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429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三语文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复习.docx

《初三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复习.docx

初三语文复习

摘要:

2013中考临近,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繁星》、《春水》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世纪老人",宣扬"爱的哲学"。

1、主要内容:

①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写成。

②内容大致包括:

a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b对大自然的崇拜c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语言风格:

清新典雅

(二)《伊索寓言.》是公元六世纪古希腊寓言

内容是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②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3、采用的手法是拟人;

著名的故事:

龟兔赛跑狼来了

(三)《童年》.作者:

前苏联高尔基主人公:

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之一,另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

1、主要内容:

讲述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3--10岁期间的童年生活。

小说的基调显得严肃、低沉,以小孩的眼光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天真烂漫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民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2、人物性格:

①阿廖沙:

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②外祖父: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舅舅:

粗野、自私的市侩④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如圣徒

(四)《昆虫记》作者:

法国的法布尔,该书揭示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所学课文《绿色蝈蝈》

(五)《朝花夕拾》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有10篇,回忆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所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六)《骆驼祥子》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人公:

祥子(人力车夫)

1、性格:

先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2、主要讲述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和世态图。

3、主题:

"不让好人有出路"

4、其它人物:

车主刘四残忍霸道虎妞:

大胆泼辣有点变态

(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

1、精神品质:

为理想面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2、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小说回答了一个问题:

人到底怎样度过一生的问题。

(八)《海底两万里》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乘坐尼摩船长的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这位作家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

(九)《名人传》作者:

20世纪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写作《名人传》,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作家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十)《水浒》作者:

明朝施耐庵

1、主要内容:

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小说把英雄好汉们聚集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从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2、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翻译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3、人物形象;好汉108个共性:

豪侠仗义、除暴安良

(1)宋江:

(及时雨)忠义,有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有反抗性也有妥协性

(2)林冲(豹子头):

安分守纪、循规蹈矩,最后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主要情节:

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

(3)武松(行者):

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侠义之士

主要情节:

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4)鲁智深(花和尚):

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主要情节: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

(5)李逵(黑旋风):

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情节:

沂岭杀四虎斗浪里白条

(6)杨志(青面兽):

粗暴情节:

汴京城卖刀

(十一)《傅雷家书》傅雷:

翻译家,译著(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1、主要内容:

(1)以书信的方式对留学海外的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凝聚着对祖国对儿子的深厚的爱。

(2)强调了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不气馁,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在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十二)《培根随笔》作者:

英国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

1、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2、

(1)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奧秘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

(2)理想读者:

世家贵族子弟

(3)内容涉及:

哲学伦理处世之道,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4)新思潮;人本主义经验主义对科技和进步的肯定

3、局限:

贵族立场男权视角功利主义思想

(十三)《格列佛游记》作者:

英国斯威夫特(18世纪前期讽刺作家,政论家)

主要内容:

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1)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以此挖苦英国两个争论不休的政党。

(2)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

(3)通过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4)第四卷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的景象,这个乌托帮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人与动物"耶胡"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十四)《简·爱》作者:

19世纪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1、主要内容:

第一人称叙述简·爱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尽管身分低微但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

2、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

(1)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

(2)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

4、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1)对人间幸福的渴念

(2)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2013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学案: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七上:

一、《繁星》《春水》:

母爱?

童真?

自然

1.作家、作品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作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人世间的一段悲欢离合,以及人们习而不察的事物中,感受和发现人生的哲理,体会人生与自然的某些规律性的本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

2.诗集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歌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3.《繁星》《春水》名字的内涵:

(1)繁星,代表零星的思想;

(2)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4.重要内容

①作者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②“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

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的冰心写的《繁星》。

 

二、《伊索寓言》:

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书中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每个浅显的小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

2.内容

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赫剌克勒斯和财神》等;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等;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鼹鼠》《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等。

3.写法

①大部分是动物寓言;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先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③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动物的习性。

4.重要篇目⑴《狐狸与葡萄》写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故事。

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⑵《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水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

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⑶《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⑷《蚊子和狮子》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时却撞上蛛网。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⑸《农夫与冻僵的蛇》写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

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6)《狼来了》:

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7)《蚯蚓和狐狸》不能实现的计划,全是空话。

(8)《蚂蚁和蝉》:

讽刺好逸恶劳(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9)《两只口袋》:

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10)《狐狸和狗》:

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

(11)《驴和狼》:

面对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人,我们不要害怕,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冷静机智的应付。

(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12)《马和驴》:

强者帮助弱者,他们才能共存。

(13)《衔肉的狗》:

教导人们不要贪婪

(14)《龟兔赛跑》:

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1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七下:

三、《童年》:

在苦难中长大

1.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来源:

Z|xx|k.Com]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

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来源:

学科网]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主要内容

《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阿廖沙:

可爱、弱小、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

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父所招的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6.《童年》的主题

基本主题:

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四、《昆虫记》: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作者:

法国作家法布尔

2.内容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问题设计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

请举一例说明。

八上:

五、《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3.故事梗概

《狗?

猫?

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叙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鲁迅先生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5.重要内容

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主要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三件事。

②《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③《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挠,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六、《骆驼祥子》:

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1.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2.内容及人物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

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

后来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开始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勤俭、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人气的洋车夫。

但是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她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3.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

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

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它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点明其严重的后果,不仅摧残了人的肉体,还毁灭了人的灵魂。

其次,祥子的悲剧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

作为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那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他那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的。

他以为自己描绘的蓝图是没有别人在内的虚幻的个人小天地。

他的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

祥子悲剧的意义也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4.重要内容

①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