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648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docx

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4语言运用之综合运用及标点修辞

2017年高考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

一样,故不是比喻。

考点定位: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江苏卷考查的修辞包括: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其中“比拟”“借代”“对偶”已经考查过,故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

比喻的分类:

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本体、比喻词和喻体。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点,且本质不同。

依据这些条件,考生可以先找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A项的“成为”,C项的“般地”,BD两项没有比喻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项中说的是“雨”,“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

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

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

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

,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学*科.网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

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

C.席卷

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答案】

(1)A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

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

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2015和2016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形的辨析。

与2016年不同的是,2017年去掉了字音的考查,并且题干由“正确的一项是”变为“有错……的一项是”,难度有所降低。

所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指向明确。

字形设误点“凌”与“零”是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

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象。

故答案应为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延续了2015年和2016年山东卷题型,指向明确,所选词语皆为动词,难度适中。

解答这类题目既要注意语境的限制,又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

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搭配对象,此句的主语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所以此处只能选“席卷”;第二个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时需要考虑语境,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在雷州半岛上”,似乎用“系”用“停”皆可,但若选“停”,则“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应为一体,不够准确,而用“系”则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更为生动形象。

“扩充”与“扩展”词义侧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故选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新题型,将对诗句的理解渗透到文段阅读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中,重点突出对语言表达连贯准确能力的考查。

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语境要求,同时分析所给诗句的含义,从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等几个角度去思考就可以。

第一个空可根据内容前后的照应性,选出写春天的诗句,第二个空则可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选出答案。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春郊》,意思是东风是最称职的报春使者,逢着花草都催促它们发芽萌生。

“万柄莲香一枕山”出自宋代韩琦的《北塘避暑》,写的是盛夏时节,莲花盛开的景象。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出自宋代诗人汪藻的《春日》,写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只恨春归我未归”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写的是春末景象,表达的是思归之情。

另外,如果考生备考中对所考查到的诗句有所积累,则此题就完全变成了诗句填空题,难度也就大大降低。

这也提醒考生要加强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积累。

2016年高考

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

“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然后再据此分析题目。

2.【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4分)

【答案】示例:

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既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

动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对于这种综合性题目,考生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全面掌握考查方向,然后再确定答题思路。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知道“拖延症的危害”是什么。

本题题干提供的材料有限,这也就提示考生从“拖延症”这个名字和“拖延症”的表现入手分析即可。

概括出“拖延症”的危害后,再用含有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表述出来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不过从整个高考试卷来看,本题和诗歌鉴赏题目同时考查到“比拟”这一修辞手法,似有重复之嫌。

3、【2016年高考山东卷】(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暄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

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

C.幽美领悟繁杂D.优美领悟繁复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B

(2)B

(3)A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2015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音

及字形的辨析。

与2015年不同的是,2016年加入了字音的考查,并且题干由“有错……的一项是”变为“正确的一项是”,考查覆盖面有所扩大。

所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字形设误点“喧”与“暄”是形近字,“至”“致”是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

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

字音设误点“伫”是习惯误读字,对于这种情况,在复习时要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3)试题分析:

优美:

美好;美妙。

幽美:

(1)形容地方很偏僻、光线暗;

(2)使人感觉宁静、安闲的;(3)幽静美丽;幽雅,幽深。

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所选的词语应符合李白诗歌的意境,用“幽美”恰当。

领略:

有领会,理解,理会,理睬等意思。

领悟:

就是体会,解悟。

文段中的对象是“徽派建筑之美”,用“领略”恰当。

繁杂:

事情多,繁琐而杂乱。

繁复:

指繁多复杂。

文段中用来形容老屋内部结构,应用“繁复”。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延续了2015年山东卷题型,指向明确,所选词语涉及动词和形容词,难度适中。

解答这类题目既要注意语境的限制,又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

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上文李白诗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

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突出了环境的清幽,所以此处只能选“幽美”;“领略”和“领悟”词义轻重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据此可判断出答案;“繁杂”和“繁复”适用对象不同,范围大小亦不同,前者多指事情多而乱,而后者的使用范围要广一些,文中用“繁复”最恰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科.网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分清语句或段落的层次,大致确定句中点号和句末点号;②反复读,分清句子内部的各种关系,判断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使用是否正确;③认真揣摩语句所传达的感情,根据语气确定句末点号是否正确,即分清所给文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祈使句,准确判断句号、问号和叹号使用是否正确;④仔细辨析,注意前后关照,准确判断句中标号和句末点号是否正确,如引号、括号等标号和句末句号或问号的位置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了顿号、句号、逗号和破折号的用法,这几种标点皆是平时学习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经常会被误用的标点,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4、(2015年高考湖南卷)语言文字运用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

【答案】

(1)B

(2)A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成语的题目,采取一个语段中出现多个成语的方式,同时考核近义成语的辨析,但总体难度不大。

(2)试题分析:

比喻“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暗喻,排比“面对……面对……面对……”。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辨析修辞的题目,注意各种修辞之间的区别,是湖南较有特色的题目,但难度不是很大。

5、(2015年高考湖南卷)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

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熌灼shuò曲折qŭ山坳ào石磴chéng

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石磴dèng

C.熌灼zhuó曲折qŭ山坳yòu石磴chéng

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石磴dèng

(2)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

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答案】

(1)D

(2)C

【解析】

(1)试题分析:

灼zhuó曲qū坳ào磴dèng。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的考核重点在于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误读,此题抓住这两个内容进行考核可

(2)试题分析:

注意前后句的照应和句式的选择,空格后面是“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前面对应的是物,所以应为排除B.注意“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的句式对仗,所以选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湖南卷的衔接一般都选古诗,今年变化可题材,但在试卷中仍然有“对仗”等诗词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6、(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

群山逶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

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

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

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半夜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玲珑群山逶迤B.俯瞰金灿灿

C.边缘层层叠叠D.椭圆博览会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宏大沿亮堂堂B.宏大攀银闪闪

C.洪大沿银闪闪D.洪大攀亮堂堂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梯田

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梯田

【答案】

(1)D

(2)B

(3)D

【解析】

次繁多、错综复杂。

“叠叠”不可以写作“迭迭”,要注意辨识。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与往年相比题型有了很大改变,不再使用单独的字形考查题型,而是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错别字辨析的形式,指向更明确,难度较低。

所选词语有两字词、三字词、四字词,与往年相比考点覆盖面有些缩小,设误点“园”与“圆”属于形近字、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

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

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

④语境辨识法。

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词辨析。

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完全不同于以往山东卷近义词辨析类题目,指向明确,所选词语涉及动词和形容词,难度较低。

做这类题目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

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本题所选词语“洪大”与“客宏大”使用对旬象不同;“沿”与“攀”词义不同,使用语境不同;“亮堂堂”与“银闪闪”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考查比较全面。

(3)试题分析:

第一个横线处所在位置是一个比喻句,从上文来看,本体是“流水声”,那么喻体应为“音乐”而不能是“节奏”,所以应选“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第二个横线所在的句子仍然是一个比喻句,这一处要求填的是本体,喻体是“镜子”,并且本体要符合“平展展”的特点,那么只能填“蓄满水的梯田”。

所以答案应为D项。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选用句式,又考查语言连贯,是一道有点综合性质的题目。

难度并不大。

山东卷已多年没有考过选用句式,此题的出现,算是一种回归,以语段阅读的形式出现,也是山东卷的一次突破。

从连贯类题目的角度考虑,此题算不上新颖,难度偏低。

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本题中的两处填空都是从内容的前后照应角度命题,考生也自然可以从这个角度解答。

7.(2015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

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

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

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

A项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考点定位】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

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分析各个选项所蕴含的的哲理。

这要求学生平时有一定的积累,对诗句不只是会背会默写,尤其是一些哲理小诗,更主要的是理解诗句的内涵,能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8.(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

25、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是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项出自宋代刘攽《新晴》,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5、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是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解答此

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熟悉常用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熟悉修辞考查题型,明

确各类修辞的特点,理解各种修辞方法不同的表达效果,积累解题技巧。

本题只考查“比拟”修辞格,指向明确,难度稍大。

四个选项语料均为古诗句,突出

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但也正因为选自古诗句,脱离诗歌具体语境孤立理解有一定难度。

“比拟”含拟人与拟物,部分学生可能会与“比喻”混淆,影响判断的正确性。

1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9.(2015年高考福建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

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1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

通知各校自行学习?

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答案】(3分)A

答:

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