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684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docx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

2019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2.2.2

第二节城市化

【高考目标导航】

考纲导向

备考预测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

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推力因素:

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②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因素:

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城市交通便捷。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

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

即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

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点睛】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在中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持续上升;在后期阶段,第三产业渐渐成为主导产业。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二灭绝霍减少。

〔2〕土地质量的下降:

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对气候的影响:

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点睛】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

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

【主线构架】

【要点名师透析】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例题】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

〔1〕.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B.a—d—b—c

C.c—d—b—aD.d—b—c—a

〔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解析】〔1〕选A,〔2〕选C。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迁移。

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二】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染;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渡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

光污染

城市建筑玻璃幕墙城市灯光

建筑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污染

各种电磁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

影响人体健康

【例题】2017年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达1000万套,相比2017年的590万套,增长70%。

据此回答〔1〕、〔2〕题。

〔1〕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

A.城市洪水问题B.交通拥挤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D.住房困难问题

〔2〕下图为某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图,其中最合理的是〔〕

【解析】〔1〕选D,〔2〕选B。

第〔1〕题,根据材料很容易判断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是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第〔2〕题,从图例中的风频图可以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为东风,因而工业用地应布局在安居工程〔居住区〕的西侧。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你认为此做法能否起到效果,并简要说明依据。

〔3〕试解释城市称为“混浊岛”的原因。

〔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词,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是因为下垫面和人为释放热量多,因此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气温高,而农田、公园、郊区等绿地面积广,气温低。

第〔2〕题,由第〔1〕题可知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近地面由郊区输入城市,因此植树造林范围处于环流圈之内即可起到调节温度、净化空气的作用。

第〔3〕题,“混浊岛”指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能见度差,这与人为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内部大气运动密切相关。

第〔4〕题,问题研究思路应从确定主题词开始,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某一效应出现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答案:

〔1〕①自郊区吹向城市

〔2〕能。

如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调节流入城区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

〔3〕城市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燃烧矿物燃料,排出大量大气污染物;大量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因此雾天多,阴天多。

〔4〕如①②主题词为“城市热岛效应”,③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④为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高考真题感悟】

【12年高考】

(2018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17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答案】1.A2.B

【解析】

1.根据材料中提示“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了,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没有全部得到有效地抑制,费城和巴尔的摩还是负增长,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迁出中心城区。

2.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取决于各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容纳就业人口的多少,与交通、人口政策和自然环境关系不大。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2018上海卷)〔十一〕2017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3.1978年到2017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答案】3.B4.D

【解析】

3.读图和材料可知,1978年到2017年,上海市郊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上升,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那么可知,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4.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近郊区比远郊区增长快,反映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化特点和城市人口变化。

(2018福建卷)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

6.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答案】5.D6.A

【解析】

5.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较低,现在城市化速度快,那么可知丁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

6.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实现了工业化,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大,工业产值的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工业产值的比重不会持续增大,城市中心区人口不一定增多,还可能减少,城市环境不是趋于恶化。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2018北京卷)7、〔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3〕、〔4〕题。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6分〕

【答案】〔3〕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4〕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解析】第〔3〕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4〕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考点定位】此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2018山东卷)8、〔12分〕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自1990年至2017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8分〕

【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解析】

〔1〕从图中可直接读出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且水平高的特点。

〔2〕从江苏省和贵州省的位置、地形、工农业、交通、城市依托等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此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特点及原因。

(2018上海卷)9.〔十四〕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4分〕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7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17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17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35、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4分〕

36、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37、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4分〕

【答案】

35.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17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说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

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36.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

〔任答三点即可〕

37.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35.根据材料一和1978年和2017年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36.通过对材料二和中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

37.此题关键是对“就地式城市化”特点的理解,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化及其特征。

【11年高考】

〔2017·广东文综·T3·4分〕1.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题干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精讲精析】选D。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是城市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并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

〔2017·江苏地理·T21~22·双选·6分〕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B.②C.③D.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弄清各自的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精析】2选AC,3选BD。

第2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城市化影响地表水下渗,使洪水位提前,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通过蓄水能调节洪水位,③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第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内容分析

A项兴建污水处理厂能减轻水污染,不能防治城市内涝

B项疏浚河道,能加大泄洪能力,防治城市内涝

C项加强道路建设利于城市的对外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不能防治城市内涝

D项完善排水系统,能减少城市积水,有效防治城市内涝

〔2017·浙江文综·T1~2·8分〕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4、5题。

表1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4、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5、以下关于乙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精讲精析】4选D,5选D。

第4题,四个国家中英国作为工业化最早、处在后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起始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日本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是因为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第5题,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东南部临阿曼、阿联酋等国,不临海洋。

中部沙漠广布,城市较少,只有在有水源的绿洲才有城市分布。

【10年高考】

〔2017·江苏·T15~16·4分〕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

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解析】此题以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三个城市圈所处地区类型〔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地区〕,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城市化特点。

第1题:

因为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由此判断A正确.B、C、D项自然增长率都低于1﹪,与高自然增长率矛盾,因此B、C、D项与题意不符。

第2题:

因为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小于零,说明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而甲城市圈迁移增长率超过1﹪,自然增长率大于丙城市圈说明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由此判断D正确;乙城市圈60年代迁移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故A项与题意不符,乙城市圈90年代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比较低,说明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B项与题意不符,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1选A,2选D。

【考点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注:

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2017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直接读图可得。

第2题,城市人口包括中心城区人口和郊区人口。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

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4.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

【解析】3选A,4选B。

第3题,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

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

第4题,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扩大,交通用地增加。

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5、6题。

5.据图推测可知()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6.在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特大城市急剧增加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④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5选A,6选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多分布于交通线两侧。

第6题,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产生大量废弃物,使环境问题加剧。

“广佛都市区”指以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的次级城镇中心共同构成的核心区域。

读1982~2017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