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783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的.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基因的

第1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重点)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重点)

一、阅读教材P37~39分析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比例   9 ∶  3 ∶  3 ∶  1

2.实验结果

(1)F1全为黄色圆粒,所以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2)F2有四种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

黄色圆粒占9/16,绿色皱粒占1/16;与亲本表现型不同(新性状、重组型)的是:

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各占3/16。

3.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

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和y、R和r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亲本遗传因子组成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一种配子。

(3)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4)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即Y与R或r结合的机会相同,y与R或r结合的机会相同,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即YR、Yr、yR、yr,其数量比接近于1∶1∶1∶1。

(5)F1自交,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二、阅读教材P39~40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概念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

2.验证实验——测交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

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

①F1是杂合子。

②F1产生4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不成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3.孟德尔针对3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

具有3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2发生了性状分离,数量比是27∶9∶9∶9∶3∶3∶3∶1,即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

4.应用

(1)解释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原因很多,但大多可以用不同基因的不同组合来解释。

(2)指导杂交育种:

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再经过选择,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称为杂交育种。

(3)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族系谱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

判一判

(1)孟德尔的实验中黄色圆粒豌豆必须做母本才能得到相应结果。

(×)

(2)F2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组合性状,所以其中没有纯合子。

(×)

(3)F2出现四种表现型,这是性状分离现象。

(√)

(4)F2中只有1/4的纯合子。

(√)

连一连

 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及假说解释

孟德尔完成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之后,又对其他性状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为例结合教材P37~39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1 依照孟德尔的两对杂交实验结果,分

析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1)F1的表现型分析

F1全是黄色⇒黄色对绿色是显性;F1全是圆粒⇒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2)F2的表现型分析

①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

说明2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两对性状的组合是随机的。

③结合上述完成分析

④F2性状表现

探究2 结合上面的分析,完成孟德尔的解释

(1)F1产生配子图解

(2)F2的基因型分析

①控制每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②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结合上述完成分析

基因型

比例

纯合子

YYRR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1/16

单杂合子

YyRR

2/16

Yyrr

2/16

YYRr

2/16

yyRr

2/16

双杂合子

YyRr

4/16

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记:

双亲纯种显和隐;杂交F1全显性;F2四性状——两个亲本、两个重组,比值恰为9∶3∶3∶1。

9为两显性(性状),3为两重组(性状),1为两隐性(性状)。

2.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性状不一定占3/8。

(1)当亲本为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16+3/16=3/8。

(2)当亲本为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5/8。

3.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突破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B.子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不符合分离定律

D.子代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

选C。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圆×绿皱

F1    黄圆

F2 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据实验过程分析,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C错误。

YyRr自交,子代基因型=3×3=9种,表现型=2×2=4种,B正确。

子代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依赖于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突破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解析:

选A。

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无关;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B有关;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C有关;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有关。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

如图中A—a、B—b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2)在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其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仍用测交法验证,现已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分析。

探究1 用乘法原理进行测交解释

F1 YyRr × yyrr

先分解

再组合

探究2 结合减数分裂,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观察下图讨论下列问题:

(1)A—a或B—b或C—c控制的性状,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提示:

是。

(2)A—a和C—c或B—b和C—c分别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提示:

是。

1.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

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方法

(1)测交法:

双杂合子F1×隐性纯合子,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1∶1∶1∶1。

(2)自交法:

双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9∶3∶3∶1。

1.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解析:

选D。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是否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否自由组合,从而产生4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因此最佳方法为测交。

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

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

2.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

A.测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3∶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子代所占的比例为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子代所占的比例为1/2

解析:

选C。

F1测交,且子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故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1∶1,A错误;F1自交,其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所占比例分别为3/16、3/16,故其所占比例为3/8,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均符合分离定律,故F1自交后代中黄色∶红色=3∶1,非甜∶甜=3∶1,C正确;F1测交子代中红色非甜所占比例为1/4,D错误。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一样,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集中于指导育种和遗传病的预测,结合教材P40第二、三段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1 以获得基因型AAbb的个体为例,理解杂交育种

P    AABB×aabb

↓动物一般选多对同时杂交

F1的基因型:

AaBb

⊗↓动物为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间交配

F2 9A-B- 3A-bb 3aaB- 1aabb

从F2中选出性状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获得纯合子AAbb(品种)。

 植物以连续自交选育纯合子,一般不用测交的方式,而动物可用测交的方法选育出纯合子。

探究2 以“自由组合”关系的两种遗传病为例,预测遗传病的概率

当甲、乙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假设甲病患病率为m,乙病患病率为n,各种患病的概率可用以下图示表示:

由上图可清晰得出以下结论:

①A区两种病都患,概率是mn;

②B区只患乙病,概率是(1-m)n;

③C区只患甲病,概率是(1-n)m;

④D区两种病都不患,概率是(1-m)(1-n);

⑤B+C区为只患一种病,概率是(1-m)n+(1-n)m;

⑥A+B+C区为患病区,概率是1-(1-m)(1-n)或mn+(1-m)n+(1-n)m。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拓展和延伸,是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但每对等位基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

因此,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题目时,可以先用分解法分析每对性状,然后再将多对性状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2.在杂交育种中,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合理选用优缺点互补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导致基因重新组合,可得到理想中的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摒弃双亲不良性状的杂种后代,并可预测杂种后代中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从而有计划地确定育种规模。

1.豌豆种子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在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路好。

欲培育绿色圆粒纯合子,现

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个纯种品系,用它们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使Fl自交,得F2,还应(  )

A.从F2中选出绿色圆粒个体,使其杂交

B.从F2中直接选出纯种绿色圆粒个体

C.从F2中选出绿色圆粒个体,使其反复自交

D.将F2的全部个体反复自交

解析:

选C。

F2中绿色圆粒个体的基因型有两种:

yyRR、yyRr,因此,要培养成该品系纯种应让其反复自交,直至没有性状分离。

2.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两对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两种都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

A.1/2,1/8       B.3/4,1/4

C.1/4,1/4D.1/4,1/8

解析:

选A。

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孩子,可推知父亲基因型:

TtAa,母亲基因型ttAa;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1/2×1/4+1/2×3/4=1/2,两种病都患的概率为:

1/2×1/4=1/8。

核心知识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语句]

1.F1(YyRr)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自交后代F2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如n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2n种。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解析:

选D。

F1产生是4种配子,而不是4个,A错误;几乎所有生物精子数量都远远超过卵细胞数量,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在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Y、y)和(R、r)可以自由组合,C项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项正确。

知识点二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2.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解析:

选D。

图A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图B表示双杂合子自交,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图C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自由组合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3.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

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解析:

选C。

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玉米的有、无色子粒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如果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测交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例不可能是1∶3,而是1∶1,C错误;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

4.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A.1/3         B.2/3

C.3/16D.3/8

解析:

选B。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与后代杂交后得到的F2中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型所对应的基因型为ddR_,占比例为3/16,其中纯合子ddRR为1/16,杂合子为ddRr占2/16,所以ddRr在抗倒伏抗病中的比例为2/3。

5.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选B。

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所取两个亲本不仅要具有两对不同的相对性状,而且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选②×④或③×④。

6.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率领科研团队提取青蒿素有效治疗疟疾,青蒿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色素)和黄色(含黄色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青蒿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

③若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品种杂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

④F2植株中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只有不存在B基因时,A基因表达,才表现为黄花,因此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其他基因型均开白花。

(2)Ⅰ.由题意可知,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AAbb),可选择杂交育种,即AABB和aabb两个白花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Ⅳ.①F1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②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

aabb=9∶3∶3∶1,其中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其余的为白花,所以F2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花∶黄花=13∶3。

③由于F1的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品种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为黄花,其余为白花,因此后代的分离比为白色∶黄色=3∶1。

④F2中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则在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花纯合子的比例是1/3×1+2/3×1/4=1/2。

答案:

(1)AAbb或Aabb

(2)Ⅰ.AABB aabb Ⅳ.①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白色∶黄色=13∶3 ③白色∶黄色=3∶1 ④1/2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解析:

选C。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所以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而亲本的基因型不能确定。

2.下列是同种生物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A.图1和图3B.图1和图4

C.图2和图3D.图2和图4

解析:

选C。

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亲本基因型应为一种性状的基因型双亲均为杂合子,另一种性状的基因型双亲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

3.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乙、丁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小球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如表所示)。

容器中小球的种类及个数

E字母的小球

e字母的小球

F字母的小球

f字母的小球

甲容器(♀)

12个

12个

0

0

乙容器(♂)

12个

12个

0

0

丙容器(♀)

0

0

12个

12个

丁容器(♂)

0

0

12个

12个

进行下列二种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①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②从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A.操作①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及受精作用

B.操作②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①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e组合概率约为50%

D.②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f组合概率约为50%

解析:

选D。

操作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其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及配子的随机结合(受精作用)过程,A正确;操作②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其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B正确;①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e组合概率约为50%,C正确;②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f组合概率约为25%,D错误。

4.一杂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3∶1∶3∶1,这种杂交组合为(  )

A.Ddtt×ddttB.DDTt×ddTt

C.Ddtt×DdTtD.DDTt×DdTT

解析:

选C。

由子代表现型推亲代基因型,子代比例为3∶1∶3∶1=(3∶1)×(1∶1)推出第一种(Dd×Dd)×(Tt×tt)则亲代为DdTt×Ddtt,第二种(Tt×Tt)×(Dd×dd),则亲代为DdTt×ddTt,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5.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的基因型,其中部分基因型未列出,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项目

雄配子

RY

Ry

rY

ry

RY

1

3

RrYY

RrYy

Ry

RRYy

RRyy

4

Rryy

rY

2

RrY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