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035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商不变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

  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

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

  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

  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

(板书课题:

商不变的性质)

  (3)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

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1)如果以第一组为标准,用第2、3、4组和它比较,同桌两人讨论被除数、除数分别起了什么变化。

然后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请若干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

(2)式与第

(1)式比较:

被除数8乘以2是16,除数2也乘以2得4,商不变。

边讲边在黑板出示:

  (8×2)÷(2×2)=4

  用同样方法讨论第(3)、(4)式与第

(1)式的比较结果。

出示:

  (8×4)÷(2×4)=4

  (8×8)÷(2×8)=4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说得好!

要乘以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

(板书:

相同的数)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4

  (4)判断:

  40÷8=(40×2)÷(8÷2)()

  160÷80=(160÷4)÷(80×4)()

  540÷90=(540×100)÷(90×10)()

  (5)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那么除以相同的数商变不变呢?

  (6)请同学们以第4组为标准,拿第3、2、1组分别同第4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64÷2)÷(16÷2)=4

  (64÷4)÷(16÷4)=4

  

  一、教学内容:

商不变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

  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

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

  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

  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

(板书课题:

商不变的性质)

  (3)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

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1)如果以第一组为标准,用第2、3、4组和它比较,同桌两人讨论被除数、除数分别起了什么变化。

然后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请若干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

(2)式与第

(1)式比较:

被除数8乘以2是16,除数2也乘以2得4,商不变。

边讲边在黑板出示:

  (8×2)÷(2×2)=4

  用同样方法讨论第(3)、(4)式与第

(1)式的比较结果。

出示:

  (8×4)÷(2×4)=4

  (8×8)÷(2×8)=4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说得好!

要乘以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

(板书:

相同的数)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4

  (4)判断:

  40÷8=(40×2)÷(8÷2)()

  160÷80=(160÷4)÷(80×4)()

  540÷90=(540×100)÷(90×10)()

  (5)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那么除以相同的数商变不变呢?

  (6)请同学们以第4组为标准,拿第3、2、1组分别同第4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64÷2)÷(16÷2)=4

  (64÷4)÷(16÷4)=4

  

  一、教学内容:

商不变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

  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

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

  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

  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

(板书课题:

商不变的性质)

  (3)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

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1)如果以第一组为标准,用第2、3、4组和它比较,同桌两人讨论被除数、除数分别起了什么变化。

然后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请若干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

(2)式与第

(1)式比较:

被除数8乘以2是16,除数2也乘以2得4,商不变。

边讲边在黑板出示:

  (8×2)÷(2×2)=4

  用同样方法讨论第(3)、(4)式与第

(1)式的比较结果。

出示:

  (8×4)÷(2×4)=4

  (8×8)÷(2×8)=4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说得好!

要乘以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

(板书:

相同的数)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4

  (4)判断:

  40÷8=(40×2)÷(8÷2)()

  160÷80=(160÷4)÷(80×4)()

  540÷90=(540×100)÷(90×10)()

  (5)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那么除以相同的数商变不变呢?

  (6)请同学们以第4组为标准,拿第3、2、1组分别同第4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64÷2)÷(16÷2)=4

  (64÷4)÷(16÷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