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759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docx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Sb2O3+3C

4Sb+3CO2↑。

该反应的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下列各组溶液,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3.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新型“即热饭盒”,其饭盒底部分为两层,一层盛有水,另一层盛放镁和铁的混合物。

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反应:

Mg+2H2O Mg(OH)2+X↑。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X是一种单质

B.Mg(OH)2是一种有机物

C.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D.混合物中的铁是催化剂

4.春节前后,某省发生大范围的因饮用假白酒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据查这种假白酒是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这种假酒,轻则双目失明,重则死亡。

工业酒精中的剧毒成分及中毒类型是()

A.甲醇、细菌性食物中毒

B.乙醇、化学性食物中毒

C.甲醇、化学性食物中毒

D.乙醇、农药中毒

5.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A.23  53

B.26  30

C.26  56

D.23  46

6.下列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KOH

K2CO3

Ca(OH)2溶液,过滤

B

硝酸钠溶液

碳酸钠

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C

CuO

CaO

水,过滤、洗涤、干燥

D

盐酸

硫酸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7.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

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A.省去装置甲和丁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8.我国推广食用的碘盐为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59.3%

B.69.8%

C.64.1%

D.68.5%

9.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A.烧碱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10.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A.CuO

B.Ag

C.BaCl2

D.Mg(OH)2

11.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Na2CO3

B.Fe

C.Ba(OH)2

D.CuO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再过滤

C

H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D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

A.A

B.B

C.C

D.D

1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的矿泉水不含任何溶质

B.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

C.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纯净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15.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二、填空题

16.“2014青岛世园会”于4月25日正式开园,主题是“让生活走进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

(1)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是______.

A 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从潮湿的空气中得到水,用于浇灌植物

B 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入”装置,减少场馆白天开灯的数量

C 景区鲜花大道覆盖用秸秆等废弃物再生的无土草皮,进行防尘、保湿

D 园区餐厅使用一次性木块,以确保饮食卫生

(2)海洋植物馆门口,一棵金光闪闪的人造植物“黄金奇葩﹣金耐冬”格外引人注目(图1),它是以优质木材雕刻而成,外贴纯度为99.7%的黄金箔.

黄金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黄金良好的____性,“金耐冬”长久不褪色,总是金光闪闪是因为______.

(3)世园会植物馆(图2)号称亚洲第一大钢结构管,拼装钢材杆件达到14000多根,所有杆件均为现场拼装焊接.

①焊接钢材杆件要先除锈,用稀盐酸除锈(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用氧气乙炔焊机焊接钢件时,要先调整乙炔(C2H2)和氧气的比例,氧气不能过量,如果氧气过量,将导致焊接不牢,写出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分析氧气过量会导致焊接不牢的原因______.

③植物馆内温热潮湿,为防止钢件生锈,请你写出一中可行的方法______.

17.某同学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买了一瓶“管道疏通剂”(部分说明如图)。

疏通剂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加快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的作用,反应原理为2Al+2NaOH+2H2O===2NaA1O2+3H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成分:

氢氧化钠固体、铝粉

净含量:

200克(含铝粉54克)

注意事项:

使用时要防明火

保存方法:

密封

适用范围:

毛发、残渣等淤积物

(1)该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

(2)按照使用说明,该同学对“疏通剂”作了进一步研究。

先向烧杯中加入206克水,再加入本品200克,当铝粉全部反应后,求: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①生成氢气的体积(ρ氢气=0.09克/升)。

_____

②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_____

18.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碳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如下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操作: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48.48g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写出A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⑤数据处理:

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⑥得到结论: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求:

 

(1)P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出化学式);   

(2)图像中,m1=________。

   

(3)计算M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20.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   

(4)已知:

化合物甲+单质乙

化合物丙+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1.某同学在用稀盐酸将氧化铜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所得溶液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分析A点所含的溶质为_________。

22.在农业生产中,用来选种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常达10%~20%。

如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____g。

(2)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 (填序号)。

(3)在配置时是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而不是用天平称量水的质量这是由于________。

三、探究题

23.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

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1)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其目的是_____,再接上装置C和D。

(2)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若省略B装置,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5.小明在实验室验证盐酸化学性质时,将碳酸钠溶液倒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两种物质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1)小明对反应后溶液溶质组成了两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猜想1:

溶质为NaCl和Na2CO3

猜想2:

溶质为NaCl和HCl

猜想3:

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三种猜想,说明你提出猜想3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用两种方法验证了猜想2成立.按要求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

方法二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

__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

(4)反思与评价:

你认为方法二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

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b;理由是                。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四、简答题

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2)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3)若每份样品中加入l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精确到0.1%)

28.正常情况下人的胃液pH为0.8~1.5,相应含H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2%~0.4%,胃液中HCl过多与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某人出现反胃、吐酸水的症状,经检查其胃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495%(胃液密度约为1g/cm3)。

(1)正常情况下,人的胃液显             性;

(2)若人的胃液总量为100mL,正常人胃液中HCl的质量范围为          g;

(3)服用碱性药品可以治疗胃液中HCl含量过多,你认为该患者     填(“能”或“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液中HCl过多,理由是                          ;

(4)医生给患者开的药品为胃舒平(有效成分是Al(OH)3),每片胃舒平含Al(OH)3的质量为0.39g。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箅该患者至少服用多少片的胃舒平,胃液才能恢复正常?

(请写出计算过程)

29.18世纪末期,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行著名的青蛙实验,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

大名鼎鼎的伏特认为这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电解质溶液)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

1800年,伏特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锌为负极,银为正极,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目前科学家依旧孜孜不怠的追求者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比如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尿素微生物电池,其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利用了尿素[CO(NH2)2]和氧气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得失来产生电流

(1)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精确到0.1%)

(2)人体代谢产生的尿素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液的形成主要涉及生理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该装置能否在高温下工作?

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4)该装置工作时,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或“b→a”)

(5)请根据图示写出这种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30.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25

25

20

20

加入硫酸溶液质量/g

50

100

100

120

反应剩余固体质量/g

21

17

12

12

反应掉固体的质量/g

4

8

 

8

(1)丙同学的实验中,样品中有______g的_______参加了反应(化学式);

(2)四位同学中,__________两位同学所取的硫酸溶液质量不足(从“甲”、“乙”、“丙”或“丁”中选择填写);

(3)计算混合物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_____

(4)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31.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

(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探究题

1、

2、

3、

4、

四、简答题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