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371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列习作提纲。

  2.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课

  

(一)回顾课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选编了哪些文章?

都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感情的?

  2.师生共同回顾,体会表达作者感情的方法。

  12课《古诗三首》有《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示儿》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题临安邸》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

“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己亥杂诗》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以整齐的句式描绘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极力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富强的热切期盼。

  14课《圆明园的毁灭》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15《小岛》表现了驻守海岛的战士们驻扎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高尚情怀。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的,不能空泛地抒情。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叙述事情就要抓住事件中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描写具体。

  3.生汇报: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的,不能空泛地抒情。

  

(2)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叙述事情就要抓住事件中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描写具体。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用同学们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义非凡。

那什么是家乡?

  自己小时候生长地方或者是祖籍。

  家乡还可以被称作:

故乡、老家、故园……

  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思乡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

  2.师: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自己家乡二十年前民居、交通、景色等和二十年后的对比。

  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感受。

  3.师:

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

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

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现在基本都普及了。

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

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

二十年后的家乡

   4.默读本次习作要求,师生共审题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起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

如,环境有什么变化?

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变化?

  5.指导审题。

  

(1)师: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习作?

  生:

想象习作

  

(2)想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交流汇报:

  A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

  B要融入感情,合理想象。

  师: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离开了感情,就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想象作文也如此。

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

我又是什么样子?

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三)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明确写作要求。

  师:

《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些什么呢?

  生:

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

  生:

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

  生:

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

  师:

你对哪一个内容最感兴趣,你就写哪一个。

  (引导学生独立想象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表达怎样的情感,)

  2.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要写好本次作文的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师:

试着梳理出写好本次的作文应该注意三点:

一是充分展开想象,合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美丽景象。

(合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板书:

环境:

房屋、学校、公园、街道、小河、科技等等)

  例文:

南宁有着绿城的美称,那就先看看道路两边的绿化设施吧。

道路的一旁,装上了循环喷水机,水从这儿喷出来,没有被泥土吸收的部分会一滴不剩地落入对面的池里,机器又从池里吸水倒喷回去。

这时正是炎炎夏日,我走在街道上,凉丝丝的,十分清爽,好似穿过水帘洞一般。

得益于现代化的浇灌方式,榕树、芒果树、扁桃树枝繁叶茂。

白天,树木的枝叶仿佛一片绿色的屏障,挡住了耀目的阳光;夜晚,五彩缤纷的彩灯,伴着飞瀑,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呈现在眼前,每一条街,是不同的颜色,有小学的街道呈现的是鲜艳的红色,居住区呈现的是温馨的鹅黄色,非常人性化。

这样境界真是够惊艳,叫人惊叹。

走在街道上,心情如此美妙,仿佛置身于仙境,不愧是世界级宜居城市啊。

  我来到了新型农场.首先跃入我眼帘的是土豆,这种土豆中加入了牛的DNA,使土豆长得如公牛一般巨大,并且既有肉的鲜美,又有土豆的口感,让吃遍天下美食的人们又多了一种特别的食品.再往前走,我一眼看到了五彩苹果,这种五彩苹果是基因修改的产品,说是五彩,颜色可不只有五种,粉色的是樱桃苹果,是樱桃和苹果的杂交体;绿色的西瓜苹果,是在苹果中加入西瓜的基因;还有棕色的巧克力苹果,白色的奶油苹果,黄色的梨苹果、紫色的葡萄苹果,红色的水蜜桃苹果等各种五彩缤纷的彩色苹果,那绚丽的色彩,让我眼花缭乱,不禁对现在无比发达的科技水平的基因工程而赞叹不己,津津乐道.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板书:

人:

同学、邻居、朋友、亲戚)

  例文:

回家的第二天,我就应邀参加了一个师生聚会。

到达老师家时,忽然,一个男人向我走来,我投去惊讶的目光,问:

“你,是谁啊?

”“忘记我啦,我就是小杰啊!

”我几乎要晕过去了。

“天啊,你是那个我们班最胖的男孩子啊?

”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孩走过来说:

“是啊,他现在还是模特呢!

”我好奇起来,想,这人又是谁呢?

她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

“我是珊珊。

”我的嘴张得大大的,似乎连鸡蛋都可以塞进去了。

接着,又一个帅哥出现在面前,说:

“哈啊,我是小凯,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我现在在实验学校做Englishteacher。

”我哭笑不得,因为他是我们班最调皮的男生。

突然,我想起了老师,问:

“老师呢?

”“在那里。

”啊,我没有看错吧,怎么老师一点没有变化?

见我有疑问,老师笑着说:

“这多亏了小雪,她研究了一种延缓衰老的补品,我吃了后,就这样了。

”我听了才恍然大悟。

同学们和老师在一起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送什么礼物,说什么话,参观什么地方,自己有什么感想等等。

(板书:

感受)

  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同学的变化等,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例文:

出了飞机场,看见了迎接我的妹妹——晴晴。

便一头钻进了她那辆绿色宝马小骄车。

汽车在平滑的公路上行驶,一点儿也不感到颠簸,听不到一点噪杂声。

晴晴对我说:

“姐,这是工业园,生产优质茶叶、贡米等土特产。

这里全部由机器人操作,只需一个总部电脑指挥就行了。

”不一会儿,晴晴又说:

“到居民生活区去。

”我向窗外望去,两边全是一棵棵的大树,有松树、柏树、梨树……看到我疑惑的表情,睛睛笑着说:

“现在的房屋都建成树的形状,稍小的是店铺,大的是居民楼,百货楼。

而且这些房屋都具有树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能净化空气。

”我们在一棵高大的“桂花树”前下了车。

睛睛领我从底部的一个巨大的“桂花花瓣”里走进去,进入了房间,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只见睛睛随手按下扶手的按钮,立刻,壁上出现了图像,原来是电视机呀,晴睛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种新型电视机来:

“它的显示屏可以放大、缩小、变形……而且还是液晶的。

不会伤害眼睛;另外,也不需要遥控器,更换频道时直接对墙壁说就可以了。

”这时,机器人保姆端来两杯咖啡,我们边看电视,边喝咖啡,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睛睛说:

“明天我带你去一趟农业园,欣赏农业园区的飞速发展。

”我听了非常高兴,很想知道家乡农业园的发展,因为农业园区的田园风光,一定会更美丽。

  4.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想象着说一说二十年后“我”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的变化。

  生:

如:

“高高的个子,一脸的胡子”

  生:

“烫着卷发,穿着时髦的套装,我是一位职场女性”……

  师:

你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博士、一位专家……

  例文:

二十年一晃过去了,今天我已经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科学家了。

我乘载着我新发明的海空陆地三用汽车,驶向我的家乡。

  5.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

(总结全文)

  例文:

闭上眼睛,我脑海里再次浮现出城市里的一幕幕靓丽景观:

街道上一道道水雾彩虹装饰着城市的梦、没有尾气的汽车无声地在城市的街道和天空穿梭,智能机器人在卖力地为绿城的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真正跨进高科技时代的第一步。

我的家乡南宁,因为科技进步而变得越来越美丽!

   (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表达方法。

  师:

我们作文表达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

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说具体。

  

  2.生说一说。

  3.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师:

为了突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次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

同学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4.表达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

(总结全文)

  5.展开丰富的想象,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在小组里说一说。

  6.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编写作文提纲

  

(一)指导学生编写写作提纲

  师:

作文提纲是写作文时对作文的构思。

好的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

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1.自主学习提纲范例。

  

(1)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写作提纲,PPT出示:

  习作提纲

  题目:

二十年后的家乡

  开头:

穿越到二十年后,看到了我的家乡。

  中间:

  1.环境的变化:

河水自主学习提纲范例,清澈,绿树成荫。

  2.工作的变化:

机器人在照料着果园。

  3.生活的变化:

遇到老同学开着3D打印的汽车去郊游。

  结尾:

表达我对二十年后家乡生活的向往之情。

  生自由读。

  师:

你有什么发现?

  生:

范例提示了提纲包含的大致内容。

  师:

提纲包含哪些内容?

  生:

提纲包括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

  生:

提纲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2.小组讨论:

课本中的示例作文提纲,你觉得写得好吗?

为什么?

  生:

这个提纲确定了习作的中心。

  师:

什么中心?

  生: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

  生:

提纲总体感觉二十年后的家乡越变越好。

  生:

提纲写出了家乡环境的改变。

  生:

家乡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D打印汽车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生:

二十年机器人照料果园,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不少地方在使用机器人办公了。

  师:

看来要写好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这个提纲是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怎样一步一步安排这些材料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

  

(1)有些材料可有可无,不能表现家乡的变化,可以舍弃。

  

(2)有些材料发不够严谨、充分,我们要进一步核实,才能使用。

  (3)有些材料可以很好地表达中心,就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了解到:

选择材料的重要性,对表达中心起很大的作用。

  师总结:

这个提纲审题准确、中心明确、选择材料合理。

  3.师:

习作前列提纲有什么好处?

  生总结如下:

  

(1)列好了提纲,心里就有数,写起来会感到思路通畅。

  

(2)可以避免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

  (3)避免写来写去,不着边际。

  (4)还可以防止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

  (5)不会遗漏想到的素材,便于修改。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先列提纲再作文有助于提高习作能力,培养学生习作前列提纲的意识,并不断练习,逐渐养成好习惯。

  

(二)列写作提纲。

  1.根据课本中的提纲示例,你试着写写自己的写作提纲。

  2.编写提纲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生总结回答:

  第一步,在头脑中构思:

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怎样一步一步安排这些材料。

第二步,把构思好的材料按照文章结构和段落进行排列,列出提纲。

  第三步,修改提纲。

  3.出示要求:

  

(1)构思,确定习作中心。

  

(2)提纲要求有题目、开头、中间、结尾。

  (3)合理选材,按一定的顺序写。

  4、生自己写作编写提纲。

  提醒学生写作时每一段都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各段合起来表达全文的中心。

  3.汇报交流。

   三.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自己修改。

  四、提纲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写习作提纲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五、根据提纲写出作文草稿。

   第三、四课时:

习作赏评课

  

(一)好文一起赏

  1.组织全班学生赏析作文。

  2.结合习作要点,出示评价表(表2),梳理例文突出优点,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指标

评价星级

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想象合情合理。

☆☆☆☆☆

能列习作提纲

☆☆☆☆☆

文章详略得当

    ☆☆☆☆☆

文章表达了多家乡的热爱

☆☆☆☆☆

习作优点:

修改建议:

  

(二)好文大家评

  根据表格内容,小组内进行习作评价。

  1.说一说每篇习作的优点。

  2.讨论修改建议。

  3.填写评价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三)好文我来改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抄。

   六.板书设计

  写什么----写变化,融入感情

  二十年后的家乡怎样写--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要学会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