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7章 配置管理.docx

第17章配置管理

第17章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CM)的目的是通过执行版本控制、变更控制等规程,以及使用配置管理软件,来保证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配置管理是对工作成果的一种有效保护。

配置管理过程域是SPP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阐述了配置管理过程域的4个主要规程: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SPP-PROC-CM-PLANNING]

✧配置库管理[SPP-PROC-CM-LIB]

✧配置项版本控制[SPP-PROC-CM-VERSION]

✧配置项变更控制[SPP-PROC-CM-CHANGE]

上述每个规程的“目标”、“角色与职责”、“启动准则”、“输入”、“主要步骤”、“输出”、“完成准则”和“度量”均已定义。

本规范适用于国内IT企业的软件研发项目。

建议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如商业目标、研发实力等)适当地修改本规范,然后推广使用。

17.1介绍

项目研发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工作成果,例如文档、程序和数据等,它们都应当被保存起来,以便查阅和修改。

如果把所有文件一股脑地塞进计算机里,那么使用起来肯定很麻烦。

毫无疑问,人们应当将文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保存起来。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ConfigurationItem,CI),配置项主要有两大类:

●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例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测试用例等。

●项目管理和机构支撑过程域产生的文档。

这些文档虽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

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

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

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基线(Baseline)由一组配置项组成,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

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不能再被任何人随意修改(见变更控制规程)。

基线通常对应于开发过程中的里程碑(Milestone),一个产品可以有多个基线,也可以只有一个基线。

基线的主要属性有:

名称、标识符、版本、日期等。

通常将交付给客户的基线称为一个“Release”,为内部开发用的基线则称为一个“Build”。

所有的项目成员都要使用配置管理软件来保护自己的工作成果。

机构应当采用统一的配置管理软件,常见的配置管理软件有Microsoft的VisualSourceSafe和Rational的ClearCase等。

为了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配置管理员(角色)。

配置管理员为每个项目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创建和维护配置库。

鉴于配置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机构还应当设立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ControlBoard,CCB)。

CCB是个虚拟小组,对配置管理各项活动拥有决策权(例如审批计划,审批变更请求等)。

对于配置管理而言,CCB是决策者,而配置管理员是执行者。

如果机构的各个项目紧密相关(例如一个产品线下的多个项目),建议机构设立公共的CCB,这个公共的CCB对所有项目的配置管理拥有决策权。

如果机构的各个项目相对独立,那么每个项目可以设立各自的CCB。

CCB的决策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配置管理的流程如图17-1所示。

图17-1配置管理流程图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基线计划、交付计划、备份计划等。

CCB审批该计划。

2.配置库管理

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

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配置管理员定期维护配置库,例如清除垃圾文件、备份配置库等。

3.版本控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配置项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对配置项的任何修改都将产生新的版本。

由于我们不能保证新版本一定比老版本“好”,所以不能抛弃老版本。

版本控制的目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发生版本丢失或混淆等现象,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配置项的任何版本。

配置项的状态有3种:

“草稿”、“正式发布”和“正在修改”,本规程制定了配置项状态变迁与版本号的规则。

4.变更控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置项发生变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变更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配置项被随意修改而导致混乱。

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算是“变更”,无需CCB的批准,修改者按照版本控制规则执行即可。

当配置项的状态成为“正式发布”,或者被“冻结”后,此时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修改,必须依据“申请-审批-执行变更-再评审-结束”的规则执行。

5.配置审计

为了保证所有人员(包括项目成员、配置管理员和CCB)都遵守配置管理规范,质量保证人员要定期审计配置管理工作。

审计配置是一种“过程质量检查”活动,是质量保证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

请参考质量保证规范SPP-PROC-QA,此处不再论述。

配置管理过程域产生的主要文档有:

✧《配置管理计划》,模板见[SPP-TEMP-CM-PLAN]。

✧《配置库管理报告》,模板见[SPP-TEMP-CM-LIB]。

✧《配置项变更控制报告》,模板见[SPP-TEMP-CM-CHANGE]。

17.2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17.2.1目的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以便有计划地开展配置管理工作。

17.2.2角色与职责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CCB审批《配置管理计划》。

CCB的人数视项目的规模而定。

通常CCB由项目经理、资深项目成员等人组成,项目经理为CCB负责人。

CCB的决策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7.2.3启动准则

●《项目计划》已经制定。

●配置管理员和CCB已经确定。

17.2.4输入

●《项目计划》

17.2.5主要步骤

[Step1]确定配置管理的软硬件资源

●配置管理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以及财力,确定配置管理软件以及计算机资源(考虑内存、外存、CPU等)。

常用的配置管理软件有Microsoft公司的VisualSourceSafe和Rational公司的ClearCase等。

[Step2]制定配置项计划

●配置管理员识别项目的主要配置项。

每个配置项都有惟一的标识符,标识符的参考格式为Project-Type…Type-Number。

✧可以在Project(或Product)前面加上公司的标识符。

✧Type…Type表示配置项类型,可以采用多级缩写。

✧Number为数字,范围从001~999,表示一个配置项有若干个文件。

若配置项只有一个文件,则该项可以省略。

●配置项计划的参考格式如表17-1所示。

表17-1配置项计划参考格式

类型

主要配置项

标识符

预计正式发布时间

[Step3]制定基线计划

●配置管理员确定每个基线的名称(标识符)及其主要配置项,估计每个基线建立的时间。

基线计划的参考格式如表17-2所示。

表17-2基线计划的参考格式

基线名称/标识符

基线所包含的主要配置项

预计建立时间

[Step4]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指明“何人”在“何时”(频度)将配置库备份到“何处”。

[Step5]审批《配置管理计划》

●CCB审批《配置管理计划》。

若该计划被批准,则请CCB负责人签字认可。

否则,配置管理员按照CCB的意见修改《配置管理计划》,直到该计划被批准为止。

17.2.6输出

●《配置管理计划》

17.2.7结束准则

●《配置管理计划》已经制定并被CCB批准。

17.2.8度量

●配置管理统计工作量以及文档的规模,汇报给项目经理。

17.3配置库管理

17.3.1目的

●所有人员依照配置管理规范和《配置管理计划》操作配置库。

17.3.2角色与职责

●配置管理创建并维护配置库。

●项目成员在权限之内操作配置库。

17.3.3启动准则

●《配置管理计划》已经制定。

●配置管理的软件硬件已经存在。

17.3.4输入

●《配置管理计划》

17.3.5主要步骤

[Step1]创建配置库

●配置管理员创建配置库,并且至少创建配置库的所有第一级目录。

[Step2]分配权限

●配置管理员为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操作权限。

一般地,项目成员拥有Add、Checkin/Checkout、Download等权限,但是不能拥有“删除”权限。

配置管理员的权限最高。

具体操作视所采用的配置管理软件而定。

[Step3]配置库操作与管理

●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例如Add、Checkin/Checkout、Download等。

●配置管理员根据“基线计划”创建与维护基线,“冻结”配置项,控制变更。

●配置管理员定期清除配置库里的垃圾文件。

●配置管理员定期备份配置库。

●交付管理。

这里“交付”是指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客户或项目外的人员。

交付出去的配置项必须有据可查,避免发生混乱。

流程如下:

✧“索取人”向CCB提出交付申请。

✧CCB审批该申请。

如果该申请不合法(合理),则拒绝交付配置项。

如果同意交付,CCB应给出详细的交付清单。

✧配置管理员依据CCB的批示,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索取人”。

✧“索取人”验收后签字。

17.3.6输出

●《配置库管理报告》(由配置管理员撰写)

17.3.7结束准则

●对配置库的操作与管理将持续到项目结束。

17.3.8度量

●配置管理员统计工作量以及文档规模。

17.4版本控制

17.4.1目的

●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发生版本丢失或混淆等现象,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配置项的任何版本。

17.4.2角色与职责

●所有项目成员都必须遵照版本控制规程操作配置库。

17.4.3配置项状态变迁规则

配置项的状态有3种:

“草稿”(Draft)、“正式发布”(Released)和“正在修改”(Changing)。

配置项状态变迁如图17-2所示。

配置项刚建立时其状态为“草稿”。

配置项通过评审(或审批)后,其状态变为“正式发布”。

此后若更改配置项,必须依照“变更控制规程”执行,其状态变为“正在修改”。

当配置项修改完毕并重新通过评审(或审批)时,其状态又变为“正式发布”,如此循环。

图17-2配置项状态变迁图

17.4.4配置项版本号规则

配置项的版本号与配置项的状态紧密相关:

●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

0.YZ。

✧YZ数字范围为01~99。

✧随着草稿的不断完善,“YZ”的取值应该递增。

“YZ”的初值和增幅由用户自己把握。

●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

X.Y。

✧X为主版本号,取值范围为1~9。

Y为次版本号,取值范围为1~9。

✧配置项第一次“正式发布”时,版本号为1.0。

✧如果配置项的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小,一般只增大Y值,X值保持不变。

只有当配置项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大时,才允许增大X值。

●处于“正在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

X.YZ。

✧配置项正在修改时,一般只增大Z值,X.Y值保持不变。

✧当配置项修改完毕,状态重新成为“正式发布”时,将Z值设置为0,增加X.Y值。

17.4.5配置项版本控制流程

[Step1]创建配置项

●项目成员依据《配置管理计划》,在配置库中创建属于其任务范围内的配置项。

此时配置项的状态为“草稿”,其版本号格式为0.YZ。

[Step2]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

●项目成员使用配置管理软件的Checkout/Checkin功能,可以自由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受变更控制规程约束),版本号格式为0.YZ。

[Step3]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

●如果配置项是技术文档,则需要接受技术评审(参见技术评审规程[SPP-PROC-TR])。

如果配置项是“计划”这类文件,则需要项目经理(或上级领导)的审批。

●若配置项通过了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则转向[Step4],否则转向[Step2]。

[Step4]正式发布

●配置项通过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之后,则配置项的状态从“草稿”变迁为“正式发布”,版本号格式为X.Y。

[Step5]变更

●修改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必须按照“变更控制规程”执行,主要步骤如下(详见变更控制规程):

✧如果CCB同意变更,则配置项状态从“正式发布”变迁为“正在修改”。

✧项目成员使用Checkout/Checkin功能,可以修改处于“正在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版本号格式为X.YZ。

✧修改完毕后,该配置项要重新接受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转向[Step3]。

17.5配置项变更控制

17.5.1目的

●防止配置项被随意修改而导致混乱。

17.5.2角色与职责

●CCB对审批变更申请。

17.5.3启动准则

●待变更的配置项状态为“正式发布”,或者该配置项已经成为某个基线的一部分(即被“冻结”)。

17.5.4输入

●待变更的配置项。

17.5.5主要步骤

[Step1]变更申请

●变更申请人向CCB提交变更申请,重点说明“变更内容”和“变更原因”。

[Step2]审批变更申请

●CCB审批该申请,分析此变更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如果同意变更,则转向[Step3],否则终止本规程。

一个配置项的变更可能导致其他配置项也发生变更,CCB在审批变更申请时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

[Step3]安排变更任务

●CCB指定变更执行人,安排他们的任务。

CCB需要和变更执行人就变更内容达成共识。

变更执行人可能是变更申请人,也可能不是。

[Step4]执行变更任务

●变更执行人根据CCB安排的任务,修改配置项。

●CCB监督变更任务的执行,如检查变更内容是否正确、是否按时完成工作等。

[Step5]对更改后的配置项重新进行技术评审(或审批)

●如果配置项是技术文档,则需要接受技术评审(参见技术评审规程[SPP-PROC-TR])。

如果配置项是“计划”这类文件,则需要项目经理(或上级领导)的审批。

●若配置项通过了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则转向[Step6],否则转向[Step4](即重新修改)。

[Step6]结束变更

●当所有变更后的配置项都通过了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后,这些配置项的状态从“正在修改”变迁为“正式发布”。

CCB在《配置项变更控制报告》中签字,结束变更。

17.5.6输出

●本规程的所有信息都记录在《配置项变更控制报告》中。

17.5.7结束准则

●CCB签字结束变更。

17.5.8度量

●CCB统计变更工作量。

17.6实施建议

●要求所有人员对其工作成果进行配置管理。

●对全员进行配置管理培训。

●由于配置库里保存的是项目的所有工作成果,应当选择“责任心强、可靠”的人员担任配置管理员。

●选用合适的软件工具,尽量减少配置管理过程的工作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