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918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x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

●            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            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新课,并将其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由于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显然这门课程要有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它的成型需要几轮教学实践,因此目前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属于建议性质,适当时候进行修订后正式执行。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下面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工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要求。

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减相关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拟按以下几个部分组织:

●            计算机发展与社会;

●            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含文字与表格处理、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            基本应用技能。

1.计算机发展与社会

(1)         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2)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

(3)         理解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

2.计算机系统

(1)         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

(2)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         理解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

(4)         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方式(存储程序原理);

(5)         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

(6)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7)         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

(8)         理解文件、目录与路径的概念、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方式:

(9)         了解计算机存储体系及地址变换的概念;

(10)      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常见设备的工作方式。

3.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部分包含5方面的内容,要求至少选学其中的3个部分

●          文字与表格处理

(1)         理解Office软件;

(2)         理解文字编辑排版;

(3)         理解电子表格制作;

(4)         了解网页制作。

●            多媒体

(1)         理解多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2)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         理解多媒体信息(声音、图像)的采集与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4)         了解多媒体信息(声音合成、声音片段截取、图像合成、图像放大缩小)的基本处理方法;

(5)         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

(6)         了解多媒体系统的典型应用。

●            数据库

(1)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组成;

(2)         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3)         了解概念模型及常见数据模型;

(4)         了解建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步骤;

(5)         理解Access(或VisualFoxPro等)数据库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6)         了解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分类及基本组成;

(2)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方式;

(3)         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4)         理解因特网的作用及典型服务类型;

(5)         理解MAC地址、IP地址、域名及域名解析过程;

(6)         了解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

(7)         了解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            信息安全

(1)         了解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的联系及区别;

(2)         了解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3)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及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4)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  基本应用技能(*为可选内容)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

(2)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

(3)         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

(4)         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

(5)         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6)         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

(7)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8)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9)         了解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

(10)      掌握Access(或VisualFoxPro等)数据库的使用,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11)      了解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

(12)      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

(13)      了解网络信息发布的基本技术*;

(14)      了解声音、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如Windows录音机、画图)*;

(15)      了解FLASH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参考学时

总学时:

64。

其中讲课:

32~48,上机学时:

32~16。

2.实验安排

●            本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建议以实验辅导教材作为配套教材,以学生自学为主。

实验内容可根据“基本应用技能”中的要求进行设计。

对其中属于“了解”的内容,若实验开展比较困难,可采用集中观摩、演示的方式。

实验设计中,除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外,应该有较大部分的设计型实验。

鼓励通过一些大作业将多种应用技能贯穿其中,如通过收集与分析网络资料,完成某个主题的总结报告、设计个人网页等。

在选择实验软件时,鼓励优先选择国产软件。

3.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以通俗的语言和案例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和重要概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

●            上述基本要求可以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在教学过程(或教材)中按不同的思路进行组织。

●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            要注意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水平上的差异,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个性化发展。

●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基本要求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能已经被许多大学入学的新生所掌握。

考虑新生间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性,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如讲座、通过式考试、自学等)实现其中一些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语言,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编程技能与上机调试能力,并尝试通过编程解决一些示例性的应用问题(如数值计算、信息管理等)。

    由于各类非计算机专业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需求不同,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分为语言级和工具级两类,语言级又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在实际教学中,应允许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为便于说明,我们给出三门典型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为可选内容)

C语言级程序设计

1.程序的基本结构

(1)了解主函数和一般函数的概念,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掌握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包括标识符和关键(保留)字的使用;

(3)了解编译预处理、编译和链接过程和从编辑源程序到程序运行的操作方法;

(4)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包括输入输出格式)方法。

2.数据类型

(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int型、float型、double型、char型、void型)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类型说明方法。

3.运算符、表达式和语句

(1)掌握算术、赋值、关系、逻辑及其他运算符的使用及优先级和结合性的概念;

(2)了解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和运算规则;

(3)掌握赋值、算术、关系、逻辑、条件及其他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和求值规则;

(4)理解基本语句和复合语句在程序中的作用和特征。

4.程序的控制结构

(1)理解控制语句的作用和分类;

(2)掌握if、if-else、switch等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

(3)掌握for、while、do-while等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

(4)了解break、continue等控制语句的使用方法;

(5)了解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5.数组和字符串

(1)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

(2)了解数组在数值计算、数据统计、排序和数据检索方面的基本应用;

(3)了解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概念,会对字符串进行整体输入输出。

6.指针*

(1)了解地址和指针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2)了解指针变量的使用与操作方法;

(3)了解用指针访问数组、字符串的方法。

7.函数

(1)了解函数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

(3)掌握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的机制和方法:

(4)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的概念;

(5)掌握标准库函数的使用方法。

8.自定义数据类型*

(1)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声明、变量定义方法;

(3)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和访问方法。

9.文件输入输出*

(1)了解文件的概念:

(2)了解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操作及文件读写的基本方法。

10.综合程序设计能力

(1)会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编制结构化程序;

(2)掌握某些常用的数值计算与非数值计算算法,具有根据给定算法编制程序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

注:

本课程方案不要求先修C语言程序设计。

1.程序的基本结构

(1)了解主函数和一般函数的概念,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程序框架特征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掌握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包括标识符和关键(保留)字的使用;

(3)了解编译预处理、编译和链接过程和从编辑源程序到程序运行的操作方法;

(4)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包括输入输出格式)方法。

2.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类型说明方法;

(3)掌握算术、赋值、关系、逻辑及其他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3.程序的控制结构

(1)理解控制语句的作用和分类,掌握相关语句的使用方法;

(2)了解使用伪代码或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4.数组和字符串

(1)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

(2)了解数组在数值计算、数据统计、排序和数据检索方面的应用;

(3)了解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概念,会对于字符串进行整体输入输出。

5.指针和引用*

(1)了解指针类型及引用类型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与区别;

(2)了解指针与引用变量的使用与操作方法;

(3)了解用指针访问变量、数组、字符串的方法。

6.函数

(1)了解函数在结构化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

(3)掌握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的机制和方法;

(4)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的概念。

7.类与对象

(1)理解以类与对象为核心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的概念及其在面向对象程序中的体现;

(2)掌握类的定义方法;

(3)掌握类成员的访问权限控制;

(4)掌握对象的创建与使用方法;

(5)了解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6)了解类的继承与派生、运算符重载、以及模板等概念。

*

8.文件与数据输入输出*

(1)了解文件和流的概念;

(2)了解输入输出流类或标准I/0函数库的结构和机制;

(3)了解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操作及文件读写的基本方法。

9.综合程序设计能力

(1)会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编制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程序;

(2)掌握某些常用的数值计算与非数值计算算法,具有根据给定算法编制程序的能力。

VisualBasic程序设计

1.集成开发环境

(1)掌握集成开发环境的特点、启动与退出;

(2)了解集成开发环境的主窗口、窗体窗口、属性窗口、工程管理器窗口的使用。

2.对象及其操作

(1)了解类与对象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窗体的结构、属性及窗体事件的编程;

(3)掌握常用控件(文本、命令按钮、计时器、图形等)的使用及事件驱动程序的编制。

3.数据类型及运算

(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数值型、字符串型、日期型、货币型、对象型和变体型)的概念和定义方法;

(2)了解枚举类型和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

(3)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掌握变量和常量的显式和隐式声明;

(4)了解常用内部函数(数学函数、转换函数、字符串编码和操作函数、日期函数、格式输出函数、Shell函数)的使用;

(5)掌握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和求值规则,了解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和优先级。

4.基本I/0语句

(1)掌握赋值语句及交互式输入输出函数(InputBox、MsgBox)的使用方法;

(2)了解格式输出函数的简单使用方法。

5.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掌握单分支语句、多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

(2)了解块结构条件语句(SelectCase)的使用方法;

(3)了解选择结构的嵌套使用方法。

6.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掌握循环结构(For-Next、Do-Loop、While-Wend)的使用方法;

(2)了解转移控制语句ExitDo、ExitFor、Goto、On-Goto的使用方法。

7.数组

(1)掌握静态数组的定义和应用方法,了解动态数组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2)掌握数组初始化及输入输出方法;

(3)了解数组在数值计算、数据统计、排序和数据检索方面的应用技术。

8.函数和过程

(1)了解过程的概念,掌握Sub过程和Function过程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掌握过程调用中的参数传递(传值和传址、数组的传递、可选参数和可变参数的传递;对象参数的传递)的机制和方法;

(3)理解变量和过程的作用域和生命期的概念,了解递归程序设计方法。

9.菜单设计和对话框的使用

(1)掌握用菜单编辑器建立菜单的方法;

(2)了解菜单项控制(有效性控制、菜单项标记和键盘选择)和菜单项增减的方法;

(3)了解弹出菜单和对话框(通用对话框、自定义对话框)的设计方法。

10.多重窗体程序设计

了解多重窗体程序设计技术及多重窗体程序的执行过程与保存方法。

11.键盘与鼠标事件过程

(1)掌握键盘事件(KeyPress、KeyDown和KeyUp)的编程方法;

(2)掌握鼠标事件(Click、DblClick、MouseDown、MouseUp和MouseMove)的编程方法。

12.数据文件

(1)了解文件的结构与分类概念及文件对话框的使用方法;

(2)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语句及函数的使用和顺序、随机与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方法;

(3)了解常用的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

13.综合程序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编制面向对象程序的方法;

(2)了解常用的计算方法,例如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迭代法和二分法、数值积分、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多项式求值、数据的选择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数据的顺序检索和二分检索等,初步具有根据给定算法编制程序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参考学时

总学时数:

48~72。

其中,讲课学时:

24~36,上机学时:

24~36。

不同专业、不同语言的总学时数可以不同,一般不少于48学时。

2.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条件(应尽量保证基本的免费上机机时),一般讲授和上机时间的比例大致为1:

1,在讲授中也最好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

3.无论选用哪类语言,都应该介绍一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方法学(结构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现状。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三)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本课程建议以PC系列微机作为主要背景机进行教学。

课程包括微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微机接口、微机应用三大部分内容。

一般说来,电类专业对基本要求中的各知识点应作较高的要求;非电类工科专业对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中部分较深层次的原理和技术知识点可作一般的要求。

这部分基本要求主要针对非电类专业提出一般的要求。

在了解硬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维护系统及接口编程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微机系统及原理

(1)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总线结构、层次概念和主要性能指标,了解PC系列微处理器的发展;理解计算机各大组成部分的功能、计算机运算的基础、指令与程序的执行过程、数据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2)         了解指令系统的一般概念和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常用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3)         了解现代微机系统分级存储器结构和各级存储器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选用原则;理解存储器芯片和存储条与CPU的接口特性,了解内存储器、高速缓存器、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         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输出端口的编址方式;理解程序查询方式、中断驱动方式和DMA方式输入/输出的控制原理;掌握接口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结构。

(5)         了解总线、总线操作和总线操作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PC系列微机中总线的类型和常用的标准总线;理解总线操作周期4阶段及控制过程。

(6)         了解有关中断的基本概念:

理解CPU响应中断的条件和中断处理过程;理解程序查询式和中断向量式两种多中断源的识别与判优方法,掌握中断程序的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  微机接口及应用

(1)         了解微机系统接口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的概念及异同,理解不可编程和可编程接口的概念,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的用途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并行接口标准;理解行/列扫描式键盘接口的硬件工作原理、LED显示器显示原理;掌握键盘、LED显示器、打印机的接口方法。

(3)         了解A/D、D/A转换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D/A和A/D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DAC、ADC集成芯片及其性能参数。

(4)         了解某一类典型微机应用系统的一般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实现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模拟和数字I/O通道建立、输入/输出控制、数据处理、执行机构及驱动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

    本课程是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硬件课程,系统性较强,教学实施中要注重系统的完整性,要突出应用部分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本基本要求的课程教学需要48学时左右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特别重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的结合。

非电类专业也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原理认知性和设计性实验。

一般说来,计划内实验学时数应占讲课学时数的1/5。

    本课程的实验要求应主要突出原理性的实验、汇编语言设计实验、接口实验和应用性综合实验。

基本要求中列为掌握的知识点,一般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训练。

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但不涉及课程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以及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四)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四、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基本要求(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社会的信息化要求每一名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信息资源的能力和素质。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专用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能够利用数据库工具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管理、分析、加工和利用,对于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SQL语言的使用,掌握一种微机数据库工具的使用,并能利用数据库工具设计、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实例。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数据库基础知识

(1)         理解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3)         了解数据库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4)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

2. 数据模型

(1)         理解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概念模型”的含义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