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993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00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4页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docx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全套精品教案

人教社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下)

目录

第四章相互作用1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

2弹力8

3摩擦力16

4力的合成24

5力的分解33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1牛顿第一定律41

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7

3牛顿第二定律52

4力学单位制57

5牛顿第三定律62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67

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74

 

第四章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从容说课

从这一节课开始研究物体所受的力,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

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垂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的金属板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投影】

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人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录像资料.

学生观察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师:

通过以上的观看,大家可以总结出这几个物体的共同点吗?

生1:

这几个物体都在运动.

生2:

不对,有的在运动,有的静止,比如说人推物体时并没有推动物体.

生3:

海绵的情况和那几个物体有所不同,那几个物体都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海绵形状变化比较明显.

师:

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除了海绵之外的其他物体形状好像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它们的变化从图中观察不出来.是不是真的没有发生变化呢?

其他几个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从静止到运动,而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

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新课教学]

一、力和力的图示

【演示实验】

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

师:

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

生: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小树在大风的作用下的弯曲,直尺在力的作用下的弯曲,绳子在力的作用下的扭转,弹簧对压缩它的物体的力的作用.

师:

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

要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师: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称为形变,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师:

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除了这样一种作用效果之外,力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

试举例说明.

生1:

用力推箱子,可以发现箱子开始运动了,说明是力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了.可见力可以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生2:

汽车停下来,首先要刹车,可见要使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需要力的作用.

生3:

飞行在空中的足球,当一个运动员用头顶一下,发现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见运动方向的变化需要力的作用.

师:

刚才几个同学举例非常好,物体速度的变化称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上述几位同学的话总结成一句话呢?

生: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师:

结合上面的分析,再加上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大家给力下一个定义.

生: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师:

当我们向东拉一个物体和向南拉一个物体时,同样大小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这样的物理量叫什么?

以前我们所学的哪几个物理量和力具有相同的情况?

生:

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师:

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师:

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生:

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

师:

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

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

师:

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

生: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

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

(多媒体投影例题)

【参考例题】

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图3-1-1

解析:

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

(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

学生活动:

做例题中物体受力的图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图示用实物投影投到大屏幕上,和学生自己做的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同位之间互换进行检查,找出对方的缺点,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

师:

(微笑)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看来大家初中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由于高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很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解析:

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

(投影展示物体下落的几幅图象)

下落的物体可以有从树上下落的苹果、跳高运动员、飞机投下救援物资等等.

师:

这样几个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

它们都落向地球.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由于什么力作用呢?

生:

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

师: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师:

要研究一个力,首先要研究这个力的三要素,重力的三要素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

生: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

师:

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根据公式G=mg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那么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呢?

生: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师:

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生1:

如果是规则形状的物体,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生2:

不一定,当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时,即使是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比如一个空杯子,逐渐地向里面注入水,它的重心应该不断地变化.所以应该说成规则形状并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是在几何中心.

师:

(鼓励的微笑)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物体的重心可以随物体质量分布变化而变化.现在这里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

(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参考案例】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这是一种老师们比较熟悉的方法.演示时可以增加重心在物体之外的情况.例如,如图3-1-2所示的薄板,在用悬挂法确定了物体的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线提拉,可使薄板水平平衡.

图3-1-2

生:

可以用悬挂的方法来确定这块薄木板的重心位置.

师:

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

生:

根据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拉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薄木板的悬挂点,用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定薄木板的重心.

师:

很好,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体想办法测出他们的重心,例如我们的直尺、三角板、物理课本、橡皮等等.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薄物体的重心)

[课堂训练]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案:

CD

解析: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

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师:

除了重力之外,自然界还有很多力的作用,它们的类别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方法,这些相互作用都是由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演变而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注:

由于这一部分是属于了解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技论文的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己水平的很好机会,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进行讲解,而是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师:

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生:

这一部分叙述的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师:

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生: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师:

刚才这几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自然界的这四种相互作用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四种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作用不同的体现形式,也就是说有更为一般的一种相互作用就可以解释自然界所有的力学现象了,这里面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支持这种说法,并且在晚年致力于统一场方面的研究但没有成功.这也给我们同学们留下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同学当中有一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

有.

点评:

通过讲解这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前沿的了解,积极投身到为科学而献身的队伍中去.

[小结]

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教材第57页问题与练习.

[课外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有物体存在就一定存在力

2.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3.一个边长为2m的质量均匀分布的正方形薄板,一边放在水平桌面上,薄板平面与桌面垂直,绕其位于桌面上的一个顶点转到薄板平面的对角线处于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其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m.

4.两位同学在看体育比赛时,发现“背越式”跳高比“跨越式”跳高好得多,如图3-1-3.请你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

图3-1-3

参考答案

1.B

2.答案:

D

解析:

江河的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鸡毛和铁球下落、雨滴下落,靠的都是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了重力,这些现象都不会发生,因此,A、B、C都会出现,所以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重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D是应该选的选项.

3.答案:

-1

解析:

正方形薄板的重心位置在几何中心,当对角线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离桌面高

m,而一边在水平桌面上时,重心离桌面高1m.所以在题目所说过程中,重心位置升高了

-1m.

4.解析:

“背越式”跳高与“跨越式”跳高相比较,在跳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重心升高要低一些,对运动员来说容易做到,有助于跳高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所以说“背越式”跳高要优于“跨越式”跳高.

板书设计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

二、重力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定义

1.大小G=mg

1.万有引力

2.力的单位

2.方向

2.电磁相互作用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重心

3.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活动与探究

1.活动主题:

力的分类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说明: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本只是粗略地提了一下,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而自然界力的种类很多,这些种类又都属于哪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呢?

通过查阅资料,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这一类问题.

2.活动步骤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目的

1

到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方面的书籍

介绍相关网站和书籍

1.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

2.培养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

2

到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力的分类方面的书籍

介绍相关网站和书籍

3

看不同性质的力分别属于哪一种基本相互作用

和学生共同探讨各种不同性质的力属于哪一种基本相互作用

4

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报告进行交流

教师指出学生的调查报告中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不一定要求有什么结论

 

2弹力

从容说课

本节教学总体可从展示宏观的形变引入,而演示微小的形变更为关键,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进行选取实验器材,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让学生认识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产生形变事实.对于几种常见的弹力的教学,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确定是两个难点,对于弹力的有无,要使学生掌握用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弹力方向的教学,要注意支持力和重力方向的区别以及接触面形状不容易确定的物体表面间受到的弹力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可以先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具体的体验,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弹力的大小和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别弹簧的原长和弹簧的形变量,并能够应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胡克定律之后,可以将“研究橡皮筋的弹力与橡皮筋的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体会其他物体产生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研究一下这种关系是否满足胡克定律,如果不满足胡克定律,让学生想一想这种关系是否存在内在规律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2.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具准备

刻度尺、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片、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每小组分发一根细铁丝,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可以让学生在家先做好)让学生拿起自己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

师:

在弹簧被拉伸的同时,有没有感觉到你的手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生:

有.

师:

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

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

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实验2:

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演示实验3:

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4:

铜片被弯成直角状.

演示实验5:

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

演示实验6:

纸张被手揉皱.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师:

上面的几个实验非常容易做,大家可以在课下做这几个实验,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更好的实验.这几个实验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生1:

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生2:

它们的体积有的发生了变化.

师: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物体的形变分为几种类型呢?

请举例说明.

生1:

根据物体形变的程度,有一种形变是由于物体被弯曲造成的,比如说弯曲的直尺,弯曲的竹竿等等.

生2:

有的形变可能是由于物体被拉长而引起的,比如说拉长的橡皮筋、被拉长的弹簧等等.

生3:

弹簧还可以由于被压缩而产生形变,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变叫做压缩形变,同样的例子还有被压缩的面包、海绵等等.

生4:

绳子被扭转后也会发生形变,我们可以称之为扭转形变,被扭转的金属也有这样的特征.

师:

(鼓励)刚才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我们可以根据形变的不同状况把形变分为弯曲形变、拉伸或压缩形变以及扭转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

没有.

生2:

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师: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实验.

【实验参考】

如图3-2-1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的不同部位,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

图3-2-1

【演示实验】

师: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师:

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生:

微观放大的方法.

师:

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

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

师:

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

实验演示橡皮筋在较大的力的作用下的断裂

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说明什么情况呢?

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想恢复原状是有条件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力的作用,也不会恢复原状.

师:

(微笑鼓励)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这种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有弹性限度,这也是为什么弹簧秤不能称量质量过大物体的原因,如果质量过大,会损坏弹簧秤.

师:

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什么作用?

生:

将会对与它接触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师:

我们把这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下面通过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大家来总结一下弹力产生的条件.

实验方案参考

1.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

2.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小车推出.

3.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小车拉过来.

学生讨论回答

生:

通过观察以上的几个实验,可以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师:

力是一个矢量,弹力当然也是矢量,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大家总结一下弹力的方向.

生:

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课堂训练】

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答案:

D

解析:

此题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和弹性形变缺一不可.A、C都只有弹力产生条件的一个方面,而B只说“有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是弹力,故选项D正确.

二、几种弹力

师:

让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来研究弹力问题.

实验演示课本放在桌面上,绳子悬挂物体

师:

当把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

生:

是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师:

它们是不是弹力?

为什么?

生:

它们是弹力,因为它们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师: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支持面并且指向被压的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