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445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docx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病句类型的前四类;

2、特别注意“辨析方法”中的“审读关键词法”。

教学难点:

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

【教学设想】

 大量补充实例,多作感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

  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

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考点阐述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

“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次D”。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言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

(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

(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二、考查类型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1、辨析语病。

例1:

(200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

正确的选项是C。

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

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

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尽管被认可,但并非正确的做法,与句末的“纠正”的“正”不合。

今年判断病句的这道题目将“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组合在一条题目之中,考查方向与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偏重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在典型的语病上做文章,这与考试大纲似乎有点相悖。

例2、(200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

CA项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才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给予”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D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删除“对”

教师点拨: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

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修改病句

例:

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

读完后完成

(1)

(2)两题。

(1997年全国高考题)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

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

大家踊跃发言。

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

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

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改正结果填入表中。

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

解析:

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②当说话做事前③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④不把这一点重视好⑤应该大力提倡;⑥对不尽人意⑦的地方。

序号

改为

15名与会者(到会的15名团干部)

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问题

说话做事前(在说话做事前)

加强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提高团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不重视这一点(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

将分号改为逗号(在上句的“事”及下句的“地方”后加逗号)

不尽如人意

[①处错误是成分赘余,这个病句的特别之处是“到会的”和“与会者”两个短语意思重复。

②处成分残缺。

③处属成分杂糅,可说:

“当……之时”,或“在……之前”。

④处“提高”与“意识”不搭配。

⑤处两种句式杂糅,造成错误。

⑥处标点(逗号)使用不当。

⑦处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性错误。

教师点拨: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修改语病时,要注意:

(1)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

(2)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3)要注意考题的要求。

即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

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要及解题指导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类型: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练习: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

(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这次班干会议对于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移到“交换”前面)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

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移到“把”字前)

(2)介词位置不当

例如:

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例如:

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

练习:

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这个学校的群众文艺搞得好,一方面利用班前班后、会前会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各年级组的负责人也很重视、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我不但认识她,我奶奶也认识她。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如果我们不趁此机会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的地就锄不好。

(√)1

在那个时候,《润物无声》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听了奥运冠军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 

听说车桥这儿也卖足球彩票了,一大早就有人陆续来排队了。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例:

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省,催人进取)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分句位置不当

 例l:

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

对于自己的路。

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技巧点拨]

关于语序不当的语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高考经典试题]

1、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2004年高考福建卷)(改为:

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2、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004年高考湖南卷)(句语序不当,应将“没有”一词调至“把”字前)

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94年)(“政策”与“理论”换位,对应“规定”和“说明”)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95年上海)(应是先“发现”、后“讨论、解决”)

[课堂巩固训练]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

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

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

(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

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

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10.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1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12.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13.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14.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93年)

15.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16.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17.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18.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19.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20.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2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2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主客颠倒,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搭配不当”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

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关联词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

(1)(2004年高考湖南卷)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不能供应,供应的应是无公害蔬菜,另外,首句说了前提,后面没有与之相应的结果句,是个残句)

(2)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人不能“驰骋”,改为“跑”)

(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练习:

判断正误,有错则加以修改。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变化。

 

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经过这次战斗的洗礼,他们的革命意志越烧越旺。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朱总理的一言一行,总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今年,我校校办厂的产品的质量、数量都有所提高和增加。

(√)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

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

(1)(2004年高考辽宁卷)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搭配不当)

(2).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人才”而不是“队伍”)

练习:

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保重”与“他的健康”不搭配)

学校女教工今日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

(“庆祝”与“到来”不搭配) 

改革开放前,爸爸一个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改正。

(√) 

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战士们连续打败敌人的五次进攻。

(“打败”与“进攻”不能搭配) 

这篇文章闪烁着存在主义的观点。

(“闪烁”不能与“观点”搭配) 

王老师能密切联系和关心同学的痛痒。

(“联系”与“痛痒”不能搭配) 

广大同学发挥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发挥”不能与“传统”搭配)

3、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

(1)(2004高考天津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删掉孩子后的“的”)

(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语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

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练习:

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世界是一个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过程。

 

只靠关卡压,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秋天的淮安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包括:

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

可将"人群"改为"人")

  例

(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练习:

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大批”与“科技队伍”搭配不当) 

他偷偷地打量着闯王同小兵一样的粗布服装和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英明”与“面孔”搭配不当) 

他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每一棵幼苗。

 (“辛勤劳动”与“心血”搭配不当)

宿舍楼院子里充满了复杂的声音。

(“复杂”与“声音”搭配不当)

同学们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稍微”与“深思”不搭配)

菲戈射门射得很正确。

(“射”与“正确”不搭配) 

这篇文章把对手的可笑论点驳得意兴尽致。

 

5、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例、

(1)(2004年高考福建卷)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个方面)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句中“能”“不能”也是两个方面,显然不能说都是“根本任务”。

[技巧点拨]

关于搭配不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运动员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2.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

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4.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5.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

三枪集团的内衣产品,是1994年全国同行业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著名品牌。

高考金题回顾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

(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97年)

5.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95年)

6.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