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163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x

江苏省版高中地理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掌握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地理背景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3)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

一线工程: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二线工程: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思考

 西气东输的干线为什么多经过大中城市?

答案 西气东输工程的干线多经过大中城市是因为大中城市人口众多,工业、企业较多,能源需求量大,消费量大,市场广阔。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1)现状: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带来的问题:

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等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具体原因

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

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2)油气发展具体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意义

(1)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各省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

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

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探究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穿过哪些省区?

答案 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2.西气东输一线管道修建工程有哪些难度?

答案 全线穿越的地区多沙漠、戈壁,施工相对困难的是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3.一线管道轮南到柳园段、中宁到郑州段出现明显弯曲,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中宁—郑州段弯曲过陕甘宁油气田扩大输气来源,轮南—柳园段向更多的城市供气。

4.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工程市场各是哪里?

答案 一线工程市场是长江三角洲,二线工程市场是珠江三角洲。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017·扬州市扬州中学期中)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到下表资料。

据此回答1~2题。

地区分布  

占全国的百分比

资源类型

长江流域

以南地区

长江流域

以北地区

水资源

80%

14.7%

人口

53.5%

44.4%

耕地

35.2%

59.2%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

2.为改善水土配置不协调状况,我国已经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D.小浪底工程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地少水多,B对,A错。

北方地多水少,C、D错。

第2题,为改善水土配置不协调状况,针对北方地多水少的现状,我国已经开工的巨大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C对。

长江三峡工程、淮河治理工程、小浪底工程都不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现状,A、B、D错。

探究点二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示意图。

材料二 紫气东来,绿色管道开工,总揽全局发展,东西双赢。

下面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

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居民收入等。

2.西气东输对西部生态有何影响?

答案 有利:

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有利于改善西部环境。

不利:

管道建设中容易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会加剧生态恶化。

3.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答案 从全国的角度看,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中央政府提供更高的税收;中央政府就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4.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答案 不应该。

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进口天然气比较,其开发利用的优势是价格低,而其他方面多为劣势,若提高价格,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就会失去优势,继而失去市场。

1.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

建设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和工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产生的环境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资源调出地区

资源调入地区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资源产量(或潜在产量)巨大;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远小于资源消费需求;

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①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③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7·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期中)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3~4题。

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的共性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4.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①③是西电东送的北、南通道,具有的共性是高压输电。

第4题,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短期内不可能改变,A、B错误。

②③工程可以缓解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D错误。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都可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C对。

[拓展延伸] 我国其他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原因

主要线路

效益

西电东送

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

晋、陕火电与黄河上游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西江水电输往华南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水北调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

西线:

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

丹江口至华北;东线:

沿京杭运河北上至华北

促进北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晋煤外运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

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重组

(2017·泰州市兴化市第一中学月考)读图,回答1~2题。

1.设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工资水平B.消费市场

C.科技水平D.国家政策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意义是(  )

A.根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B.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

C.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D.带动相关能源产业的发展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设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B对。

第2题,“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意义是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B对。

只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A错。

我国仍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错。

带动相关能源产业的发展是经济意义,不是生态意义,D错。

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西气东输二线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

4.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二线主干管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

A.甘肃B.宁夏C.湖北D.安徽

5.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气分布于(  )

A.东北B.西北

C.宁夏D.华南

答案 3.D 4.D 5.B

6.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3)对东部: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西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解析 

(1)根据图示的能源调配线路分布判断。

(2)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地势落差分析。

(3)对东部主要是获得了大量清洁能源,故利于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铁路的压力等。

对西部主要是利于西部资源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且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图表特征: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分布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读“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

(1)~

(2)题。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D.人口

(2)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

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

D.绕过自然保护区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结合位置判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及调配资源的类型。

本图所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起止点是轮南—上海,确定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注意题目“经济因素”的要求,图示管道线路经过沿线主要城市,城市为主要用气市场,反映了城市分布影响主干线路的走向。

(1)下列因素中,主干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D.人口

(2)中宁—郑州段发生明显弯曲,原因是(  )

A.为更多的城市供气B.补充气源

C.地形障碍D.绕过自然保护区

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障碍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

(2)题,中宁—郑州段发生弯曲是为了补充气源,经过了陕甘宁气田。

(1)B 

(2)B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

(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共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只穿越了温带草原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自流向北送水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答案 

(1)D 

(2)C (3)A

解析 第

(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

选D项。

(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河道,水质较好。

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

(2017·无锡市江阴四校联考)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工程有(  )

①清淤工程 ②灌溉工程 ③节水工程 ④治污工程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与中线相比,其优点是(  )

①水质好 ②工程量小 ③全线可以自流 ④可供调水量大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该河道北部许多河段淤积严重,甚至断流。

所以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工程有清淤工程,①对。

灌溉工程、节水工程是指北方受水地区的用水措施,不属于调水的配套工程,②③错。

北方水资源污染严重,调水原则是先治污,后通水,配套工程有治污工程,④对。

选A。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与中线相比,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其优点是工程量小,②对。

从长江下游调水,可供调水量大,④对。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中线水质好,①错。

中线全线可以自流,东线黄河以南河段,需要提水北送,③错。

选D。

(2017·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期中)读“我国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3~5题。

3.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②人口少 ③水资源利用率高 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4.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  )

①减少耕地面积 ②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③培育并推广种植抗旱作物 ④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5.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最大优点是(  )

①节省工程建设投资 ②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调水,降低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③充分利用三峡水库优质而丰富的水源 ④沿途人口、城市密集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且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即水资源总量少,④正确;华北地区人口多,土地和耕地面积大,用水量大,①正确、②错误;水资源利用率低,③错误。

选D。

第4题,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匹配,应培育并推广种植抗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③④正确;而减少耕地面积和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排除①②。

选B。

第5题,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是从丹江口、三峡水库调水到京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可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调水,降低运行过程中的能耗,②正确;可充分利用三峡水库优质而丰富的水源,③正确;调水要修建输水渠道,过黄河底的输送通道,工程量大,工程建设投资大,①错;沿途人口、城市密集不是其优点,④错。

选C正确。

(2017·南通市启东中学期中)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千米。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川气东送管线走向的经济因素的是(  )

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

C.交通运输条件D.工业基础条件

7.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市,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

①长期来看,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市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规划上海城市布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管道经过沿线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所以城市分布是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第7题,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从长期来看,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市发展的需求,①对;天然气输送到上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上海地区提供能源,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不是提供出口,②错、③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跟上海城市布局关系不大,④错。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18·江苏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下图示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该工程自2010年投入运行以来,每年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年。

读图完成8~9题。

8.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加剧污染B.增加交通压力

C.扩大就业D.加大经济差距

9.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对上海的最有利影响是(  )

A.带动上海基础设施的建设B.弥补电力消费缺口

C.提高人口素质D.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是扩大就业,带动沿线经济发展,C对。

电力是清洁能源,输电工程不会加剧污染,A错。

利用高压线路输电,不会增加交通压力,B错。

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D错。

第9题,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对上海的最有利影响是弥补电力消费缺口,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B对。

上海基础设施较完善,对带动上海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小,A错。

输电与提高人口素质无关,C错。

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对能源输出地(向家坝)的影响,D错。

(2017·南通市启东中学期中)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地区略图”。

读图完成下题。

10.“东水西调”调水工程对墨累—达令盆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加剧生态恶化B.减轻土壤盐碱化

C.地下水水位下降D.缓解水资源短缺

答案 D

解析 “东水西调”调水工程将东部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但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故D项正确。

二、判断题

11.(2017·南京市金陵中学期中)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

(  )

答案 √

解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调入区是京津地区,可缓解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

故本题叙述正确。

12.(2017·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月考)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生产力分布格局不匹配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

(  )

答案 √

解析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3.(2017·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  )

答案 ×

解析 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对资源需求量不同。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但资源不足。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资源需求量少,但资源丰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故该说法错误。

14.(2017·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期末)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  )

答案 √

解析 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故该说法正确。

15.(2017·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月考)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  )

答案 √

解析 我国经济增长快,国内能源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能源。

受国际局势的影响,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能源供求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三、综合题

16.(2018·盐城市期末联考)读“201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图及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以__________为主,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大庆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促进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对我国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 

(1)原煤(和石油) 大气污染严重;交通运输量增加

(2)石油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3)加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