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696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9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docx

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

2019高考地理二轮精品练习学案-3.4.2

【高考新动向】

考纲导向

备考预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阶段特点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3.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差异

【考纲全景透析】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点睛】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

〔1〕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2〕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点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

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

【主线架构】

【热点难点全析】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拓展延伸】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误区点拨台】

〔1〕国家政策是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

1.问题与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拓展延伸】城市群构建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构建城市群需具备以下条件:

〔1〕高密度的聚落。

〔2〕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

〔3〕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

〔4〕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

【误区点拨台】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降低第二产业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为了促进区域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规模越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强,因此,应该合理扩展城镇规模。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2017年12月的报告称,澳门2017年的经济可望增长16.3%。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与澳门图。

(1)澳门近百年通过填海造陆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分析其主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原因。

(2)分析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一带转移的现象。

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突破口为:

通过澳门区位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珠三角地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解析】第

(1)题,造陆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水域浅来分析,社会原因主要是经济发达,人多地少。

(2)题,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及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

第(3)题,珠三角地区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而且城市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为此,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调整和治理。

第(4)题,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地的土地、劳动力、市场、科技水平、经济腹地、政策等区位因素分析两地区位优势差异。

答案:

(1)自然条件:

沿岸有淤积的浅滩;社会原因:

社会经济发达,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2)①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交通便利;②地处珠江入海口的西岸,毗邻广东省和香港,在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圈中,粤港澳进行了有效合作;③澳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优越;④旅游资源丰富;⑤优惠的政策(中国实施“一国两制”,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

(任选四个要点即可)

(3)问题:

用地十分紧张、人地矛盾突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对策:

加强城市发展规划,防止盲目膨胀;加强城市间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4)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企业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地形(南岭)的阻隔使得珠三角的腹地相对狭小,远离市场;政策优势逐渐丧失;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高考零距离】

(2018广东卷)1、〔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焦点。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图9〕。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和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和____处。

〔4分〕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分〕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

〔6分〕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

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6分〕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8分〕

【答案】

〔1〕乙丁甲丙

〔2〕旱地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解析】

便利,

对外联系方便。

〔5〕考查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抓住关键词“F围垦区”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重点从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方面来分析回答。

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应注意尽可能少占用耕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同时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注意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借鉴其他工业区成功的经验,避免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应该在产业引进中综合分析,多样结合,使结构合理化。

(2017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那么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答案】A

【解析】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

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答案】B

【解析】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4.〔2017·江苏地理·T28·综合·11分〕图17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力影响是▲。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转移。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技巧、工业区位模式、工业联系优势和产业转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1〕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状况;〔2〕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

【精讲精析】第〔1〕题,由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可直接读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第〔2〕题,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在珠三角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然后建立了许多对外开放城市,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广东佛山市之所以吸引港商投资主要得益于政策、劳动力、相对位置、交通等区位优势。

第〔3〕题,由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可知,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明确分工是充分利用了工业集聚的优势,通过各企业之间的产品联系,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了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第〔4〕题,近年来,佛山市把资源、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转向外地,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承接技术、市场型的高端产业。

【参考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考点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读动漫产业生产流程图,回答1、2题。

1.对该产业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多个企业集聚在一起,容易形成对应的工业地域

B.企业规模大多较小,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极高

C.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空间距离近

D.生产工序复杂,各种部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生产

2.此类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一般不包括()

A.土地租金低廉B.政策支持

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

【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动漫产业对技术的要求高,为高新技术工业,多为中小型企业。

第2题,动漫产业多依托科技先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地价较高。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完成3、4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3.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4.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解析】3选A,4选C。

跨国公司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分布,是为了寻找最优区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

第3题,该公司①阶段产品“走出去”、②阶段销售“走出去”,主要发展目标是开拓国际市场。

第4题,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根据当地人的消费特点进行生产,便于产品销售。

2017年9月26日,波音公司向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交付首架波音787客机。

在波音787客机的400多万个零部件中,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其余的生产是由全球4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的。

回答5、6题。

5.生产波音787客机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是依靠______来实现的()

①交通运输②信息联系

③商贸联系④科技联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波音787客机零部件全球生产的原因是()

A.节约原材料B.寻找最优区位

C.降低运输成本D.减少劳动力

【解析】5选A,6选B。

第5题,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利于工厂之间零部件的运输;工厂之间信息的交流与联系有利于产品的生产。

第6题,波音787客机零部件生产全球化,其主要目的是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读某国部分产业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国东北部海湾附近有一大型工业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海运便利B.资源能源丰富

C.水源充足D.靠近三角洲

8.棉纺织工业布局在西部海岸附近的重要原因在于()

A.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工资成本低

B.海运便利,易于进口—加工—出口经济的发展

C.接近原料地,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

D.与其他工业区距离较远,避免相互污染

【解析】7选B,8选C。

第7题,东北部为传统工业区,多煤、铁、锰等资源。

第8题,印度西北部降水较少,适宜棉花种植,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棉纺织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了大量的专业生产某一类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城镇,如佛山市南海区平洲(制鞋)、顺德区乐从(家具)等,这些工业镇往往“一镇一品”,颇具特色。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密集而发达,以下不是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

A.平坦的地形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0.与图示地区产业结构最接近的工业区为()

A.德国鲁尔区B.美国硅谷

C.意大利新工业区D.辽中南工业区

【解析】9选B,10选C。

第9题,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第10题,图示地区产业以轻工业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专业化,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十分类似。

2018年1月4日北京频道国务院批复原那么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指出中关村示范区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按照“‘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建设原那么,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切实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发挥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图中产业结构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接近的为()

A.甲B.乙C.丙D.丁

12.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不包含的特点有()

A.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B.发展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

C.研发费用在投资额中的比重较小

D.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解析】11选A,12选C。

第11题,由区域轮廓及海域或河流名称可知,甲图为美国的“硅谷”,乙图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丙图为德国的鲁尔区,丁图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地带;其中“硅谷”为新工业区,产业结构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接近。

第12题,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费用在投资额中的成本比重较大。

【二】非选择题

13.图1为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图2为大连软件产业园位置示意图。

大连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软件产业园的建设,德国、日本的软件企业纷纷落户大连。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24分)

(1)读图比较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及分布特点。

(2)图1中甲工业区是______,试分析甲区域工业集聚的优势。

(3)图中A城、B城及大连软件园分别是德国、日本和大连的电子工业中心,它们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有哪些?

(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

(1)题,结合图例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2)题,甲工业区位于德国的西部,为鲁尔区,工业集聚的优势可结合教材内容作答。

第(3)题,可从科技、交通、环境、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主要从资源、市场、交通、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城市等级体系特点:

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以大城市为主,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明显多于德国。

城市分布特点:

德国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日本的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鲁尔区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

(3)科技力量雄厚;航空或高速公路发达;环境优美;政府政策支持。

(4)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市场狭小,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要靠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费成本,日本的工业多布局在港湾优良、运输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4.下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8分)

(1)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作为一个形成较晚的传统重工业区,为避免出现德国鲁尔区曾经出现过的衰落现象,应当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出三点即可)。

(2)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3)请比较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优势与不足。

【解析】第

(1)题,主要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交通、改善环境、发展科技等方面入手分析。

(2)题,主要问题是能源和资源问题,同时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等。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3)题,主要是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

答案:

(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出三点即可)

(2)通过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扩建秦山核电站、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资源等措施,缓解沪宁杭工业区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提高能源利用率。

(合理即可)

(3)集聚的优势:

相关产业集中,节省交通成本;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具有集聚效应、规模效应。

不足:

环境污染较严重,资源、能源紧张。

分散的优势:

各零部件能选择最好的区位布局,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较少。

不足:

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15.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17年10月11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该大桥将于2018年至2016年建成通车。

这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

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1〕关于“珠三角”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三角洲

②位于广东省东部,平原广阔

③河流纵横交错,水热条件好

④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4〕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两条即可〕

【解析】此题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背景考查了“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自身优势条件及不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第〔1〕题,“珠三角”面积小于“长三角”,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三角”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而且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开发早,经济、文化发达。

第〔2〕题,结合教材知识,即可解答。

第〔3〕题,打造城市群过程中会给环境、交通、就业等带来很多问题。

第〔4〕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能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带动其经济的发展。

答案:

〔1〕C

〔2〕区位优势:

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政策优惠。

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

〔4〕①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