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741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备战河北省2008年中考语文讲座

200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07年中考是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的第一次中考,备受社会以及广大师生的关注。

今年的语文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河北省200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渗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本套试题较去年有了较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稳中求变,变中求进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稳定性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1.试题的总数从26道减少到24道,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第一部分的分值由去年的15分提高到18分,进一步强化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在试卷中的重要地位。

  2.识字与写字是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并列的课程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省中考语文试卷考查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试题一直编排在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中,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关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中也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07年的语文试卷将识字与写字、修改病句等试题从阅读部分分离出来,安排在第一部分,一方面使第二部分更便于集中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识字与写字、语法和修辞教学的重要地位。

  3.文言文阅读命题的材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中第8题是“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道题涉及到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提高了思维的含量,这是我省中考首次考查比较阅读,是本套试题的亮点之一。

  4.作文试题也取得了新的突破,由传统的“材料作文”、“提示加话题”作文变为“材料加话题”的试题形式,既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又有一定的限制,便于学生充分发挥真实的写作水平。

  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试题增加了现代文积累的考查,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考查现代文名句名篇的默写,落实了考试说明中“默写并理解运用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的要求,扩大了语言积累的范围。

  二、减少头绪,加强整合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河北省200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有识字与写字、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几个部分,如何使这些考试内容在试卷中合理地呈现出来,减少头绪,加强整合,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如第一部分的四道试题中有两道具有较大的综合性,第3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府井是北京最负胜名的繁华商业区。

这里商铺林立、牌扁高悬,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条全长约三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⑴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攒()动②目不暇()接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⑶文中加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这道题提供了富有生活气息的阅读材料,巧妙地将识字与写字和病句修改几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减少了试题的头绪,使试卷更加简约。

  第4题也是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试题,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

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

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⑴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

(字数不限)

  示例: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答:

  ⑵请你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

写出理由。

  候选人:

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⑶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这道题以“母亲节”的小知识为载体,设计了3个小题。

三个小题集中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仿照示例拟定宣传主题需要考生运用语法修辞知识分析示例,得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是一个对偶句的结论,然后将主题用对偶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推举母亲节形象代言人需要考生以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为背景作答。

如果不了解“孟母教子”的故事,不知道我国著名思想家孟子;如果不了解“岳母刺字”的故事,不知道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史实;如果不了解冰心作品的主题之一是“母爱”,没有阅读她的作品《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推举形象代言人的理由就无从谈起,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

写出在母亲节这天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则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发展,加强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总之,这道题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落实了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能将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三、全面考查,突出能力

  今年的语文试题,覆盖面比较广,从考查的内容来说,它涉及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从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说,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全面考查了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等几种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

  语文基础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这份试题中设置了一些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如第一部分中的名句默写题、识字与写字题,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第5题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第7题解释成语的字面意思和现在常用义等。

  今年的语文试题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科说明”中的各项要求。

如第10题“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要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握,筛选出主要信息,才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

第13题“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毫米以下。

这是为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这道题需要学生依据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答案。

第15题“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③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这道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是试卷中的亮点之一。

第16题是对划线句子的理解,第17题是对论述的观点的概括和提炼,这些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第22题让学生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加以赏析,则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重视选拔,重视导向

  中考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今年的语文试题一方面注重落实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发挥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服务;另一方面,又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基本原则,特别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以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

  以往我省中考在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不考现代诗文的积累,只考古诗词和古文名句的积累,这是远远不够的。

中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学生不仅要背诵优秀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还要背诵大量的优秀的现代诗文,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今年我省在中考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试题首次增加了对现代文名句名篇的考查,虽然只有1分的分值,但却引领了一个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近年来,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虽然都有考查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试题,但是,由于试题编排在现代文阅读中,致使这方面的能力考查被阅读能力试题所淹没;虽然作文评分标准中有3个错别字扣1分的要求,但这一要求并未呈现在试卷上,致使识字与写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为了引起广大教师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关注,切实落实课程标准有关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去年的语文试题将这方面的考查从过去的阅读部分分离出来,编排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其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附录”部分规定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上也都有语法、修辞教学的内容,但是,由于多年来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上没有语法的考查,致使语法教学成了被初中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06年在试卷第二部分考查了语病的辨识与修改以后,这种状况出现了改观,为了彻底扭转初中语文教学不讲语法的现状,去年中考语文试卷将修改语病的试题放到试卷的第一部分,使其重要性得到了强化,尽管这道题赋分不高,它的导向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

  综合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均有考查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意在引领教学,切实搞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只重视文言词语的教学,忽视了文意的理解,忽视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除了最后一道题是理解的题目外,其它的试题均是死记硬背的题目,去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坚持06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改革方向,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为主,这就把文言文的教学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那就是在记忆的同时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感悟和赏析,那就是用学习现代文的方式方法学习文言文,这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这必将对我省初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改革产生长远的影响。

  五、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贴近生活、以人为本是去年语文试题的一大特点。

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设置,阅读部分的命题素材的选取和问题设置以及作文试题的命制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

作为社会的细胞的家庭的和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不论是从继承我国传统文化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其如此,“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着亿万中国人。

去年语文试卷的第3题以“母亲节”的小知识为背景材料设计题目,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以人为本。

学生答题的过程也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的过程,可以说这道题是整份试卷中的又一个亮点。

  阅读试题的选材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委婉讽喻的进谏方式以及齐威王察纳雅言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迪;《计量雨滴》介绍了雨滴计量的方法和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培养探究精神;《谈“忍”》一文赋予“忍”以新的内涵,给当前浮躁的社会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江南陶公柳》赞颂了陶公柳坚韧、宽容、质朴的品格,表达了对克勤克俭、爱民清廉的晋武昌太守陶侃的怀念。

这些阅读材料注重对考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读这些文章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受思想洗礼的过程,必将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去年的作文试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考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生长在师长为他们创造的顺境中,抗击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很差,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对待错误和失败,将是他们成长中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

拥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反省”这个话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反省的意义和价值,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获得以后人生道路的有益启示,相信这个话题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我省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思路清晰,结构简约,导向明确,难易适当,贴近生活,关注人生,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语文试卷。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与2007年学科说明相比较,2008年语文学科说明有很多变化。

这些变化告诉我们,2008年语文学科说明更多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具体变化的内容: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1.增加了两条内容

第一条:

语文学科考试,要准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范围。

第二条:

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为主,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新增加的两条内容提醒大家要格外关注《语文课程标准》,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研究它,真正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精髓,并在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地实施。

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能作用,教材是最好的例子,那种抛开教材而一味地搞题海战术的作法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是错误的,其结果只能是搞得老师、学生都身心疲惫而收效甚微。

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课标》和教材这两根救命稻草,做实做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第二条还具体而明确地指出了初中语文课本在中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删掉了一项内容

删掉的内容是:

语文学业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删掉的理由是这五种能力在后面考试内容中都有具体体现,是重复的内容,所以要删掉。

(二)考试内容

识字与写字

第一条“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这是课标中的要求,也是今年说明中新增的内容,希望大家给予重视,平时要加强训练。

第三条“写字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认清字形并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的能力。

”这是对写字的要求。

第二条“识字能力的考查,重在考查认读和拼写的能力。

”这一条就是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的能力。

知识积累与运用

1.增加的内容有两条,即第三条和最后一条。

第三条“默写并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古文16篇,古诗34首)”,对于这些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而且对于名句名段要能准确默写下来。

最后一条“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这类试题以前出现过多次,我们并不陌生,经过认真训练可以达到要求。

只要学生能够辨识被仿句子的特点,抓住“结构、内容、修辞”这三要素即可。

2.对修辞和语法有了新的要求。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近几年大家一直认为“没用”的语法又一次出现在考试说明中了,应该引起老师的关注。

前几年的提法是中考淡化语法,结果好多老师都放弃了语法教学,久之,不但学生不会修改病句,有些年轻的教师也不会修改病句。

关于基本的语法知识可以看《课程标准》和常见的病句有成分残缺(主、谓、宾、定)、词语搭配不当(主谓、动宾、定中、补中、主宾)、语序不当、重复啰嗦、句子歧义等等。

对修辞的要求是: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每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各不相同,要准确地告诉学生并牢固掌握。

3.默写并理解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07年中考试题让我们尝到了苦果。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现在看来这道题是如此的简单,可是通过阅卷我发现学生失分率却很高。

其原因是我们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进行必要的训练。

现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并不多。

七年级上册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七段;《春》;《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段落;《悬崖边的树》;《根》。

七年级下册:

《社戏》要求自己选择背诵的段落;《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青年》选择两段背诵;《黄河颂》;《梅岭三章》。

八年级上册:

余光中和席慕荣的《乡愁》;《沁园春·雪》。

下册:

《有的人》。

九年级上册:

《对岸》;《海燕》。

口语交际

第一条增加了两个词语:

简明、连贯。

第二条更换了两个词语:

“清楚、连贯”变为“自信、负责”。

词语的变更说明在口语交际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一是要求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语言要简洁明快,表达意思要前后一致,而且用语要文明、语气、语调要恰到好处。

二是与他人交流要充满信心,不要唯唯诺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要信口开河,更不能恶语伤人。

文言文阅读

删掉了“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一条内容;第三条将“概括文章中心”改为“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最后一条“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是新增的。

这些变化提醒大家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将加大,所选取的文章的难度可能会有所变化,加强对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考查。

现代文阅读

有两点内容是新增的。

第一点,“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二点,“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此外有两点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第一点,“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理解”一词替代了“体味和推敲”,说明对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的难度有所加大。

第二点,“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一词是新增的,其目的与第一点一样。

写作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三条没有变化。

第二、三、四条与去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要求更加具体详细。

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更加明确。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根据需要,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第四条对表达方式也提出了要求: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这些变化都在告诉我们: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进行整篇文章的写作,应该回归到写作的原始状态,即从写作的各个点做起,进行专项练习。

如,拟题训练、文章开头的写作训练、段落结构训练、文章结尾的写作训练以及环境、人物、各类表达方式的训练。

只要把这些写作点训练到位,一篇文章只要能有两到三个亮点,得到理想的分数并不太难。

综合性学习

这部分变化最大,三条内容全部更新。

第一条:

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条:

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活动的简单方案。

第三条:

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从以上三条信息中可以发现:

综合性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必须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完成;必须能独立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必须能从所给的材料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形成个性化的认识观点。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变化只有一处:

题型中增加了选择题。

这类题型近年来我们有些陌生,大家要好好研究一番。

选择将会出现在哪里?

内容是什么?

我们不能妄加猜测。

语文总复习策略

一、运筹帷幄,宏观把握

背景及现状

了解我们初三语文教学所处的背景,分析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新课程走得更近。

1、背景

(1)新课程实施将近两年,语文课改的方向已经十分明朗,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方式等也已经为我们理解和接受。

但新课程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目前我省语文中考的命题思路及语文试卷的格局、题型等已经基本定型,从去年开始,试卷的命题思想和意图已经与新课程基本接轨,且保持连续相对稳定。

(3)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属于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一套实验教材,它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我们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使用它,是语文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4)毕业年级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5)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

尤其是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有待我们作出努力。

2、现状

从教师方面看:

实施新课程几年来,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可以说每一位教师基本上都认同或接受了新课程的理论,在教学中也能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上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为:

(1)教师的主导意识太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学生基本上还是忠实的听众。

(2)教师放弃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权利,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对学生的所有发言,不辨优劣,不作分析,都给以肯定回答,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没有任何思维含量。

(3)课内阵地丢失,忽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课文阅读走马观花,课外无效资料和信息充塞,做大量练习,搞大运动量训练,看似重视了实践,其实是舍本逐末,搭花架子,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把多媒体课件当作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不管有无必要,逢课必用,把大量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而对课文却不作深入的研究,结果是上课教师围着鼠标转,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本却没有很好地看一看。

从学生方面看: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二)措施和设想

具体做法设想是:

(三读三提升)

1、重精读,抓略读,促泛读。

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篇课文上好。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

要把课文用好,就要对第六册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

每册教材都有六个单元,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

(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

(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

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或利用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复习时间,集体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份晚报,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有条件的话,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

2、提升思想,提升语言,提升技巧。

要提升学生的思想,主要有三条途径:

(1)读好书。

是指读好课文,读好书报。

课文和课外的精美读物,都是前人思想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读好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接受这些前人思想的熏陶,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去进行新的思考。

(2)勤体验。

启发学生从体验中激发思想。

可以体验直接生活,也可以体验间接生活(如文本生活和媒体传达的生活)。

(3)多碰撞。

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善于倾听和反思,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

提升语言。

有了思想,必须凭借语言去表达。

提升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赏读佳作的巧说之妙,让他们明确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佳效果,不能追求过得去,而要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