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90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论关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个焦点问题Word下载.docx

  

(1)越军的战略――“一线取胜边境取胜"

(并非所谓的诱敌深入)

  1978年7月,越南把越北的第1军区,划分为两个军区。

第1军区与我广西省接壤,第2军区与我云南省接壤,主要担负对我作战的指挥。

在这两个军区内又分别增调2~3个野战师作为骨干力量。

在与我广西、云南接壤的边界越方一侧,加紧进行作战准备。

进行与华为敌的政治教育。

研究了与我军作战的具体战法和作战方案。

越军总政治局在对华作战教育提纲中要求,"

把主力、地方、民兵三种力量结合起来;

大打、中打、小打相结合"

并强调"

一线取胜"

,"

边境取胜"

,"

不允许放弃一个乡、一个县、一个省或一座城市"

,说越军诱敌深入是错误的。

在作战指导思想上,"

既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又要保卫士地,这两个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越南军方认为"

中国军队武器比我们差,军队人数比我们多"

,故要求"

发挥综合力量,进行全民战争。

要求"

首战告捷"

打败战略第1梯队"

  

(2)越军在越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

  我东线(广西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越方部署有11个师另9个旅(团),成两线配置。

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个师另6个团。

这些部队番号是325B师、338师、3师、473师、304师、346师,另外还有越军43团、244团、576团、49团等部队。

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

这些部队番号是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另外还有越军196团、38旅、98团等部队。

  我西线(云南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二军区,越方部署有第345师、316师、316A师、344师(生产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55,000余人。

  这些越军部队中有三支全部苏制装备劲旅:

东线部署于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师,西线部署于沙巴地区的越军第316A师。

其中越军第346师又称"

高北师"

,师部驻高平南俊,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

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

新潮团"

,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

越军第3师又称"

金星师"

,师部驻谅山及以南,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团曾获越南"

人民武装力量"

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

英雄团"

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

越军第316A师是越军的"

英雄师"

,曾经获得过"

决战决胜"

的奖旗,越军各级连排干部培训都由该师负责,类似于越军军官教导总队。

开战后,越军总部将其作为一个拳头,宣称其能随时在任意方向吃掉中国一个主力师。

 除此之外,越方还加强了越北地区各省军事指挥部(相当于师级指挥机关),下辖有独立团,县有独立营,在要点上设立公安屯,还有大量我方无法准确统计的民兵组织。

公安屯是由越南特色的地方武装,越方的公安屯小的几十人,大的百余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后勤组等。

中越边境一线越军有27个公安屯,我钦州地区防城当面6个,南宁方向13个,百色当面8个。

  2、我军参战部队序列

  我东线(广西方向)集结的部队:

广州军区:

41军(121师122师123师)42军(124师125师126师)55军(163师164师165师)武汉军区:

20军58师43军(127师128师129师)54军(160师161师162师)成都军区:

50军(148师150师)

  我西线(云南方向)集结的部队:

昆明军区:

11军(31师32师)14军(40师41师42师)成都军区:

13军(37师38师39师)50军149师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

  为保证作战的胜利,参战部队另配属了3个地炮师和高炮师、3个铁道兵团、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等支援部队。

航空兵13个团另6个大队,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海军南海舰队百余艘各型舰艇和百余架作战飞机也集结待命。

  我军一线作战部队合计25个师,越军在这一线集结的正规部队合计15个师又9个旅(团),除此之外,越军第一军,第二军作为战略预备队在河内地区布防。

战争开始后,我军除54军160师外以上各部悉数参战,共有25个师的作战部队越境作战,越军也得到了两个河内卫戍师的增援。

  说1979年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出动20余万人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我军当面的越军也并非杂牌部队和地方武装。

诱敌深入是我军的惯用战术,越军也确实受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但以此推论当时“越军实行诱敌深入的战术”这样的说法有些想当然了。

  *参考《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战史讲义》

  二、我军的伤亡问题以及敌我伤亡对比的问题

  这也是网上关于越自卫反击争论的热点问题,也有一些别有用心者片面强调我军的伤亡,以此来证明攻击我军战斗力低下。

甚至把这场战争看成中国军事的一大失败和耻辱。

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澄清。

  1、于我军的伤亡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这个数字我看到过好几个版本:

越方媒体报道说是歼灭我军3万多人,我《解放军报》报道说是伤亡4000人,这两个数字值得商榷。

  最近,我无意中在旧书摊上买到了一本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这本书详细叙述了1979--1987年,我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勤工作的情况,哟与这是一本军方内部刊物,里头有些数字颇有参考价值: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

7.12大战,我军共发射85毫米以上炮弹6.8万发,其中仅130毫米火箭弹达1.8万发,152毫米炮弹1.2万发。

  1985年我边防某连在7天的防御作战中消耗手榴弹6000枚,子弹3.6万发,击毙越军40多人。

后勤部门后补充其手榴弹8000枚,子弹4万发。

被俘越军称其进攻部队每人配手榴弹2枚,子弹150发。

  再补充少许该书上的资料:

  老山前线,我军平均每一个战士需要14个后勤人员进行保障。

后勤部门仅在一个仓库内便储存了47万枚手榴弹。

每门152毫米炮按3个基数弹药保障。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参考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

  2、关于越军的伤亡

  由于我军是越境作战,关于越军的伤亡很难准确统计。

但越南方面对越军的伤亡一直是含糊其词,这恰恰表明了其伤亡极其惨重。

老兵网友的帖子中说(转载):

  “关于越军的伤亡问题,我咨询了李存葆老师,据李老师说,他查阅的83年时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说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

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消灭越军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

再内的十三个团队。

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与公安部队与我军的交战记录还没算在内。

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

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准确的。

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5万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

  我军伤亡2.7万,越南伤亡10万,你们说,这样的战斗我军打的漂亮不漂亮,这样的战斗,我军是胜了还是败了?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老兵网友对越军各部队的番号描述与战史有出入,降低了可信度。

关于越军的伤亡,我们可以看看越军几支主力部队遭受打击的程度就可知越军的伤亡之惨重!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军方公布的遭受我军沉重打击的越军主力部队有第3师、第345师、第346师、第316A师等部队。

  关于越军第3师:

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师又称"

,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团曾获越南"

称号,该"

曾经喊出过"

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

的狂妄口号。

第3师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

开战之初,越军"

即在同登被我军歼灭。

1979年3月4日,我军强渡奇穷河,以8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谅山,全歼越军第3师主力。

谅山为中越边境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

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同日夜,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河内陷入一片混乱。

想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讲话,说要在谅山与我军决战。

结果谅山只打了一天就丢了,吓的他甚至要迁都。

  关于越军第346师:

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46师又称"

,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

1979年2月25日,我军以7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越北重镇高平。

越军主力346师被迫化整为零,采用分散作战的方法。

1979年3月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表了撤军声明,越南政府发布全国总动员令。

同日,我军基本全歼越军主力346师。

师长黄扁山大校失踪,估计已被击毙。

  关于越军第345师:

在西线,我军集中6个师的优势兵力攻击柑塘。

我军以7个师属炮群及82毫米以上火炮564门、在6公里正面上对敌火力急袭25分钟,然后发起攻击,逐次夺取敌人阵地。

2月25日,我军攻克柑塘,守敌除越军345师师长梅荣兰带领少数人逃跑外,全部被歼灭。

  关于越军第316A师:

在我军猛攻柑糖时,黎笋下令越军第345师"

死守柑塘矿区"

,另外调遣其第316A师东援柑塘。

前面介绍过了,316A师号称越军"

,越军总部曾授予该师"

的奖旗,开战后,越军总部将其作为一个拳头,宣称其能随时在任意方向吃掉中国一个主力师。

第316A师在越军中的地位类似于美军第4机步师和我军的第38集团军,可以说是越军的军旗部队。

但该师甫一出动即遭我军39师阻击部队迎头痛击。

但越军第316A师战斗精神极其顽强,为突破我军的阻击,甚至发动了少有军官集体冲锋。

在岱乃制高点上,我军两个连队一天之内连续打退该师的18次集团冲锋,有力地确保了柑糖攻击的胜利,某部佤族战斗英雄阿尔子日一人消灭越军即不下一个排。

越军316A师损失情况不详,只知道两个被证实的消息:

  A、在岱乃阻击战中。

有一次我军曾经数过越军拉走的其官兵尸体车辆,一共17卡车,后来的没有统计;

B、柑塘被攻克后,我军一鼓作气又攻克了越南北方重镇沙巴,再次重创越军316A师,歼灭其逃跑的残部。

在《中越战俘生活秘录》一书中,还介绍说,该师师长阮少雄的勤务兵被俘,据说他是准备和阮一起坐伏尔加逃跑时被一发车前10米处爆炸的加榴炮弹震昏后落单的。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

越军第3师、第345师被我军全歼,越军第346师、第316A师被我军彻底击溃。

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越军主力尚且难逃厄运,越军其他部队可想而知,更遑论越军的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能有什么大作为了。

  *参考《舰船知识》杂志

  三、关于中国空军装备低劣、缺乏训练,惧怕越南空军米格-21飞机,因此不敢出动空军作战的看法

  当时,我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机是歼6,歼7亦有少量列装。

关于歼6在那个时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的辉煌战绩我在此不再赘述。

  "

中国空军怯战"

,这是"

外国军事专家”炮制一个经典笑话。

既然“中国空军怯战”,那为何也不见“强大先进”的越南空军出动战机对我军进行空袭呢?

凭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只要是大脑正常的人就能得出结论:

这次战争的战场主动权和战争节奏、战争强度完全由我军控制,未出动空军作战是我军避免战争升级采取的克制手段(中苏战略态势文末再论述)。

根据中央军委的规定,空军在中越边境地区加强巡逻警戒,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一般不超出国境作战。

  但中国空军并非无所作为。

空军张廷发司令员根据军委的意图,经过反复酝酿思考,提出了“挽弓待发,先声夺人”的作战指导方针。

其基本内容是:

所有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敌机一旦入侵,就能予以有力的打击,军委一声令下,就能立即出动突击指定的目标。

同时,在我边境上空组织声势强大的持续的空中巡逻,显示力量,威慑敌人,使敌空军不敢轻举妄动,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威慑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为了增加威慑力量,并在一旦敌机敢于出动时有更大的取胜把握,张廷发决定增调歼击机和轰炸机团进驻广西地区。

他还亲自到广西、云南一线地区检查了部队的战斗准备,对各部队领导和飞行员作了战斗动员。

2月17日凌晨,我军按预定计划从东西两个方向先后发起对敌攻击。

为了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我歼击航空兵按计划大量出动,不间断地在国境线我方一侧上空巡逻警戒。

自卫还击作战第一天,我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就出动飞机一百多批数百架次,进行警戒、巡逻,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的空中掩护态势。

  *参考《共和国空战纪实》

  四、对"

背包带固定搭乘坦克的步兵"

的看法

  这个事例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影响较大,误导了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网友,认为我军不重视战士生命,缺乏训练和常识等等,林冲兄弟在此对此事例作一解读,希望可以对大家正确认识有所帮助。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不谈协同作战中的步兵搭乘坦克战术。

我军的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术运用是沿袭苏联模式,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的战术,是苏联、美国等国军队的通用做法,即便是现在这个战术还是有效的。

要知道苏联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是战火中验证出来的,美国的也是,所以说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有人提出步战车的问题来说步兵搭乘坦克战术已经落伍(但我军1988年才研制出步战车,第一个享受这个待遇的就是第38集团军),当时我军并未装备步战车,步兵搭乘坦克作战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状况差,随时都会被越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进行协同作战。

在高速颠簸行驶的坦克上,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

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

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班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为了达成任务,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

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以那样的装备,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

要我是当时带兵的干部和老兵,也只能这样选择。

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

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

所谓“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

烈士长已矣,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肆言评判烈士牺牲“无谓”无异于抹杀参战全体将士的血汗和功绩!

  五、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的看法

  我军的装备和敌人的对比也是许多人攻击我军的重点所在。

许多人仅从当时我军枪械装备上就得出我军装备弱于越南装备的结论,并污蔑我军荒废军备建设。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实的情况是:

当时我军在枪械的装备上是与越军相差无几,因为越南的枪械主要是中国援助的,其军事工业也是中国帮助建立的。

其装备与我军相似是正常的。

何况,文革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我军当年总是把最好的装备援助给越南。

因此,越南在枪械装备上不弱于我军是不足为奇的。

而且,我军的武器质量是有问题,那是由于文革动乱造成的,前线将士没有责任,而且,正因如此,前线将士才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事实上,在装备对比上,越军与我军最大差距的是在火炮上,这是质的差距。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对中国军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

据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

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国军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

  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30~154毫米口径炮弹。

70年的一次连进攻实兵演习一个月后,演习场区内原郁郁葱葱的满山树木,竟全部枯黄,死光了。

  网上有人说中国空军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说中国陆军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

实际上,中国陆军延袭苏军“大炮兵主义”,高度重视炮兵建设,其炮兵火力与苏美不相上下,远强于北约华约其他国家。

越军炮兵在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几年后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

(我记得当时流行一种说法:

我军前线的任何一个班长都可以随时呼叫炮火支援,而越军只有团级指挥员才有这一权力。

)这也是越军北部防线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一点,说这是“意淫”,我做一个说明,信不信由你。

在一个关于炮兵的专业刊物,我看到的资料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军师一级建制部队的炮兵火力一次齐射投射的弹药总量确与当时的苏军相当,但火炮的质量要逊于苏军(可惜这本小册子找不到了)。

 六、关于最后的撤军之谜和撤军时的伤亡问题的看法

  这个问题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攻击对象,先是宣传说当时我军已经陷入了越南的陷阱里,后又以撤军的伤亡来攻击我军的战斗力低下,这些观点其实都是荒谬的。

  我国撤军与对越作战的战略意图有关,而并非所谓“重蹈美军覆辙,陷入越战泥潭”。

  中国对越作战的战略目标,是以围魏救赵之策,迫使越军减轻对柬埔寨梅莱山红色高棉基地的压力。

以中国军事实力,若大举攻越,短期内拿下河内、海防等中心城市,并非难事。

实际上,作战开始一周,越军边境地区防御即已全线崩溃,越314A师据守的谅山三面被围。

谅山为中越边境重镇,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我军撤军的真正原因有二:

  一是当时我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仅有柬埔寨支持我军攻打越南,如果我国不撤军而将战争继续扩大化,国际舆论对我国将非常不利,几十年在第三世界辛苦建立起来的影响可能毁于一旦。

  二是中国顾虑背后的苏联。

我国1979年对越作战是一场真正的大国博弈,此时真正紧张的是中苏边境地区,当时中苏边境居民几乎转移一空,生产生活全部陷入停顿。

在中苏交恶的60、70年代,苏军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陈兵百万,苏军驻远东和外蒙的摩步师的战术作训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以北京为突袭目标,要求摩步师每日前进50-70公里,苏军对我国北部地区压力极大,这也是当时我军精锐多数在北方的真正原因。

由于苏联绝不会容忍中国夺占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若中国攻占河内,更换越南政权,苏军在中国北方策应越南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对越作战从一开始就反复申明是边界反击战,就是向苏联表明绝无占领越南之意,防止苏联动手。

在战役战术上,则采用"

围点打援"

策略,围住谅山而不攻陷,吸引越军主力从柬埔寨回援,歼灭越军主力部队后撤军,这样,救援柬埔寨的战略目标就达成了。

实际上,越军开始确实中计,已将6个主力师,包括突破金边的203师从柬调回,企图增援谅山。

当越军主力向谅山移动时,中国在谅山东南和西南方向的10多万部队随即向两侧运动,已张开了袋口。

但中国由于顾虑苏联在北方行动而一再明示自己的意图终于起了作用,加上苏军卫星侦察到这一移动,并将情况通报了越军,使越南终于明白中国从一开始就说出的战略企图是真的,从而明白了中国军队对谅山围而不打的真实意图。

于是,越军主力不再企图增援谅山,而回撤到河内以北布防。

中国见战略企图已暴露,越军主力不会再上钩,只得对谅山合围发起攻击。

攻击谅山只用一天半解决战斗,消灭了越军第3师主力的情况表明,这是是典型的"

战术,我军意在围歼增援的越军主力。

  当然,由于苏联挚肘,中国被迫暴露战略企图,未能达成战略目标,不能不令人遗憾。

中国军队在指挥、通信、后勤保障等方面也暴露出大量问题。

美军估计,由于后勤方面的问题,中国军队越过边界300公里(不是区区50公里)后,作战能力将大幅下降。

但在对越作战的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火力和作战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