

“化装”有“假扮”和“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两种意思。

“化妆”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夫妻”就是错误用法; 

“他退休了才真正感到清静。

”(“清静”应为“清净”,指无人打扰。

而“清静”应与环境搭配)当然,使用此法首先应该弄 

清字词本身的意思、色彩等。

 

       

    4.根据对称辨形。

 

     对称是汉语许多短语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借此来推断这类短语中有没有别字。

  “伶牙利齿”,可根据“伶俐”一词加对称特点推知有误; 

“纷至踏来”,“纷”是形容词性的语素,那么对称位置的“踏”也应如此,而“踏显然是动词,可知它是别字; 

“委屈求全”,并列结构,即“动宾+动宾”,“全”是形容词,那么“屈”的位上也应是形容词,而“屈”为动词,故有误(应为“曲”), 

“理屈词穷”中的“穷”是“说完了”,动词,故不能写成“曲”;同理可知“卑躬 

曲膝”的“曲”应为“屈”。

 

 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

 

仗义直言(执)、  惹事生非(是)    远见灼识(卓)、挑拨事非(是)、 

重山峻岭(崇)、  提心掉胆(吊)、  层现迭出(叠)、旁证博引(征)、 

山青水秀(清 )、 前倨后躬(恭)、  瓜熟缔落(蒂)  精兵减政 (简)、 

积毁消骨(应为“销”,同“众口铄金”位置对称)  

     

  5.探究源头辨形。

 

有些字的误写就是因为用现代的观念推测而致,因此,有时我们需要追根溯源。

       

①“再接再厉”的“厉”,常被人误写成“励”,大概因原词是一种“鼓励”语吧,殊不知“厉”方可通“砺”,本是“磨砺”之意,与“鼓励”风马牛不相及。

 

②“针砭时弊”的“砭”,常被人误写成“贬”,可稍有历史知识就知道,古人用石针给人治病,故此。

 

③“脱颖而出”的“颖”常被人误写成“颍”,如果知道它出自“锥处囊中,颖脱而出”(《毛遂自荐》),指锥子尖就不会写错,因为“水”是没有“尖”的。

而从“禾”的稻穗、麦穗却是有“尖”的。

 

     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

默守成规(墨,墨子善守),名列前矛(茅:

古代行军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黄梁美梦(粱)、 中流抵柱(砥)、搬门弄斧(班)、按步就班(部)等。

 

      

    6.根据形旁推测 

   汉字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至少能表示其意义类型。

因而,据形推断是辨别书写正误的重要方法。

如  

“讴歌”要用语言,“讴”不能用“呕”(用语言而不是口), 

“呕吐”则恰恰相反,“怄气”与心里有关,“沤肥”需要水。

 

下面的易错字都可以据次推断。

 

题纲(提)     烦燥(躁)   竣峭(峻)    瞻养(赡)  

暇不掩瑜(瑕,玉上的斑点)、目不遐接(暇:

空闲时间)、珠联壁合(璧)、响彻云宵(霄)    插科打诨(诨)   功亏一蒉(篑)、棉里藏针(绵)  

一畴莫展(筹)  

        

7.根据逻辑推断 

   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识就可以推知其正误。

如,  

“不径而走”,指没有脚却走了,那么“径”肯定就是“胫 ”的误写; 

“鸠占雀巢”,“鸠”那么大,麻雀的巢岂能装下它?

岂能承载它?

可见,“雀”是“鹊”的误写; 

“欢呼鹊跃”,是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谁看见喜鹊一跳一跳的?

而麻雀一跳一跳确实是常见的,可见,“鹊”是“雀”的误写; 

“迫不急待”,“迫”是“急迫”,既然“急迫”,又怎么“不急”(等待)?

 

岂非矛盾?

 

 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

跚跚来迟(姗姗:

缓慢,女子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